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436节

  大地主肯定不会被西城所搞破产,可一旦被西城所盯上,所有跟田产相关的赋税就要全部翻倍!

  一个又一个百姓跪下,而且大部分是地主,还有许多商人也在,因为他们消息最灵通,真正的小民反而不知道葛胜仲要走。

  葛胜仲亲自扶起几人,叹息道:“着实惭愧得很,我来汝州主政数载,每日尸位素餐不理庶务,汝等竟还这般盛情挽留。朝廷已另有任命,此事难以回转,只求下一任知州能……罢了,各自且散去。”

  汝水还未结冰,葛胜仲登船远去,留下一地哭嚎的百姓。

  大地主还只是感慨哀伤,小地主真就痛哭流涕,他们极有可能被逼得家破人亡。

  船行至襄城县,葛胜仲让仆人继续坐船回乡,好歹给老家的族人报个信。他自己则带着妻儿,弃船走陆路前往襄阳,从此跟着朱家父子混去了。

  心里挂念百姓的官员,若敢跟那帮奸佞对着干,就是不断被贬官的下场。

  被葛胜仲牵连的陈与义,也黯然离开东京,前往陈留收酒税去了。

  历史上,陈与义在赵构手下做到副宰相。因为赵构不愿北伐,气得陈与义辞去副宰相职务,一直到病死都不肯再当官。

  汝州的新任知州叫谢贶,后来因抗金而死,而且是主动带兵北上,跟金兵作战时牺牲的。

  他再有气节,也无法阻止太监括田,否则就跟葛胜仲一个下场。

  汝州明年估计又是遍地流民。

  ……

  朱铭已回襄阳,还不知道汝州太守换人了。

  回到大元帅府,当晚睡在张锦屏房里,隔日便去找李师师,还把裴嫦娥也叫来。

  李师师大喜,连忙准备酒菜,几个妻妾当中,她算最不受宠的。

  裴嫦娥也很高兴,因为年龄太小,明年才满十六岁,朱铭一直没有碰她。每每黯然神伤,认为自己缺乏魅力,这辈子都只能独守空房。

  朱铭却是抱着大白菜来的,刚进院子就说:“改天让厨子做了尝尝味道,这跟普通的菘菜和白菜不同,是我爹培育好几年的成果。已经可以包心了,虽然包得还不严实,但产量提高了很多,特地派人从汉中送来的。”

  李师师接过两颗大白菜,就那样抱在怀里,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一个京城名妓,勉强也算才女,从良做妾之后,收到丈夫的第一份礼物居然是大白菜。

  李师师窘了几秒就说:“既是老大人培植的菜蔬,定然非同寻常,想来滋味好得很。”

  “你吃过就知道了,有一股甘甜味,”朱铭说道,“此物可利万民,不但产量高,冬天放进地窖还能屯很久。”

  “姐姐,我来抱进去吧。”裴嫦娥也很有眼力劲,她不知如何讨好朱铭,只能尽量讨好李师师,否则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三人到了屋里,炭火已生了许久。

  李师师屏退侍女自己亲自添炭煮酒,裴嫦娥则乖乖坐好。

  朱铭过来当然有正事:“我杂戏看得不多,师师可擅长此事?”

  李师师回答道:“奴以前多唱雅调,便连俚曲时调也唱得不多,杂戏还从来没有亲自演过。相公若想听杂戏,可以在家养个戏班子。”

  “我是想让将士们看戏,”朱铭解释道,“此次北巡,见军中并无娱乐。我又不愿给将士养营妓,便打算让他们有杂戏可看。不但可以消遣时间,还能培养军心,用杂戏来潜移默化,让士卒知道什么是忠孝仁义,让他们明白为何应该亲近善待百姓。”

  “此军国大事也”李师师立即收起别样心思,“奴虽未唱过杂戏,却也见得多了。相公可以请几个戏班子来,奴亲自考核他们,选两支最好的以娱军士。”

  朱铭说道:“我是想问,当今是哪位先生,写出的杂剧最受底层小民追捧。不要太过高雅的,底层小民越喜欢越好。即便远在东京,我也可以把这人请来。”

  李师师笑道:“相公认识此人,便是宋国右相李邦彦,整个东京就属他的杂剧,最得平民百姓的喜爱。”

  “呃……”朱铭瞬间无语。

第441章 【世间悲歌】

  第441章 0436【世间悲歌】

  朱国祥自然不可能专程派人送大白菜,他还运来好几百船玉米。

  除了成都平原,四川全是丘陵山区。

  放在几百年后,有抽水机几级提水,只需建一个储水的山塘,就能在山上洼地种水稻。

  而此时,莫说在山上种水稻,就连种麦子、高粱、粟米,都得想办法找水和蓄水。

  今年朱国祥在全川推广玉米红薯,主要就是种在山中旱地。而且让劝农官和地方官,反复告诫百姓,特别难以灌溉的地方,以及遇到干旱天气,应该继续种植粟米,因为粟米远比玉米更抗旱。

  秋天和冬天,玉米红薯大丰收。

  全川大丰收!

  这一年真是风调雨顺啊,不仅让朱家父子顺利度过危机,也让宋国境内的百姓喘了一口气,甚至连金国的核心地盘都已缓解粮荒。

  “这些玉米,都运往垦荒区,跟那里的农民换豆子。”朱铭对李含章说。

  李含章说道:“一共四百多船,分了一半去南阳府。两石玉米换一石豆子,是不是有点过于善待百姓了?”

  朱铭摇头:“玉米不扛饿,价钱本来就低。豆子却是收集起来做军资,可以用来榨油、肥田、养马,伤员多吃豆子也好得快。”

  在肉类蛋白不足的情况下,想保证普通士兵的体能,就必须给他们补充豆类蛋白。

  特别是伤员!

  新占的南襄盆地,开荒种的全是豆子,正好用玉米换来做战略物资。而且两石玉米换一石豆子,垦荒百姓也能有更多粮食,撑过明年青黄不接的月份。

  还能彰显朱氏父子的仁义,提高农民对官府的信任感。

  一举多得的事情。

  自从随船运来大白菜剩余的半个冬天,朱铭和妻妾经常吃这玩意儿。

  朱铭已经快吃吐了,妻妾们却喜欢得很。因为大白菜口感清爽,还带着几分回甘味道,在古代的冬天属于顶级蔬菜。

  明年,大白菜也要在全川推广,让普通百姓在冬天也能吃新鲜菜蔬。

  之前自然也有过冬品种,最常见的便是菘菜。这玩意儿跟大白菜是近亲,但产量远远不如大白菜,而且不像大白菜那样容易储存。

  朱国祥在汉中府城的郊外,还给自己留了十五亩稻田,用来种植全国不同类型的水稻。

  肯定不能搞三系杂交水稻,那玩意儿是通过人工手段,把偶然变成必然,凸显出杂交的优势。在农民种植的情况下,子二代不能与母本保持一致,杂交优势再次变成偶然,农民自留种的产量有多高全看运气。

  以古代的科技水平,朱国祥无法大规模给农民制种。

  因此他的那些水稻试验田,是走选育良种的传统路子。像康熙就亲自选育过良种,在北方某些水稻区流行后来被民间产量更高的良种取代。

  事实上,自从北宋引进占城稻之后,民间也在不自觉的选育良种,如今已诞生十多种占城稻的支系。

  如果官府不去干涉百姓自己选育两三百年,就会渐渐诞生两季稻,甚至是三季稻。还会出现早稻、中稻、晚稻之分,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种植不同的水稻跟其他作物无缝衔接。

  比如油菜和水稻同年交替种植,就是北宋晚期才出现的事儿。

  朱国祥现在也开始搞“祥瑞”了,让地方官员进献成熟的优质稻穗。不准是什么一株二穗、一株三穗,必须是穗大、粒多、饱满、无病虫害那种,还得注明出产地、种植和收获时间。

  在科学的选育之下,培育稳定良种的速度,远比民间碰运气更快。

  民间如果需要一百年时间,朱院长可能几年就搞定。

  ……

  关于剧作家,魏泰推荐了一个小老头儿。

  “老朽拜见大元帅!”

  此人叫做张居厚,仁宗朝三次拜相的张士逊,正是张居厚的叔祖。

  论辈分,张居厚还是陈与义的远房舅舅。

  张士逊做宰相积累了大量钱财,但早就搬去东京定居。长子是个清官,次子是个宅男。特别是次子,三十年不去做官,就宅在家里练书法,被宋神宗评价为本朝草书第一。

  张家祖宅在老河口,家产由张居厚的祖父继承。

  张居厚的父亲是庶子,分家时没拿到多少,带着妻儿移居襄阳,买了几个店铺做生意。

  也算小富之家。

  张居厚的兄长做官去了,他自己死活考不上进士,留在襄阳打理家产,而且特别喜欢听戏,渐渐开始自己创作。

  “老先生可有把剧作带来?”朱铭问道。

  “回禀大元帅,全部带来了。”张居厚连忙捧上一摞剧本。

  “且稍待。”

  朱铭让这老头儿坐下等着,亲自阅读那些剧本。

  只细看一个剧本,剩下的粗略翻阅。

  全改编自历史故事,内容比较正经,宣扬忠孝思想,也偶有讽刺现实的。这老先生的剧本,之所以在襄阳受欢迎,除了唱段写得好,还加入大量俚语和笑料,可称得上是雅俗共赏。

  “写得极好。”朱铭点评道。

  张居厚一直都想求官,可惜除了创作剧本,他也没有别的本事。

  估计是以为朱铭喜欢听戏,张居厚连忙说:“老朽家中养着一些优伶,大元帅若是喜欢听戏,不妨选几个到府上候用。”

  宋代的杂剧,属于唐代歌舞剧和参军戏的融合。

  参军戏类似古代小品,跟歌舞剧融合之后,奠定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形式。即有歌有舞,有唱词有念白,后世戏曲都是宋元杂剧的子孙。

  朱铭问道:“可否把杂剧写得市井一些?”

  张居厚说:“老朽的杂剧,已经写得很市井了,所以襄阳百姓都喜欢看。”

  朱铭摇头:“我欲让将士们看戏,既为军中娱乐,又可聚拢军心。还要教导将士知道忠义,教导将士们善待百姓。你可以理解为,杂剧要展现赵宋皇室昏聩无能,天下百姓都苦不堪言。我举义旗,便是要带着军民过好日子。军民是一体的,士卒来自民间,百姓过得不好,士卒就过得不好。士卒过得不好,百姓也要受兵戈之难。这些士卒,大部分来自乡下,杂剧要写得贴近农民。”

  张居厚张张嘴巴,欲言又止,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整理措辞之后,张居厚说:“大元帅,老朽从小生活在襄阳城中,即便出城也是游山玩水。对城中市井小民,老朽倒还熟悉得很,可却不知道农民与农事。骤然为农民出身的士卒写杂戏,恐怕难以下笔,写出来他们也不喜看。”

  朱铭问道:“老先生今年贵庚?”

  张居厚回答:“五十有二。”

  “身体可还健朗?”朱铭又问。

  张居厚说:“还过得去,能吃能睡,能走能唱。”

  朱铭说道:“那就请老先生去军中走访,采风记录士卒的生活与遭遇。先写两部杂剧,一是汉中起兵,二是流民垦荒。要体现官府无道,百姓困苦,起兵造反是顺应民意。还要体现在我父子治下,百姓生活得更好。最好还能有一些情爱,因为官府盘剥,有情人难成眷属,就是生离死别那种。”

  “让老朽去军营跟士卒打交道?”张居厚觉得这差事很困难。

  朱铭利诱道:“我会在大元帅府,专门设一官职,掌管军中娱事。正五品!”

  正五品?

  张居厚明白朱铭是啥意思,只要自己把事情办好,这个职务就是他的。

首节 上一节 436/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