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59节

  不想自打宝玉和秦钟来上学,两人都生得花朵儿一般的模样。且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他二人每日里手牵着手,亲厚无比,学里的同窗见得眼热,便在背地里生出许多议论。

  旁人还只是议论,偏薛蟠瞧在眼里却是动了心思。

  他看上了秦钟,未免嫌宝玉在当中碍眼,便吃了呆醋。尤其后来又有被金荣从中挑唆,薛蟠竟上前去调戏秦钟。

  可薛蟠自幼被薛姨妈溺爱纵容,宝玉又何尝不是被贾母溺爱纵容长大的?

  薛蟠纵然靠着有钱在家学里再有威势,可这家学到底还是贾家的,宝玉是贾家的凤凰蛋,谁人敢让他受了委屈?

  最后薛蟠到底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也只得低头给宝玉、秦钟都道了歉。

  因此事,秦钟对宝玉哭了两日,闹着不肯去上学,宝玉唯恐不上学便不能再与秦钟耳鬓厮磨,抱着秦钟哄了又哄才好。

  .

  虽则后来秦钟临死之时,可惜也堕入“国贼”、“禄鬼”之流,但到一想到秦钟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宝玉还是忍不住惋惜。

  此时,听闻贾母竟然如此夸赞薛蟠,贬低秦钟,宝玉心中十分不喜,却也不好反驳贾母,只嘟着嘴不说话。

  贾母只道宝玉吃饱饭就困了,便笑道:

  “如今天长了,也别吃过饭就回去睡,你到底是里头弱。”

  宝钗立刻接话道:

  “老太太说的是,宝兄弟也该进学里去,和我哥哥一道儿念书。”

  贾琏心道:这薛大傻子是推销不出去了吗?怎么薛宝钗逮谁跟谁推荐啊?

  于是便呵呵一笑:

  “老太太有所不知,宝兄弟若不去上学,倒也未必是坏事。虽不能显达,却好歹还不至于学坏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黛玉的太师叔

  这些日子下来,贾母算是看明白了,贾琏说话,往往都是话里有话,一句简单的话背后,一定又有个大计划。

  但贾琏说去家学上学会“学坏”,贾母还是有些不悦。

  毕竟这义学乃是荣、宁二公在日,为了让后世子孙好好读书,尤其是为了让族中请不起老师的贫穷子弟也能读书,便规定了贾家族中凡是有官爵之人,都要按照俸禄的多寡,给贾家义学供给银两,好让后世子孙可以免费来此读书。

  贾家义学的塾掌乃是贾家全族共同推举的年高有德之人,如今的这位塾掌名唤贾代儒,乃是贾母先夫贾代善的弟弟,一辈子爱念书,也算得满腹经纶,只可惜从没考取过功名。

  贾母最是疼爱宝玉,知道他最怕念书,唯恐他去上学被逼出病来,这才不让宝玉去家学。但荣国府里的贾环、贾兰都是每天都上学的。

  .

  贾母皱眉道:

  “你忘了你自己当年也在学里上过几年,难道你那时候也学坏了不成?”

  宝钗方才听贾琏那话,很有些说自己哥哥的意思,心中正琢磨着要回击,却听贾母如此说,不由也故意笑出声儿来:

  “还是老太太圣明。”

  贾琏没搭理宝钗,只向贾母笑道:

  “老太太也知道,我就是去那学里上过几年也没念好了书啊,可不是白白耽误了大好辰光?

  再则,我七岁开始念书,到如今也是十多年之前了。如今的学里太爷已经今年也七十有七,身子骨、精气神样样都已经大不如前,如何还管得了十几二个大大小小的学生?

  况且他老妻又常生病,家事繁杂,也要耽误学里的事情。

  他自己时常不在,有时候便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他便自己回家去了。

  当日他那个图便宜没行止的孙子贾瑞还在的时候,学里太爷歇着的时候,便叫他管着。

  那贾瑞自己还行不端、坐不正呢,赌钱,吃酒,更不堪的还有呢,哪里能管学生?

  学生闹腾起来,把学堂里折腾成一锅粥的时候,多了去了。”

  宝玉坐在一旁,本来正瞧瞧宝钗,再瞧瞧黛玉,在心里来回品评。此时听了贾琏这话,忽然想起当日自己上学的时候,袭人悄悄叮嘱自己在学里“身子也要保重”,想来也是影影绰绰听到了什么传闻,不由登时大惊失色。

  他唯恐贾琏在贾母面前再说出其他事情来,赶忙杀鸡抹脖地给贾琏求告使眼色。

  因为这屋里除了贾母,还有姑娘们,贾琏自然不能把贾家家学里的龌龊事情说得太明白,但这话既然说了,也只能尽量说得贾母明白:

  “余下更不堪的事情,不提也罢,说了脏口舌,听了脏耳朵。

  家学里什么德行,原没人肯说与老太太,我今儿就干脆做了这个恶人,将这事情揭了盖子也就罢了。”

  贾母闻言不由大惊:

  “我之前听说儒太爷对孙子贾瑞向来管束严格,从不许他多走一步。若犯了错,不许吃饭、罚跪读文章都是轻的,那是当真下手打的,却不知如今竟成了这样?”

  贾琏一个冷笑:

  “老太太知道,义学里学生的花费、每日的茶饭和塾掌的一应花销都是从咱们官中的钱拨过去的,为的就是让贾家的贫穷子弟能够安心读书。

  可老太太只怕并不知当日秦钟去上学,咱们这位学里太爷,还额外收了人家二十四两银子的贽见礼呢。

  这可是一边拿着官中给的钱,还额外再收学生的一份钱,这可是读书人该有的行止?”

  贾母是个明事理之人,立时便觉察出了此中的不妥:

  “他一个读书人,恐怕迂腐些是有的,可若是沾了个‘贪’字,却不是德行有亏?如何能教出好孩子来?”

  “唉哟可不正是这话嘛!”

  在旁边憋了半天的王熙凤可算是瞅见了话缝儿,赶紧插进一嘴来。

  “我就说老太太真真儿是神目如炬啊,一早宁可把宝玉带在身边,也比交在这么一个又贪财又不中用的老师手里强多了。

  不是我说,兰儿没学坏,全是多亏了珠大嫂子日日夜夜看得紧盯得牢。”

  她没提贾环,可谁都明白,贾环那一副上不得台盘的德行。

  同时,也把宝钗方才刻意营造的“爱上学的好哥哥”形象,给一锤子砸了。

  贾琏蔫狠,她王熙凤也不甘落后。

  .

  贾琏向贾母道:

  “我这里有一件大事要和老太太商量的,就正说的是咱们家学。

  我去扬州送林妹妹去看望姑父之时,便与姑父说及咱们家学里塾师年纪太大,管不住学生,恳请姑父帮忙推荐名师。

  姑父也觉家中子弟的教育乃是大事中的大事,便推荐了‘鹤山书院’的书友先生给我。”

  “啊?鹤山书院?书友先生?”

  贾母闻言也是一惊,向黛玉问道:

  “我怎么恍惚记得你母亲曾提起过,你父亲的老师是不是就叫做‘书友先生’啊?听说可是天下闻名的大儒,教出来的许多高徒,考中状元榜眼探花都有。”

  黛玉一直在旁冷眼瞧着,此时听贾母问,便微笑道:

  “老太太说的正是这位书友先生,他如今是鹤山书院的山长。

  鹤山书院乃是宋末鸿儒李鹤山先生所立,在姑苏极具盛名,我父亲当年也曾有幸去那里攻读,如今说起来,还感慨说当年从这位恩师那里受益匪浅。”

  贾母连连点头,感慨道:

  “你父亲高中探花,他的老师自然是有大学问的名儒,那必定是求之不得的好老师,只不知人家可肯来咱们的家学教书?”

  黛玉抿嘴儿一笑:

  “我听我父亲说,书友先生对琏二哥极为看重,将琏二哥当做同辈兄弟,还在文会上当众给琏二哥赠了个‘疗梅先生’的雅号。

  如今鹤山书院里的学生,都将琏二哥尊称为“琏二先生”,他在在姑苏学界也有不小的文名。

  若从书院来论,我父亲该称呼琏二哥为师叔的。”

  .

  黛玉说话的声音不大,可她话里的内容却太震撼了,把屋里的人全都惊到了。

  什么?

  贾琏这个有名的不爱读书浪荡子,现在竟然成了“大学问”?

  还成了他姑父、探花老爷林如海的师叔???

  .

  而贾琏再一开口,说出的话才让满屋里的人更加震惊:

  “书友先生已然答应要在京城设立‘鹤山书院’分院,既然薛大妹妹极力推荐,那不如就让薛大妹妹的哥哥来帮着书友先生筹备鹤山书院的事情如何?”

第四百六十章 宝钗想要傻雕

  王熙凤心中暗笑:

  这个贾琏是真坏。

  让个有了名的蠢货薛大傻子去筹备鹤山书院,那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丑呢。

  于是王熙凤笑道:

  “如今又要忙着给贵妃娘娘盖园子省亲,又要忙着给咱们贾家办书院教子弟念书,谁又不是个孙猴儿,能有个分身的法术,如何能忙得过来啊?

  既然咱们都是一家子人,本就该互相帮帮忙。

  有薛大妹妹亲口保荐,薛大公子必是个得力周到的聪明人,他又是个爱念书爱上学的,请他去帮忙筹备书院的事情,再合适没有了。

  到时候,咱们贾家的家学就是大名鼎鼎的‘鹤山书院’分院,又请到了天下闻名的书友先生来教书,那咱们家的子弟还有个不飞黄腾达的?老太太就净等着听喜信儿吧。”

  王熙凤的这一番话,说的贾母喜笑颜开,连连说“好”,又招手叫宝玉过来:

  “我这不出门的老婆子都听说过那位书友先生的大名,又是你林姑父的恩师,可见教书必是个顶顶好,等这书院开了,你也跟着上课去罢。

  你虽不必一定要考科举,也该去开开眼界、长长学问才是。

  人人都说我疼你,你也该给我争气,别叫人说我把你给养废了才好。”

  .

  宝玉早先肯答应去上学,全是为了和秦钟的一段情分,正应了那句“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的缘故。

  自打秦钟病死之后,宝玉就再没有了半点上学的心情。

  尤其是在秦钟临死之时,拉着宝玉的手说了那一番“如今才明白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话,简直把宝玉恶心得不要不要的——本来好好的风流少年秦鲸卿,愣是因为上学念书才变成了个俗不可耐的大俗人。

首节 上一节 359/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