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18节

  算来算去,原来贾琏的职务,相当于贾政手下的“荣国府总公司执行总经理(暂时)”,王熙凤则是王夫人手下的“荣国府内务部门执行总经理(暂时)”,俩人谁也不是董事会成员。简单点儿说,就是俩只干活儿的高级打工仔。

  现在,随着贾琏跳跃式的升级,王熙凤也跟着即将升任“公司内务部门总经理兼董事会成员”。

  这样的飞跃,王熙凤一时半会儿不适应,也正常。

  .

  “怎么?你干不来?”贾琏的表情很有些惋惜。

  请将不如激将,这一向都是对付王熙凤最有效的法子。

  果然,王熙凤立刻竖起柳叶吊梢眉:

  “谁说我干不来?我不过是白问一句。”

  但毕竟心虚,此时又没有外人在旁,王熙凤强装出来的强硬没撑多久,后头还是怂了,嘟囔了一句:

  “一上来就先闹那么大动静儿,老太太、太太们一准儿要说话的。”

  贾琏一笑:

  “怕什么?有我呢。”

  现在的王熙凤也知道了贾琏的本事,每每都能超出自己的想象去,便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放肆地倾轧贾琏。

  低头想了想,抬起头来的时候,声音又软了三分:

  “你也知道,我如今跟太太算是闹掰了,所幸上回听了你的话,跟大太太那边还好,可老太太那头,我可是真吃不准了。

  没有太太支持,咱们已经是作了难,若是老太太也瞧咱们不顺眼,那咱们以后,可就是逆水遇上了顶头风——难上加难了。”

  经过了那么长一段时间的拉锯战,总算是把王熙凤训练到现在这个程度,贾琏是很有成就感的。

  你看,能跟王熙凤这么有商有量地好好说话,感觉也挺不错的。

  贾琏笑道:

  “怕什么?有我呢。”

  王熙凤一撇嘴,嗔道:

  “就这一句啊?你有什么打算,也好歹告诉告诉我,让我心里有个底儿也好啊。”

  贾琏翘着脚坐在王熙凤对面的椅子上,满脸含笑:

  “那你先跟我说说,你今儿跟来旺儿,这是要唱的哪一出儿啊?”

  王熙凤登时瞪大了丹凤三角眼,惊道:

  “我的爷,给你瞧出来了?”

  贾琏笑容不改,并没有故作高深,说得很是坦诚:

  “我只瞧出来一半儿来。

  能瞧出来是你要使个‘苦肉计’,没瞧出来的,是你这个‘苦肉计’到底和来旺儿商量了没有。”

  王熙凤“嘿”了一声儿,由衷道:

  “早先我老觉着你除了能承袭爵位,其余哪儿哪儿都不如我。可惜了我不是个男人,否则早做一番大事业了。

  如今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大一个活宝贝天天在我身边,我竟瞧不出来,还老觉着自个儿没个倚靠,可不是个糊涂油蒙了心的?

  以后啊,我也偷个懒儿,少操些心,有事儿就多来问问你得了。何苦来守着个大金山、我倒要举着个破碗去讨饭?”

  看贾琏的笑容,知道他受用,王熙凤从炕上起来,也坐到贾琏旁边的椅子上,继续道:

  “来旺儿这事儿,是我想了好几日的,可巧儿今儿得了机缘,我这才趁机把他打发出去,给他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来旺儿自认为抱上了太太的大腿,就敢来黑了我一道,连他那个不长进的儿子想找媳妇,也都是去求太太,把我晾在一边儿,

  这事儿他心里也明白,我决不能就此罢休,所以又跑来求我饶了他。

  我也来个将计就计,叫他去给我打听消息,哼哼,先让他多受点儿苦再说。

  他能戴罪立功,我就饶他;不能戴罪立功,我想收拾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贾琏拿过王熙凤的手,在自己手里揉搓摆弄着:

  “你说得有道理,我就喜欢你聪明时候的模样。”

  “呸!我什么时候笨过?”

  王熙凤白了贾琏一眼,人却干脆坐到了贾琏的大腿上,柔声嘻嘻笑道:

  “老太太那儿,我一时倒不大敢去。只怕老太太心里结着疙瘩,我若是当面触了霉头,以后倒不好往回找补了。这事儿你有什么打算?”

  贾琏也不隐瞒:

  “那就我去呗,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说开了,老太太能明白的。就算是一时半会不明白,也拦不住我要做的事情。”

  “哟,你就这么豪横啊?”

  王熙凤是真心对贾琏另眼相看:这男人,真男人。

  贾琏的神色正经了起来: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贾家如今这个德行,已经到了必须得下决心动手做变革的时候了。

  否则,用不了几年,就是个抄家的下场。”

第四百七章 打出多少银子

  “抄家?”

  听到这个词儿,贾母的第一反应和王熙凤一样,都是一惊。

  但接下来,就大有不同了。

  王熙凤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

  “这可不是胡说的么?咱们贾家又不造反,怎么会被抄家?”

  贾母则是若有所思,半晌才道:

  “琏二,你这话说得有些重了。

  咱们贾家,开国武勋,一门双公,煊煊赫赫了将近百年。

  虽然从你曾祖爷爷那辈起,就一心想自武勋转向科举,但奈何命数不济,几辈子下来,统共也只出了东府太爷一个进士,和咱们家学司塾代儒公一个举人,还有珠儿和蓉儿两个秀才。

  而能从科举入仕的,竟然一个也没有。

  我虽年纪大了,却并不糊涂,这几年,贾家确实已经不比先时那样兴盛,萧疏败落之像已露端倪,只怕连外人也能瞧出来。

  但相较于平常的仕宦之家,到底还是气象不同。

  毕竟古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这样的人家,到底是有根基的。纵然一家子儿孙只图安富尊荣,自己慢慢败落是有的,但得罪了皇家,却还不至于。”

  贾母是开国史侯的女儿,嫁给荣国公几十年,这样的家世和经历,让她不仅有见识,更有修养。

  哪怕她此时看见贾琏,便疑心他是来催着让贾政夫妻搬出荣禧堂的,又想起宝玉的将来,心里便很有些不舒服。

  但作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老祖宗”,贾母是绝不会做出任何不符合身份的举动来。

  .

  贾琏一直都认为贾母不是个糊涂人。

  只不过是因为长子贾赦从小就忒不争气,让贾母愈发偏爱次子贾政。

  正是因为偏爱,让这个“不糊涂”的老太太,一直在“犯糊涂”。

  自打让次子贾政做了家主,表面上看似规矩无比的荣国府,从此就陷入了“长幼无序”的混乱状态,直至今日。

  长子次子乱了套,主子奴才也乱了套。

  主子里头还出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两个一道儿勾结着贪污贾家的公共财产。

  上梁不正下梁歪,下人们看见主子都在“偷”,自己当然也就更加理直气壮地“偷”。

  几十年乱下来,积重难返,老太太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反正贾琏并不埋怨老太太,哪怕能瞧出来,她对自己成为家主这件事很不高兴。

  .

  此时,贾琏站在贾母面前,规规矩矩点头道:

  “老太太从鼎盛时候走过来的,还有什么瞧不明白的?

  为了贾家能不败落,老太太又何尝不是做了许多未雨绸缪的事情来运筹谋画?

  比如当年将四姑母嫁给前科探花林姑丈,让珠大哥娶了国子监李祭酒家的千金,不都是为咱们家能自武勋转向科举?

  还有老太太一直悉心教养咱们家娘娘,后来送进宫里做女史,也都是为了延续咱们贾家的富贵。

  老太太为了贾家,那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贾母瞧着贾琏,只淡淡说了句:

  “你能瞧到这一层,是贾家的福分。”

  .

  贾母作为贾家的老祖宗,没有个不希望贾家变好的理由。

  如今贾琏确实是出息了,贾母本应该高兴。

  可一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孙子,他们的将来将如何依靠,贾母的心里就说不出地难受起来。

  可以说,贾母是在用自己的涵养耐着性子应付贾琏。

  贾琏见贾母如此,也知一时未必能说动贾母,便微笑道:

  “老太太心中的忧虑,无非都是我们这些儿孙的前程罢了。

  我这里有三件大事情要禀告老太太,都是事关贾府子孙前程的。

  头一件,自然是要盖省亲别院……”

  .

  当鸳鸯端着茶走进屋里的时候,正听得贾琏最后几句话:

  “……娘娘明年正月十五戌初自宫中起身,丑正三刻回銮,倒时候若印证了,老太太自然信了我这话。

首节 上一节 318/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