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9节

  “三哥哥,你回来啦!”

  贾琮定睛一看,原来是探春,穿了件玫红花枝刺绣交领长袄,一条雪色百褶裙,半年不见,依旧那般英媚俊俏。

  探春望着他,一双明眸晶莹透亮,脸上都是爽朗明丽的笑,如同初夏午后明朗耀眼的光,很是动人。

  “都知道今天三哥哥回来,姊妹们都在我屋里呢,我特地去荣庆堂瞧瞧动静,可巧你就来了。”

  “我让侍书去了一次,怎么在荣庆堂这么久,是说什么事情了吗?”

  贾琮笑道:“左右就是让我承嗣宁国的事,我和老太太和老爷说了,此事有大风险,老太太也否了这事。”

  探春神情雀跃道:“还好没成,我听了担着好几天心呢,在荣国府好端端的,干嘛要承嗣别宗去。”

  又转头仔细端详了贾琮一眼,秀眉微蹙:“三哥哥,你瘦了,也黑了,在关外吃了不少苦吧。”

  贾琮微笑道:“外头自然是没有家里好的,这些不算什么,精气神却比以前好了许多呢。”

  探春见他双眸明亮清澈,笑容温和煦暖,脸颊虽有些消瘦,却透着以往没有的坚毅沉稳。

  就这样伴在自己身边走着,她就觉得真好,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似乎照得心头微微发烫。

  等进了探春屋里,莺声燕语中一片惊喜,半年未见,似乎比以前还更加亲切些。

  史湘云上来就和贾琮叽叽咕咕的说,上午在显德门看到的稀罕景致,口中还不时发出赞叹。

  又在他耳边悄悄的问,上午那个在他身边骑马,头戴帷帽的姑娘是谁?

  贾琮有些惊奇的望着史湘云,然后脱口而出,那是我的护卫,史湘云眼神中满是捉狭,一副鬼才信你的神情。

  黛玉却歪着头,仔仔细细看了他一眼,有些嗔怪的说道:“原来那日看图舆,三哥说什么三月就回,敢情你是哄我的啊。”

  贾琮笑道:“边镇事情多变,哪里说得准的,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半年不见,林妹妹可长高了不少,气色也好了许多。”

  黛玉脸上微微一红:“三哥教的法子我可一日没落下,果然有些用处。”

  贾琮见迎春笑着看他,但神情中似乎总藏着一丝忧虑,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心中有些奇怪。

  “琮弟,你一去半年,你看你都黑了瘦了,这次回来可要在家好好养养。”

  贾琮问道:“我看二姐姐气色有些不好,是身子不舒服吗?”

  一旁的史湘云嘴快,说道:“二姐姐现在有心事了呗,她刚刚订了亲事,就快要做新娘子了!”

  贾琮听了这话一愣,脸色微微一沉,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只有他心里清楚,迎春订亲可不是什么好事。

  连忙问道:“订的是哪家的亲?”

  探春说道:“是大同世袭指挥孙家,名叫孙绍祖,二姐姐想在闺阁中多待几年,不愿这么早定亲,只是大老爷执意要结这门亲事。”

  贾琮听了脸色已一片阴沉,果然还是他!

  迎春见他神情变得难看,她极信贾琮,心里不禁噗通乱跳,问道:“琮弟,可是有什么不妥?”

  贾琮沉声说道:“二姐姐,此人是虎狼之辈,你遇上他,必定没了好下场,做弟弟的决不能让你嫁他!”

  黛玉、探春等很少见到贾琮如此说话,一下子都变了脸色。

第312章 献俘震四邦

  荣国府,清芷斋。

  正房厅堂之中,裙裾翩然,翠影婀娜,笑似银铃。

  沉寂了半年的清芷斋,似乎一下子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四五个婆子从二门外,陆续抬了四五大木箱,依次进了清芷斋。

  这些都是贾琮从辽东带回的行李,里面大都是辽东的各类特产。

  晴雯满脸喜色指点婆子放置东西,五儿从银匣子里抓了一大铜钱,给搬行李的婆子打酒吃。

  自从昨天听过贾琮回京,清芷斋的姑娘们半宿没睡安稳。

  天没亮芷芍、五儿、英莲就起来,还叫醒了贪睡的晴雯。

  几个人带着小丫头,把清芷斋里里外外打扫的光洁如新。

  只是这一天贾琮事情多,过了午时都不见人影,各人都有些望眼欲穿。

  直到过了晌午,贾琮和姊妹们说了好一会话,才从探春房里回来。

  正屋中芷芍正给贾琮换去外衫,换上家常的便服和软鞋,一双美眸望着他,满含着柔柔依恋和笑意。

  旁边一个苗条娇柔的倩影,围着他们打转,穿着洋红印花对襟褙子,淡粉色长裙,脖子上戴了个赤金项圈。

  肤色娇润如雪,眉心一颗胭脂痣,璨璨亮眼,话语中颇有遗憾和心疼的味道::“少爷你都黑了,也瘦了。”

  整个清芷斋中,别人都称呼贾琮为三爷,只有英莲当初在金陵初遇贾琮,便叫习惯了少爷,后面就一直没改口过。

  贾琮笑道:“辽东那个地方,吃得没家里讲究,太阳光毒,积雪又重,但凡有点光,大晚上都亮晃晃,不黑廋才怪了。”

  晴雯正好进来,笑道:“爷们黑廋些也没什么事情,让五儿多安排些汤水,养养就回来了,我们三爷怎么都好看。”

  五儿打趣道:“就你不害臊,每天惦记着三爷好看,都快长针眼了。”

  晴雯俏脸一红,毫不客气反击:“你不害臊,昨晚做梦还叫三爷呢。”

  五儿脸涨得像红布,冲上去两个人搂成一团笑闹,晴雯最怕人挠痒,被五儿整治得不住求饶。

  英莲看得眼热,只是没想好到底帮哪个。

  芷芍只在一旁抿着嘴笑,却见贾琮脸上虽然有笑意,眉头却是微蹙,好像心里有事。

  有些关切的问道:“伱安安稳稳回来了,还立了军功,府上的人都说要加官进爵了,还有什么不如意的?”

  贾琮对她微微一笑:“不算什么事,我能解决,当初我让你流落江南,以后我不会再让身边人受罪。”

  刚才他在探春房里,对迎春的婚事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姊妹都很惊讶。

  但他们都知贾琮和迎春姐弟情笃,贾琮会说这样的话,必定有他的理由。

  迎春本就对这桩仓促的婚事,心生恐惧。

  但她也不清楚,为何贾琮对这桩婚事,会如此反感。

  但贾琮是她最信服看重的兄弟,也是她最大的依靠,迎春对他的话自然百依百信。

  有这个自己最亲近的兄弟给她做主,多日来隐含在迎春心中的不适和害怕,一下子就消散了,人也轻松了下来。

  贾琮问清两家已过了纳采和问名,交换过庚帖,孙家五月末就下了聘礼,眼下就剩双方议定婚期。

  据说官媒五月初才上的门,议婚诸事办的如此紧凑,据说那孙绍祖甚至热切,贾赦也极愿意结这门亲。

  即便贾政说过几句不妥的话,也无济于事,毕竟迎春是大房的女儿。

  其实从礼法上论,迎春已算是孙家的媳妇了,只是没有娶亲过门罢了。

  但是只要还没过门,对贾琮来说一切都来得及,他知道孙绍祖是什么样的人,自然绝不会让后面的事发生。

  以他的辈分,向贾母或贾赦反对这门亲事,于事无补,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哪里有他做兄弟的出来说话。

  他只能用自己的办法,哪怕最后用偏激的手段,他也绝不会让迎春踏入死地。

  ……

  嘉昭十四年,六月初六。

  今日将在午门举行献俘大典,在坤阳宫问天阁祭天,昭示天地祖先,焚告平番开疆功业!

  东方晨光微曦,清芷斋正屋中,人影穿梭,显得异常忙碌。

  芷芍和五儿,正在给贾琮穿戴官服,却不是五品文官青袍,而是五品武定将军礼仪铠服,这是昨天吏部刚派人送来的。

  鸦符大捷他立下首功,贾琮被加封为五品武定将军散职,文职也同步晋升为正五品。

  因今日他是献俘礼的主要功勋将领,所以自然要穿五品将官铠服。

  等到穿戴收拾完毕,出内院,过二门,走仪门。

  一路之上,不知多少贾府中人,看到他一身戎装,辉煌英武的模样,目光中带着灼热和羡慕,

  如今府上都已传遍,琮三爷在辽东取得战平首功,今日要去午门向皇帝献俘。

  而献俘大典之后,宫中就要对此战功臣大肆封赏,作为首功之臣的琮三爷,封赏必定最引人瞩目。

  当初那个东路院被人鄙视的庶子,那座孤清独处荣国府西北角的清芷斋。

  在许多人眼中都是荣国府中的异类。

  从没人想到过,那所院子中的人,今天居然会走到这个地步。

  当初像五儿、晴雯这样西府的家养丫鬟,被打发去服侍贾琮时,曾被不少人奚落嘲笑。

  可这几年下来,园子里婆子丫鬟,哪个不对她们妒忌到眼红,竟然白捡了个这么靠谱厉害的主子。

  荣国府中很多人都意识到,或许过不了几天,府上的事情就要变天。

  ……

  大周宫城,午门。

  一千甲胄鲜亮的五军礼仪精骑,在午门城楼下列阵,精神抖擞,列队排列,铠甲明光,刀枪雪亮。

  二千禁军步卒,从午门外御道两侧起点开始列队,一直延伸向午门城楼之下。

  五百锦衣卫旛幢司,高举五色蟠龙皇旗,迎风招展,似乎要卷动漫天云顥,旗幡猎猎,声威赫赫。

  文武百官三品以下皆在午门城楼下,按照品级排班站位,一眼望去都是规整密集的红青之色,甚为壮观。

  紧随着官员排班之后的,便是服装绚烂,眉眼各异,气度迥异的各国使节,都是奉诏观摩大周献俘大典。

  这些使节之中如布鲁特、哈萨克、和阗、高丽、日本、吕宋、琉球、安南、暹罗、苏喇等等,不可尽数。

  嘉昭帝举行如此规模宏大的献俘大典。

  一是为了展示嘉昭朝削平女真的赫赫武功。

  二是向四邻夷国展示国力,夸军立威。

  这些观摩献俘大典的使节中,如朝鲜、日本、安南、暹罗等,近年与大周常有争执磨蹭。

  而午门城楼之上,皇帝圣驾居位其中,三品以上各部主官重臣分列左右。

  黄罗伞盖之下,嘉昭帝戴乌纱翼善冠,穿明黄龙袍衮服,腰系九重盘龙玉带,脚蹬朝天天子靴。

  他望向城楼之下,远处数百穿蓝色锦袍,戴乌纱冠,腰悬绣春刀的锦衣亲军,押解百余名囚犯整队前行。

首节 上一节 219/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