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8节

  有一山民,绕着工地徘徊窥视,似乎非常可疑的样子。因为形迹可疑,很快就被冶铁户们抓住,送到屠申面前逼问其底细。

  屠申问道:“你这厮逗留许久可是要盗窃财货?”

  “没有盗窃,俺是山里的民户,翻过那道山梁便是俺家,”山民指着前方的山岭,吞吞吐吐道,“俺……俺有东西要卖,人多了不好说话。”

  石元公屏退左右,只留屠申和那山民,笑问:“可是在山中采了灵药售卖?”

  山民低声道:“俺听人说,这里是太守的产业。建恁大的冶铁场,得祭拜五通神才行,俺家生了一个儿子,还有几日才满百天……”

  屠申听得一头雾水:“就算按本地风俗,建冶铁场要祭神,跟你家生儿子有甚关系?”

  “用人牲最是灵验。”山民说道。

  “人什么?”屠申还是没听明白。

  石元公却是勃然大怒呵斥道:“你这鸟人,枉为人父,哪有卖亲子做人牲祭神的!”

  石元公曾经传播妖教不假,装神弄鬼的事情也没少干,但还真没有血腥人祭之举。他毕竟是儒生!

  屠申终于听懂了,揪住山民的衣襟,便一拳砸过去:“爷爷打死伱这腌臜东西!”

  “饶命!好汉饶命!”山民惊恐大呼,已被两拳打得眼冒金星。

  石元公连忙制止,问道:“金州流行采生折割?”

  把幼童弄成残疾去乞讨,是不是觉得很残忍?然而这只是采生折割的衍生义。

  真正的采生折割,更加恐怖。

  “采生”就是采集生人,“折割”则是割下器官,合起来便是用人体器官祭祀鬼神。

  这在明代以前非常流行,特别是南方地区。

  不管南宋北宋,都严厉禁止“杀人祭鬼”,并尝试用儒家思想教化百姓。

  从南北朝到唐宋,佛教流行“焚指炼臂”,但这种自残式修行,也比杀人祭鬼文明得多。

  朝廷加上儒释道三教,在两宋时期联手打击巫祝。却依旧屡禁不止,一直流传到明代初期,在朱元璋的严厉打击之下,终于杀住巫祝的残忍风气。

  “雍熙二年……桂广诸州……杀人以祭鬼,病不求医药……”

  这是北宋的两广。

  “淳化元年……峡州长杨县民向阼,与兄向收共受富人钱十贯,俾之采生……阼与其兄谋杀县民李祈女,割截耳鼻,断支节,以与富人……”

  这是北宋的四川。

  “富州向万通,杀皮师胜父子七人,取五脏及首,以祀魔鬼……”

  这是北宋的湖北。

  “乞下川陕广南福建荆湖江淮,禁民蓄蛇毒蛊药杀人祭妖神。其已杀人者,许人陈告赏钱,随处支铜钱及大铁钱一百贯。”

  这是宋仁宗朝的万州知州,请求朝廷禁绝巫术和人祭,并鼓励百姓举报此种行为,范围涉及大半个北宋疆域。

  金州和商州,由于闹得太过分,宋真宗曾经专门颁布圣旨,禁止这两州的邪神祭祀行为。

  人牲还划分了等级——

  第一等,是官员和儒生。他们最聪明,身具灵气,一个抵三个,鬼神最是喜欢。特别是在边辟蛮夷之地,有杀官、杀士子祭祀鬼神的案例。

  第二等,是和尚与道士。他们属于修行者,身具功德,一个抵两个,鬼神也很喜欢。

  第三等,就是普通人。

  妇人和孩童,由于最易获得,属于最常见的人牲。

  甚至有穷困愚昧百姓,贩卖自己的儿女为牲,比如眼前这个山民。

  “你可知以人祭鬼神是犯法的?”石元公问道。

  山民回答说:“俺也晓得犯法,但太守是当官的,他肯定不怕犯法。太守开冶铁场,不祭祀五通神,就会出怪事赚不到钱。俺也是为太守着想。”

  石元公问道:“这四里八乡,还有哪个杀人祭过鬼神?”

  山民回答说:“青龙岗那边的罗员外,三十几岁还只生女不生男,请人采生用婴儿祭鬼,当年家中就产下一个男丁。灵验得很!”

  “混账东西!”屠申越听越怒。

  山东虽然盗贼众多,而且还流行妖教,但受儒家影响极深。就连各种妖教,也不会杀人祭鬼神,这在山东人看来不可饶恕。

  石元公说:“屠兄弟继续在此营建,俺带这厮回去见太守。来人,把这厮绑了,嘴巴堵上!”

  石元公带人返回州衙,火速将此事上报。

  朱铭得知消息,感到非常惊讶。

  他当然知道宋代某些地方,有杀人祭鬼的风俗,却没料到金州居然还有保留。

  因为在官府和儒释道三教的努力下,到了北宋后期,陕西、汉中、江淮已经禁绝此事。

  金州紧挨着汉中,而且盛产药材,怎还会以人祭鬼?

  朱铭立即把范准、郭文仲、王甲等本地胥吏叫来。

  范准说道:“州县附近,已无此事。山民愚昧笃信鬼神,着实难禁。”

  朱铭问道:“金州有哪些邪神淫祠?”

  郭文仲说:“信徒最多者,自是五通神无疑,其实就是山魈鬼魅。次之便是蛇仙。其余邪神,难以计数,但传播不广,只在一乡一地祭祀。”

  五通神这玩意儿,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传闻供奉五通神,能够蛊惑妇人,能够带来偏财,反正都是些歪门邪道。

  即便是思想管理稀松的元代,五通神都属于朝廷坚决打击的对象。

  至于蛇仙,金州多山,百姓经常进山采药和打猎,拜了蛇仙就不会被毒蛇咬死。

  其余邪神乱七八糟,有可能一个村就有一个神。

  几十年前,刘彝在虔州(赣州)做太守,那里的邪神崇拜才恐怖,他任期内捣毁三千多家淫巫(巫师不建寺庙,把邪神供在家里)。

  朱铭又问:“金州有哪个正神信徒最多?”

  “药王。”王甲立即说。

  郭文仲说:“传闻唐朝的孙真人,曾在金州南山采药。金州五县又盛产药材,药商们便聚资兴建了药王庙,此乃金州境内最大的道观。”

  邪神信仰传播广泛,除了教化和风俗之外,还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老百姓缺少娱乐,而且生活穷困朝不保夕,总得信一点什么。一味的捣毁邪神淫祠,并不能禁绝此事,须得引导他们信正神,甚至信佛都比这玩意儿强。

  朱铭把吴懋也叫来:“立即撰写几份公文。”

  “第一份,勒令金州五县官吏,捣毁一切邪神淫祠。庙产充公,留于县衙库房。庙田分与当地百姓。庙祝及庙内修行者,抓捕押付州院大牢。”

  庙产充公,是激发县衙官吏的积极性。

  至于邪神庙里的家伙,朱铭要送他们去挖矿,只管饭不给工钱那种!

  “第二份,就说药王孙真人,是金州百姓的保护神。生病了吃药,孙真人最喜欢,必然降下恩泽保佑全家。即便没钱吃药,也该向孙真人祈祷,而不是去供奉邪神。供奉邪神的百姓,孙真人就不喜欢他,子孙后代都会有灾祸。药王庙里的道士,让他们去各县山村传教!不愿入山传教者,收回度牒,勒令还俗。”

  “第三份公文,勒令金州五县官吏,严查采生折割、杀人祭鬼神者。罪犯家属,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是否知情,一律移送司理院审判!一旦查实,立即抄家。罪犯的田产尽归检举者,另赏钱十贯。罪犯的家宅、店铺发卖,与浮财一并充公,五成归县衙,五成上交州衙。”

  采生折割、杀人祭鬼,这属于死刑案。县衙没有权力审理,须得移交州院和司理院,因此不必担心制造冤案(胥吏趁机敲诈扰民肯定有)。

  整顿治安改善民生,移风易俗,这些都是必须做的。

  朱铭已经决定在汉中和金州起兵,得好生发展自己的地盘。

  教育也不能放松,朱铭说道:“再写……嗯,就不必写公文了。让胥吏暗中传播消息,就说今年由知州主持州试,知州最喜欢算学。金州算学校的《朱氏算经》,便是知州所作。今年的州试,恐要出算学题目。”

  吴懋惊讶道:“州试怎能考算学?”

  朱铭笑道:“我可以不考,但他们不能不信。”

第249章 【捣毁淫祠】

  第249章 0244【捣毁淫祠】

  岳飞墓前跪像,最初有五人,后来只剩四人。

  对此,说法各异。

  有的认为,后人祭拜岳飞,总想砸点啥泄愤,于是就把最残破的跪像砸了。

  有的认为,五个跪像不对称,便把官最小的那个砸了。

  有的认为,前四个跪像名气很大,最后那个名气和官位都太小,根本不配跪在岳爷爷墓前。

  被移除的跪像叫罗汝楫,此时此刻,就在金州做汉阴县令!

  历史上,这厮攀附秦桧,最高做到吏部尚书、直龙图阁。

  收到州衙发来的公文,罗汝楫立即有了干劲:“点齐兵马,本县要亲自去捣毁淫祠。衙吏弓手,俱有赏赐!”

  这玩意儿不会得罪哪位上司,而且捣毁淫祠之后,庙产可以县衙充公,甚至朱铭都不要求分一笔。还能列为政绩,在磨勘时有用,传出去之后,儒释道三教都将赞许他。

  事不宜迟,罗汝楫带上官吏,风风火火杀出去。

  本地胥吏知道哪有淫祠,甚至有人暗中祭拜过,因为五通神属于偏财神。如今有赏钱可拿,偏财神就没啥用了,先捣毁了邀赏再说。

  坐船来到汉水与壬水(任河)交汇处,这里目前只有一个草市,名曰“壬水口”。传闻薛道光的师祖张紫阳,曾经在此修道,后世设县便取名为紫阳县。

  在壬水口以西,汉江狭窄,水流湍急,常有船毁人亡之事。

  也不晓得哪里传出的说法,声称五通神可以保船平安。于是,镇上的五通神庙香火更旺,往来商贾都要去拜上一拜。

  “即刻包围淫祠,一个也别放走!”罗汝楫还没靠岸就大喊。

  衙吏们同样兴奋莫名,提着刀枪棍棒就往前冲,把小镇码头搞得鸡飞狗跳,百姓还以为这些家伙是来征税的。

  直至把五通神庙包围,里面的人终于感觉到不对。

  有一个商贾行船路过此地,专门带着随从进庙请求保佑。这还没把香烧完,就听到外面嘈杂起来,商贾连忙出去查看情况。

  “这有个富人,定参与了采生折割!”胥吏直接扣帽子。

  稀里糊涂间,商贾就被按到地上,遂惊恐大呼:“俺不是本地人,俺是从外地来的,只是路过这里拜神而已!”

  罗汝楫扫视一眼,吩咐说:“这厮面相狡诈,一看就非良善之辈,抓回县衙严刑拷打。”

  商贾知道难以幸免,必须破财消灾,慌忙喊道:“俺愿罚铜赎罪!”

  罚多少铜,得看罪名大小。

  反正这个商贾离开汉阴县的时候,船队财货被罚了一大半。他只能用剩下的财货,抵卖给本地药商,换了些药材运回老家。

首节 上一节 248/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