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46节

  更前方的渠州太守,自知无法抵挡,带兵撤至广安军。

  名义上,广安军有大量驻军,甚至还有少数禁军存在。但渠州和广安军的部队汇合,总兵力也就八千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临时招募的。

  盐枭庞定子主动请缨:“将军,我去招降官兵水师!”

  “让我去,我认得他们。”

  “我也认得,保证招降过来。”

  另外两个盐枭,分别叫邱善水、李江,纷纷请求揽下此活。

  李宝说道:“你们三人一并过去,若能招降,都记一功。”

  三个盐枭是带船来投的,大船数量不多,以运盐小船为主。

  他们带兵逼近,官府的水师也来迎战。

  庞定子、邱善水和李江,同时让部下摇动旗帜,这是私盐贩子之间的暗号,平时都用来传递消息躲避官兵。

  官兵水师当中,既有跟私盐贩子合作的巡检兵,也有临时招募的私盐贩子和渔民。

  他们看到旗帜打出的暗号,纷纷停下思考得失利弊。

  是选择投靠义军,还是继续做官兵?

  私盐贩子很快做出抉择,纷纷调头冲向巡检兵。

  巡检指挥齐公魁,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喊道:“莫要攻来,我愿从贼。快……快快摇旗,投降了,投降了!”

  广安知军和渠州知州,看到江面上的战斗,全都陷入沉默当中。

  刚刚开打,他们的水军就没了。

  刚刚投降的巡检指挥齐公魁,为了立功主动献策:“城内有盐商,我与他们相熟,可射书让他们做内应。官府一直在涨盐税,又滥发盐引,这些盐商平时也卖私盐。巴州盐枭的私盐,很多就是他们卖过去的。”

  “很好,便用此计。”李宝从善如流。

  私盐贩子们抬着倒扣的小船,一路摸到城下,弓箭手朝着城头射出书信。

  广安知军和渠州知州,拆信看了都大惊失色,勒令士兵把信件全部烧掉。

  李宝派人砍树制作攻城器械,第二天继续往城内射书信,还让扛着小船防箭的士卒大喊:“杀贪官,吃好米!杀贪官吃好米!”

  连续数日,射书喊话。

  城内气氛变得古怪起来,官员们看谁都觉得有问题。

  李宝打造好两架平夷砲,已经等不及造更多,直接拉出去投石助威。

  并未对城墙造成多大伤害,但守军的士气狂跌。

  城内的盐商动了,夜间举火为号,还在城内放火制造混乱。

  李宝亲自带兵攻城,在黑暗中搭飞梯攀爬。

  知军、知州等官员,并未组织抵抗,而是带着家人趁夜色逃跑。他们能守到现在,已经对得起朝廷,至少没有闻风而逃。

  广安城内一片混乱,大量乡兵跟着倒戈,还有不少趁火打劫,连城内的混混都四处抢劫。

  李宝先是占领州衙、县衙和库房,接着派兵镇压混乱,一直持续到天亮才安稳。

  抓到两百多个趁火打劫者,有些还是李宝自己的兵。

  他这一路扩军太快,军纪很成问题。

  李宝下令:“全部砍了,挂在城头示众!”

  两百多颗脑袋迎风飘荡,场面极为壮观。

  新附的山贼、水匪、盐枭、官兵,全都吓得冒汗,因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昨晚也参与了劫掠,只是没被抓住而已。

  李宝决定打下合州,再好好的整肃军纪,部队也要重新编练。

第347章 【讨独夫赵佶檄】

  第347章 0342【讨独夫赵佶檄】

  朱铭拿下汉中之时,八百里加急已经送到东京。

  宋徽宗正在庆祝艮岳竣工,亲自撰写《御制艮岳记》,又让百官作诗词祝贺,令大晟府谱写新乐以奏。

  那本是城内东北角洼地,本来全是民居和店铺,生生填出150米高的山峰。

  山峰多达三座,有河涧,有峡谷,有湖池。四处散布着建筑群,亭台楼阁无所不包,甚至还有茅舍村屋。

  山水之间,遍种名贵花木。林园当中,放养珍禽异兽。奇石、洞穴、栈阁……目不暇接。

  河北大败的童贯,还在隐瞒真相,不断传来捷报。

  而今艮岳又落成,内外皆有大喜事,宋徽宗怎能不高兴?

  在礼乐声中,宋徽宗接受百官朝贺,又大摆宴席狂欢三日,仿佛已经达到人生巅峰。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普通官吏没资格拆阅,一直转送到枢密院内。

  身为枢密使的郑居中,还以为河北发生大事,拿到手才知是汉中发来的。拆开仔细阅读,双手都在发抖,还没读完就朝外面走:“备轿……快把我的轿子抬来!”

  郑居中老迈多病,已经骑不得马了,坐着轿子赶向皇宫。

  宋徽宗正带着内外宠臣、皇子皇女,游玩刚刚落成的艮岳。

  太监李彦快步奔来:“官家,郑枢密有急事求见。”

  宋徽宗笑道:“正好让他一起来耍子。”

  李彦低声说:“似又有反贼作乱,郑枢密焦急得很。俺还想问得更明白被郑枢密呵斥来禀报。”

  又有反贼作乱?

  宋徽宗顿觉头疼不已,百姓怎就不知道安生过日子,非要造反给自己找麻烦!

  不多时,郑居中被搀扶着过来,在一亭台当中见到皇帝:“陛下,朱国祥、朱铭父子,在洋州起兵造反了,目前已窃据洋州三县。”

  “什么,他父子俩造反?”宋徽宗以为自己听错了。

  王黼正在为伐辽而忙碌,没有时间多陪皇帝。

  童贯、蔡攸、谭稹这些宠臣,也在河北带兵,一直没有返回东京。

  宋徽宗身边,此时除了皇子皇女,便是梁师成、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等人。

  不仅皇帝不信,余者也都惊讶。

  朱国祥目前是道官,朱铭则是除名庶人,这种组合怎么会造反?又怎么可能造得起来反?

  郑居中奉上急报,说道:“四川、陕西、荆湘皆无可战之兵,而今朱氏父子作乱,恐怕地方难以抵挡,请速招一支西军精锐回来。”

  宋徽宗仔细看完,虽然愤怒至极,却还不慌不忙,只说:“你与王黼自行处置,聚重兵把朱贼剿了,务必生擒捉到东京。朕要亲自审问,问他们为何忘恩负义!”

  郑居中一愣,感觉事情不妙,这皇帝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啊。

  他连忙说:“陛下,朱家父子旬月之间,就已窃据洋州三县,必然是早有准备的。一旦兴兵作乱,地方上难以抵挡,恐怕如今整个汉中都没了。请罢伐辽大军,将精锐都调回来平乱!”

  “莫要危言耸听,他两个文官能闹得多大?卿与王黼处置便可。”宋徽宗还是没当回事儿,甚至觉得郑居中在借故阻止伐辽。

  郑居中始终反对伐辽,早就让皇帝心存不满。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须得全力镇压!”郑居中焦急道。

  宋徽宗不耐烦道:“去与王黼商量,朕还要游玩艮岳。”

  郑居中傻傻看着皇帝,一脸的不可思议,这昏君的脑子被驴踢了吗?

  太监李彦说:“郑枢密,请吧。”

  郑居中拖着老病之躯离开,他已经是很多人眼里的奸臣了,如今竟成了少数还算清醒的中枢重臣。

  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等近臣,此刻面面相觑,想劝谏却又不敢。

  郑居中找到王黼商量,王黼看完急报,气得拍桌子说:“朱贼误我,伐辽大业正在关键时候,他们这时造个什么反?”

  “你若不伐辽,他们哪敢作乱?”郑居中没好气道。

  王黼说:“前线大军撤不得,一撤就溃散千里!”

  郑居中说:“前后派出二十五万大军,算上河北、山东之兵,总数已达三十万众。你抽调两三万精锐回来对伐辽大局并无影响。”

  “再等等,再等等。”王黼真不敢动前线部队,别人不晓得,他还不知道童贯在隐瞒败绩?

  郑居中大怒:“此事哪能再等?再等四川都没了!”

  王黼说道:“可让陕西、四川、荆湖、京西各路,募兵征粮阻塞险关,将朱氏父子困在汉中。等伐辽大捷之后,再派遣西军精锐去剿灭!”

  郑居中拍桌子怒斥:“伱这厮为了伐辽封王,全然不顾社稷安危,老夫定要上疏弹劾!”

  “那你尽管弹劾吧,河北大军肯定不能调回来。”王黼懒得多说。

  两人不欢而散郑居中回家就写弹劾奏疏,很快朱家父子造反的事情满朝皆知。

  群臣对此诧异无比,特别是正直大臣,纷纷痛心疾首。然后,联合起来弹劾王黼,说正是朝中有奸贼作乱,才把好端端的探花郎逼反。

  朱铭都打下汉中了,朝中这帮人还在吵呢。

  郑居中又以枢密院的名义,勒令地方大员募兵征粮,务必占据险关,把各处战略通道给堵住再说。

  一旦堵死汉中,朱家父子就成了瓮中之鳖。

  又过十余日,陆续发来两道急报。

  一份是京西南路发来的,他们后知后觉,朱铭都在打兴元府了,地方官员才知道金州已失。

  一份是陕西发来的,说有商贾传来消息,汉中已经被朱贼拿下。

  王黼终于坐不住了,把郑居中请来开会,甚至请来提举道观的赵遹。

  前几年,十万泸南夷造反,虽然调了三万西军去镇压,但真正的主帅是文官赵遹。

  此人有帅才,知兵事,本来能够做兵部尚书,却被童贯排挤去管理道观。

  王黼跟赵遹没啥仇怨,架子放得很低,询问道:“不知赵龙图可有平乱良策?”

  赵遹直言:“除了调西军回来,别无他法,地方厢军不可用。”

  王黼又问:“河北到汉中,路途遥远,西军一时回不来。若以阁下总领四川兵马,可否将朱贼给剿灭?”

首节 上一节 346/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