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595节

  林冲的意思很明白,不再管江西、广西官兵以及湖南义军,这些友军死多少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今年新编的部队,那些义军甚至连正规番号都没有。

  死了就死了呗!

  只要北边的大明主力达成战略目标,南方各部全军覆没都可以接受。

  而且遍地都是敌人,钟相哪有那么容易快速消灭?

  白祺看向王渊,王渊缓缓点头。

  次日,白祺派使者去跟周伦接洽,答应按兵不动等一个月。

  却让林冲带着六千精锐,分批乘坐战船和运粮船,前往洞庭湖西岸的崇孝寨。战船装作去巡航,运粮船装作回岳州,士卒都是夜晚登船,白天船队大摇大摆离开。

  周伦完全没发现异状,还以为明军主力依旧在营垒之内。

  钟相那边为了赶时间,把辎重全留在湘阴,普通部队也留在湘阴防守,连归义江口水寨和平江县城都不要了。然后,万余精锐乘船南下,并且一分为二前去奔袭。

  杨应诚率两万江西新军,一直在攻打云阳山寨。

  伪楚大将杨华率八千精锐,毫无征兆的从云阳寨杀出。

  杨应诚被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卸甲逃回茶陵。茶陵县城有大量摩尼教徒,夜间放火作乱,杨应诚在混乱当中逃回江西,好不容易攻占的茶陵就此丢掉。

  两路江西新军,基本已被打残,宋徽宗的便宜儿子都差点战死。

  杨应诚率领残部退守永新,脑子还一直犯迷糊。伪楚精锐不是在北边吗?咋还能抽空回来打自己?

  却说钟相亲率精锐抵达衡阳,被机警的曹成发现情况有变,曹成立即率军后撤数十里。

  钟相本打算一路追去,将曹成大军给消灭,却又接到东南边的耒阳战报:桂阳监的矿工们正在围困耒阳。

  钟相正待去解耒阳之围,西边的邵阳又没了,李珙、杨再兴合作把邵阳攻占。

  局势变得更加危急,屯兵衡阳的钟相,三面都有敌人,已经不知该先打哪处!

  钟相先是分兵增强耒阳的防守力量,接着不管邵阳的李珙和杨再兴,亲率精锐坐船沿湘江追着曹成打。

  曹成大败,退到祁阳才停下。

  钟相不敢再追,因为李珙、杨再兴杀来了,而且已经攻占西渡镇(后世的衡阳县城)。

  那里的守将伏胜,也是楚军一员大将,才被钟相派去守寨。但那里只有水寨没有城墙,伏胜手里全是二线部队,士气不振且兵甲不精,竟被杨再兴率兵先登。大将伏胜更是被杨再兴一枪戳死!

  钟相带兵紧急赶回,好歹把衡阳城给守住。

  至此,钟相已经难以出城浪战,再猛的精兵也不是铁打的。一路转战奔袭作战,伤亡日渐增多,而且体力消耗严重,必须窝在城里休整一段时间。

  但楚军也战果惊人,两路江西新军,还有曹成大军,全都被楚军给打残。

  钟相的致命缺陷是,整个大楚没有像样的战略家,从一开始就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

  此次楚军精锐南下,连番奔袭破敌,更像是遭到围攻的疯狗,被打痛了胡乱张嘴咬人。确实咬伤了很多人,但自己却被套住脖子,他越挣扎绳子就勒得越紧。

  而且舍不得丢弃地盘,以至于没法收缩兵力,洞庭湖西边还有大量州县城寨,每一处战略要地都分兵去防守。

  或者说,从钟相起兵之初,就没有什么战略规划,只根据难易程度选择扩张方向!

  大楚境内,真正厉害的谋略之士,要么被钟相杀了,要么撒丫子跑了。

  ……

  崇孝寨。

  这里的大片洞庭湖水域,几百年后全变成良田。明清时候的“湖广熟,天下足”,就是这么围湖造田得来的,当然也有沅江冲积泥沙的功劳。

  楚军在这个方向,共有四处据点,分别是:崇孝寨、鼎州、辰阳、沅江。

  由于洞庭湖被大明控制,钟相难以在此聚兵作战,所以全都是分兵驻守。而且兵力不多,主要靠召集百姓守城——这里是摩尼教的大本营!

  黄佐看完明军射来的书信,愁眉不展没再说话。

  刘锐不识字,问道:“信里写啥?”

  黄佐叹息道:“贼将在鼎州、辰阳和沅江,都射了书信进城,说你我几个已经投靠朱皇帝。”

  “这谁会信啊?”刘锐冷笑道。

  “可能没人信,也可能有人信,三城必定人心惶惶,”黄佐说道,“贼兵贼船敢分兵来我们这边,恐怕老爷那里遇到天大的麻烦了。信上还说,衡阳已失,老爷在长沙被围困多时。”

  刘锐一脸沉重:“假的吧,怎可能衡阳都没了?”

  黄佐嘀咕道:“难说。”

  “轰轰轰轰!”

  一连串炮响,大明水师又开始炮轰水寨了。

  连续多日都这样,先让陆军射来书信,再让水师射来炮弹。

  今天却有些不同,炮击结束之后,英宣驾船孤身而来。

  “英大哥,我们都以为你死了,却没想到是投了别处。”黄佐有些高兴,又有些不舒服。

  黄佐以前是跟着英宣混的洞庭湖水匪,遇到官兵围剿,英宣蛰伏一阵继续为盗,黄佐却是逃回老家做佃户。后来遇到钟相传教,黄佐又做了钟相的徒弟。

  刘锐却是安化那边的义军首领,响应造反投奔了钟相,自称信教却没念过几天经。

  英宣说道:“两位有何打算?”

  刘锐反问:“衡阳真没了?”

  “南方六州皆叛,还有广西官兵北上。江西数万官兵,也从醴陵、茶陵杀来。衡阳楚军哪里守得住?”英宣不愿对朋友说谎话,却可以用真话来故意误导。

  黄佐气得拍大腿:“我早就说过,南边那些人不能信,一个个都是投机之辈!”

  英宣又开始说大实话:“周伦承诺一个月后投降,现在还剩二十天。他是忠义之士,想为钟老爷拖延一个月。”

  “这种事他做得出来。”刘锐立即就信了。

  英宣继续说道:“大明不是暴宋,二位在北边有探子,想必知道大明朝廷是如何治民的。”

  长江到洞庭湖的大片区域,是去年才打下来的,朝廷选用官吏慎之又慎,就是为了用仁政取信于摩尼教徒。

  黄佐、刘锐二人,其辖区紧挨着大明地盘,他们在安乡和华容都留有眼线,对大明的仁政知道得非常清楚。

  普通百姓或许不明白,但黄佐、刘锐、周伦等人,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周伦愿意一个月后投降,就是觉得大明跟赵宋不同,麾下士卒变成百姓也有活路。如果换成南宋,他估计宁死也不降!

  黄佐沉默不语,悄悄看向刘锐。

  刘锐造反是日子过不下去,起义之后才信教,像他这种人非常多。

  英宣问道:“你们觉得,这大楚能撑过今年吗?今年撑过去了,明年又如何呢?”

  刘锐忧心忡忡。

  由于行政系统有问题,大楚各州的情况非常复杂。

  最初是在州、县、乡、村设立法坛,坛主一边宣教一边搞行政。收取赋税之后,少部分自留,大部分逐级上交供应军队。

  由于连年作战,上级法坛催粮催得急,下级法坛就疯狂催粮。老百姓刚开始勒紧裤腰带,愿意为大楚军队上交粮食,可渐渐就发现这种日子没个头,开始有越多越多农民私藏粮食。

  商贾那边也差不多,最初是驱逐商贾,啥都靠坛主调配。

  但很快就玩不转了,各种物资调度不平衡,而且总是搞得拖延时日。于是又允许商贾存在,而且很多商人,其实就是义军头领们的亲属。

  因为坛主经常和将领闹矛盾,去年冬天再次做出改变,洞庭湖周边区域实行军管。守将可以军政教一把抓!

  像崇孝镇及周边农村,就是黄佐说了算,平时需要自筹大部分军粮,大楚朝廷每个季度才会调来一批。另外,还在前线搞全民皆兵,每个农民家庭都要出丁在闲时操练。

  军粮平时还能凑合。

  但现在属于战时,附近农民很多都被征召,聚集在崇孝寨里扎堆防御,对军粮的消耗必然成倍增加。

  英宣问能否撑过今年,实际情况却是,如果大楚朝廷再不运粮来,崇孝寨的军粮最多还能撑一两个月!

  “周伦那般忠义之辈都愿降……”英宣没把话说完,因为说完了太伤人。

  黄佐和刘锐对视一眼,随即都心虚扭头。

  英宣又说:“只要二位愿降,被招来的农兵可立即回家,今年的赋税全部免除。大楚分给百姓的田产,大明朝廷也不会收回,都由老百姓继续耕种。”

  黄佐纠结一番,又看了刘锐好几次,发现对方毫无反应。

  他猛地起身跪下:“英大哥,小弟愿降大明!”

  刘锐扭扭捏捏,也跟着跪下。

第614章 【仁至义尽】

  第614章 0609【仁至义尽】

  刚刚投降的黄佐、刘锐,麾下战兵仅千余人,剩下的全是附近渔民和农民。

  林冲带兵列阵于寨外,开始遣散那些“民兵”。虽然他自己的兵粮也不多,但还是承诺发给“民兵”遣散粮。

  黄佐在寨内约束战兵,刘锐领着民兵出来领粮食。

  一个又一个农民和渔民,先是扔掉手中兵器,垂头丧气出寨排队。少数人表现愤怒,但更多人却是解脱的表情。

  换成去年,他们多半愿意死战,但今年的心境又不同了。

  主要还是缺粮给闹的,钟相四面皆敌,养了太多军队,治下百姓的生活愈发困苦。

  这些“民兵”平时要种地打渔,稍得空闲还要操练,一旦打仗又得当兵拼命。而他们一年四季忙到头,不但没有什么余粮,青黄不接时还会饿肚子。

  再坚定的信仰,饿着肚子也要打折扣。

  大明如果残暴不仁,他们或许还会奋战到底。

  可安乡县就在隔壁,那里在大明治下过得不错。

  崇孝寨这边的百姓,实在是饿得急了,甚至会悄悄跑去安乡换粮——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今年春天!

  鼎州各县楚军分兵守城,却不集合起来打仗,主要原因就是军粮不够。去年五溪蛮造反,辰州方向用兵长达半年,鼎州方向还得屯兵跟大明对峙,这一大片区域的存粮已然耗尽。

  遣散粮发得不多,一人一斗而已。

  领到粮食的民兵,很快就作鸟兽散变成百姓。

  随即,黄佐率领千余战兵出寨,象征性交出兵册粮簿,林冲代表大明朝廷接受其投降。

  来自福建的和尚兵,在范汝为的带领下,进入崇孝寨接替防御。

  并非搞什么宗教对轰,纯粹是在范汝为的约束下,这些福建兵的军纪非常好。至少,在今年编练的新军当中,其军纪属于天花板的存在。

首节 上一节 595/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