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02节

  所以隆儿跪下就磕头:

  “谢谢二爷。”

  贾琏等他起来,一指书桌:

  “你先去写写,吴家哥儿俩招出什么来了。”

  .

  看着隆儿认真写字的背影,贾琏也长出一口气。

  听隆儿说话,真心是能让人急得两眼冒火。

  还是让他写字儿得了,好歹还能快点儿。

  天地良心,贾琏也不是圣人,忍一时还凑合,真心做不到一直“忍人所不能忍”。

  .

  隆儿的字写得确实是丑,一眼下去好几个错别字,但词句还通顺,意思也明白。

  吴新登和吴新柱一口咬定账上没有问题,若是贾琏不相信尽可以查账。如果有贪墨贾家银子的,那也是买办头领钱华干的。

  .

  “他小脚姥姥的!”

  贾琏一眼就瞧出了吴家哥儿俩的王八蛋心思。

  他们这一招,叫做“丢卒保车”加“祸水东引”。

  他们和赖家是亲家,所以他死活避开了赖家,既然挨打不过,那就把买办管事钱华给丢出来打发贾琏。

  而这个钱华,则是王夫人的人。

  钱华去年续娶的媳妇,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小姨妹,所以只要贾琏敢动钱华,周瑞家的就会去捅咕王夫人,王夫人少不得要出来给贾琏使绊子。

  贾琏的嘴角略过一个冷笑。

  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和一块银子,交给隆儿:

  “去买十刀小孩子练字用的毛边纸,再买十斤酱牛肉,十斤最烈的烧刀子,连着这五十两银票,一块儿给铁头儿送过去。

  你告诉他,这俩小子不老实,让他接着收拾,得让他们说出实话来。

  你教给他个法子,那十刀毛边纸有一千张,让他找人用麻线扎成三寸厚一摞,把这个放在那俩小子胸口上隔着打,这样不容易打出事,他也过瘾,还没外伤。”

  隆儿点点头,在纸上写下:

  “明白。”

  “靠!就俩字儿你就别写了。”

  .

  隆儿做事是真周到,他干脆买好毛边纸,直接就叫店里的人用麻线给订成了三本三寸厚的大本子。之后,连带酱牛肉、烧刀子和银票送到了铁头儿手里。

  铁头儿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耐着性子听隆儿说话。

  等好容易听完了隆儿的“打人建议”,铁头儿瞧了瞧麻线订好的大本子,啧啧赞叹两声,朝隆儿伸出一根小棒槌似的大拇指,由衷说道:

  “你小子的心比我还狠,真他娘的有前途!”

第三百八十五章 抢人的出现了

  宛平县知县吕武源今年刚满四十岁,乃是正经的丙亥科进士出身,当年就选入外班,授了七品平遥县知县,后因才干优长,升任做了京师宛平县知县,正六品。

  这京师的官儿说着体面,其实是个要命的差事。

  京城的百姓有句歇后语,就叫“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可见这个官儿做得有多不牢靠。

  首先,北京城皇城以外的范围,从中轴线一分两半,东边归大兴县管辖,西部由宛平县管辖。

  众所周知,北京城“东富西贵”,西边住着的王公贵族、高官大宦更多,个个都比六品宛平知县级别高、来头大。

  宛平知县简直就像混在大象群里的小耗子,在无数大脚丫子底下小心翼翼过日子,夹缝里头求生存,唯恐一个不小心得罪了谁,那就是一场无妄之灾。

  其次,作为京师的本地官儿,宛平知县很多时候简直就像个门房。

  京官外出办事,封疆大吏进京觐见皇帝,谁谁都要经过宛平县的管辖地界,谁谁都得在此稍作先稍作歇息停留。

  大官来了,可怜的宛平知县就必须一尽东道地主之谊,亲自迎来送往,亲自设宴款待,并亲自送上一笔银两。

  因为人家的级别个个都比六品高,宛平知县就只有叩头跪拜送钱的份,当了磕头孙子也罢了,还得真金白银地往外掏钱。

  京城里的老百姓嘴也损,于是街面上就又有了“宛平城里当知县——跪着的差使”这句歇后语。

  跪着就跪着吧,磕头就磕头吧,关键是得能保住脑袋才好磕头啊。

  问题就出在最要命的第三样上,一个不小心,宛平知县的脑袋就彻底搬家了。

  宛平县辖区内,有皇帝祭祀农神的先农坛,里面除了有各种祭祀建筑外,还有一块面积为一亩三分的“亲耕田”,是皇帝老子的专用自留地。

  每年农历仲春亥日,皇帝都会亲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之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再到亲耕田里举行亲耕礼。

  “亲耕”礼表演毕后,皇帝还要端坐在观耕台上,观看王公大臣们继续耕作表演。

  就这每年一回的祭祀活动,一来一回都是几万人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宛平知县要负责所有人员的安全和后勤保障,稍有一丁点儿的不慎,或者运气差了那么一丁点儿,那肯定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后果。

  这还不算最要命的。

  皇帝表演完一天的“亲耕”之后,他就不管了,得由宛平知县安排专人负责插秧、除草、灌溉、施肥,尽心尽力地伺候好这要了命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到了秋天,皇帝的亲耕田收获后,宛平知县还要负责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京城的九坛八庙祭祀使用。

  可问题是宛平知县做不了老天爷的主,万一有个旱了涝了、或是冰雹大风什么的,皇帝亲耕田的庄稼欠收了,你让皇帝的脸面往哪儿搁?

  这等时候,宛平知县就只能自认倒霉,若只是被降级留用,那就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

  但吕武源算是个运气不错的.

  他在宛平县已经兢兢业业地干了一年半,基本上算是风平浪静。就连年后他的顶头上司宋知府换成了贾知府,吕武源也没受到什么影响。

  吕武源自信是自己的老祖宗吕洞宾在天保佑,所以益发地笃信吕祖,不仅家里供着吕祖像和吕祖牌位,连衙门里也供着吕祖牌位,时时香火不断。

  可是今年四月十四吕祖诞的斋醮仪式上,忽然就烧出了断头香,可把吕武源吓得不轻,一连三天跪在吕祖像前不断念叨:

  “……吕祖慈悲,降真指路,以善入世,不得行恶……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千辛万苦,道心不改……三拜九叩,修道真心,乘鹤踏云,驾返天宫……”

  他提心吊胆地过了一百天,竟然都平安无事。

  尤其最近,宛平城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连街面上的治安都好得出奇。

  谢天谢地的吕武源又摆上香案,敬上供品,烧香跪拜了一日,感谢吕祖保佑自己躲过了一劫。

  谁能想到!

  这才过了几天,就莫名其妙地大祸临了头!

  .

  今天不用给那些大官迎来送往,又不是三、六、九的“放告”日子,心情大好的吕武源正和几个师爷坐在后堂喝着茶磕着瓜子,商量着中秋节给各位上峰送节礼的事情。

  忽然就有人进来禀报,说是知府贾老爷家的下人兴儿带着诉状,把一个念书的老头给绑来送官。

  上司家的案子,吕武源不敢怠慢,赶忙叫人带进来。

  看了状子,说是这个叫毕少恭、号山子野的老名士,坑了贾家盖省亲别院的工程款一百多万两。

  吕武源捻须心道:

  我的个吕祖亲爷爷,被坑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啊,这贾家得多有钱啊!“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真是名不虚传啊。

  吕武源接下状子,当即亲笔写下受理批词,交给刑名师爷正式立案。又命人将山子野押入大牢中的天字号重犯牢房,命专人严加看守,预备明日正式升堂审理。

  这种案子又不是杀人放火,犯人又只是个念书人,审理起来有什么难度?

  全没当回事的吕武源没想到,天黑之后,忽然有家人来报:

  “外头来了个人,说是老爷的表兄。”

  吕武源还真有个远房表兄,在京北贩卖骆驼,只是数年没见了,闻听此言,忙道“快请进来”。

  可进来的人,吕武源却不认识,那人低声说了句:

  “我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此来有秘事。”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是从四品,得,又是个吕武源的祖宗。

  吕武源赶忙请那人上坐献茶,那人也不客气,大咧咧就坐了上首。

  吕武源屏退下人,那人才道:

  “我此来是奉王命而来,敢烦吕大人给帮个小忙,吕大人不会推辞哦?”

  忠顺王爷开了口,一个小小的知县那还有个屁推辞?

  吕武源赶忙赔笑起身道:

  “不知王爷有何见谕,恳请大人宣明,下官遵谕照办就是。”

  那长史官板着脸道:

  “山子野老先生乃是王爷十分看重之人,如今被人诬陷下狱,下官此来,就是要接回山子野老先生的。”

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让你带走吗

  忠顺王府派人来,要把我这牢里的犯人给“接回去”?

  这还有王法吗?

  戏台上都不敢这么演啊。

  我这宛平县的大牢级别是低点儿,可也又不是菜市场里的鸡笼子。你溜达过来,看里头哪只鸡长得好长得肥长得顺眼,随便伸手一指“我要了”,我这就给您赶紧把鸡拎出来,屁颠儿颠儿给您递到手里头。您是称心如意了,高高兴兴拎着鸡走了,回头我怎么办?

  明儿我顶头上司来问我:“牢里的犯人呢?”

  我能嘿嘿一笑,说“还没来得及审,就叫我给送人了”吗?

  我上司问我:“你把犯人送给谁了?”

  我说:“顺王爷要这个犯人。”

首节 上一节 302/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