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411节

  宝玉虽一向不爱读正经书,但贾母如此说了,他也不敢再任性。

  贾母是贾府最尊贵的长辈,没有人敢在贾母面前放肆。

  即便是宝玉这等贾母的心头肉,也懂得绝不能够触碰贾母的底线。

  .

  其实何止云光,一连数日,贾家的若干故旧,都上门来拜访,都想把自己家的子弟送去鹤山书院读书。

  贾琏应酬之余,也加紧和书友先生忙活鹤山书院的大事——入学考试观摩日。

  .

  十月十五日,“鹤山书院北院”门口贴出了一张招生告示。

  说明此后十天,乃是“报名日期”。

  在十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孔圣人诞辰之日,鹤山书院北院要对报上名的学生进行公开的入学考试,并允许报名学生和家长一道儿观摩鹤山书院学生的一日行止。

  之后,有三天的“确认日期”。

  凡是确认最终上学的学生,此后就必须吃住都在鹤山书院里,一个月只有一天时间可以回家省亲。

  除此之外,一年之内学院正式放假只有四天,分别是元旦、除夕、端午和中秋。

  学生可以请假的理由只有和学生父、母亲或其他长辈生日,以及学生自己的病假。

  除此之外的缺勤一律计入,凡一年之内无故缺勤天数达到十天以上的,书院就将开除学籍。

  另外还正式说明,学院之内,无论学生家世如何,都必须统一穿戴,统一伙食,统一居住,统一劳作,统一严格要求。

  书院之中,只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凡是在书院之中炫富或是以势压人者,立刻开除学籍。

  当然,还有说明,书院对在读的学生,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心疼孩子不能接受的家长,须谨慎送子入学。

  .

  这个就是贾琏想出的“应对之策”,结果当然是如贾琏所料。

  普通人家的孩子,看到这个入学的机会当然个个欢呼雀跃,赶忙抓紧时间一心专心备考。

  但若干把家中孩子当成“顶上玉”、“掌中宝”的家长,悄悄放弃了报名。

  考试当天,一批家世豪富的超级学渣,也被挡在了鹤山书院的门外。

  而最妙的,还是“观摩”的效果。

  川宁侯的孙子尹维普一看见课堂上背书背得不利落的学生被打了手心,当即吓得脸都绿了,假装肚子疼,立马拉着他爹就风驰电掣一般逃回家里。

  平原侯的曾孙蒋蒙,则是一看见书院里十二人一间房的“大通铺”,当即膈应得浑身发痒,也立马咧着小嘴朝着他爹世袭二等男蒋子宁苦苦摇头。

  当然,最大的“劝退”效果,还是出在了鹤山书院的饭桌上。

  虽然如今有了贾琏的资助,书院的伙食水平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早已不再是一碗白麻肉大将军带着四员青菜副将在餐桌上独当一面的状况。

  但书友先生早已定下的“粗茶淡饭知足常乐”的原则,更兼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话,饭堂当中,更是悬挂着书友先生亲笔写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书院里的饮食,即便如今已经除了蔬菜之外,每天都保证有肉有蛋,但每一样都做法简单,味道也寡淡。

  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们,看着这样“穷酸”日子,几乎没一个不咋舌。但终究还是有一半确实一心向学的孩子最后决定来书院上学。

  至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则当然是对书院的条件十分满意。

  如此一来,鹤山书院挑到了好学生,而这个完美的“孙子劝退计划”,果然也让那些把享受摆在读书之上的富贵公子自己就知难而退,两全其美。

  .

  当然,上回贾琏和书友先生给贾家子弟争取到的“偏心特殊待遇”,是因为书院离贾家只有一里地,贾家的子弟放学之后可以回家。

  但代价是每天回家的贾家子弟,都必须每天早到学堂,为学堂打扫卫生,不得有例外。

  在家里连吃饭都恨不得有人喂饭的宝玉,在这里终于有了第一次拿到扫帚的荣幸。

第五百二十五章 宝玉给我扫地

  不同于贾家原本的家学,鹤山书院的学生可不许带书童、小厮、仆人、长随进书院的。

  这下子可让从小到大身边都跟着一大串下人的贾宝玉抓了瞎。

  虽然他倒还不至于说上了茅房不会自己提裤子,但上回他因为秦钟才答应去学堂念书的那回,可是从来都不用自己动一个手指头,只带着脑袋出门就够了的。

  那时候还是冬天,特意是坐马车上学,车里还生着炭盆。

  到了学里,四个小厮围着他,一路忙前忙后。

  宝玉还没入座,扫红赶着给他摆椅子放垫子,免得冰了屁股容易拉稀。

  锄药赶着给他往脚底下垫个脚炉,免得冻了脚下容易拉稀。

  墨雨赶着给他往怀里塞进个手炉,免得冻了脚下容易拉稀。

  茗烟赶着给他拿大毛衣服裹紧整个身子,免得冻了全身容易拉稀。

  赶等着确定了被裹得跟要发汗似的宝二爷这回不会拉稀了之后,四个小厮又忙着伺候宝二爷准备读书。

  扫红拿着白布手巾擦桌子。

  锄药从包袱里拿文具点心。

  墨雨赶紧给宝二爷磨墨掭笔。

  茗烟替宝二爷翻好书沏好茶。

  被裹得跟个大蚕茧似的宝玉,其实露着脸也就够了。

  反正秦钟和“香怜”、“玉爱”都看得见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四个人,八只眼,将整间屋里泼惹得全是招蜂引蝶、勾三搭四、声色犬马的眼风。

  .

  好汉尚且不提当年勇,宝玉也不敢再摆当年的架子。

  头一天刚进书院,身边一个小厮都没有的宝玉,孤孤单单、可怜巴巴地站在门口,都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屋里进。

  贾琏是书院的副山长,开学第一天当然也必得到来,一进门就看见宝玉像个雾都孤儿似地站在院子当中,迷茫得像只被人刚刚突然丢弃的宠物猫。

  可巧正看见了小朱子大爷,贾琏便笑着叫他过来,朝着发呆发傻的宝玉一指:

  “给他把扫帚,教他扫地。”

  小朱子大爷并不认得宝玉,只是一见贾琏吩咐,一张老脸立马笑得跟菊花要绽放似的:

  “琏二先生,瞧您说的,这学堂里头最小的学生都八岁了,又不是吃奶的娃娃,还能有不会扫地的?”

  贾琏一笑:

  “我跟你打个赌,你今儿能教会他扫地,我明儿就给你买只烤鸭来。”

  小朱子大爷还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将遇到的“艰难”,只眉花眼笑地说:

  “这是琏二先生疼我,就要白送我一只烤鸭吃呢。”

  .

  果不其然,贾琏正和书友先生在屋里说话,就听见外头小朱子大爷冒火的声音:

  “没得命了侬个憨胚(笨蛋),七不牢三千的(做事颠三倒四),扫个地都弄不来……”

  二人走出来瞧时,见宝玉已经把扫帚丢在地上,还上去狠狠踩了两脚,狠狠道:

  “我就不会扫了,又如何?

  这等肮脏粗重的活计,别说我不会干,就是我屋里的丫鬟也一样不会干。

  这都是那些粗使丫头婆子才干的,凡是拿手摸过扫把簸箕这些脏东西的腌臜货色,连我屋子都不许进。

  你是什么下人,倒敢来支使我?”

  这小朱子大爷虽然平素里有些嘴碎,心肠却很不坏。

  即使是在书院最艰难的穷日子里头,小朱子大爷也还是每天为师生们忙前忙后。

  所以书院里的师生们对小朱子大爷一向都十分客气,平素里学生们只要得空,都抢着帮他做点儿什么。

  此时宝玉一番发作,立刻引起了书院里原来那些学生的不满。

  一个身量又高又瘦的青年走出来,向宝玉道:

  “这位同学,可是新入门的学弟?

  可知朱大爷是鹤山书院的元老?不是你口中的‘下人’,殊不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的道理?”

  众人一见,认出此人乃是高级甲班的学长王彧,乃是学中的翘楚,愈发都点头称是,瞧着宝玉的眼神都愈发地不屑起来。

  宝玉也觉出周遭气氛不对,但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肯服软,便干脆朝王彧梗起脖子:

  “人各有志,何必强人所难?”

  王彧还没说话,小朱子大爷已经开了口:

  “谁强你所难啊?瞎七搭八(胡说八道)的,你是来读书的嘞,还是来浪头大类(耍阔气)的嘞?

  我好心教你,你死样怪气(有气无力偷懒)的,偎灶猫样,哪像个读书郎啊?”

  学长王彧说话,宝玉只顶了一句,可一听这个扫地的又数落自己,宝玉的火气登时又窜了上来,指着小朱子大爷骂道:

  “你是什么东西?我家下三等的奴才也比你像样,你倒敢来教训我?

  哼!若不是看在这是在书院里头,我家的仆人长随都能打你个头上开花!”

  .

  宝玉这一番话,登时惹得书院里许多人的不满。

  几个贾家子弟,本来也不乐意每日里来打扫卫生,却自己不敢出言反对。

  此时见宝玉闹起来,也有人趁机偷着给宝玉叫好。

  眼瞧着就要闹起来,忽听得一声咳嗽,众人都不由一惊,循声望去,果然是琏二先生。

  .

  贾琏也不说话,一把揪起宝玉的耳朵,拖着龇牙咧嘴的宝玉,直接进了一旁的屋里。

  “咣当”一声,一脚踹上了房门。

首节 上一节 411/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