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27节
但直到贾琮连原宁国府当家太太和少爷,都毫不留情拒之门外,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关系更疏远的。
多半也就知道这个少年封爵的族亲,心思手段精明狠辣,滴水不漏,不是个好惹的人物,也就不敢再起什么觊觎念头。
至于其他一些不思劳作,只想啃食他人余荫的贾家偏房子弟,多半也息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而荣国中的诸多家仆,很多都是数代家生,在富贵势利之家待了几辈子,早就熏出两只势利眼,一颗富贵心。
贾母能想到的,很多家生刁仆多半也能想到。
在他们眼里,贾琮虽然封了伯爵,可还是老太太的孙子,贾琮的伯爵再大也打不过他老子的侯爵。
将来的威远伯府不过是荣国府的分支罢了。
不过不少有见识的家仆,还是知道爵位带上世袭罔替是何等尊贵。
他们也知道将来东府重开,以老太太的一贯治家的法子,一定会分派一些得力的奴才,去管理以前的东府,如今的伯爵府。
那位三爷读书和打战都是厉害得紧,不过毕竟是个爷们,哪里还会管家,况且年纪还小,又没有成亲,府上还没有太太治家。
这对大部分奴才来说,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去处,很多荣国府的奴才丫鬟,都巴望着能被老太太分派到伯爵府做事。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两头得利,好处多多的美事。
可是从荣庆堂传出来的话,却是琮三爷根本不愿意用府上旧人,而是自己新买了几十个家奴使唤。
荣国府满府的奴才,琮三爷只向老太太要了厨房的柳嫂,原因是柳嫂是三爷心腹大丫鬟五儿的娘。
于是这几日,柳嫂成了满府奴才羡慕嫉妒的焦点,不知多少各种来路的家奴,给柳嫂说好话,邀约吃请。
只是柳嫂早得了五儿的交待,知道三爷单把她要到了伯爵府,完全是看在自己女儿的情分上。
这几年随着贾琮的荣辱起伏,府上奴才捧高踩低的事,曾经起落了几次。
作为五儿的亲娘,柳嫂也见多了周围人的嘴脸,自然也不会被这些人轻易蒙蔽过去,这个关口愈发谨言慎行。
而且五儿还特别交代,三爷只让柳嫂一人过来,所有帮手打杂,一律新配。
贾琮这一系列做派,很快就让府上这些家奴绝了不该有的心思。
这位年纪轻轻的三爷,哪里是不会管家的。
心里的门户比府上的二奶奶,还要严实精明一百倍,这还没开府呢,就已把伯爵府经营得铁桶一样,连针都插不进去。
所以贾琮当日在荣庆堂的作为,实在为他开府立居,省却了一大堆麻烦,也无形之中和荣国划下了界限。
因贾琮封爵,在荣国府引起的各种暗涌,就此平息下去,而崭新的伯爵府,在紧张的改制改造中,渐渐接近完工……。
……
贾母以往百试百灵,无往不利,叱咤后宅数十年的手段,遇到这个一贯不省心的孙子,如此折戟沉沙,心情自然很是不好。
不过她最近开始担心另外一家事,那就是自己二孙女迎春的婚事。
五月就已和孙家换过庚帖,下过聘礼,本来约定前日就要过门议定婚期。
但是东路院邢夫人传来消息,孙绍祖耽搁了时间,前日没有上门,也没有送口信过来说明缘由。
贾母是见多了世故之人,对这种婚姻之事最是敏锐,便猜到其中必定出了什么差错。
迎春定亲下聘之事,已经传扬出去,如果出了差错,可是会妨害到自己孙女的闺名。
第322章 不嫁猪狗辈
荣国府。
今日府上突然来了不速之客,那位两日前来该来府上议婚期的孙绍祖。
但是今天他到府,却不是为了议定和迎春的婚期,而是指名道姓要拜访琮三爷,而且专门递了拜帖。
婚姻是礼数大事,两日前孙绍祖失约于议亲之日,对于贾府这样的世家大族,是极大的失礼和羞辱。
这次孙绍祖突然上门,连管家林之孝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不过他一个家奴,也不好做太过的反应,应有的待客礼数维持住罢了。
林之孝让小厮把他带到松轩厅奉茶,一边让人去内院请琮三爷见客,又急忙让人通知老太太和大老爷。
府上二小姐的婚约是眼下头等大事,这个爽约的准姑爷上门,林之孝自然第一时间通知府上主事人。
至于这位准姑爷不来议定婚期,而是煞有介事的要见三爷,林之孝也不清楚是个什么章法。
……
自从那日,孙绍祖在春华楼,听了蔡三公子那番话,对自己和贾府二小姐的婚事,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
所以到了和贾家约定的议亲日子,他才会拖延未到。
但是心中还是没有完全死心,舍不得就此放弃荣国公府和贾琮身上的权势。
他心中还抱着万一的侥幸,希望是那位蔡三公子有些言过其实。
所以他今日到贾府,并没有去找贾赦,因为他已意识到,想通过这桩亲事,得的自己想要的好处。
关键不在于贾赦,而在于贾琮。
上次贾赦帮他谋划兵部实缺,结果折戟沉沙,如今他也想明白了,贾赦虽爵位贵重,但却是个无实职的闲官,怕是不顶事的。
而听那蔡三公子所言,贾琮不仅是新封伯爵,而且和九省统制关系匪浅,与兵部渊源深厚,此人才是贾家权势所在。
他想要通过这门亲事搏取好处,贾琮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他厚着脸皮上门,直接下帖要拜见贾琮,就是最后一搏,想要当面探一探虚实。
贾琮对这门亲事的态度,是否真如蔡三公子说的那样,如此痛恨厌恶。
孙绍祖希望那日在春华楼的惊悚,只是那位蔡三公子酒后信口开河。
……
清芷斋,姊妹们正聚在一起,消磨时光。
英莲正在伏案临帖,俏脸娇润,眉眼如画,穿着淡紫折枝辛夷花刺绣长袄,一条素白马面裙,戴着璎珞赤金项圈。
探春正站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
贾琮房里的丫头,英莲是最重文事的一个。
当年她被董老二拐带,从小过着颠沛凄惶的日子,靠着打扫私塾贴补的机会,愣是靠坐门口听学堂,就学得识文断字的能耐。
自从跟了贾琮之后,便管着贾琮的书房,日常受他读书写字熏陶,于文事上愈发沉迷。
日常黛玉、探春等姊妹来清芷斋走动,姊妹们聚在一起对词联句,英莲也能对答顺畅,很是让人惊讶。
而且她临贾琮的书法,也有六七分火候,便是深通书道的探春见了也很是夸赞。
黛玉正和芷芍说着话,聊的话题像是苏州蟠香寺的梅花,因为黛玉是苏州人,自然对那里的人物风景最偏爱。
五儿和晴雯却在归置院子里的物件,这几日她们都在一点点收拾,因为很快就要搬到东府去住了。
贾琮正和迎春在下棋,前几日在春华楼的事,算是解决贾琮心中的大石,可能还有首尾需要收拾,但他相信大局已定。
可能是心情比较好的原因,原本他的棋力不如迎春,今天却杀了个势均力敌。
这时二门内婆子过来报信,说有人要到府拜会三爷,还送来了拜帖,贾琮看到拜帖上竟写着孙绍祖的名字。
心中不禁微微一动,略一思索,便猜到孙绍祖突然拜会的意图,此人心思狡诈反复,的确非同一般,
上次自己设计让蔡孝宇言语辖制恐吓,他居然还不死心,那只有给他来一次重击,让他从此绝了念想。
于是他让传信的婆子,去叫自己的随身小厮江流,在二门口等着自己,自己有事情要吩咐。
他对正举棋思索的迎春笑道:“二姐姐,我要是去了你的婚事,你该不会怪弟弟多事吧。”
迎春听贾琮突然说到婚事,望了贾琮一眼,脸色微微一红:“我本来就不想出阁,想在家和姊妹多呆几年,是大老爷硬要结这门亲。
琮弟一向对姊妹们最好,我是个软和没用的,只有琮弟可以依靠,你要是觉得这门亲不好,但有法子去了,姐姐便由伱做主。”
贾琮笑道:“那我便做一次主,二姐姐可不要妄自菲薄,姐姐是聪明心善之人,将来必定有个好结果,我去去就来,这局棋等我回来接着下!”
贾琮走后,探春听到刚才的话,走过来问道:“二姐,三哥哥点子多,说不得真的能去了这门亲事。
但对方毕竟下过聘礼,女儿家也终究要出阁,你心里就不顾忌?”
迎春想了一会儿,说道:“我自小死了娘,大老爷平时也不大管我,我又是庶出的,人家上门求娶多半也是冲着贾家的门第。
我这人性子平庸,比不上三妹妹精明大气,到了别人家里,还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呢,只有在府上和姊妹们在一起,才能过些安生日子。
琮弟才是一心一意为我打算,我让他帮我做主,自然是没错的,那怕不嫁人留在府上,照顾自己弟弟我总是能做的。”
探春望着迎春,没想到自己这个一贯木讷的姐姐,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有些佩服,也有些羡慕。
然后便想到自己,心中有些沉重黯然,自己不也是个庶出女儿,将来难道也被个看中贾家权势,不论嫡庶的人娶去做摆设……。
……
荣庆堂中,贾母得到管家传信,孙绍祖突然上门,不是来和贾家议定迎娶婚期,而是特地来拜见贾琮。
贾母心中也有些奇怪,便派心腹丫鬟去松轩厅探听动静,不管怎么样,今天总要给孙女的婚事落了说法,再拖延下去就不像了。
东路院的贾赦听说孙绍祖突然上门,心中便涌上火气,前日约定的议亲之日,这小子没按时上门,让自己被老太太好一顿数落。
怨自己找了个这么不靠谱的姑爷,三书聘礼都下了,居然无故躲避议定婚期,也没个说法,没得坏了贾府千金的闺名。
如今这孙绍祖倒是上门了,可是既不商议婚期,也不来见自己,却下帖子去拜会那个畜生,让贾赦心中恼火,觉得丢了脸面。
于是派了心腹小厮去松轩厅候着,既是打听动静,也是让孙绍祖见完那孽障,就过来东路院见自己。
此时,孙绍祖正坐立不安的在松轩厅候着,完全没注意到松轩厅门口,不时闪过的身影和脚步声。
他已打定主意,等下见到了这位新晋的威远伯,如果他真如蔡三公子所说,对这门亲事如此厌恶。
他孙绍祖会毫不犹疑放弃,既然他借不到贾家的势,更不会去和贾家结下仇怨。
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在神京就少了唯一的攀附之途。
或许可以走一走那位蔡三公子的路子,不过人家是文官子弟,自来又是文武不想通……。
至于那位和他换过庚帖的贾家小姐,孙绍祖原本就没放心上,那不过是他谋其权势的筹码罢了。
他一杯茶快要喝到见底,松轩厅中还是空荡荡的,也不见贾琮过来见面,似乎颇有轻慢之意,愈发让他坐立不安。
这时,突然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身材挺拔,神情沉稳,迈步走入堂中,虽然穿着贾家小厮的衣服,但举止却无半点奴气。
问道:“这位先生,可是你下拜帖要见我们家琮三爷。”
孙绍祖站起身来,他见这小厮举止不俗,必定是贾琮身边之人,不敢怠慢的回道:“鄙人孙绍祖,正是在下拜帖求见威远伯。”
那少年静静望着他,说道:“我们琮三爷让我给你带话,贾家贵女,不嫁猪狗粗鄙之辈,你如再敢上门,三爷会亲手打断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