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45节

  超级大族只有三家,普通大族超过十个,中等家族二三十个。而且同姓之间,还分出不同的宗支,乱七八糟怎么调和得了?

  黄概气得再次撤军,全军退至绵州(绵阳)。

  这下子,世家大族坐不住了,几天时间就开会讨论出结果。

  各族各支进行动员,组建乡兵给黄概送去,钱粮一车一车往前线运。

  加上黄概原有的部队,兵力瞬间达到三万!

  而且,这些大族送来的乡兵,很多都自带武器,以血缘姓氏为纽带,打起仗来不是寻常乡兵可比的。

  足兵足粮的黄概,瞬间信心倍增,带着部队进驻梓潼县,他还想继续往前夺回失地,却发现前方关隘已经被贼兵占了。

  且说朱铭那边,剑门关至今还没拿下。

  朱铭站在剑门外,望着笔直陡峭的山势,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算他现在开挂,临时造出十个热气球,升空丢炸弹也无济于事。攻不破就是攻不破,解放军入川的时候,也得绕开剑门关再打。

  只能等官兵内讧投降!

  当然,朱铭也不能傻等着,已经分兵派了一支偏师,沿嘉陵江而下攻取阆中、南充。

  ……

  朱铭在山下等得烦躁,剑门关的守军同样煎熬。

  还是那句话,即便黄概不弃守剑州,邓春、李进义绕后夺下几处军寨,也已彻底切断了剑门关的通道。

  “从明日起减餐,军粮还能再坚持两个月。”黄德裕说。

  高景山沉默不语。

  黄德裕道:“高副使何必灰心?朱贼从汉中远道而来,粮食在半路就得消耗无数,他的军粮可能比我们先吃完。”

  黄概征粮需要时间,运到剑门关也得慢慢输送,关内的存粮已经所剩不多了。

  高景山咬牙切齿道:“黄概无能,剑门关被断粮道月余,他竟然还没派兵打通,说不定已经弃剑州而逃!”

  “那倒不至于,他还是知兵的,”黄德裕说,“此人在陕西做官时,曾是我的属下,并非不理俗务的庸官。就是……胆子小了点。”

  黄概的官最大,高景山次之,黄德裕官最小。

  但三人当中,却是黄德裕资历最老,而且还做过皇子们的书画老师。

  高景山说:“军心本就不稳,又被断粮一个月,若明日下令减餐,我怕会闹出兵变。除了我们两个,剑门关内谁还想打仗?你我皆食君禄,自当以死报国,但底下的士卒可非食禄之辈。”

  “尽量安抚吧,从明日起官兵一体,我们也跟士卒吃同样饭菜。”黄德裕说道。

  高景山望向东边:“入蜀可不止这一条道,朱贼既走了金牛道,米仓道他难道会放过吗?恐怕此时巴州已没了,说不定贼兵已经打到渠州(渠县)。若是被贼人占了合州(合川),那蜀中已然没救了,我们守住剑门也无济于事。”

  高氏乃山东望族,高景山的弟弟高景云,去年升为太常寺少卿。

  要不要投降?

  高景山一直在考虑这问题,他知道自己手下那些兵,一个个心里都是咋想的,这些日子全靠给足粮饷稳定军心。

  粮道被断,前后皆敌,如此窘迫情况,他若是敢减餐,士兵就敢造反!

  他虽然年迈却还不想死,特别是在兵变中被稀里糊涂杀死。

  傍晚,高景山再次巡视关城,军中弥漫的复杂气氛,让他感觉不能再拖下去了。

  召集一群还算听话的士兵,高景山直奔黄德裕住所。

  黄德裕正在吃饭,听到动静立即出来。

  见到外头情形,黄德裕居然没有愤怒唾骂,而是叹息道:“伱可是一路转运副使,就那么贪生怕死吗?”

  高景山说:“我也想过自杀殉国,绳子都准备好了,可惜对自己下不去手。阁下呢?若欲自尽,我等两刻钟再来收尸。若想活命,我就捆了阁下投降。”

  黄德裕仔细想想,怅然道:“我那老妻与老仆,被贼人杀死在利州城。他们陪我过了半辈子,想来黄泉路上孤单,我去寻他们也好。我一生清廉刚直,不想到老了背上污名。我死之后,就将我与老妻合葬在剑门吧。”

  “告退!”高景山作揖转身,带着士卒默默离开。

  黄德裕回屋吃完饭菜,缓缓解下腰带,回想起二十岁那年,他做探花郎打马游街的情形。

  那时候的东京,物价还没那么高,百姓生活更加幸福。虽然党争激烈,但没有昏君和奸臣为祸,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至少,表面上如此。

第346章 【李宝南下】

  第346章 0341【李宝南下】

  朱铭扫了一眼黄德裕的遗体,这人生前吃得太饱,死相着实有些难看。

  “他有甚遗言?”朱铭问道。

  高景山回答:“与妻合葬剑门,老仆埋在旁边。”

  朱铭吩咐说:“墓修大一点也可,我军资有限,还要赶着行军,就暂时不厚葬了。”

  “将军仁义。”高景山拍马屁道。

  人一旦突破自己的底线,往往做事风格都会变,居然学会溜须拍马了。

  高景山做了好多年利州路运判,转运使和副使经常不理俗务,汉中实际上由高景山这个三把手在管。

  论能力,还是很强的。

  此君献出剑门关投降,也没明说要从贼,但一直跟在朱铭身边,傻子都知道他想干啥。

  朱铭对此非常诧异,甚至有些不可置信。

  高景山可非寻常进士,论差遣,他是成都府路的二把手,论寄禄官,这位是真真正正的三品大员。

  三品大员,投靠自己这个反贼?

  大军顺着山道缓慢前进,走到剑州的时候,朱铭实在忍不住了,问道:“先生对当今局势怎么看?”

  高景山说:“四川没有可战之兵,巴蜀已是将军囊中之物。天下各路疲敝,百姓怨声载道,禁军与西军又在河北伐辽,今年之内不可能回师来征汉中。荆湘地广人稀,又被连年征收重税,皇帝很可能让荆湘募兵来攻。来得越多越好,一战可破之,还能消耗官府钱粮,就算西军回来也无粮可调。”

  朱铭总算明白,为啥高景山愿意投靠了,这老东西认准自己能割据地方。

  朱铭又问:“尽得汉中巴蜀之后,先生有何指教?”

  高景山说:“死守各处要道,以雄关险地抵御朝廷精锐。朝廷大军败个一两次,就再难有什么作为。届时可学西夏李继迁,上表向大宋朝廷臣服,请封川峡观察使亦可,请封川峡经略使也行。最好用三五年时间建立制度,训练精兵,消化地方。然后相时而动,东出夔门,北伐陕西,一扫天下,抵定乾坤!”

  朱铭笑了笑,不置可否。

  大军一路逼近梓潼,梓潼北方大山,也被称为翠云廊,而且绵延三十里。

  石元公、邓春、李进义,驻军在七曲山的寨堡,以劣势兵力抵挡官兵进攻。

  高景山仔细询问经过,诧异道:“你们没有进攻官兵就一退再退,把武连等险地都让出来了?”

  石元公说道:“着实怪异得很,官兵主帅是个能人,在剑州撤军时有条不紊。俺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为何一直往后撤,因此不敢立即追击,生怕是诱敌之计。每次都派人去打探,确认没有埋伏,再把他让出的城池占了。官兵甚至一度撤出梓潼,俺派人打探之后,正准备把梓潼拿下,谁知官兵又杀回来,把梓潼城重新占据。”

  高景山也听得迷糊,嘀咕道:“这黄概想作甚?”

  石元公说:“官兵重回梓潼之后,一直按兵不动,也不晓得在干啥。”

  当然是在练兵。

  黄概把精良兵甲,都分给大族送来的子弟兵。

  特别是家里土地多的,那些大族子弟兵,往往带着自家佃户。

  佃户的数量,少则几人,多则数十。

  王家、范家、宇文家的子弟,其中最豪横者,直接带来上百佃户,全是孔武有力的青壮。

  而且,大族还在继续输送兵力!

  黄概每日巡查军营,看着校场正在操练的部队,整个人前所未有的振奋起来。

  这特么才算兵嘛,之前征募的都是什么鬼?

  都不用拉去战场,训练时就能看出差异。

  子弟兵和佃户部队,训练积极,士气高昂,服从命令。

  而先前那些厢军和乡兵,全程懒洋洋的。一个军令传出去,好半天不见动静,动了又乱七八糟,操练时如同梦游。拉出去防守寨堡,每次都闻风而逃,黄概早已经受够了。

  “哒哒哒哒!”

  一骑快马自南而来,信使沿途大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黄概条件反射般感到惊恐,小心翼翼打开急递,只看前面几行字就差点晕倒。

  合州没了!

  黄概兼任四川制置发运使不假,名义上可以调动四川的兵马钱粮,但具体工作还得看各路转运使的。

  他只能真正控制成都府路,而李宝的进军路线,巴州属于利州路,达州属于夔州路,渠州、合州属于梓州路。

  黄概已勒令各路募兵征粮备战,至于转运使们听不听,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

  且说李宝领兵五千,走米仓道南下。

  第一个目标便是巴州五县,这里属于利州路地界。而利州路的主官,早就在兴元府兵败被俘。

  巴州太守闻风而逃。

  五个县当中,只有曾口县令试图抵抗。但义军刚开始攻城,乡兵就倒戈造反,县令稀里糊涂被乱兵杀死。

  李宝分出数百士卒,又去接收通江县城。

  他身边没有文官可用,直接让本地胥吏接管州县,然后拿走库房里的钱粮和兵甲,每县招募五百青壮扩军。

  沿途不断有贼寇来投,还有……私盐贩子!

  那些家伙都是大盐枭,以巴江的不同支流,划分为三股势力,各自占据水运通道互不干涉。跟大明村长期合作的私盐贩子,就是这些盐枭的下级分销商。

  仅三大盐枭,就带着一千多兵来入伙。

  当李宝离开巴州地界时,已经增兵至九千人,算上随船运粮的民夫,总兵力达到一万三千。

  他们顺着巴江,从达州的边缘地带经过。

  隶属夔州路的达州太守,对此假装没看到,只派兵去堵住峡门口。有山川险要阻隔,只需几千兵驻守此口,再多贼兵也无法威胁达州。

  就这样,李宝的上万部队,大摇大摆从达州路过,没有遭遇任何袭击,反而有几股山贼和水匪来投靠。

首节 上一节 34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