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36节

  在高台的之上,能清晰俯看整个火炮发射过程。

  那三尊火炮旁边站着佛朗机火炮教习玛德仑,还有十多个五军火器营炮兵。

  贾琮待嘉昭帝及其他官员坐定位次,上前说道:“启禀圣上,今日试射火炮有三尊,左一为普通佛朗机炮,曾在鸦符关上大显神威。

  左二为新制红衣大炮,左三为改进型红衣大炮,三炮分别试射,是为了让圣上明了新制火炮优劣之处。”

  嘉昭帝听了微微点头,他对贾琮的务实低调还是颇为满意的。

  如今他正当辽东建功,爵封威远伯,少年高光得意,引得满城关注,换了一般人,多半会有些恣意嚣然。

  可是据中车司的线报,贾琮自回京之后,日常不是安然居府不出,就是整日在火器工坊忙碌,甚至连寻常的官员应酬都极少。

  而且,北静王水溶曾多次邀他过府会友,都被他婉拒,如此简朴收敛的做派,在他这个年纪算是很难得了。

  而且,方才听他说起三尊火炮试射之时,脸上那种雀跃盎然的神情,可是半点也无法作伪。

  嘉昭帝见多了臣子世故,目光如炬,能看出那是醉心实务,心有所得之后,透出来的由衷喜悦。

  一个臣子文武出众,还能对实务匠业之法,心有所系,意有所喜,这样的人都是心有赤忱,那些臣子不该有的无谓心思杂念,自然也会消减掉。

  嘉昭帝却没多说其他话,只微笑道:“现在就开始吧。”

  贾琮回道:“臣,遵旨。”

  贾琮向站在身后的号兵示意,那号兵对着高台下方挥舞号旗。

  高台下的火炮教习玛德仑看到信号,便指挥五军火器营炮兵开始发射火炮。

  火器工坊试射校场上,炮声隆隆,响彻天地。

  玛德仑发射火炮技艺高超,让火炮发射的精准度大为提高,接连三炮,分别击中校场远处的标靶目标。

  火光冲天,烟雾缭绕,第一轮发射完毕,炮兵丝毫不停止操作,三尊火炮又发射了一轮,这才停了下来。

  坐在高台上的嘉昭帝等人,十分清晰观看了火炮发射全过程,对于三尊火炮发射结果,也都看在眼中。

  贾琮上前解说道:“圣上方才已亲见,三炮之中左二红衣大炮,射程和威力最大,但其发射模式为前装填式,连发两炮的间隔时间最长。

  左一的佛朗机炮,虽两炮射速快,但射程和威力却大逊色于红衣大炮。

  唯有左三的改进型红衣大炮,射程比佛朗机炮提高了一百二十步,威力也明显提高,且射速大大快于普通的红衣大炮。

  此为集两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臣于辽东战场上亲历,火炮的威力在于射速和射程的平衡结合。

  臣谏言,可批量铸造此种改进型红衣大炮,以其列装大周之军,必能为圣上增一镇国利器!”

  刚才三尊铁炮两轮发射,嘉昭帝等人都看出,三炮的射速和射程,各不相同。

  听了贾琮这一番解说,心中便更加明了。

  顾延魁、史鼎等人早见识过,贾琮在火器上惊人才赋。

  但鸦符关火炮之战,不过发生在数月之前,贾琮回京还不到一月,主导的火器司,就造出了威力更大的新型火炮。

  效率之高还真有些让人咂舌,要是每个官衙都这么办事,还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嘉昭帝只是在奏章之上,仔细阅读过鸦府关大捷细节,八门佛朗机炮加上瓷雷助力,一战而克六千女真之众。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他可以想象得出火炮的威力有多大,如今不过数月时间,贾琮竟然就造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那岂不是意味着,再遇削平女真这样的开疆之战,大周的火炮之威,将更加无往而不利!

  战胜、开疆、拓土、威服天下!

  嘉昭帝心中有些热血沸腾,当年太上皇武略盖世,这些曾是他最可称道的功业。

  他少年之时,虽然在皇子之中,不显卓异,但心中未尝不崇拜父皇的武威辉煌。

  如今他推行火器强军,未必不能再现上皇风光,朕之一生终不输于人!

  嘉昭帝满意的望着贾琮,说道:“贾爱卿精忠任事,数月之功便能再铸兵家锐器,朕心嘉许。

  赐金五百、御酒十方,贡缎十匹,蟒袍一件!”

  在场等人听了这赏赐都吃了一惊,黄金、御酒、贡缎倒还罢了,都是常用的赐物。

  而赐蟒袍就有些贵重了,大周国制对功臣赐服,以显荣耀圣恩,为官员仕途增辉。

  不过对赐服会按照被赐者品级,各有严整的规定。

  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斗牛服和飞鱼服只赐从三品实职高官,能得赐者或位极人臣,或官高权盛。

  蟒袍为正三品赐服,赐正四品以下有功官员,而贾琮不过五品火器司监正实职,得赐蟒袍,算得上是抬恩荣耀了。

  虽然顾延魁、史鼎等人曾得赐二品飞鱼,但他们的官职和资历,都远在贾琮之上,自然不算太过奇怪。

  只是他们在贾琮这个年纪,却远远达不到封伯爵、赐蟒袍这样的卓绝之荣。

  《明史·舆服志》称: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第333章 宫闱赐凤恩

  改进型红衣大炮试射成功,又添一军国利器,让嘉昭帝龙颜大悦。

  让内侍摆驾麟德殿,给贾琮及参加火炮演练的臣子赐宴。

  等到一行人走出火器校场,赵王李重瑁对着嘉昭帝说了几句,却慢了几步,站在那里等着随后而来的贾琮。

  贾琮看到赵王停下脚步,对着自己含笑而立,便知道他是冲着自己来的,

  等到贾琮走到近前,赵王微笑道:“小王早闻贾玉章不仅书词文名轰传天下,辽东鸦符关、清元集二次大捷,诛绝女真,武略胜于三军。

  心中早仰慕已久,今日得见,风姿卓绝,公业精研,更胜闻名,不胜钦佩。”

  贾琮知道嘉昭帝对火器之事,一向慎重,今天新型火炮试演,关系军国机密,凡是获准伴君之人,都是心腹肱骨之人。

  这位赵王作为唯一参与的皇子,可知他在圣驾心中的位置,外头传言赵王为王储之言,只怕也是错不了的。

  面对这样的人,他心中自然不会怠慢,更不敢过于轻心。

  贾琮回道:“王爷谬赞,去岁王爷于河州破残元察罕部数万精锐,斩杀峪王帖木儿,才是武略鼎盛之役。

  贾琮于辽东数战,不过占据地利,多了些运气罢了。”

  赵王哈哈一笑:“贾大人太过谦了,你我都有兵事之好,以后还要多些交益切磋,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

  说着解下随身佩刀,说道:“此乃察罕部峪王随身宝刀,据说是西域钐城名匠所铸,权作相识之礼。”

  贾琮见这把长刀样式精美,刀首镶块鸽卵般的红宝石,刀鞘上也嵌宝琢玉,宝光灿烂,看起来十分名贵。

  连忙谦逊道:“此乃王爷的战胜之物,名器贵重,贾琮不敢轻受。”

  贾琮曾和嘉顺王交好,嘉顺王虽是当今圣上王弟,但世人都知,嘉顺王是个雅好诗文的闲散王爷,和这样的王族交往再深,都不至于非议。

  宁王李重瑞和贾琮在金陵也曾有同僚之谊,上次贾琮生母灵位难入宗祠,宁王还特意送来拜祭之礼,但毕竟事出有因,细论也无指谛之处。

  但是,这位赵王李重瑁就不同了,这位光芒过于耀眼,朝野内外都言必为储君之相。

  他和这样的人初次见面,对方就以随身宝刀相赠,怎么听着都有些刺耳。

  落下口实,便有投机站势之嫌,那位疑心病重的皇帝会怎么想……。

  赵王笑道:“玉章多虑了,小王久闻玉章书法已入宗匠之境,一张宝贴千金难求,如能得赠,可比这刀枪把玩之物,贵重许多。”

  贾琮回道:“王爷既有雅趣,乃是贾琮的荣幸,必定提笔铺纸,相送斧正。”

  赵王爽朗一笑,气度轩朗英武,这卖相的确比他兄弟宁王,是要好上许多。

  贾琮心中却有几分明白,自己少年即被加恩封爵,今天又因新研火炮,得皇帝御赐蟒袍,谁都看出圣眷日隆。

  这位赵王不仅文武俱全,圣上倚重,城府气度也有些不凡,闲烧冷灶,攀交俊好,对这种皇家翘楚来说,只是惯常手段。

  贾琮也是含笑接过宝刀,客套过了,推辞过了,再蘑菇下去也就着了痕迹。

  很多事过犹不及,反而会让人觉得,半大小子心思过于深沉,生出枭士之忧。

  回去好好写一幅字,平了这档子人情便是。

  ……

  大周宫城,凤藻宫。

  敬德皇后年近四旬,但保养精致,依然容丰貌美,风姿不俗,举止之间尽显母仪天下的凤仪。

  她是嘉昭帝潜邸时正妃,陪伴当今度过潜龙时的平淡寂寞,也陪着他走过御极时的刀光血影。

  夫妇患难与共,相敬如宾,如今统领后六宫,处事严明公正,颇有贤名。

  并且也非常懂得中和之道,帮着皇帝融和与太上皇、太上皇后的关系。

  当初嘉昭帝为生母建寺安灵,朝前引发礼仪之争,但后宫之内却并无掀起风波,几乎默认了皇帝的主张。

  全赖敬德皇后和两位太上居中斡旋,其中功德并不为外人所知,但嘉昭帝却是心知肚明,所以对自己的皇后甚为信服。

  但对敬德皇后来讲,她一生最得意的东西,除了登上九五之尊的夫君,就是眼前这位入宫问安的爱子:赵王李重瑁。

  自己这个儿子是圣上唯一的嫡出元子,更难得的是自小天资聪颖,文武双得,整个皇室都很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

  这个儿子是敬德皇后最大的骄傲,也是她稳居后位的最大依靠。

  而且,就像朝堂内外暗议风传一般,敬德皇后也认定,自己的儿子将来必定登上大宝。

  因为,自己儿子不管是血脉嫡系,还是文武才略,皇子之中都是不二人选。

  只是赵王满十五岁后,便被封王出宫立府,虽然也时常入宫问安,毕竟不像小时那样,日日养在身边。

  虽然赵王每次入宫问安,敬德皇后的心情总是很好。

  她一边让心腹的贾女史,去准备赵王喜欢的吃食佳肴,准备好好款待一下儿子。

  一边说道:”圣上赐宴是为恩遇朝臣,母后看你必也放不开,圣上今日难得有兴致,却不知因何赐宴?”

  赵王笑道:“那些朝臣不过沾了贾家威远伯的光,他在火器工坊造出新型火炮,父皇亲临校场观看演练。

  因这新型火炮威力惊人,父皇龙颜大悦,兴之所至,才给贾琮和参演的朝臣赐宴。”

  这时,一个女官走入大殿,后面跟着几个端着盘盏的宫女。

  这女官身形高挑苗条,穿红绫合领对襟大袖袍衫,下身一条素色百褶裙,头戴一顶精美瞿冠,娇容蕴含书卷之气,举止皆存娴雅静美。

  她刚才入殿时,正好听到赵王说到贾琮的事情,一双明眸中闪过意外和惊喜。

  赵王看到这女官指点宫女设菜摆桌,对敬德皇后说道:“母后,儿臣要是记得没错,贾女史便是荣国府嫡女,和威武伯是同辈之亲吧?”

首节 上一节 23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