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9节

  堂中众人看见听闻丧讯的诸葛亮身形不稳、颇有摇摇欲坠之感,一时都惊呼了起来。

  离诸葛亮最近的向朗眼疾手快,上前两步、从侧面扶住了诸葛亮的身子。

  诸葛亮摆了摆右手,站稳之后,又抬起左手的袍袖扶住额头。

  血气上涌、太阳穴狂跳,脑袋似乎要炸开了一般。

  诸葛亮不愿让众人看到自己失态,只得借着扶额遮掩一二。

  这种事情若是第一次发生,诸葛亮兴许还会手足无措。

  同样是国家重将,此前关羽、张飞尽皆死于非命,有这样的故事在前,赵云因病在军中善终,已经是一个不差的结局了!

  诸葛亮心中这般想着,可悲戚之感还是难以抑制的涌入心头。手指微微颤抖、周身肌肉都有些僵硬了起来。

  虽说对于赵云本人算是不差的死法,但镇东将军已逝,国家又损一重将。

  先帝在荆州之前的统兵将领凋零殆尽。没了赵云遮蔽,如今军中再也没有比诸葛亮资历更深之人了。

  赵云在时还不觉异,可赵云一死,先帝和他的那个时代,似乎都离诸葛亮远了三分。

  汉室兴复,言犹在耳!

  脑海中飞速闪过这些年来,与赵云同朝共事的点点滴滴。诸葛亮越是悲戚,心中决意就更甚一分。

  深吸了一口气,诸葛亮放下手臂。

  再度看向众人的时候,眉眼间只剩坚定之色。

  “传令!”

  诸葛亮冷声说道:“令阳安都尉、以及沔阳、褒中、南郑、成固、南乡各城守将,谨守城池等待援军!”

  “传令镇北将军魏延,尽速击退白水关外魏军!”

  “遵令!”杨仪拱手应道,却又有些为难似得问出几个字来:“丞相,属下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说来!”

  杨仪说道:“若向汉中各处传讯的话,最快的路径当然是走阳平关。可若是阳平关也……”

  杨仪没有说下去,可言语中的意思,众人尽皆听懂了。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要考虑阳平关失陷的可能性。

  诸葛亮在心中问着自己,阳平关会这么快就丢了吗?

  转念一想,诸葛亮又苦笑了起来。

  去年年底在陇右之时,西县是如何降的?冀县、临渭这些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是如何降的?

  还不是因为汉军近而魏军远,就这么简单。

  只许自己做初一,不许魏军做十五吗?确实要将阳平关失陷的可能性考虑进去。

  诸葛亮轻叹一声:“李严现在应该到哪了?”

  三月十五日,诸葛亮从赤亭向位于江州的李严传信,请李严走米仓道、率军一万北上汉中。

  从赤亭先到南郑、再经米仓道南下到江州,其间足足要一千二百里、信使也要十日才能将消息传到。

  若这般算起的话……

  杨仪在一旁应道:“丞相,就算李严三日、五日就点齐兵马北上的话,现在也才不过走了十余日,应该还在汉昌。”

  “更何况,我们还没收到李严的回信。”杨仪咬牙说道:“属下以为,莫要将希望寄托在李严身上了。”

  诸葛亮的心脏砰砰跳着,似乎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李严真的出兵了吗?

  如果他没动呢?

第336章 竭力维持

  蜀汉上下一共十二万军队,诸葛亮足足带了八万。

  除去成都和蜀郡附近、不能动用的一万禁军,南中各郡及汉嘉、犍为两郡的八千驻军,再除去永安的五千守军。

  能够动用的,也就只有李严在江州附近的一万多兵力了。

  事实上,诸葛亮担忧的没错。

  在四月十日这天,李严虽说已从江州出军了,但还没走出巴郡。

  离汉中还远着呢。

  李严收到诸葛亮信件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下旬了,认真思量了几日后,李严认为仅凭诸葛亮书信、无诏并不能调兵。

  大家同殿为臣,虽说你是丞相,但我部并不属于北伐军中,不归你统领!

  哪能凭你丞相一句话,我就将江州兵力抽调一空呢?若是江州百姓反了呢?吴国打过来了呢?

  与制度不合!

  在江州慢吞吞的想了两日后,李严又写了一封长长的表文,直接发往了成都。而非直接给诸葛亮回信。

  信中大意是说,如今大汉上下也就十二万兵,丞相已经带走了三分之二、而且又都是精锐。如今我这一万兵能有什么作用呢?

  远在成都的刘禅、收到诸葛亮请求让李严发兵的表文时,直接就给李严下了令。

  就在李严发信出去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刘禅的诏令。彼时已经是四月一日了。

  有了诏书,李严再也没有办法推委,开始点齐驻军、准备粮草军械等事项,又是五日过去了。

  等四月十日这一天,李严才刚刚进入巴西郡的范围内。

  可这一切,身在阳安关的诸葛亮都是不知晓的。

  若真是阳平关被魏军所占,除了米仓道、并无向汉中传讯的道路了!

  诸葛亮咬牙说道:“除了从阳平关传信,难道还能绕回蜀中,从米仓道传信至汉中吗!”

  “威公!”

  杨仪随即拱手上前。

  诸葛亮道:“令人沿白水、阆中、宕渠这条路去寻李严!让李严停在汉昌守备。接应汉中所撤军民之时,在彼处防备魏军!”

  “再遣人先至阳平关!若是阳平关被阻、再走昔日先帝至定军山的小路,绕过阳平关传讯汉中各城!”

  “遵令。”

  虽说杨仪果断的应下了诸葛亮的命令,可心中却也不禁泛起了嘀咕。

  能行吗?阳平关说绕就绕?翻山去汉中各县、这不是给魏军送人头么?

  杨仪没敢说出口。不是因为他怕,而是因为当下他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诸葛亮缓缓看向帐中众人:“由征北将军吴懿负责守备阳安关,本相自去白水关、指挥退敌之事!”

  众人尽皆应下。

  吴懿心中长叹一声。

  守阳安关难吗?当然是不难的。

  原本在武兴的一万两千人,撤到阳安关的能有一万出头。夜间撤退,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虽是败兵,但有坚城可依、恢复士气也没那么难。

  但让吴懿真正感到哀叹的,却是诸葛亮又要亲自去白水关的举动。

  若北上武兴、阳平关无望的话,丞相干脆将府属之臣都带回白水关、带回成都去算了!

  明眼人都看出来汉中要丢了,守住蜀地就不错了!

  可诸葛亮连提都没提。

  既保留着北上的希望,又信不过魏延、要南下去白水关亲自指挥。

  吴懿身为属下,完全没有办法说什么,只能看着诸葛亮拖着风寒后尚未痊愈的身体、继续向南进行奔波。

  ……

  在赤亭大营处,曹睿也迎来了一个许久未见之人。

  听闻毌丘俭求见,坐在帐中的曹睿竟直接放下了手边的文书,颇有兴致的说道:“仲恭从洛阳来了?快让他进来!”

  片刻后,毌丘俭快步从帐外走入。

  “臣毌丘俭拜见陛下!”毌丘俭恭敬的躬身一礼。

  曹睿笑道:“仲恭,朕已经许久未见你了!莫要行礼了,快起来、坐得离朕近一些!”

  “遵旨。”毌丘俭同样神色欣喜的应道。

  一旁的司马懿看到这一幕,面上虽是微微带笑、朝着向自己拱手的毌丘俭点头示意,一面竟也有些妒忌之感。

  当然不是争宠了!堂堂三公之一的司空,和一个小小的两千石校尉有什么好争的呢?

  而是妒忌毌丘俭与皇帝二人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和、以及见面时的欣喜之态,仿佛友人一般。

  曾几何时,司马懿作为‘曹丕四友’之一,与先帝曹丕也是类似这般的相处。

  只不过世情更替、往事不再了。

  他司马懿在皇帝身前,可没有这么亲近的待遇。

  帐中除了司马懿,重臣只有一个侍中王肃在此。

  陈矫作为秦州刺史,回了祁山城、去忙于新设立的秦州政务了。而杨阜作为雍州刺史,也一并回了长安。

  杨、陈二人走了,陛下还托杨阜去信、将人在长安的辛毗唤来。

  如今只有两个侍中了,真不知陛下还会将谁补进来。

  聊了几句客套话后,毌丘俭拱手说道:“禀陛下,卫仆射有一句话、托臣给陛下带过来。”

  曹睿摇头失笑道:“卫师傅怎么这般谨慎?在书信中说难道不行吗?”

  毌丘俭纠结了几瞬:“禀陛下,卫仆射想请陛下早日回返洛阳,还说天子不该久在京城之外。”

  曹睿叹息一声,转头看向司马懿:“司空,我们是十二月六日从洛阳出发的对吧?”

  “正是。”司马懿答道:“到今天四月十一日,共计四个月零五天。”

首节 上一节 259/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