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70节

  以眼下的锻造技艺,火炮模具熔炼出炉后,需经大量手工打磨调整工作,才能使火炮的发射精度到达预想效果。

  而五门改进型红衣火炮使用的弹丸子药,对照当初试发效果,再经过两轮测试定型,才能进行大量储备营造。

  营造储备的炮弹数量,必须能满足每炮最少五十弹连射,才能保证火炮运送抵达的正常使用。

  眼下五军营正在进行例行兵力换防,等到人员换防完成后,将会抽调五百名五军营士兵,将火炮押送至金陵。

  火炮教习玛德仑将全程随行,火炮运送到金陵之后,再由松江卫和苏州卫派兵接收火炮。

  等到这批火炮被起运出京,贾琮手头的事也算忙完,随后才会启程下金陵。

  ……

  自从他接到下金陵公干的圣旨,神京之中也有人对皇帝突发奇想,组建陪都火器司分部,觉得有些突兀和蹊跷。

  神京和金陵两地的勾连千丝万缕,推事院虽然拔除了他们认为可疑的钉子。

  但是依然存在有心之人,会把近期与金陵相关的人和事,与轰动金陵的周正阳大案相联系。

  但这些人注意到贾琮不紧不慢,在火器工坊潜心进行火器营造调试,对下金陵出皇差之事毫无紧迫之感,而宫中也全无催促之意。

  这一切迹象都说明,此次贾琮下金陵兴办火器司分部,不过是圣上有些心血来潮。

  而且,近期松江近海之地,常有海盗倭寇袭扰,或许圣上是想未雨绸缪,预以火器之力加强沿海防御。

  在宫中圣旨颁下的第十天,吏部筛选前往金陵各官衙轮调的官员,已经全部分批南下。

  火器工坊中突然传出消息,神京连日阴雨,工坊储备火药大面积受潮,使火炮营造进度受阻……。

  而火器司监正贾琮,依然三天两天往火器工坊跑,显得十分忙碌,无暇顾及他事。

  而那些曾对他予以关注的人,甚至是他自己本人,好像都淡忘了需要下金陵办皇差这件事。

  ……

  神京北向三十里,一只五百人的骑队,正行进在雨声淅沥的丛林中,队伍中还有五六辆大车,被防雨油布遮蔽得严严实实。

  而这五百人骑队主要由三人带领,这三人都是贾琮的熟人。

  辽东火器营千总魏勇胄,把总郭志贵,队正蒋小六。

  十天前他们收到五军营调令,让他们带领麾下五百火器兵,返回神京修整轮换。

  在一番日夜兼程之下,今天终于开进到距离神京三十里的地方。

  就在五百骑对即将走出丛林,前方雨幕之中突然有两骑飞驰而来,看服饰一人是五军营传令官,另一人却是司衙官吏。

  其中那位五军营传令官还是魏勇胄的同僚

  两骑飞奔到队伍前下面,那司衙官吏喝道:“在下兵部职方司主事王方维,奉圣谕与尚书令,行调兵之事,请将兵之人出示兵符。”

  魏勇胄听了这话神情凌然,连忙取出悬挂在脖子的一半鱼符,与王方维手上的另一半鱼符,合二为一,互证身份。

  王方维随即取出兵部调令文牍,五军营传令官取出军营调动书函,三人将两份文牍校对一致,并由魏勇胄签字画押。

  魏勇胄对调令的内容,凝视片刻,目光之中难掩诧异,略微定了定神,便挥手呼喝,重新调整队列。

  五百人的骑队,包括随行的五六辆大车,立刻调整行进方向,远远绕过神京城,往南下的方向而去。

第367章 称量望江南

  居德坊,伯爵府,迎春院。

  院子里花木扶疏,绿意盎然,屋外风雨游廊上,两笼黄莺在上下翻跳鸣叫。

  廊下坐了几个红衣绿袄的丫鬟,正是金钏和紫鹃、侍书等人说闲话儿。

  院子正屋中堂门口,垂挂着奇海香木珠帘,南窗座炕上铺着大红毡子,东边板壁摆着锁子锦靠背和引枕,铺着淡粉闪缎坐褥。

  炕上的案几摆着岫玉镂空香熏,旁边放一本翻覆着的棋谱。

  一个填漆茶盘,里面有五个小盖盅,其中一杯开着盖子,透着沁心茶香。

  厅堂里倩影晃动,珠钗光转,幽香缭绕,笑语铃音。

  黛玉、宝钗、探春正围着一人说话,迎春在炕上坐着,笑吟吟看着她们。

  “好啊,你们几个倒是鬼得很,什么时候都搬到东府来住,每日都在一起玩,亏得老太太接我过来,不然你们还记得有我这人。”

  一个清脆娇俏的声音飒爽清亮,虽然是抱怨的话语,但语气中溢着欢畅和开朗。

  这人姿容俏美,身材苗条,发黑如墨,纤腰柔韧。

  上身穿大红底金竹叶纹交领对襟,白色薄棉交领小衣,下身白色暗花百褶裙,松绿色绣凌霄花鞋。

  胸前挂着个黄灿灿的金麒麟,透着喜人的活泼灵动,正是今日刚到贾府的史湘云。

  迎春笑道:“云妹妹既来了,只要你喜欢,自然也住这里,我让人给伱收拾屋子,琮弟过些时候就下金陵,我们也好多个人作伴。”

  湘云笑道:“我可不要这么麻烦,我就住这院子里,这里宽敞又清香,和二姐姐一起就行,也热闹些。”

  贾母今日一大早,就派了车马去接湘云。

  往年贾母是到了八月初才接湘云来小住,陪自己一起过寿辰,可这几日贺寿的风向有些不同,便早早接了这侄孙女过来。

  湘云到府便去了荣庆堂见贾母,那个时候城阳侯徐氏,还在堂上和贾母说话,那个未出阁的徐三小姐,一直乖巧的陪坐在旁。

  只是黛玉、迎春、探春等人送抱琴出府,借着这由头,都去了东府,再没回荣庆堂,这位徐三小姐没人陪说话,颇有些无聊。

  城阳侯徐氏听说来的是保龄侯府的大小姐,那可是贾老太太的娘家孙女。

  小姑娘俏美浪漫,红衣灿灿,妙语欢言,落落大方,一入堂中,似乎满室生春,让自家清秀腼腆的三丫头,有些失色。

  且那一张小嘴甚是利索,哄得贾老太太很是欢心,口里还三句不离三哥哥,言语之间透着亲密。

  徐氏可是听过贾家小姐怎么称呼那位威远伯。

  小姑娘只是和贾母聊了几句,便说她去东府找姊妹们玩,贾老太太只笑着让她快去,那东府不就是伯爵府吗?

  城阳侯徐氏见了贾母脸上神情,突然有些明白过来,这老太太门槛真是鬼精,搞半天早就摆了车马炮。

  这史湘云可是她史家的嫡亲孙女,又和贾家东府走的这么近,不管是门第相貌,还是血脉亲情,岂是外人能比的。

  贾太夫人原来早就有如意算盘,肥水不流外人田,近水楼台先得月。

  自己干嘛还上门瞎起劲,真是白丢了臊……。

  ……

  湘云对此事却一无所觉,不知自己被姑祖母当枪使了一回。

  史家的两位侯夫人虽属意贾琮和湘云的亲事,但湘云年纪还小,贾琮如今的身份也不同寻常。

  忠靖侯史鼎虽也赞成此事,却也觉得眼下未到时间,因此只是贾母和两位史家太太心知肚明,却并未将事情说破。

  她们都明白湘云的性子,万一让这丫头知道了究竟,虽舒朗也难免害羞,以后对着贾琮再也不会自在,连东府说不定都不敢去了。

  且这种婚姻大事,未最后落定,闹出风声,万一起了变故,那就不好收拾了。

  因此知道根底的几个老女人,多半只是旁敲侧击,从来也没把事情说破,连王夫人和王熙凤,都不知贾母的心思。

  湘云在贾府常来常往,生性疏阔浪漫,又不明根底,和贾琮平时言笑无忌,即便聪敏如黛玉探春,也并无察觉异样。

  只要宝钗那日在荣庆堂,却是亲耳听过两位侯夫人和贾母之间,那一番云山雾罩的对话,却已猜到贾史两家长辈的伎俩。

  说不得将来会惹出一出赐婚的戏码。

  只是宝钗却懂贾琮的心气,一想到他身上那个梅枝月影香囊,她便觉得这位琮兄弟,怕不是个会听人摆布的性子。

  她自己虽对贾琮生了很深的心思,但却知道如今两人家门悬殊,多半也是镜花水月。

  或许贾琮并未封爵,只是个解元才子,还能让人有些侥幸念想。

  可如今贾琮走到这一步,别人暂且不论,单单府上老太太,做了半辈子超品国夫人,一贯把豪门体面看得极重。

  连自己姨妈想要促成自己和宝玉,老太太都置若罔闻,从不搭腔。

  她更不会让自己的勋爵孙子,和商门之女扯上关系的……。

  宝钗虽人前不露痕迹,心底却是焦灼无助。

  如今每次见湘云来贾府,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况且还有一个和贾琮亲密的黛玉。

  虽然宝钗敏慧练达,处事机敏妥帖,但是这种事情,依然不是她一个闺阁能掌控的。

  也只能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罢了。

  迎春说道:“宝钗妹妹,姊妹们都在这里,不如也搬来小住几日,大家一起热闹些。”

  宝钗笑道:“我倒是想过来和姊妹们一起顽,只是不好留我妈一个人,再说两边来往也方便得很。”

  迎春等人听了,也觉得是个道理,薛姨妈是孀居妇人,薛蟠毕竟是儿子,身边只有宝钗一个女儿作伴,的确不好独自住过来。

  迎春和探春都是父母在堂,黛玉寄居外家,父亲并不在眼前,平常度日,贾母都帮她安排妥当,也不过多做他想。

  唯独宝钗母亲寡居,哥哥又是个极不靠谱的,从小便习惯了事事思虑,周到妥帖,补益家宅不足。

  ……

  这时,门外传来紫鹃的声音:“三爷,你下衙啦,姑娘们都在屋子里呢。”

  贾琮刚进门,湘云便迎了上来。

  笑道:“听说三哥哥又下金陵办皇差,叔叔婶婶说史家本家在金陵,我却从没去过,三哥哥要不带我一起去逛逛,岂不是好。”

  贾琮笑道:“带着你自然没问题,只要家里愿意就成。”

  湘云听了这话,咯咯一笑,也不当真,豆蔻未许之年,自然没有千里独行的道理。

  不要说叔叔婶婶不会同意,老太太也是万万不许的,这种事她只是拿来当笑话,说着好玩。

  迎春问道:“今日还未过晌午,琮弟怎么就这么早下衙了。”

  贾琮回道:“今日衙门无事,早些回来,听芷芍说湘云妹妹过府,我想必定在二姐姐这里。”

  前面几日,城北的火器司工坊,闹出火药受潮的见闻,其实火器工坊是机密之地,真当火药受潮,这等消息怎么会传出去。

  可偏偏这消息就传了出去,让贾琮下金陵办差的时间,又顺理成章延后了几天。

  直到上午他去兵部例行观政,得知城北三十里处,兵员调动之事,工坊的火药受潮之说,大概就能告一段落。

  贾琮笑道:“今天云妹妹过府,姊妹们都到齐,不如现在摆了宴席,大家也好乐得半日,过几日我就下金陵,这等机会怕要等好久了。”

  众姊妹都齐声说好,湘云更是兴高采烈。

  贾琮便让人在凝曦轩摆了两张竹案,一张设了荤素酒菜,另一张摆放茶筅茶盂等茶具。

首节 上一节 27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