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7节

  蔡攸居然负责提举秘书省,秘书省彻底成了蔡党的地盘。同时,秘书省的新办公楼,紧挨着道录院,跟一群道士做邻居。

  “该做甚,就做甚,莫要太乐观。”朱铭吩咐说。

  “是。”吴懋也只是乐一乐,他当然不认为奸党会就此倒台。

  又过二十日,钱琛回来复命。

  朱铭得知经过大加赞赏:“君有经济之才,做一别驾太过委屈。”

  “不敢当,太守谬赞了。”钱琛连忙谦虚回答。

  这里的经济,是指经世济民。

  朱铭又说:“一事不烦二主,剩下的也交给阁下了。即刻联络金州各县商贾,约好了一并运货去襄阳,回程时便把粮食给带来。州衙库房中的一些货物,也都卖给商贾换钱,我再勒令通判打开公使库,好歹要凑齐几千贯用来买粮。”

  钱琛欣然领命,他在朱铭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

  ……

  “大判,各县官员皆言春旱,请求暂缓今年的夏粮。”录事参军宋宁说。

  李道冲没好气道:“俺只是通判,又非朝中公相,夏粮哪能说缓就缓?朝廷若是催促,俺又到哪里求情去?”

  宋宁叹息:“唉,金州地狭,又遇春旱,真榨不出来几个。若是逼迫过度,恐有饥民生事。”

  李道冲说:“征税乃吾分内之事,饥民造反则归知州管。等到了五月,便多催夏粮,朝廷的赋税不能耽误。”

  宋宁有些无语:“大判催税激得百姓生乱,想把祸水引到姓朱的身上。可姓朱的手段强硬,又怎会坐以待毙?到时候他必定下令允许各县逋欠夏粮,知州遇到天灾是有权如此的。”

  “那他就要承担拖欠赋税的全责!”李道冲说。

  “以他的所言所行,真会在乎担责吗?”宋宁问道。

  此言一出,李道冲瞬间无语。

  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朱铭不怕担责、不求钱财、不图升官,做起事来毫无顾忌,寻常手段根本对他无用。

  宋宁拱手告辞,他是准备躺平了,懒得费心费力去跟朱铭斗。

  等宋宁离开通判厅,属吏立即进去禀报:“大判,已经打探清楚了,那两三百号人,是朱太守从徐州雇来的冶铁户和铁匠。朱太守还利用本县铁商,暗中买扑了铁矿,似要兴建冶铁场。”

  李道冲拍大腿笑道:“我还以为,他真是餐霞饮露的圣人,原来他也要经商赚钱啊。”

  属吏说:“在金州冶铁,恐赚不到几个钱。”

  “我管他赚不赚,反正要让他赔本!他断我财路,我也要断他财路。”李道冲咬牙切齿。

  北宋的三大冶铁基地,两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磁州)。

  关于铁器的各种禁令,也主要在这些地方施行,很少骚扰其余路分的冶铁行业。

  李道冲已经记不清楚了不晓得朝廷的铁禁,是否对山东河北之外有效。管他呢,禁了试试看,反正得找点麻烦。

  这厮把市易务裁掉的吏员,又重新招了一些回来,专门盯着朱铭的冶铁场收税,还要勒令朱铭冶炼的生铁必须卖给官府。

  就连李道冲自己,都不认为能奏效,朱铭肯定不配合,他纯粹就是弄点事来恶心人。

  那些被裁撤的吏员,令李道冲非常失望。撺掇他们到州衙鼓噪,竟无一人敢去,都被知州给吓到了。生怕闹事闹进大牢,主犯直接刺配,从犯也得打板子。

  李道冲正在安排呢,属吏忽又跑来禀报:“大判,朱太守又又又……又动手了!”

  李道冲条件发射般心惊肉跳,恐慌道:“他又在作甚?”

  “清理养济院和乞丐!”属吏回答说。

  ……

  “金州养济院管勾何在?”

  朱铭毫无征兆的带人直奔养济院,就连随他出门的衙前吏都不清楚状况。

  养济院只有一个看门老头,里面院子都已经长草了。

  老头儿说:“管勾和尚吃不饱饭,出城化缘好几年没回来。”

  宋代的慈善机构,基本是和尚负责日常管理,徽宗朝之后道士变得多起来。

  不管和尚道士,他们只负责管理,得看官府给不给经费。

  官府给经费,他们可以贪污。

  官府不给经费,他们连吃饭都困难。

  金州养济院的和尚就很倒霉,一文钱的经费都领不到,饿得只能自己出去化缘。

  朱铭骑马冲回州衙,把左右都押范准和郭文仲叫来:“你们二人,立即清查养济院、安济坊的账簿,一应涉事官吏,限三日之内投案自首,按《宋刑统》罚铜赎罪!”

  明代以前的法律,除了“十恶”之外,什么罪都可以罚钱抵偿。

  宋代比唐代进步的地方在于,普通官员不能罚款赎死罪,那是皇亲国戚和朝堂大佬的特权。中低层官员和平民,只有老人或小孩,才可以罚铜免死(虽然按照惯例,文官一般不判死刑)。

  打板子和流放,也是可以赎铜的。

  十鞭子罚一斤铜,十板子罚十斤铜,规定得非常具体。

  州衙这边刚派人查账,消息就迅速传出去,十多个吏员慌忙带钱去自首。

  就连负责查账的范准,都悄悄叫来亲信说:“你立即去俺家,让俺娘子送些铜钱过来。便说俺要投案自首,怕得罚钱十贯才可赎罪。”

  范准也是没办法,带头查账的非他一人,还有个郭文仲在旁边监督呢。

  朱铭又让王甲,带着衙前吏出动,在城内外抓捕乞丐。

  残疾乞丐,直接扔进养济院,做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

  患病乞丐,送到安济坊医治。

  身体健全的乞丐,全部羁押起来,择日送往朱铭的木炭场伐木烧炭。至于木炭场原有的工人,他们要强壮一些,则转业去开采铁矿——都是露天矿,暂时没啥危险的。

  同时还要进行审问,若有乞丐头子违法犯罪,立即押付司理院进行审判。

  一瞬间,城内城外鸡飞狗跳,乞丐们哭喊声震天,以为官府要害他们性命。

  翌日王甲前来禀报:“太守,据残疾乞丐供述,金州城外有一群丐头,他们采生折割,偶尔还诱拐妇孺。在下昨夜派人抓捕,只抓到四人,其余几人已闻讯潜逃。”

  朱铭大怒:“下发海捕文书,抓住一人,赏十贯钱。提供有力线索者,赏五贯钱。若遇反抗,打死勿论!”

  采生折割,就是把正常人弄成残废,控制他们去沿街乞讨,而且被折割者往往是幼童。

  王甲低声说:“太守,俺怀疑有胥吏报信。俺对这些丐头早有耳闻,昨日只带几个亲信审问,问出地址立即下令逮捕。就这样都走漏风声,竟让丐头跑了几个。”

  “通风报信之人,查不出来就算了,只要禁绝此事便可。”朱铭吩咐说。

  王甲推荐了太多衙前吏和乡兵,其势力在州衙迅速崛起。

  朱铭虽然对其很信任,但也不能给太多机会。查内鬼可以查,但不能扩大化,防止王甲借机排除异己。

  “是!”王甲领命离开。

  清查官方慈善机构,清理城内外的乞丐,此乃朱铭一石四鸟的政令。

  一是整顿治安。

  民意箱收到的信件,有几封是报失踪案的。

  这种案子归县衙管,但家属不信任西城县官吏,因为报案之后屁用都没有,他们请求太守帮忙寻找家人。

  甚至有个举报者,说发现自家的小孩,成了缺手断腿的怪物,而且精神失常认不出父母。他以前也报过官,乞丐咬死了是捡来的孩子,官府无法确定残疾幼童的身份,而且很快那幼童就彻底失踪。

  如此邪恶势力,必须铲除!

  二是排除隐患。

  等再过两个月,大量饥民流向州城,乞丐集团必然趁机壮大。

  得提前把丐帮给打掉,更利于对饥民的管理。

  三是治理慈善机构,让养济院、安济坊步入正轨。

  四是为自家的木炭场,弄来一些廉价劳动力,毕竟烧炭和挖矿都需要人手。

  一连串的整治行动,不但清理了乞丐,连地痞流氓都被吓到,整个金州城的治安瞬间好转。

第248章 【移风易俗】

  第248章 0243【移风易俗】

  金州城外,棚户街区。

  几个衙前吏沿街敲锣叫喊:“太守招工,泥匠十人、木匠十人、石匠十人,日给三十五钱。另招苦工五十人,日给二十五钱。不论哪种工匠,每天给两顿稀饭、一顿干饭!”

  消息传出,底层贫民闻风而动。

  一般情况下,他们听到官员招工,会吓得立即躲到老远。

  但关于朱铭的许多事迹,早已传到城外贫民区。此刻听到给钱还管饭,许多贫民都选择相信,纷纷涌向衙前吏打听情况。

  本来只打算招工八十,最后聚在石元公面前的,竟达到三四百人之多。

  石元公精挑细选,挑了一百个相对强壮的。

  让这厮招人,总是超出计划,似乎不多要几个就不舒服。

  这些人会带去矿山那边,跟冶铁户一起,采伐山林,平整坡地,修建房屋。还要把表层土壤挖走,露出铁矿才作罢,尽快加速冶炼场的开工进度。

  那边分为两部分,苏知新主管木炭场,屠申主管冶铁场。

  屠申在徐州有开矿建场的经验,虽然他那规模很小,但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

  根据山势和矿脉走向,屠申只用几天时间,就划定了居住区、采矿区和冶炼区。并请朱铭弄点工匠和苦力来,赶紧把前期建设搞定,否则入暑之后可能会拖延。

  由于初来乍到,屠申害怕有危险,整天背着两个铁骨朵到处跑。

  这对兵器,是他决定做盗贼之后,自己亲手打造的。而且还弄了匹劣马,自诩马军大将。但他的骑术着实糟糕,被徐州太守设计擒拿,坐骑也被徐太守充公了。

  “屠兄弟,人带来了!”石元公老远就大笑。

  屠申见到人手充足,顿时心情舒畅。他觉得自己受重用了,等冶炼场建好,再管理个一两年,就去朱铭那里讨个前程,比如做衙前吏什么的。

  或者跟在朱太守身边做亲随,今后肯定能出人头地。

  屠申把新来的工匠和苦力编组,让他们自己选出组长,便开始分配干活任务。安排妥当之后,又问:“诸多材料啥时候运来?”

  石元公说:“已在采买了,过几天就能运到。”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视察工地。

首节 上一节 247/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