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58节

  贾母这才同往日一样,向王夫人说道:“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王夫人闻言赶忙起身,又照例说了两句闲话,这才领着李纨和王熙凤出去。

  按照规矩,李纨要跟去王夫人那里,伺候王夫人吃晚饭。而王熙凤则要坐车去荣府旧园那边,伺候今日因贾赦酒醉没来伺候贾母晚饭的邢夫人吃晚饭。

  贵族家的媳妇,过得远没有姑娘们那么舒心。

  .

  可贾母却开了口:

  “凤丫头,你今儿就留在我这儿吧,那边给你放一桌,你自去吃,吃完了过来,跟我们说话儿也热闹。

  大太太那头,我叫鸳鸯过去说一声儿就罢了。”

  看贾母对王熙凤的态度,让王夫人心里愈发不得劲,却也没有话说。

  王夫人只闷头走出门来,一直出了角门,忽又朝李纨训斥道:

  “这两日兰小子又怎么了?你动不动就扔下府里的事情不管了,出了事情可怎么好?

  头前儿要是你跟在那里,吴新登家的在小花厅混闹的时候,你做嫂子的就该出头拦着,如何让宝丫头受那么大的惊吓?

  宝丫头孩子心重,又是最看重脸面懂规矩的,咱们亲戚们住一场,闹出这样的事情得罪了人,成什么体统?你这嫂子又是怎么当的?”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原本也是个有几分清高的性子。

  奈何命运不济,才嫁入荣国府后不久,丈夫贾珠就忽然急病死了,只留下一个遗腹子贾兰。

  李纨虽也影影绰绰听到过贾珠与东府里的一点闲话,却半点也不敢打听,唯恐惹恼了婆婆王夫人。

  在贾府这样一个暗潮汹涌的深宅大院里,四下里都少不得诟谇谣诼密布,寡妇李纨只能做出一副“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的样子,其实也不过只是为了明哲保身,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罢了。

  可偏偏无论她如何与世无争,也还是躲不开婆婆王夫人的“不顺眼”。

  虽然有贵族的礼数要顾及,婆婆为了她自己的脸面,在言语方面也不得不谨慎,并不好开口叱骂儿媳,可那些嫌弃的眼神与刻薄的脸色,却还是杀伤力十足。

  再加之周遭多少明里暗里的闲言碎语和攻讦诽谤,让寡妇李纨的日子其实很难过,不过也是一日一日煎熬罢了。

  正因如此,所以李纨对如今二房又失去了荣国府的掌家大权的事情并不太在意。

  反正按照如今的境况,不管是作为二房次子的宝玉,还是作为二房长孙的贾兰,以后谁也得不到荣国府,这样下来,或许婆婆还能不像以前那么敌视贾兰和自己。

  但此时看来,婆婆王夫人还是并不甘心的。

  李纨只低头听着王夫人刁难自己,心里却道:

  “头前儿你扶持凤姐儿对付大太太,如今我倒要瞧瞧,你有什么法子对付凤姐儿。

  反正我儿子懂事听话爱念书,日后定要考取功名,自己顶门立户去。总不像宝玉,只能一心指望着这府里的财产,如今落了空,我倒要瞧瞧你以后能指望谁。”

  却不想才跟进了王夫人院子,周瑞家的急火火地赶了进来,在王夫人耳边叽咕了几句,王夫人登时脸色大变:

  “啊?这么多?”

  随即便沉下脸吩咐李纨:

  “既然兰小子不得劲,那我这里也不用你伺候了。

  你回去好好看着孩子,别叫人家笑话了我不疼孙子。”

  李纨诺诺连声,赶忙退了出来,带着自己的丫头碧云,默默朝自己的小院走去。

  .

  此时贾母的屋里,王熙凤已经在外间吃了饭,再回来贾母房中,见宝钗也来了,正坐在离贾母最近的椅子上,与贾母说闲话。

  王熙凤不喜宝钗,见她又来讨巧,便进门笑道:

  “怨不得老太太夸宝姑娘,果然宝姑娘心宽有涵养。

  今儿受了吴新登家的那么大的惊吓,又给吴新登家的追着,一口气儿从小花厅跑到太太的佛堂里,幸亏这会子没事了,要是万一吓坏了亲戚,可教我们心里怎么过得去?”

  宝钗一见王熙凤进来,心里也有些发憷。尤其见她一见面就拆穿自己跑去王夫人那里,难免不让老太太疑心吴新登家的后来是怎么又跑到老太太这里闹腾的。

  只是她一向屁股沉稳重,自认为能优雅面对所有尴尬,抿嘴笑了笑,心里想了一篇好听的话,才款款道:

  “我今儿也吓坏了,顺着廊子一路跑,慌得都不知自己跑去哪里了。

  再后头更是连那吴新登家的后来追来没有,我都不知道了。

  后来回去梨香院好容易才缓过神儿来,一来又怕老太太、太太们担心,二来只有到老太太这里,我这心里才能安稳。”

  王熙凤还要开口戳穿宝钗,外头有丫鬟道:

  “琏二爷来了。”

  一时贾琏进来,贾母笑问他吃过饭没有,又笑问王熙凤:

  “这是你当家的来接媳妇了?”

  王熙凤立刻笑道:

  “他哪儿是来接我啊?他是怕我伺候不好老太太,跟着跑来这里‘监工’了。”

  贾琏也笑道:

  “哪儿用我来监工啊?她伺候得不好,老太太只管打就是了。”

  贾母本是个爱说笑的性子,说笑之间,才能抛却许多烦恼。此时闻言一手拉着贾琏,一手拉着凤姐,叫他俩坐在自己身边,笑道:

  “你们和和睦睦,我瞧着就欢喜。”

  贾琏见贾母高兴,这才道:

  “今儿赖大畏罪咬舌自尽了,咱们府里的管家一时没人,我想让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进来帮忙,老太太瞧着可成么?”

  贾母闻言,愣怔了一下,才叹息一声:

  “赖大出了这等事情,也是他的命,与人无尤。

  这个家既然是你当的,都照你的意思办就是了。”

  顿了顿,又道:

  “我老了,跟这些孙女们说说笑笑就好了,府里的许多事情,也操不动这些心了。”

  王熙凤正要说句笑话哄贾母高兴,却听宝钗道:

  “盖园子的事情,若是需要人手,我哥哥也能来帮一帮的。”

第四百五十八章 推销薛大傻子

  话说自打薛姨妈带了一双子女来到京城投奔姐姐王夫人,因怕被贾母得知薛蟠为抢夺香菱而打死乡宦之子的事情,因此薛家进贾府之时,薛姨妈宝钗母女便以“男女大防”为由,说要女内男外,泾渭分明,特意与薛蟠分开行动。

  薛姨妈宝钗母女是由王夫人带了媳妇、女儿等接进去的,并引她们拜见了贾母;而薛蟠则是先去拜见过贾政,再由贾琏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亲戚。

  过后更是借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并不让薛蟠进来内宅,唯恐薛蟠一个不当心说漏了嘴,把惹了人命官司的事情说出来,让贾母知道真相,毁了“金玉良缘”的苦心营谋。

  其实贾母对自己亲戚的孩子一向随和,用贾母的话说,就是“只要见外人时大礼数是不错的”就好,其余都是自己人的时候,许多小事也大可放松些,所以无论贾琏、宝玉、贾环这些自家的孩子,还是外头的秦钟等人,在内宅一向都并不避见。

  只是见薛姨妈坚持如此,贾母也不便坚持,也就从未见过薛蟠其人。尤其身边又有王夫人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薛家,是以贾母就更不知薛蟠为人如何。

  此时听宝钗提起,贾母便问:

  “你哥哥平素都做些什么事情?”

  宝钗抿嘴儿一笑,款款答道:

  “我哥哥是个闲不住的。

  他自打来了京里,听说咱们这里有一家学,便立刻预备了束修礼物拜见了塾掌,每日都去学里念书呢。

  念书之余,我哥哥还要打理我家里在京都中几处生意,每日里也很是操心。

  头几年自打我父亲没了之后,买卖店铺中的承局、总管、伙计人等便趁时拐骗起来,也幸亏有我哥哥能顶门立户支撑起来,才不致家业凋零。

  除此,我家在京里还有不少亲朋旧友,诸多交情往来,也都要我哥哥一一维持交际。

  何况我母亲身体也不大好,我又只是个女孩儿家,家中很多事情还要靠我哥哥照顾周到呢。偏他又是个极孝顺、极懂疼人的细心之人,家里一日也少不得他呢。”

  .

  贾琏和王熙凤对望了一眼,都觉得应该给“脸神”跪下磕一个。

  这要是遇到个不知道薛蟠是个什么德行什么玩意儿的人,光听薛宝钗这一篇介绍,还以为这薛蟠得是多上进、多能干、多懂事的“三多”青年呢。

  可问题是,这可是当着知道实情的贾琏和王熙凤的面儿啊,能把一个杀人犯描述到如此优秀得逆天的程度,原来薛大姑娘睁着眼说瞎话是真不脸红啊。

  .

  贾母却不知内情,闻言只是连连点头:

  “好,好,果然是你娘教子有方啊,虽则你哥哥幼年丧父,又是独根孤种,竟是半点也不溺爱,这才是教养出个大家子弟该有的样子。”

  又向宝玉道:

  “你瞧瞧人家蟠儿,才这个年纪,又能撑起家业,还不忘上学读书。可比那个秦钟像样,一去了学里就跟着那起不长进的东西们学坏了,白费我疼他一场。”

  .

  宝玉原本是打算在贾母这里吃了饭就回自己屋去,近来茗烟给他偷偷带进来一本春攻画,他便常拉着袭人一同认真研看,熬夜习练。

  但今日一见黛玉也在贾母这里,宝玉便又挪不动步,饭后只缠着黛玉说话儿。

  偏黛玉爱搭不理,宝玉没了兴致,正要借故告辞,打算回屋去找袭人,可巧宝钗又来了,登时就又挪不动步了。

  他瞧着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笑靥如花,一言一行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又看呆了。

  谁料此时贾母与宝钗说话,忽然说到宝玉身上,竟然又提起秦钟,宝玉心中发堵,立时就不自在起来。

  因为不提别人也就罢了,说起秦钟,由不得宝玉不厌恶薛蟠。

  话说宝玉仗着贾母的溺爱,除去跟着秦钟去家学读了几个月的书之外,一向不去上学。

  可就是去家学那几个月里,也曾与薛蟠有过一段“争风吃醋”的冲突。

  .

  薛蟠比宝玉大五岁,去贾家家学原本就是看上了那里有些少年子弟生得貌美,又好风流,容易诓上手。

  于是便以结交契弟为名,对些生得妩媚风流的少年子弟多给银钱吃穿,不几日便得了手。

  比如贾璜的外甥金荣,一年里薛蟠给他个三五十两银子,他便将自己当做薛蟠的人。

  不过薛蟠更宠爱的,还是两个外号叫“香怜”和“玉爱”的学生。不仅在学里就动手动脚,还被薛蟠邀请去家中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这二人因仗着薛蟠给银子,在学里也得意洋洋,金荣瞧在眼里,也只能羡慕。

首节 上一节 358/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