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66节

  他提笔写下开头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突然想起迎春说过,那甄三姑娘是个极出色的,虽是闺阁女子,却有卓然巾帼之气,气度举止很有些不凡。

  而且她还特意和迎春说过,她独爱贾琮这首临江仙。

  本来那日甄家太太,还想见一见贾琮,遇上那日他正好入宫,这才没机会相见。

  关于这位甄三姑娘,在亲近老亲中有不少传闻,那日荣庆堂拜会之后,迎春等从老太太那里听说了不少。

  她在甄家女儿中行三,却不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的女儿,而是甄应嘉的弟弟甄应泉的嫡女。

  这位甄三姑娘从小品貌出众,是甄家小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幼年时曾入宫陪伴甄老太妃多年,深得老太妃喜爱。

  因为这个原因,甄三姑娘很得家中长辈器重,且从小与一般闺阁女子不同,不喜女红,博览群书,胸有锦绣,不输男儿。

  甚至甄家在金陵不少生意,背后都是这位甄三姑娘在打理,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子。

  ……

  贾琮写完了字,又去拿了装裱的家伙什,让英莲给打下手,亲自给这幅字进行装裱。

  这是他从前世带过来的家传本领,做起来非常轻车熟路。

  自从知道贾琮奉旨下金陵公干,院子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不同,所有人变得忙碌起来。

  正房内芷芍穿着浅绿色上衣,浅蓝色里衣,眉翠鬓青,背修腰细,神情清雅恬静,韵致迷人。

  满头秀发只是整梳成一条辫子,并无任何钗簪,一幅家常随意打扮。

  她在陆续帮贾琮收拾行装,因时间还不算紧迫,倒是有不少时间慢慢整理。

  院子的走廊上,一座红泥小炉中烧着银霜炭,五儿正蹲在小炉前,用文火炖一盅枣泥白果碧梗粥。

  玉掌中一柄铜勺慢慢在瓷盅中搅拌,甜润烟晕的白气腾起,衬的娇弱俏丽的小脸,异常灵秀动人。

  晴雯在帮贾琮新作件月白软烟罗长袍,蓝色右衽上需要刺绣镶边,还要做一条深蓝色玉扣腰带。

  两年前晴雯和贾琮去过金陵,知道金陵的夏天很是闷热,这种上等的软烟罗料子,夏天穿着最是轻巧阴凉。

  满府的人都知晴雯的女红针线顶尖,迎春是常给贾琮做衣鞋的,女红针线精细妥帖,却还比不上晴雯的针绣灿烂。

  只是半天的时间,晴雯就在右衽上刺绣出清雅秀美的套纹,整件长袍虽没做完,却已有亮人眼目的神采。

  上次贾琮去金陵时,带了五儿和晴雯同行,也是在那一次,贾琮救了英莲,找回了芷芍。

  金陵对她们每一个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等到贾琮将刚写的字装裱好,又找了一个锦盒装了,打了雨伞便去了迎春院。

  ……

  贾琮刚进迎春院,在正屋外的连廊中,发现绣橘和黛玉的丫鬟雪雁在说话,便知道黛玉也在这里。

  进了屋子,果然见迎春和黛玉正在对弈。

  黛玉好琴好棋,园中姊妹之中,除了贾琮之外,经常和迎春对弈的便是黛玉。

  迎春见他进了,笑道:“琮弟手上拿的什么东西?”

  贾琮笑道:“那位甄三姑娘和二姐求字,我刚写裱好了,改日二姐让人送去。”

  黛玉放下棋子,接过贾琮手中锦盒,取出那副字细细欣赏,笑道:“三哥哥的字越发老辣,怎么就写这么好了,明儿也给我写个帖子。”

  贾琮微笑道:“这有什么值当的,妹妹想要我写字,多少我都写给你。”

  黛玉听了这话,抿嘴微微一笑,重新把那副字收好,放进了锦盒。

  迎春说道:“琮弟,过些日子伱就要下金陵,我和老太太说过,到时候接林妹妹和三妹妹到东府住,可以陪陪我呢。”

  贾琮说道:“那敢情好,不然我出门了,二姐姐一个人也无聊,我这就让人把两位妹妹的院子清扫,日常用的东西也要归置。”

  迎春笑道:“这些事情,哪里能让你们爷们操心,中午我就吩咐下去了。”

  三人又说了些闲话,外面的雨一直没停,天色变得有些昏暗,黛玉便要回府,迎春让府上的婆子丫鬟送黛玉回去。

  贾琮却说不用麻烦,自己送黛玉回西府就成,又让雪雁打着一盏明瓦的灯笼,在前面照路,自己打伞和黛玉在后面跟着。

  迎春走到院门口,看着贾琮和黛玉撑伞同行,在雨幕之中渐渐远去,前头明瓦灯笼的光芒,将两人的身影映在雨水润泽的路面上。

  迎春有些会心的微微一笑,便回了院子。

  似乎有一种异样的默契,雨中的两个人都放慢了脚步。

  黛玉突然说道:“三哥哥,你那日可巧入宫了,不然就能见到那位甄三姑娘了,可是个妙人,生得是极好的,你没见到可惜了。”

  贾琮笑道:“人家是外家未出阁的姑娘,怎么能让我见到了。”

  “那可不然,那位甄家太太让老太太叫你来见,你如在家,必定就见到了,你现在名声在外,可是稀罕得很呢。”

  贾琮笑道:“果然是生的极好。”

  黛玉有些吃味,说道:“这还有假,姊妹们都见了,果然是个极好的,哼,你这次去金陵公干,说不得就见到了,说不定人家稀罕你。

  不然她家太太怎么不见宝玉,单单要见你。”

  雨幕中光线昏沉,只有雪雁手中明瓦灯笼,透着莹黄通明的光芒。

  贾琮回头看了眼黛玉,闻到一缕醉人的女儿香味儿,见她的脸庞映在灯光中,娇美无暇,肤光莹润,皎皎如月,如真似幻,不可方物。

  便逗她道:“除非她生成妹妹这般摸样,不然那里算什么极好,还不羞死。”

  黛玉俏脸一红,心里却有甜意,微嗔道:“三哥哥现在也油嘴滑舌,就知道哄人,我可不听你的鬼话。”

  贾琮微笑道:“我说的可是真心话,天底下比妹妹生得还好的,还真是没见过,再加上姊妹从小一起长大的,更找不到第二桩了。”

  黛玉妙目流转,回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虽知道你说好话哄人,不过我爱听,就盼你以后,别忘了今日之言,我就心满意足。”

  黛玉又叹道:“我也好些年没见父亲了,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回南就好了,可惜你做的是京官,一时的皇差,总还要返回神京。”

  话语中颇有遗憾不平,此时雨幕渐渐变得有些密集,将黛玉后面的话,遮蔽得有些模糊不清……。

第364章 吉凶难解缘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都在堂中陪贾母说话,后面又来了薛姨妈,几个人一起抹骨牌玩。

  前两日迎春和贾母说起,贾琮去金陵公干,自己在东府寂寞,想让黛玉和探春搬来陪自己同住。

  迎春提了这事也算寻常,贾母自然不会说不行。

  当初她同意迎春入伯爵府,不单想让迎春做伯爵府的长小姐,给这性子软和的二孙女抬身份,将来婚嫁归宿更体面。

  更重要的是通过迎春,让贾琮和家里多些牵绊,不然以这小子生冷的性子,当了伯爵就成了断线风筝。

  如今他去金陵出皇差,自己二孙女要让姊妹过去陪伴,也是无可厚非的事,甚至在贾母看来还是好事。

  因为在鸳鸯那件事上,贾母算是看清楚了,这小子是个生冷不忌的,有时候更是个心狠的,连他老子娘都敢背后下绊子。

  可他唯独对家里姊妹却宝贝的很,他既然不在家,让自己几个孙女去他府上多走动,既陪了自己二孙女,也笼络了关系。

  怎么算都是件好事,大不了他返回神京,让两个孙女再搬回来就是了。

  这事情既然老太太都同意了,王夫人、王熙凤等自然不会说什么。

  只是王夫人心中却忍不住腹谤,觉得自己当初果然没看错。

  东府那小子,先是把二丫头接了过去,现在又唆使二丫头,把其他姊妹都往东府拐,如今是人,搞不好将来就是家当了。

  ……

  牌桌上王熙凤和鸳鸯一通摆弄,又让贾母赢了一回,惹得贾母开怀大笑。

  王熙凤一边抹牌,一边说道:“老太太,这几日东府那边忙得很,琮兄弟在改园子呢。”

  贾母好奇道:“你兄弟又在闹腾什么事?”

  王熙凤笑道:“琮兄弟怕两个妹妹住不舒服,在三妹妹的院子里,前庭种了芭蕉,后院种了梧桐,夏天里景致愈发好了。

  在林妹妹选的院子里,种了很多上等的青竹,那景致比三妹妹那院子还好些,我上午还去看了一会儿,所有家具摆设都是上好的。”

  薛姨妈在一旁笑道:“琮哥儿对女儿家这样细心,也怪不得这些姊妹都和他亲近。”

  贾母却淡淡笑道:“他也就这个长处是个好的。”

  薛姨妈却想,怎么让其他姊妹去陪二姑娘,也没人提让宝钗去,到底还是关系远了一些。

  几个人又玩了一会牌,贾母毕竟上了年纪,久玩容易倦乏,也就散了局,这时宝玉进来请安,贾母笑着让他坐到自己身边。

  ……

  黛玉和探春搬到东府小住,府上其他人都不在意,唯独宝玉是极不高兴的。

  宝玉对贾琮的观感,如今变得愈发复杂起来。

  其实贾琮能考取功名,能做官封爵,以宝玉的性子,倒是没半点妒忌羡慕的意思。

  因为功名利禄,在宝玉看来俗不可耐,本就不屑一顾。

  他只是可惜贾琮一等一的相貌风度,却偏偏如此热衷禄蠹之事,白瞎了老天对他的眷顾,给了上好的皮囊,顶尖的诗书情怀。

  不过贾琮在另外一件事上,却是让宝玉很难过的。

  他救了金钏也是好事,可自从金钏被他救了,便再也不愿正眼看自己,也不再和自己说一句话。

  自己好几次去梨香院,去看看宝姐姐还是其次,和这从小认识的丫鬟,说些心里话,为了那天的事道个恼,才是真正用意。

  可没想到两人从此陌路,金钏见了自己像见了鬼一样,自己有这么面目可憎吗……。

  还有,老太太房里的鸳鸯姐姐,多刚烈的女儿家,让自己很是佩服,怎么像也和贾琮好上了,难道我就不配了?

  ……

  其实就这些事,宝玉虽然失落,其实也不是太在意的。

  他自小就喜欢在姊妹堆里厮混,虽这几年他最在意的林妹妹,早和他生分了太多,平日连可心的话都说不上。

  不过姊妹们总在一个府上,走动相见却是容易的,可没想到贾琮搬到东府后,这一切竟然都变了。

  贾琮自己一搬过去,就把二姐姐也诓到东府去住。

  原来宝玉还以为,贾琮这样酸腐的禄蠹,必定无趣的很,二姐姐怎受得了和他长时间同居一府。

  原想二姐姐住段时间腻味了,说不定就回来了,没想到二姐居然乐不思蜀起来,两个人还每日一起早食晚餐,过得亲密的很。

  宝玉想起这事就怄气得很,再后来四妹妹也常去二姐姐那里玩,三天两头都宿在二姐姐房里。

首节 上一节 26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