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35节

  这些人个个都是心思手脚麻利,挂帐铺被,归置物件,自然做得顺畅无比。

  甚至对于东西怎么摆放好看些,都会叽叽喳喳商量一通。

  而迎春领着惜春,和黛玉等姊妹府中到处闲逛,各自挑好了中意院子,正好一起回来。

  其中黛玉和探春过来小住的机会较多,湘云其实就是凑个热闹,她一年来贾府的时间毕竟有限。

  宝钗却没选地方,只说自己要是过来,和黛玉探春等合住即可。

  她虽心中早对贾琮执念已深,但她心思细腻敏锐,却知贾琮对自己并无他念,相比黛玉和三春姊妹,她还是远了一些。

  往日在人情应对上从容镇定的闺阁俊彦,面对心中之人,变得不像原来的宝钗,失去了灵慧和尺度,多了许多矜持和束缚。

第331章 何当为皇储

  东府,贾琮院。

  盛夏时节,天亮得很早,刚过卯时二刻,屋子外面已大亮。

  好在阳光还没有散发炎火,照进屋内给人柔柔亮亮的感觉,一夜晚凉酣梦甜,红袖旖旎留余香。

  昨夜是晴雯值夜,刚到卯时她便打滚起来,竟比往日灵醒许多,比习惯早起的贾琮还要赶前了半刻。

  等到她穿好裳裙,却来不及束发,满头青丝只是随意挽了个纂儿,有些松垮,不像平时精致爱美的晴雯。

  因起得有些匆忙,外面没套比夹,只穿了朱红色绸面对襟袄,朱红色绸面裤子,整个人火红般娇艳欲滴。

  晴雯和贾琮同岁,可架不住女孩儿发育的快,再加上生性好动,这两年抽条之后,身形更加婀娜有致,愈发有些赏心悦目。

  她帮贾琮梳整齐头发,还在镜子中打了个哈欠。

  贾琮笑道:“你昨天做那件里衣,熬得太晚,知道今早必定贪睡,我让五儿换你还不肯,你看伱眼睛都睁不开。”

  晴雯小嘴微撅着,说道:“我值夜就是自己来,干嘛要让五儿替,知道三爷今天要面圣,昨天躺下我也不敢踏实睡。”

  贾琮笑道:“也不算什么面圣,只是去火器作坊看火炮试射。”

  “三爷,什么叫火炮试射……。”

  晴雯又帮贾琮穿好官服,整个人有些打晃,估计昨晚熬夜加浅睡,实在过于缺觉,被贾琮推到床上补觉。

  到了正厅,五儿和绣橘正在摆好早餐。

  自从迎春搬到了东府,府上就出了这新习惯,每日早食姐弟俩必会在正厅共进,用贾琮的新词叫“家庭气氛“。

  正厅里放了两张桌子,一张是贾琮和迎春的,另外一张是五儿晴雯她们用的。

  这样分桌已算是在照顾迎春的观感了,以免让她觉得过于“离经叛道”。

  以前贾琮在清芷斋,可都是和姑娘丫头们一桌吃饭,标新立异,毫无顾忌。

  这对迎春来说,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事情,甚至有些“不合礼”。

  迎春在荣国府时并没这样的习惯,荣国府是国公门第,平时起居的规矩很大。

  除了过节或迎客之外,平日绝不会一家人坐一起用餐。

  早食时间,不用说和贾母等长辈一起用,连姊妹们都没一起用的习惯。

  都是丫鬟从小厨房提了早食,送到自己闺房去用。

  不过如今东府就他们姐弟俩个,也不用顾忌什么,既然贾琮喜欢这样,她这做姐姐的自然无有不可。

  她只觉得自从到了东府,每天的日子过得新奇而充实,心中比以前更加踏实安定。

  等到吃过早食,贾琮便匆匆出门,往北郊而去。

  ……

  神京北郊,火器司工坊。

  这天大早,火器坊周边半里的范围内,进驻了两千宫卫禁军,将整个火器坊守护的水泄不通。

  贾琮临去辽东公干之前,结合后世观摩记忆,画了二张红衣大炮的草图,交给火器司副监刘士振,让他组织研发营造。

  前世贾琮做得是博物专业,在省博那种地方,庞大的库房里,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原型的铁炮就有好几尊。

  其中一张图纸等同于后世的红衣大炮,另外一张图纸却是红衣大炮的改进型。

  因后世红衣大炮,只是从炮口装填火药和弹丸的前膛炮,虽因炮身粗大,激发的巨大火力,胜过普通的佛朗机炮。

  但是它的火药装填运作方式,却比装填子炮的后膛佛朗机炮,要落后不少,发射速度也远比不上后者。

  贾琮画的第二张红衣大炮图纸,是将两种大炮优点杂合而成。

  称之为改进型大型佛朗机炮,可能会更加表述准确一些。

  除了将炮身和炮体加长加粗,最主要是提高子炮与炮腹间精度,降低两者之间缝隙公差,降低火药气体泄漏,提升大炮射程和威力。

  这种提高模具接合精度的工作,只有后世的高精度机床才能完美实现。

  而这眼下这个时代,只能用无数次人工锻造尝试,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与真正的高精度,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刘士振根据贾琮提供的第一张图纸,很快就锻造出原始版的前膛式红衣大炮。

  但却花了半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模具锻造测试,无数次试发试验调整,才造出一架改进型红衣大炮。

  而贾琮最重视的就是这架改进型红衣大炮。

  在辽东鸦符关一战,他亲眼目睹佛朗机炮快装填、高射速所带来的巨大威力,但同时也存在射程和火力上的不足。

  这种改进型红衣大炮,能最大程度继承佛朗机炮的优点,同时最大限度弥补射程和火力的不足。

  ……

  自从辽东战事之中,无论是鸦符关大战,还是清元集大捷,火器司研发及推出的火器,都彰显出巨大的战场威力。

  如今,上至皇帝,中至兵部、五军都督府、下至各地卫所及边军,都对火器抱着极大的关注和热忱。

  前日贾琮上奏,火器司工坊已研制成功新式大炮,让嘉昭帝心生喜悦,并要亲临工坊校场,观看大炮试射效果。

  皇帝出宫令谕一下,半个神京的官衙都运作起来。

  数千宫内禁军和五军营兵卒,被提前调配出去,肃清沿途街面,布防各处要道。

  镇安府和祈年府听闻皇帝出巡,表现出极大的勤政风范,两府府尹亲临街巷。

  分别带着的数百名衙差,散落在通往城北的沿途十二坊市,对街面上鸡鸣狗盗之徒,凶蛮豪强之辈,进行一轮清除。

  倒不是担心这些鱼虾之辈,有行刺圣驾的包天之胆,只是这些人当中,多半有民怨积深之人。

  万一闹出拦驾告状之类的事,落入圣人眼中,必会生出什么难测之事,提前清除一轮,也算一种防范于未然。

  前几年出了镇安府尹张守安的事,两府大小官吏还是非常引以为戒的。

  这次跟随嘉昭帝出行观看新试火炮试射,除了作为主事人的贾琮,还有兵部左侍郎彭汝南、忠靖侯史鼎等肱骨之臣。

  以及刚从九边巡视返回的兵部尚书顾延魁。

  在这些人中,贾琮还发现了一个面容陌生的年轻人,一直随侍在嘉昭帝身边。

  这人二十岁年纪,相貌端正,英武卓然,头戴翼善冠,身穿赤色盘领窄袖金织蟠龙袍,气度煌煌,引人瞩目。

  相貌和宁王李重瑞有几分相似,但风姿夺目,却更胜宁王一筹。

  这人身穿金织蟠龙袍,容貌又和宁王相似,贾琮猜出此人必定是皇子。

  新制火器那是军国要秘,这次能跟着嘉昭帝观看新炮试射,无不是皇帝的亲近心腹之臣。

  连宁王李重瑞都未进入被邀之列,这位皇子却能随侍皇帝左右,可见皇帝对他器重竟还在宁王之上。

  贾琮这就大概能猜出这人是谁了。

  当今的皇长子赵王李重瑁。

第332章 建功赏殊荣

  嘉昭帝勤于政务,于女色并不过于热衷,后宫子嗣并不荣盛。

  皇帝膝下只有四子养大,皇长子赵王李重瑁,皇次子宁王李重瑞,其余二子未满十岁,还未得封。

  皇长子李重瑁人品贵重,文武兼备,光彩耀目,十分得嘉昭帝器重。

  上年,残元察罕部雄兵六万,游荡草原,进犯吐蕃,压制当地贵族,屯兵积势,屡犯边陲,意图东进大周。

  嘉昭帝便令皇长子李重瑁领十万大军讨伐,于河州杀察罕部峪王,斩首两千,俘虏察罕部勋爵十五人,兵将万余人。

  其辉宏之胜尚在贾琮清元集大捷之上,经此一战,赵王李重瑁名望鼎盛,更加得嘉昭帝宠爱器重。

  而贾琮看这赵王的器宇风姿,的确还在宁王李重瑞之上。

  市井之言相传,宁王李重瑞性情稳重,做事勤勉,待人温和知礼,但天资就略显普通。

  而皇长子李重瑁却天资出众,少有神童之名,从小不管学文还是学武,都有卓异之举。

  特别是在武事方面,更有皇祖之风,被文武朝臣称为天生名将,要不然也不会二十岁,就能立下平定残元察罕部的大功。

  其实宁王李重瑞虽不是卓绝之才,但至少也有中上之资,但是和他大哥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平庸了。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而且,皇长子李重瑁不仅文武兼备,还很有政事头脑,年纪轻轻就能看出父皇和皇祖父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鸿沟和隔阂。

  本来太上皇对这个颇有兵事天赋的皇孙,很有些亲近之感,无奈赵王李重瑁顾忌父皇观感,对自己的皇祖父执礼甚恭,却敬而远之。

  久经世事沧桑的永安帝,哪里看不出其中奥秘,自古皇家情义薄,让他愈发心灰意冷。

  或许这也是为何,永安帝听说了同样文武资质卓绝的贾琮,会突然兴之所至,并不知不觉给予关注。

  或许在这位上皇心中,总有那么一个卓绝的影子,这么多年难以磨灭,总会在同样出色的后辈之中,找寻某些心理上的补偿……。

  ……

  大周历代祖制,为预防皇子倾轧争储,前君在位之时,皆不立太子,退位或驾崩才会昭告储君之位。

  但朝野内外皆私言,赵王李重瑁乃储君不二人选,这几乎已成为朝臣心中共识。

  这样的人物,自然引得贾琮多看了几眼。

  ……

  一众人在贾琮的带领下进入火器工坊,皇帝在参观了工坊的营造工间之后,便被贾琮带到了火炮试射校场。

  在校场边缘建有一座三十步高的观测台,能容纳数十人安坐,校场上三架样式不一的火炮,早已摆放在那里。

首节 上一节 235/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