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69节

  蓄水池建有闸门,可调控水流大小,以此控制锻锤的速度。

  水轮机可同时驱动四把锻锤,供四位锻铁匠同时工作。

  此时工匠们明显还不熟练,锻打起来有些手忙脚乱,再过两天估计就能完全掌握。

  “水力锻锤如何?”朱铭问道。

  屠申笑道:“省力。”

  如果造出更大更高的蓄水池,同时驱动更多锻锤效率就要提升许多。

  眼下的四个锻锤,两个在锻打灌钢,两个在锻打百炼钢。

  朱铭已经在给皇帝写信,说自己这里可以锻造兵器,请求朝廷拨款锻造百炼钢刀。

  这玩意儿值钱,朝廷只要肯买,朱铭就愿意卖,总得让冶铁场和锻造坊拥有利润。便是锻造出几百把百炼钢刀,也不会提高官军的战斗力,因为这种高级兵器,肯定是发给将领的。

  铠甲也可以打造,就看朝廷给不给钱。

  朝廷若是不拨款,朱铭就只能动用金州财政,造完铠甲直接存进金州兵杖库。

  在水力锻锤这边看了一阵,朱铭又去看火铳那边。

  只有两个工匠在忙,朱铭直接造鸟铳。

  不要觉得鸟铳落后,其结构是相对复杂的,放在明中期也属于精密枪械。

  以目前的冶炼和锻造工艺,须得用熟铁打出两管紧密相包。孔洞初时非常小,需要用精钢钻头,一直往里钻,一杆鸟铳的枪管得钻一个月。

  明代《武备志》吐槽官兵的鸟铳不堪用,还给出了具体原因。

  即官员为了赶进度,工匠为了省事,直接锻打成铁管,根本就不去钻。这导致枪管厚薄不同,孔洞大小不一,有的能容纳三四颗子弹,有的连一颗子弹都塞不进去。另外还有各种问题,反正一开枪就炸膛。

  等鸟铳试制完毕,朱铭就会继续打造。

  只安排四个工匠做枪管,再安排一个工匠做其他零部件。每个工匠40天造一把,一年能造出36支火铳。

  第一年让他们训练造枪技术,从第二年开始,每人安排两个学徒。

  造反之初,鸟铳不多,面对的官兵也不强,只是用以出奇制胜。

  ……

  张根收到朱铭的回信,笑着递给妻子看:“派人回德兴,安排女儿的妆奁吧。”

  “或许年底就能完婚。”黄氏高兴道。

  两口子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丝毫不知道自己要被坑了。

  又过数日,朱铭安排媒人提亲,带了两只大鹅做礼物,顺便求得女方的生辰八字。

  “大郎请收好。”黄氏连称呼都变了。

  朱铭双手接过八字纸:“多谢老夫人。”

  女方此时不能见客,张锦屏躲在里屋,带着侍女偷看。

  正事搞定,张根邀请朱铭品茶,问道:“我来金州半月,着实找不到事做,大郎可给点差事?”

  朱铭问道:“先生可是要操练军士?”

  张根点头道:“我身为团练副使,确有操练军士之责。”

  朱铭说道:“金州没有马军,步军又多做役使。我来之前,军士不足,前任吃了许多空饷。这些我暂时没有恢复,军饷都挪作他用,并未贪污分毫。”

  “我并没有怀疑大郎吃空饷。”张根说道。

  朱铭摆明态度:“州衙的钱粮不够,不可能足额操练厢军。”

  张根说道:“三十人足矣,足额发饷发粮。”

  “可以。”朱铭答应给足三十人的粮饷,招募青壮厢军让张根去训练。

  这老头子是真闲不下来,历史上他被贬为团练副使,是靠着剿灭贼寇重新升迁的。淮西巨寇肆虐两年,朝廷派遣多个官员都无法搞定,张根带着一群乡兵跑去剿灭了。

  张根又说:“兵杖库的军械似乎不堪用。”

  朱铭说道:“金州作院工匠缺失,我懒得再招募。我在城北山中有冶铁场,可打造一些军械,由州衙出钱采买。”

  “那就先打造三十副兵甲。”张根高兴道。

  朱铭立即同意,就当是给自己打的,还能使用公款报销。

  带着女方的生辰八字回去,朱铭打算把娶妻的事情,在郑元仪那里解释一下。

  刚刚回到州衙,就得到通报,说是襄州来了两个魏姓青年。

  这是魏泰派来的两个孙子,去年州试过后就该来的。当时遇到水灾,出现流民和贼寇,又被琐事缠身,一直拖到现在。

  “魏应物(魏应时)拜见太守!”兄弟俩作揖见礼。

  朱铭高兴拉手:“快快坐下说话,去年购粮之时,多亏了魏氏慷慨相助。”

  魏应物说:“家祖听闻太守才学过人,希望我兄弟俩能在太守门下求学。”

  “在下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当,互相探讨学问便可。”朱铭打算把这兄弟俩拉来,看能否给他们洗脑,如果能够成功,今后攻打襄阳也是个助力。

第271章 【讲学洗脑】(为企鹅大佬加更

  第271章 0266【讲学洗脑】(为企鹅大佬加更)

  朱铭拿出一本《道用策》,交给魏氏兄弟自学,有什么疑问就到州衙请教。

  魏应时比较听话,欣然接受。

  魏应物却问:“此书是新学吗?”

  朱铭微微一笑:“很新,比舒王的学问还新。也很老,直追孔孟真义。精通此学问,上可扶社稷,下可安黎民。”

  兄弟二人颇感惊讶,又问几句,便行告退。

  他们回到刚租的房子里,迫不及待拜读起来。

  读完几篇,魏应时惊叹:“此真济世救民之学也!”

  魏应物却说:“与科考无甚益处。”

  “兄长何出此言?”魏应时当即反驳,“如今奸臣当道,便是科举做官,又能有何用处?祖父便受荐举,也拒绝入朝。我等应该修身治学,待时机已成,再去科举做官。此书虽无益于科举,却是做人做事的好学问,假以时日必为天下显学。”

  魏应物撇撇嘴,懒得辩驳什么。

  却说朱铭回到后宅,把结亲的事讲与郑元仪听。

  郑元仪早知有这一天,但心里还是有些憋屈,强颜欢笑道:“相公今年及冠,是该娶正妻了。”

  朱铭握着郑元仪的手,本想解释安慰几句,又觉那样太虚伪,干脆牵着她站起:“陪我去卧房喝酒。”

  “相公不必愧疚。”郑元仪说道。

  朱铭凑到她耳边,低声说:“除了饮酒,还可做别的事情……”

  郑元仪听完脸颊绯红,左右看看:“这时才下午,还是白日呢。”

  “走,饮酒去。”朱铭笑道。

  郑元仪跟着丈夫跑,又回头喊侍女:“妙妙,把酒拿进来!”

  ……

  朱铭家中有长辈,婚事还须朱国祥出面,等对完八字再正式下聘。

  书信还没送到洋州,新任金州州学校长就来了。

  “州学教授常同,拜见太守!”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作揖道。

  朱铭问道:“你是今科进士?”

  常同回答:“二甲进士。”

  “二甲也做教授?”朱铭其实很想问,现在的进士这么卷了吗?

  常同解释道:“家父早年间得罪蔡京,被打为元祐党籍。后来幸得官家开恩,从元祐党籍中划出,但并未再起复授官。在下考得二甲进士,本来授官主簿,出京之时忽又改为教授。”

  这是他爹常安民,把蔡京得罪得太狠,当面骂蔡京是无耻之徒:“今日之患,莫大于士不知耻。”

  蔡京还没彻底掌权时就已把他爹贬去收酒税,后来干脆打入党籍一撸到底。

  朱铭问道:“你学的是哪派?”

  常同低头说:“新学。”

  “你一个蜀人,真的会修新学?”朱铭笑道,“我有更新的学问,伱愿不愿共同探讨?”

  常同拱手:“愿听太守教诲。”

  朱铭说道:“金州文风不振,连个进士也不出。我欲振兴金州文脉,休沐日亲往讲学,无论是否州学学生,皆可前来听讲。你觉得如何?”

  常同哪敢拒绝?当即说道:“此金州士子之幸也。”

  宋代官员休沐,每月固定放三天旬假。

  元旦、冬至、寒食放七天假。其中两天为朝假,即不用上朝。剩下五天为休务,即不用办公。实际只放五天。

  圣节(皇帝和太后生日)、上元、中元放三天假。其中两天朝假,一天休务,实际只放一天。

  其余什么夏至、腊日、春社、秋社,说起来要放假,但都是放朝假。不用见皇帝而已,该办公还得办公。

  宋真宗之后,皇帝喜欢创造节日。

  比如宋徽宗在春天搞出个开基节,即各种土木工程,破土动工的日子。又搞出天应节,即沟通感应神灵的日子。反正非常符合宋徽宗的人设,这些节日实打实的要放假。

  朱铭打算利用节假日,亲自给士子们讲学,传播那套道用论思想,说白了就是给读书人洗脑。

  如今,州学的学生参加科举,已经没人来干涉了。

  就连太学生,都可以参加科举。前提是要回家考上举人,且在科举期间,如果耽误太学考试,那么后果自己承担。

  数日之后,旬休。

  朱铭早已提前张贴告示,近三百人云集于州学。除了官学生,还有民间士子,甚至有官吏跑来聆听。

  张根亲自到场,李道冲则派亲随探知。

  州学里有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可以遮阴。

  朱铭站在树下,众人环于四周。

首节 上一节 269/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