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54节

  全营分为几十个鸳鸯阵小队,四个小队结成大队,布置在山上各个地方。

  崎岖不平的地形,并不影响军阵排列,总能根据情况略微变阵。

  攻山的官兵,却受到地形影响。

  才抵达半山腰,就已经难以结阵,三三两两各自为战。

  谢建中还算不怕死的,没有躲在最后面,指挥着麾下官兵从各处攻山。

  双方还未短兵相接,几十个小队长,就用弓箭招呼。

  随即,藤牌手和长牌手投掷标枪,他们每人带有三杆标枪,在接敌之前就要投出去。

  官兵中也有少量弓箭手,猫着腰往上面仰射。

  “吁,吁!”

  小队长的竹哨声此起彼伏,第一次战斗终于开始了……嗯,也结束了。

  只见各处狼铣乱搅,官兵本就是仰攻,被狼铣扫得难以前进。稀里糊涂间,几杆长枪就刺来,个别冲到侧方的官兵,被耥耙叉得连连后退,随即就是一杆长枪戳刺。

  义军明明兵更少,却总能在局部战场以多打少。

  只一个照面,各队官兵纷纷溃退。

  “吹号!”

  “摇旗!”

  号声吹响,令旗挥动,穆横这一营义军,竟然朝着山下冲杀,五百人朝着一千多人反冲锋。

  穆横旁边两营,也开始反冲锋。

  由于战斗时间太短,谢建中都没反应过来,就发现自己的士兵已溃近半。再被反贼那么一冲,没溃的也跟着溃了。

  “统制快走!”亲兵大喊。

  不用亲兵提醒谢建中自己就跑了。

  真就是一败涂地,他甚至连咋败的都不清楚。

第355章 【直取中军】

  第355章 0350【直取中军】

  官兵连续组织几次进攻,全都一触即溃。

  半个月前,他们也曾经攻山,至少当时能坚持几分钟。

  赵遹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出了啥问题。

  鸳鸯阵什么的,那只是战术层面。官军败得那么快,纯粹属于士气太低,死伤几人就能溃一大片。

  特别是成都平原的子弟兵,投军之初士气旺盛,许多人甚至带着杀贼立功的想法离家。

  但困守梓潼太久,一次胜仗没打,反而丢失两座山寨。

  那些冬日受冻的乡兵,也对子弟兵有所影响,总觉得官府做得太过分。

  还有就是朱铭的檄文,很多子弟兵都知道其内容,于是产生一种复杂心理:一方面埋怨朱铭造反,害得他们背井离乡,家里还因战争多交税;一方面又对朱铭报以同情,认为朱铭是在为他们仗义执言。

  一句话,都不想打仗,也不敢打仗了。

  赵遹摆出宋代最常用的“大阵”,也叫“中军阵”。

  这种阵法有基本套路,也能因地形而做出调整,此刻变出的就是“四门斗底阵”。

  无他,此阵最稳妥而已,且变阵简单适合新兵。

  主帅坐镇中央,刀枪手列方阵排布四周,盾牌标枪手杂于其间,再以拒马陈兵为阵脚。弓弩手居其后,少量骑兵也掩在阵中。

  三万多官兵,大阵布成,绵延数里。

  朱铭亲率主力徐徐而来,登高望远观察,见官军摆出如此谨慎阵法,也从容不迫的开始布阵。

  将拒马放在最前方,其后是四个营的步兵,平夷砲拉到前方组装,虎蹲炮、火枪队也上前。后续还有两排,直接横开排列一万多步兵,这些步兵略微呈“V”字型。

  “牝阵?”

  赵遹的中军在一座小山丘上,仔细观察朱铭的阵法,他着实有些没看明白。

  其实啥阵都不算,就是戚继光的三迭阵,与传统牝阵的古怪组合。朱铭不但火器稀少,就连弓弩都少得很,无法发挥三迭阵的威力,只能用近战兵来弥补火力缺失。

  朱铭这边,列阵就用了几十分钟。

  官兵一动也不动,也懒得分兵攻山,任由邓春带着山上精锐,下来与朱铭的主力汇合。

  不是赵遹不想动,而是动不了,他害怕主动出击,把自己的大阵跑散了!

  绵延数里的军队,一旦混乱起来,估计韩信再世才收得住。

  赵遹就那样摆开阵型,以静制动,等着朱铭来打。而且,他把相对平坦的地形全占了,留给朱铭列阵的地方崎岖不平,甚至还有好几口大水塘夹在中间。

  列阵完毕,朱铭观察半天,没有命令全军上前,而是把大大小小的平夷砲推出去。

  赵遹实在太“沉稳”了,阵前布置好几重拒马,虽然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但估计还在局部区域撒了铁蒺藜。

  这厮把四门斗底阵,当成乌龟阵来打。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上百架平夷砲拉出去,打算先砸毁官军阵前拒马,能顺便砸死几个人自然最好。

  而赵遹那边,居然也推出平夷砲。

  他出京之前,专门研究过平夷砲图纸,到了梓潼立即让工匠打造。

  朱铭对此无所谓,并不后悔泄露技术。

  当时需要征讨蛮夷,平夷砲拉出去打仗,宇文常肯定感兴趣。就算朱铭不献给朝廷,宇文常肯定也要进献图纸。

  真正厉害的不是兵器,而是使用兵器的人!

  双方的投石车数量差不多,官兵那边还略多十几架,直接演变成投石车互射大战。

  大小石块,飞来袭去。

  在经过一轮试射之后,各自调整距离。义军依旧发射石弹,官兵那边却夹杂火弹。

  准确来说是毒烟弹!

  这玩意儿添加有火药,其配比无法爆炸,却能够剧烈燃烧。又掺杂各种刺激性物质,一旦投射出去,就冒出滚滚刺鼻烟雾。

  邓夏身为炮兵指挥,见势不妙,立即传令民夫,脱衣撕布打湿了带回。

  幸好义军阵中就有大水塘,炮手咳嗽着投入第二轮石弹后,一个个开始用湿布蒙着口鼻。

  眼睛依旧暴露在外,泛起通红血丝,但始终还在坚持。

  平夷砲的精确度极差,双方对轰二十多分钟,也砸毁寥寥几架。就是偶尔砸中炮手之后,场面血肉模糊,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炮战渐渐分出胜负,平夷砲数量更少,还被浓烟困扰的义军获胜。

  而官兵炮手,陆陆续续就溃了!

  督战队提刀砍杀,同时宣布厚赏,即便战死也重重抚恤家人。但官兵炮手依旧士气不高,被督战队逼回炮兵阵地后,近乎绝望般继续投石作战。

  他们在军中地位很低,跟杂役一个待遇,平时就没吃饱过,如今还穿着秋天的衣服。

  活着的时候,都吃不饱穿不暖,你让他们相信死后有抚恤?

  又挨一轮炮击之后,仅仅被砸死两人,其余炮手就崩溃了。而且不是溃退,这次改为“溃进”,他们害怕被督战队砍杀竟然哭喊着朝义军那边奔跑。

  朱铭用望远镜看得真切,大喜道:“好生款待敌方溃兵,抬几口大锅来,再弄些肉食,为他们接风洗尘!”

  欺负赵遹不敢乱动军阵,朱铭不再进攻,甚至炮击也停止了,就在两军之间架锅烧饭煮肉。

  赵遹刚开始没明白很快猜到朱铭想干啥,大喊道:“再派炮手,砸毁那些饭锅!”

  所谓炮手,全是民夫。

  平夷砲的操作太简单,因此官兵不重视炮手,平时百般苛待,战时随便拉一些上去开炮。

  这饭没法煮了,炮击重新开始。

  义军这边早已填好石弹,官兵炮手还没就位,就一轮齐射过去。

  有了先前的成功案列,这一拨官兵炮手,都懒得去摸自家投石车直接撒腿就往义军阵地奔逃。

  赵遹看得瞠目结舌,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靠近炮兵阵地的官军,全都士气狂降。他们虽然没有遭受炮击,但友军就在眼皮子底下跑了,脑子不傻的都知道今天恐怕要大败。

  “总制,不能固守,须得变阵进攻,”黄概提醒道,“否则朱贼把平夷砲推上来,就该往军阵里砸石头了,投石就能把官军前队给砸溃。”

  赵遹当然晓得此理,无奈说道:“传令,前军固守待命,左右军变横阵上前,后军前移拱卫中军,全军准备推进。”

  官兵阵型一动,立即出现局部混乱。

  朱铭抓住时机:“击鼓,除了中军,全军出击!”

  鼓声大作,令旗摇动。

  一万多义军精锐,踏着崎岖不平的地形前进。

  朱铭又下令道:“辅兵青壮,绕向敌军左翼!”

  义军精锐在前进过程中,同样变得阵型混乱。但乱的只是整体,每个鸳鸯小队依旧保持组织度。

  他们比亲兄弟还亲,吃饭睡觉全在一起。

  如果必须征用民房住宿,也是一队十二人,住在同一间房中。

  割人头论赏已被取消,现在只看整体表现,以及是否完成作战目标。论功行赏时,多以小队为单位记功,只特别突出的才记个人功。

  种种制度,让每个鸳鸯小队,都彼此融为一体,甚至有好多私下结拜为兄弟的。

  他们结拜之时,还约定若是某人战死,活着的兄弟须得帮忙照顾家人。

  鼓声急促起来,士兵也从疾走变成小跑。从高空俯瞰下去,义军的阵线参差不齐,却又始终没有大乱。因为小队的基层组织还在,而每个小队长,又看向更高一级的旗帜。

  层层看旗前进,始终乱而有序。

  负责侧绕的辅兵青壮,就明显糟糕得多,已经冲成了一窝蜂,他们纯粹就是充场面吓唬官兵的。说句不好听的,全溃了也无所谓,反正是绕去侧方,溃兵不会冲击战兵。

  官兵的左右军,还在调整阵型前移,已有部分义军冲到面前。

  个别义军发出惨叫,却是被铁蒺藜扎穿脚板。

首节 上一节 354/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