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9节

  那薛家太太是个最知世故之人,对金彩这样的自然多几分看重,又是在金陵常来往的老面孔,接了他的礼,特意留他喝茶说些闲话。

  “金管家,如今并不是年关,老太太和太太怎突然送来这些个礼,可是有什么说道。”

  金彩笑道:“这几日神京荣国府的琮三爷到了金陵,因家里有人返乡,所以老太太和太太才随礼过来,也是老亲日常的礼数。”

  “琮三爷?”薛家太太是王夫人的亲妹,只对宝玉、贾琏这些嫡子熟悉关注,连贾环这样的她都没印象。

  所以一下没想起这琮三爷是哪房子弟。

  金彩答道:“薛家太太久居金陵,神京那边子弟又多,你老一下子对不上也正常,这琮三爷是荣国长房次子,如今在二房膝下教养。”

  薛家太太听了一惊:“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前几日神京紫云号掌柜娘子,因回金陵盘账,闲话中提到荣国府出了位琮哥儿。

  说是今岁雍州院试被点了案首,还被皇帝封了官,是个极出色的,可就是你说的这位琮三爷。”

  金彩笑道:“姨太太说的没错,正是这位爷,这次琮三爷来金陵也是奉了皇命,要给皇太后抄写经文祈福的。”

  薛家太太笑道:“我听我家那掌柜娘子说了这哥儿许多事,这件件都听着离奇,这出色的孩子,怎么都是别人家的。

  他即到了金陵,那天我得请他来,和家里的兄弟姊妹见见面,我也好见个稀罕。”

  两人正说着闲话,突然外头一个婆子脸色慌乱的进来,像是出了急事,竟没顾外客在场。

  “太太,事情不好了,外头少爷的小厮回来报信,少爷在外面与人起了争执,把人家给打死了!”

  “啪“,薛家太太手里的茶杯没端稳,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薛家太太又怕又怒,问道:“怎么好端端的就打死人,这还了得,到底是怎么回事!”

  “少爷前些日子看中了一家的女儿,要买来做妾,今早便是过去接人,可没想到那家又把女儿卖给了别家,对方也是今天过来要人。

  两家撞到一起,便起了争执,少爷一怒之下就把人打死了,事情就这么巧,应天府的衙役正好要到这家拿人,被撞了个正着。

  二话没说,就把少爷下了应天府大狱。”

  薛家太太脸色惨白,三魂七魄像丢了一半,咬牙切齿道:“这孽障竟做出这等事情,还被下了大狱,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一旁的金彩听到,脸上有些尴尬,自己来得不巧,正遇上薛家出了这等事情。

  但又转念一想,薛家可是贾家至亲,府上少爷出了事,既听到了也不好装做充耳不闻吧。

  便说道:“姨太太不要着慌,少年人鲁莽闹事也难免,既事情出了总有办法解决,府上少爷下了应天府大狱,我倒是想到一事。”

  薛家太太虽然慌乱,却也是个精明人,一听金彩这话,便知话中还有话。

  连忙问道:“金管家想起何事。”

  金彩说道:“我们琮三爷刚到金陵时,还没来得及回府,就被金陵知府贾雨村接过去洗尘,看情形贾知府与琮三爷交情匪浅。

  或许可以让琮三爷帮着从中疏通,也未可知。”

  其实贾雨村给贾琮接风,那里是和这半大孩子交情匪浅,只不过是他的官职是贾政帮他谋得,而贾琮又最受贾政器重的原因。

  所以才要这样刻意拉拢贾琮,也是向神京荣国府以示亲近的意思。

  但金彩一个老宅管家,哪里知道这些内情,甚至连贾雨村的官职是荣国贾政所谋,都不是他这个层面的奴仆能知道的。

  薛家太太听了脸上一喜:“那孩子竟这般了得,刚到金陵就被知府接去洗尘,这该是多大的脸面。

  也是,他这么小的年龄就被皇帝封官,官场上有些名气根底也是有的,金管家,如今我那孽障闹出这等事情,我也是六神无主。

  如果有自家亲戚帮着筹划,自己是再好不过了,我这就让家人带着拜帖跟你回府,请那琮哥儿过府相见,求他能伸以援手。”

  薛家太太说完,便急忙让丫鬟去后院,找小姐写好拜帖,又找了府上最伶俐的小厮拿了帖子,跟着金彩回贾家老宅去请贾琮。

第131章 翠眉染朱唇

  金彩走后,薛家太太还是坐立不安,儿子虽混账,却是自己爱逾性命的独子,如今出了这等事,还不知是个什么下场。

  正在心急如焚之际,一个少女快步走入堂中,身形窈窕微润,黑油光亮的秀发挽着纂儿,红唇翠眉,杏眼如水,肤色似玉。

  头上插一只枝金色珠簪,上身是件粉红色交领褂衫,下身穿橘黄色百褶纱裙,戴着珠宝晶莹黄金璎珞,清艳绝俗,满室生辉。

  “妈,你刚才让我写帖子,丫鬟说哥哥在外头与人争斗,竟然打死了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薛家太太流着泪,又气又怒将事情说了一遍,又说道:“这个孽障,但凡有你一半的省心,我就是立刻死了也就闭眼了。

  他日常走马斗鸡,吃酒混闹也就罢了,如今竟连人命都闹了出来,还不如把我先了账了,也省的眼不见心不烦。”

  那少女听了也脸色发白,说道:“妈,你先不要气恼,哥哥荒唐不肖,但如今出了事情,总要有个章法解决,时间长了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我刚听金彩说,兴隆坊贾家老宅来了位琮哥儿,与应天知府贾雨村关系莫逆,我已下了拜帖,请他过府,看能否帮着说和转圜。”

  她虽为兄长忧虑,听得这话还是眸光微凝,问道:“是不是前几日神京来的掌柜娘子说的,荣国府那位被点了院试案首的琮兄弟。”

  “可不就是他吗。”

  ……

  兴隆坊贾家老宅。

  贾琮看完手中的拜帖,默默无语。

  瞟了一眼下首站着的金彩,还有旁边那个眉眼精干的薛家小厮。

  不禁眉头一皱,这金彩真是多嘴多事,给自己揽了这么个麻烦事。

  他带走香菱的第二天,就给贾雨村去信举告,本想着那拐子董老二被下狱,这事就算结束了。

  可没想到事情发展这么快,那冯渊竟还是丢了性命,他改变了香菱的命运,但是冯渊还是逃不过宿命。

  那薛家小厮说今早薛蟠打死冯渊,正好遇上应天府衙役上门拿董老二,结果董老二没抓到,倒是把薛大傻子撞枪口上了。

  这世上很多事情一饮一啄,如不是事先知道根底去干预,总也逃不脱若有若无的定数。

  但是薛家的事他根本不想沾手。

  那薛蟠是个纨绔暴虐之辈,原来的时间线中,他强买了香菱,又不好好对待,香菱最终被他虐待落下病根而死。

  自己已经救走了香菱,他却还是打死了冯渊,恶念深重不可救药。

  自己可不会像贾家那些人,为救这种人去阴私枉法,给自己留个话柄祸根。

  只是如今他顶着荣国府子弟的名头,又是算在荣国二房教养,当年如不是贾政扶持,自己如今只怕还陷在东路院苟延。

  这份人情贾琮一直记在心头,这薛姨妈又是王夫人的亲妹,名义上是自己长辈,对方下帖如果不去一趟,而是置之不理,那留下的话柄就大了。

  左右里面还有贾政的脸面,只能去一趟,如何应对他心中也有了对策。

  至于自己出手救薛大傻子,除非他也是个大傻子,左右还是推到贾府头上了事。

  ……

  薛家大宅。

  去贾府下拜帖的小厮回来说,贾府琮三爷已接了帖子,因是上门拜会长辈,需要备一些薄礼,随后就到。

  薛家太太听了松了一口气,毕竟是自己亲戚,自己下了拜帖,总还是会来的,心中对让贾琮帮忙救儿子脱困,多了几分希望。

  一旁那清艳玫姿的少女,目光有些萌动好奇。

  这些日子神京那边过来许多传言,说这位贾家的琮兄弟,不仅是被点了案首,还被皇帝敕封八品官身,且才情极高,诗书双绝,名传神京。

  听说还是当世文宗柳衍修的关门弟子。

  这些事儿只是听着都让人动容得很,不知这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物。

  他既有这等能为,希望能让哥哥能少吃些苦头,只是这哥哥太过骄横妄为,如果一直如此,将来也不知该怎么收场。

  这时丫鬟来报,说是贾府的琮少爷已经到了二门外,薛姨妈急忙让请进来。

  少女眼波婉转,不由自主的看向厅门口。

  午后的日光穿过院子里花草树枝,又从厅门射入,在枣木铺就的地板上,留下银亮斑驳的影子。

  突然那些光影像水波一样被搅乱起来,只见一个少年迈步走入厅堂。

  一身月白银竹纹蜀锦长袍,腰带束得细挺,一头乌油油的长发,一丝不苟的梳成发髻,用一根润泽凝脂的白玉簪别了。

  气宇轩然,秀眉浓挺,眼似秋潭。鼻翼和嘴角的线条,犹如山峦清流,有种难以言喻的美好。整个人宛如迎风玉树,竟像是从画中走出一般。

  少女的目光凝视着,有些失神,厅门处那些被扰乱的光影,竟让她有些微微晕眩。

  贾琮见堂上坐了一个衣裳华贵,满头珠翠的中年妇人,相貌慈和,眉角眼梢已生出鱼纹。

  她身旁还站着一位明艳动人的少女,眉不画而翠,唇不染而朱,杏眼流波,姿容绝俗。

  “贾琮见过薛姨妈。”

  薛姨妈望着眼前玉树芝兰般的少年,赞道:“早听说琮哥儿是极有出息的,竟还长得如此得意的品貌,府上的老太太可是真福气。”

  又拉着贾琮上下打量了几眼,又忍不住又是赞叹,问了贾琮年庚,并寒暄了几句。

  指着身后的少女说道:“这是姨妈的女儿宝钗,比伱年长,你们姐弟今天就算认识了。”

  贾琮望着眼前知名久著的女孩,微笑说道:“宝姐姐好。”

  薛宝钗也是落落大方:“琮兄弟好。”

  薛姨妈到底挂着儿子的大事,又闲话了两句,便直奔主题,将想请托之事与贾琮说了。

  贾琮听了微微思索,一旁的薛宝钗却凝神看他的表情。

  “姨妈有所不知,其实我和那贾雨村也是初次见面,以往从未有过交往。”

  薛姨妈听了这话,神情一愣,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她老于世故,已听出贾琮话语中有推脱之意。

  一旁的薛宝钗望着贾琮,目光闪烁着。

  贾琮又说道:“其实我一到金陵,贾雨村如此礼遇于我,是另有原因的。

  当年他被罢官等待起复,因他做过林妹妹的座师,姑苏林姑父便把他引荐给府上二老爷。

  是府上二老爷帮他谋了应天知府的缺,他便以老爷子侄辈与贾府连宗,因此他并不是给我面子,只是给二老爷面子罢了。”

  一旁的薛宝钗突然说道:“如此看来,贾家实是那贾雨村的恩主,琮兄弟是贾家翘楚,才智高超,不知有什么好的法子可以教我们。

  我那哥哥行事鲁莽,惹出这等祸事,害人害己,可是毕竟是骨肉至亲,还请琮兄弟指点,姐姐这里先谢过了。”

  说着便对着贾琮盈盈一礼。

  贾琮微微一愣,这薛宝钗圆融大气,聪慧敏睿,当真名不虚传。

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

首节 上一节 89/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