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03节

  我上司:“凭据呢?”

  我说:“没有。”

  我上司:“那到底是谁来要人的?”

  我说:“嘿嘿,那个人我不认识。”

  我上司:“不认识?你也敢随便送给他一个犯人?”

  我说:“他说他是忠顺王爷府里的长史官。”

  我上司:“他说是你就信啊?我说我是阎罗王,让你现在立刻去拿刀抹脖子自杀,你干不干?”

  我……

  .

  吕武源好歹也当了五六年的官儿,不是官场里的生瓜蛋子,加之又在宛平县这个烫屁股的位子上坐了一年半了,也算是很有些见识和心计的。

  “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吕武源还是明白的。

  贾琏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自己的所有前程都捏在他手里呢。

  就是没有眼下山子野的这个事情,顶头上司要是在年底给自己的写考语的时候,手随便那么一歪歪,自己说不得就得被降职。

  若是人家看你不顺眼,寻个空隙,直接参奏一本,写上点儿什么“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之类的话,那自己立时就是个革职查办的下场。

  这要是再被查出些什么素日办案或者治理的纰漏来,那自己就别说充军发配了,甚至掉脑袋都有可能。

  吕武源自己都朝自己咧嘴:

  我平时还恨不得往死里巴结呢,哦,我现在还把坑了顶头上司家一百多万两银子的老骗子给送人放了?我是嫌自己的脑袋太多了没地方搁是吧?

  何况,这位贾大人可绝不是一般人。

  去年,这位贾大人还做五品同知的时候,凭着是荣国府的后人,一个月都不上一回知府衙门,除了年节给他送礼,吕武源都不记得有他这么一号。

  可这么个“绣花枕头大混子”,今年就能因为当街一把剑劈了自己家的棺材,忽拉巴平地一声雷,转眼间就当上了三品顺天府知府,这不是得了皇上的青眼是什么?

  要换了是别人,好不容易当上了个大官,肯定是立马兢兢业业地上班干活儿。

  可人家贾大人不是,刚当上知府,他就请了三个月的假,皇上还就立马批了。

  然后人家去扬州送了趟表妹,三个月后,又加了三个月的假,皇上竟然还又立马批了。

  结果,这位六个月没上班的顺天府知府,回京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了巡抚江南六个月,还追缴回来扬州盐商税银上千万两,风风光光地押着银子坐着官船回京。这还了得?

  早先,吕武源也是一肚皮的不服不忿:

  自己是正经科甲出身,四十岁,六品官;人家连科场的门都没进过,二十岁,三品官。还不是因为仰仗着有个好祖宗?还不是靠着有个进宫当了娘娘的好妹子?

  可自打这位贾大人回到京城来,作为下属的吕武源也去拜会过几回,每回回来坐在轿子里,却已是一肚皮的另一番感慨:

  人人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怎么我的这个脑袋,就没有人家贾知府的脑袋好使呢?

  我这个脑袋可是考中过进士的脑袋啊,怎么回回跟贾知府一比,我这个脑袋不是记性不如他,就是转得没他快,难道他那个脑袋是吕祖爷爷用东华帝君所赐的纯阳剑碰过的?

  感慨之后,吕武源也明白了:这人聪明,还能耐大,出身好,运气好,千万别惹他。

  .

  心下打定了主意,吕武源当即满脸笑容不变,更是躬身谦卑道:

  “大人奉谕旨而来,下官必定会遵谕照办。只是烦请大人赏下个忠顺王府的令牌来,这万一上司查问,下官也好有个交代不是?”

  那长史官冷笑道:

  “你还怕王爷骗你不成?”

  “下官不敢,下官委实不敢,下官不过是个芝麻绿豆小官,哪里有这样的天胆。”

  吕武源的态度愈发谦卑,声音里也带着点儿哀求的语气。

  “下官一向胆小,是个没出息的,恳请大人怜悯下官。

  可怜下官寒门子弟出身,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才换来眼下这点子前程,那是半点儿纰漏也不敢出的。

  不怕大人笑话,下官当了这宛平知县一年半,赶上两回万岁爷的亲耕礼。每一回万岁爷虽然只来一日,下官可是打一个月前就开始忙活不停,半个月前就睡不着觉,三天前就吃不下东西了。待万岁爷回鸾,下官可都是一场大病,十天都起不来炕,半个月才能勉强支撑着去衙门公干。

  忠顺王府的令牌在大人那里算不得什么,在下官这里就是保命的了,求大人恩典,可怜可怜下官。”

  说着话,跪下就“咚咚”磕头。

  他这一套软功夫虽说看着不大体面,却十分管用,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不是土匪,也没法子大喊一声:

  “老子就是没有令牌!老子现在就要抢人走!”

  那长史官搓手半日,最后只得又不甘心地威胁了一句:

  “吕大人,你这样可是会得罪忠顺王府的哟。”

  岂知吕武源早打定了主意——这回可是难得的找顶头上司抱大腿的机会,不能放过!

  吕武源一听这话,不能硬顶,便将软功夫做到极致,一边磕头不断,一边带着颤声道:

  “下官不敢,下官打死也不敢得罪忠顺王爷!

  下官这就命人绑了自己,恳请大人将下官带去忠顺王府负荆请罪,任由忠顺王爷处置,只求忠顺王爷消气。”

  他这一套“打太极”的功夫委实高明,那长史官愣是没了应对的法子,最后只好恨恨一甩袖子,气冲冲走了。

  .

  吕武源爬起来追着那长史官一直送到大门外,还一直朝着那小轿打躬作揖不断。

  见那轿子远去,便立刻叫来心腹家人,命他赶紧悄悄跟踪而去。

  天已定更的时候,家人赶回来禀报,说那人果然是直接回去了忠顺王府。

  吕武源闻言,半点不犹豫,立刻命衙役准备连夜升堂,提审山子野。

第三百八十七章 打人神器见效

  县衙要审案,通常情况下,都是派公差将原告立刻也押来到堂。

  但吕武源一心要抱贾琏大腿,哪能那么不开眼?

  只是他又不好亲自上贾琏的门,便特意让心腹家人带着两个公差,去荣国府请原告来上堂,顺便将今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贾琏做个汇报。

  .

  就在吕武源正在宛平县衙里对付来要山子野的忠顺王府长史官的时候,贾琏正在自己书房里教兴儿怎么对付山子野。

  因为等宛平县正式升堂审理山子野的时候,像贾家这等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都是派个下人出面上堂即可,贾琏就选中了兴儿。

  兴儿这小子,是个夜壶镶金边儿——就嘴儿值钱。

  他这一张小嘴,能说会道,绝不在贾琏之下。

  可上堂打官司,光有一张嘴不够,还得有脑子,所以贾琏得教他。

  “刚才跟你说的西郊承天延寿园,是工部营缮司郎中说的造价,不过是个参考。

  这是我又让工部算房照着咱们家省亲别院的图样给算出来的造价,包含外头的建筑和园林,屋里的装修、摆设和幔帐等物品,总计应该是一百万九十两银子。若只算外头的建筑和园林,预估是九十三万两。

  可山子野给咱们家的报价,只光外头的建筑和园林就报了二百万两银子,已经足足贵出了一百零三万两。

  结果他们还嫌贪墨得少了,还要往死里啃咱们贾家。

  如今咱们家的花园子只盖了一半,建筑连门窗都还没安装,园林还没做,竟然就已经花出去了二百零八万两。

  就他们现在建完的这些,我让算房的人给估算了一下,所花费最多也就只是六十万两,所以,至少有一百四十八万两银子被山子野贪墨了。”

  .

  作为一个前世在房地产公司打工的设计狗兼土木狗,这些造价数字对贾琏而言,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但却已经把兴儿听得直了眼睛,好在这小子是个鬼灵精,赶紧嘴里跟着小声叨咕了几遍,可数字还是记得不大牢靠。

  贾琏让他重复一遍,果然错了两个数字。

  贾琏想了想,便拿过一张纸,提笔将方才的内容都写在上面,递给兴儿。

  可一看到兴儿在偷偷咧嘴,贾琏就知道,这小子还是他娘的不认字。

  想了想,便命人把彩明叫来,让他明日跟着兴儿一块儿去,万一兴儿说得不对的数字,就让彩明及时提醒他。

  兴儿涎着脸笑着道:

  “二爷放心,咱们这可是给皇宫里的贵妃娘娘盖省亲的花园子,那咱们这就是替皇上家的干事儿。

  他山子野是什么东西?竟敢往给皇上家送的东西里头插手抢银子,就这一个罪过,就肯定轻不了,小的肯定咬死他。

  除了这个,还得让他把吞的银子都得吐出来,一分一毫都不许差。

  嘿嘿,话说回来,以前都说给二奶奶当差不容易,三两句话里头吩咐了四五门子的事儿,一个听不到、弄不懂、记不牢,那就要倒大霉。

  如今二爷这差事也厉害了,几句话,十几个数目字儿,小的还真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儿才行,说什么也不能误了二爷的大事儿不是。”

  贾琏白了他一眼,没搭理。

  这小子的嘴,你尽可放心,他能把死的给说活了,也能把活的给弄死了。

  贾琏只是继续吩咐彩明:

  “从明日起,你不用教晴雯和隆儿了,改为教兴儿。

  也是叫他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个月你来给我汇报一回学习进度,一个月考一回试。

  合格了,你们一人赏二两银子;不合格,你们俩一人二十板子。”

  这俩人刚“啊”了一声儿,外头就有人来报,说宛平县知县吕武源派人来了。

  贾琏一听便知出了事,屏退众人,单叫吕武源的家人进来一问,自然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个属下来表达的一番投靠之意,便笑着接了:

  “回去跟你们老爷说:此事做得好。

  我让兴儿立刻跟你们到堂去打官司,让你们老爷尽管秉公断案就是了。

  辛苦你们老爷连夜审案了,早些审出来,大家安心。若再有什么人来捣乱,尽管来找我。”

  .

  让兴儿跟他们刚走,隆儿又来了。

  贾琏接过他写的纸条瞧了,又瞧了跟纸条一起递上来的领票等物,不由得在空中打了个响指:

首节 上一节 303/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