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76节

  是带小院的廊房,不但能自己住,还能住家属和少量佣人。

  京城有数学物理学会,是朱国祥亲手建立的。不归朝廷管辖,由皇室财政拨款,定期举办学术聚会,每个季度发行一次会刊。不用交会费,但会刊需要花钱订购。

  李尧光在得知情况之后,没有跟同行们交流,而是去借阅往期的会刊。

  几年的会刊,他几天就看完,只阅读数学相关内容。

  然后,把他自创的数学符号,换成大家公认的数学符号,再将自己的数学成果一股脑儿送去学会编辑部。

  李尧光研究出来的公式定理,大概三分之一已经被别人发表了。

  但还有三分之二,将近三十个公式定理,却是目前全新的成果。

  数学物理学会的编辑们,拿到这些稿件都疯了,一个接一个进行验算。不到半月,这年轻人就名动京城数学界,天天有人来登门拜访请教。

  当然,也只是名动数学界而已,一个影响力非常小的学术圈子。

  各种自然科学,目前还属于幼苗,需要培养更多人来灌溉。

  就连科举试题,关于自然科学部分,朝廷都不敢一下子出得太难。否则对偏远地区的学子,以及家境贫寒的学子不利,这玩意儿需要循序渐进。

  尤其是化学,还没纳入科举范围。

  现在研究化学的那帮人,自己都没弄明白,全在异想天开的做实验。

  数学反而是进步最快的,已经印刷了几本基础教材。如果把这些教材全部学完,大概相当于后世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水平。

  而最近一次会试,举人们遇到的题目,最高难度也只到了初中一年级。

  并且,大部分题目属于小学内容。

  下一届会试,朱铭打算增加难度,把小学题目全部去掉,所有数学试题都要达到初一标准。

  教材难度也要提升,目前正在编课本,内容为初中二年级数学。

  朱铭把胡安国叫来:“选一个黄道吉日,我要册立嫡长子为太子。”

  “是!”

  胡安国并无异议,早定国本当然是好的。

  朱铭又说:“到时候太子监国,太上皇帮忙处理政务。”

  胡安国的表情无比诧异。

  还特么能这样玩?

  朱铭说道:“我要去巡视黄河,顺便去看看沧州,然后到军中探望将士。礼仪方面,伱安排一下,记得不要劳师动众。”

  胡安国连忙说:“遵旨。”

  沧州在北宋中期,一度发展得商业繁华,主要是那里遍布盐场。

  可三十年前黄河改道,之后又数次决堤,再加上灾荒和战乱,把沧州祸害得极为惨痛。

  那里到处是盐碱地,百姓十不存一。这几年除了盐业稍微复兴,其余工业、农业都恢复得极为缓慢。

  对了,这里说的沧州,辖区面积非常大。

  东临大海,西至南皮,北到天津,南接山东(包含山东的无棣、乐陵等地区),这些全都属于沧州地界。

  如此大的地盘,才区区五个县。

  且除了盐场和城市之外,乡村人口非常稀少,粮食全靠广种薄收。地区经济全靠盐业带动,每年都须向外购买粮食、布匹。

  朱铭想去好生考察一下,看怎么才能恢复。

  其实应该朱国祥去,太上皇农业专精,估计也懂得如何治理盐碱地。

第805章 【朱院长的桃花源】

  第805章 0800【朱院长的桃花源】

  陕西省,蓝田县,辋川谷。

  当亲自来到山谷中,朱国祥才终于明白,王维当年的山庄为啥能绵延二十余里。

  因为整条山谷都在终南山,沿途并无太多耕地,正常情况不会有多少百姓。

  地价便宜。

  辋川河水从终南山流出,一路向北而去,在蓝田县城汇入灞水。

  山谷的很多地段,路都非常难走。

  丰水期勉强还能坐船,枯水期直接变成溪流。王维当年就是顺着这条河走,写下震烁千古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上皇,王维的坟墓找到了!”侍卫头领前来报告。

  朱国祥立即动身往南走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孩子们都留在村中。他只带着四个老婆,一路徒步而行,不时停下来观赏风景。

  下午又遇到一个村落,不少村民都搬走了,在山谷之外赐地安置。

  简单收拾民房,当晚便在此住下,第二天早晨继续赶路。

  中午时分,他们爬上一处坪地,看到杂草掩映着大片地基。

  原有建筑所用的木石,早就已经被人拆走,可能是谷中村民拿去建屋。

  李清照观察一阵,说道:“这可能是鹿苑寺遗址。”

  王维晚年,把辋川别业捐出去,在此修建了鹿苑寺。整条山谷,也全都成了寺产。

  唐朝时香火比较旺盛,经历五代就残破了。

  因为太偏僻,而且路不好走!

  或许是经历战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鹿苑寺在北宋初年已不复存在。

  朱国祥说道:“可在鹿苑寺遗址上,重修一片建筑,办起一座学校。有藏书楼,有教学楼,有宿舍楼,还要一处可供休闲娱乐的楼阁。”

  “夫君且看那棵树。”文小妹喊道。

  那是一颗高大的银杏,王维亲手种下,距今已有几百年。

  李清照说:“若在此处建学校,可名为‘辋川书院’。夫君休闲的阁楼,可唤作‘文杏阁’,王维也有一间文杏馆。”

  “这两个名字很好。”朱国祥高兴道。

  众人继续爬山,在侍卫的带领下,总算来到王维的墓地。

  坟茔早已被杂草掩盖侍卫们把墓碑周围清理干净。

  除了残缺的墓碑,还有几块石碑刻着诗词。那些石碑和诗词,应该是后人凭吊时留下的。

  朱国祥安排说:“回头把坟墓修缮一下。”

  没有大张旗鼓祭奠,朱国祥只摆了几盘果脯,带着老婆们给王维敬酒。

  下山的时候,甚至还把果脯带走,送给山谷中的孩童当零食。

  朱国祥笑着对那些孩童说:“这是王维吃过的,你们吃了能变聪明,今后读书可考上进士。”

  山中孩童不知道什么进士,他们只晓得果脯很美味。

  众人继续瞎溜达,沈有容手里还拿着一副辋川图,时不时打开对照眼前的景色。

  “那里应是竹里馆。”沈有容指着一片竹林说。

  竹林附近也有人家,见到朱国祥身后的侍卫,惶恐不安过来拜见迎接。

  朱国祥对那几户农民说:“既然你们愿意留在这里,那以后好生耕种便是。外围的竹子可以采伐,里面你们不能随意进入。每年有一段时间,可以定期入林伐竹。”

  竹林也要打理,定期砍伐反而长得更好。

  几户农民连忙感谢。

  一个老农问道:“听官差说,以后孩子能读书,还一文钱都不收?”

  朱国祥笑道:“凡是谷中出生的孩童,一律不收学费,还赠送笔墨纸砚。”

  农民们大喜,慌忙跪下谢恩。

  朱国祥说道:“不必跪拜。你们可把我当邻居,有什么困难也尽管来找我。”

  山间两条小河交汇,在低洼处还形成湖泊。

  湖面宽度仅两三百米,却有三四里长,而且还从中一分为二。

  景色极为优美!

  几个女人围着《辋川图》,文小妹指向对岸说:“那里应该是临湖亭所在,必须坐船才能过去。站在亭中,可观赏两边的湖光山水。”

  李清照拿起望远镜观察,说道:“东侧有许多柳树,应该就是柳浪所在。但这些柳树并不高大,可能王维手植的柳树已被村民砍掉。”

  众人慢慢往回走,中途歇息一夜,次日回到辋口庄。

  这里拥有整条山谷面积第二的平地,其中一个村落也坐落于此。

  可一旦要搞出大片建筑,就把好端端的耕地给霸占了。

  朱国祥还想种地呢,他不打算按照王维别业的原样来建:“两侧山峰不是很高,坡度也不陡峭。平时生活的阁楼院落,可建在两边的山坡上。至于谷中村民,搬到耕地最多的南边,让他们依山建房居住。”

  那些不愿搬走的村民,朱国祥是要给他们留土地的。

  同时,朱国祥自己也有一大片耕地,让谷中的农民帮忙佃耕,而朱国祥只是进行耕作指导。

  朱国祥重新回到谷口,指着一片山坳说:“在这里修筑寨堡,可扼守整条山谷。”

  这片山坳叫孟城坳,唐初是真有城堡和驻军的,因为当时辋川谷是李世民的狩猎场。

  沈有容问道:“护卫们住哪里呢?”

  朱国祥仔细思考之后说:“谷内住一部分,谷外住一部分,可迅速在城堡聚集。谷外那两三个村落,我打算把村民迁走一些,再把空出的土地赏赐给侍卫。让侍卫们把妻儿也接来,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老朱去世之后,朱铭不可能允许大量侍卫存在,顶多保留一百个王府侍卫给弟弟们。

  其余侍卫肯定调走,但他们的籍贯会落在此地。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国祥一直住在谷中。他亲自实地观测,画出整条山谷的地图,并标注好哪里该建什么。

  至于具体的建筑设计,交给工部的专业人员即可。

  等设计图出来,朱国祥再提修改意见便是,五彩斑斓的黑也不是不能办到。

  就在朱国祥悠游山水之际,一骑快马从谷外奔来。

首节 上一节 776/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