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69节

  这次大姑娘知道老太太寿辰,便求了皇后娘娘,娘娘再施凤恩,便许了我出宫送寿礼。”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这些话,心中都惊诧不已。

  他们万万没想到,元春入宫八年,默默无闻,竟然还是因贾琮数次立功,意外得了皇后的眷顾,说白了就是施恩于贾琮。

  这到底是皇帝的意思,还是皇后自己的心思,贾母心中多有迷惑疑虑。

  而王夫人却想的有些露骨,皇帝是否会因此施龙恩于女儿,那岂不是天降富贵……。

第366章 红颜易旧心

  荣国府,荣庆堂。

  抱琴说道:“大姑娘知道老太太下月生辰,给老太太缝制一件翡翠团锦抹额,一件贡缎云纹百寿短褂,以贺福寿。”

  贾母脸有喜色,连忙让鸳鸯收了抱琴手中寿礼的包裹。

  自己大孙女入宫多年,一旦得了机缘,还是不忘向自己尽孝,让贾母心中感怀。

  毕竟是从小在自己身边带大的孙女,想来把她送入宫中多年,至今孤零深宫,也没个结果,贾母心中也有些后悔。

  抱琴又说道:“姑娘还说老太太宽爱睿智,后辈才得余庆之福,才能出琮三爷这样顶门立户的出众子弟。

  姑娘还请老太太多降慈恩,多予爱护,三爷将来定是重振声望家业之人。”

  贾母听了这话,微微一愣,稍微一想,便明白了这话的意思,自己大孙女极其看重这小子的本事,将他看做贾家的未来。

  这番话语中对自己这祖母隐有劝解之意,也算是用心良苦。

  只是贾母心中一直遗憾,可惜了自己的宝玉,只要有那小子一半厉害,用得着他姐姐和自己说这样的话。

  抱琴又说道:我和大姑娘还缝制了两件锦袍,是送给宝二爷和琮三爷的,不知……琮三爷可在府上?”

  当初,元春要做两件锦袍,送给两个弟弟,抱琴自告奋勇做了贾琮那件,说是那日她给贾琮更衣,清楚他的衣幅尺寸。

  元春只是笑笑,也不多说,只让她用心去做。

  抱琴在宫中多年,陪着元春枯守度日,除了宫女和内官,极少见到其他外人。

  那日她为贾琮解衣更袍,言笑无忌,落印心中,从此念念难忘。

  这件锦袍花了她许多心思,一针一线极尽周到妥帖。

  她也清楚自己要陪姑娘长居深宫,早绝了其他念想,只是如今到贾府送礼,顺便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一旁黛玉说道:“三哥,上午去了城北火器司上衙,只怕下值要晚些了。”

  抱琴一听这话,心中很是失望,满怀黯然。

  只是她不认识黛玉,不禁多看了她几眼。

  探春心思敏锐,看出抱琴的心思,说道:“抱琴姐姐,这位是林姐姐,老太太的外孙女。”

  其实抱琴一进入荣庆堂,便已注意到黛玉,因为迎春和探春她小时候都见过,多半都认得出来。

  唯独黛玉是陌生的,又是生得这般天下少有的颜色,自然吸引了她的注意。

  如今听探春说这位就是林姑娘,心中多少有些恍然。

  这位林姑娘生得如此得意,也怪不得三爷心心念念,在宫中和姑娘闲聊家事,在姑娘面前才不知觉露了口风。

  只有林姑娘这样的人物,才能真正配得上他。

  当日在宫中,元春曾和抱琴说过,三爷言语中对林姑娘极为顾念,他们如能得成佳偶,对荣国贾家的将来大有裨益。

  如今这林姑娘提到三爷时,眉梢眼角便生喜意,还是自己姑娘智慧明锐,当日就凭三爷只言片语,就能猜得半分不差。

  当日元春和抱琴说过,这几年老太太入宫朝拜,元春见过几面,老太太几次提起林姑娘和宝二爷,显而易见有婚配之念。

  抱琴深知自己姑娘虽是闺阁,心中却装着家宅安宁长久之念,希望家中兄弟能支撑家门,庇佑族人。

  如今贾家能有这个能为,除了琮三爷之外,再无他人。

  因此,姑娘轻易不敢把三爷和林姑娘的事说破,担心老太太反对,多生枝节,反而做出祸事。

  贾母和王夫人听说元春给宝玉和贾琮,各做了一件锦袍,心情各自不同。

  元春给自己的亲弟宝玉做衣,那也是应有之义,没想到还会细心顾及到贾琮。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暗自点头,大孙女是个识大体的,心中并不只有血脉亲疏,懂得怀柔家中成气候的兄弟,将来也是能成事的。

  王夫人听了这话,心中却有几分不快,女儿这是看重那小子,竟把他和宝玉相提并论,她怎么不想一想,宝玉才是她正经的亲兄弟。

  ……

  抱琴送了寿礼,因宫中规矩严谨,几时出几刻回,都会登记入册,所以并不好久留。

  迎春请抱琴稍坐片刻,让人带那内侍入偏厅吃茶,又对绣橘仔细吩咐了几句。

  没过一会儿,绣橘便从东府回来,带回四瓶上等水玉香水,两个精美木盒的香花胰子,两匹上等的苏绣缎子。

  迎春微笑道:“抱琴姐姐,这些是鑫春号出的香水和胰子,两匹缎子也苏绣新花色,请姐姐带给大姐姐,自用或赏人都是好的。”

  鑫春号但凡出了新的货样,泓秀和可卿都寄来不少给贾琮,让他自用或送家中姊妹,如今东府还放了不少。

  自从迎春搬去了东府,贾琮就做了甩手掌柜,内宅一应事务都扔给这姐姐管,刚开始迎春还有些生疏。

  好在她本就是内敛耐心的性子,认真做一件事,便有足够耐心,从不会怕麻烦,不然也不会在区区棋盘上,孜孜不倦,乐而不疲。

  摸索几个月下来,对家宅庶务渐渐熟络起来,东府偶尔会有贾琮同窗和同僚到访,也都是迎春安排下人接待应付。

  有时探春也会过来帮她,如今迎春做起这些宅门庶务,已变得轻车熟路。

  贾母等见了迎春举动,也一脸意外,自己这二孙女以往是个木头性子,针戳了都不知喊疼,平日也是沉默寡言的。

  这去东府才住了几个月,就变得这般剔透灵巧起来,应答礼数如此周到妥帖,真像变了个人一样。

  在贾母的心中,几个孙女里面,除了大孙女元春,她最看重就是三丫头探春,觉得她爽利能干,有几分自己未出阁时的摸样。

  对于二丫头迎春,贾母一直以来都是有些忽视的。

  今天外客在场,大孙女派人从宫中送来寿礼,一些迎送礼数,自己还没想到,这一向腼腆的二孙女,却先替自己想到了。

  且做出来的事情,又细腻又亲切,还真让贾母对迎春刮目相看。

  贾母看这光景,自己这二孙女竟是当了那小子的家,可见当初自己同意她去东府过,是极有道理的事情。

  贾母却不知道,贾琮曾几次和迎春提起,自己在宫中和元春见面说话的事,言语中对大姐姐很是欣赏。

  如今大姐从宫中特地送了锦袍给贾琮,迎春这个亲姐姐,自然是要表示谢意,且她估摸琮弟必定也喜欢自己这么做。

  ……

  贾母更没想过,迎春原来的性格木讷老实,是自幼丧母,父亲不闻不问,以至常年冷落孤清,长久压抑造成的。

  可当一个人心中真正有了牵挂,有了需要担当的责任,强大的内驱力使然,会让她的言行举止出现很大变化。

  四年前贾琮搬入西府,因为血脉之亲,也因为同病相怜,更因贾琮对她一贯的亲近爱护。

  迎春为了这弟弟,归置衣履,算计寒暖,无微不至,从那时起贾琮便成她心中最大的寄托和依靠。

  迎春知道这兄弟日常除了读书,便是上衙,平时也舍得花时间陪她说话下棋,哄她开心。

  但自立府以来,唯独对府上家常庶务兴致缺缺。

  她这个做姐姐的自然要代劳,好在这些事不是什么难的,她也不是生来愚笨,多花些心思留意就能做成。

  抱琴接了绣橘手中的礼,连忙向迎春道谢。

  抱琴八年前离开贾府时,那时迎春年纪幼小,还看不出性子,她还以为二小姐本就是细心妥帖之人。

  甚至还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己姑娘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三爷是个厉害的,连他这亲姐姐也是个细心能干的。

  王夫人和王熙凤等见了迎春这种气象,都很是惊讶,不过她们没想得太多,只觉大概是迎春年纪渐长,竟突然开了窍,懂了人情世故。

  座中只有探春想法却不一样,她只是觉得,她的三哥哥实在太过神奇,再没见过这样的姐弟俩。

  二姐姐以往只要遇到与三哥哥相关的事,便会一下子变得聪明,像是换了个人。

  如今做了东府的长小姐,日日与三哥哥相守,潜移默化,变得愈发妥帖能干起来,竟有了几分凤嫂子那样当家娘子的风范。

  ……

  这边抱琴送过寿礼,便要告辞回宫,贾母让迎春、黛玉、探春亲自送到二门口。

  又让林之孝家在西角门备了王夫人的车马,送抱琴回宫。

  一直在座的城阳侯徐氏和她未出阁的三小姐,目睹抱琴送寿礼的全过程。

  贾家那位大小姐入宫八年,从豆蔻年华熬成双十之龄,却依旧默默无闻,神京各大勋贵之家,几乎无人不知。

  惋惜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漠视者也不少。

  其实这种情况,也并不算罕见,四王八公之家的嫡女,侍选入宫多年,一直波澜不惊,又不是元春一人。

  帝王之家无家事,皇帝要宠幸那个女子,要那个女子侍寝,扯淡起来满满都是古怪的势力平衡,想想都是恶心。

  再加上当今圣上对女色不是炽烈之人,那些企图卖女求荣,扭转颓势的旧勋,多半都是做了肉包子打狗之事。

  可城阳侯徐氏刚才却亲耳听到,贾家的大小姐突然得皇后的看重,连出宫送寿礼这种有悖宫规之事,都额外赐了恩典。

  其原因不外乎贾家威远伯,军功卓著,才能卓绝,让当今圣上赏识,皇后这才推恩于贾家那位宫中女史,以示笼络。

  这位年轻的威远伯圣眷之隆,居然到了这程度,说不得哪天,圣上便因此宠幸了这贾女史……。

  贾家的一门双爵,莫非还要再添一个皇妃,虽然这想法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但是贾家这位儿郎,年未弱冠,便以扫平女真之功而封爵,岂非匪夷所思之事,就算再发生一桩,好像也并不是不可能。

  这让城阳侯徐氏心中愈发震撼,不自觉看了眼自己豆蔻清秀的女儿一眼。

  本来听说是她是想告辞的,此刻屁股像黏在了椅子上,又陪着贾母说了不少贴心话。

  而黛玉、迎春、探春送走了抱琴,便没再回荣庆堂,径自回了东府。

  虽然她们各自身份不同,但似乎都有同样心思,看不惯有人随意推销女子给贾琮。

  ……

  神京北城郊,火器司营造工坊。

  这几日贾琮和刘士振、玛德仑等人,忙着调试新式火炮标尺精度。

  因嘉昭帝下了秘旨,调拨五门改进型红衣大炮,装备松江与苏州沿海关隘。

  因近半年时间,这些地方常有倭寇沿入海口西进袭扰。

首节 上一节 269/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