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8节

  曹睿翻看了几眼文书,叹道:“冬日运粮不易啊!走了一遭、还要走第二遭!”

  “司空,辛侍中处有没有统计过,各地运粮百姓死了多少?”

  司马懿答道:“近半年来,雍州和河东、平阳二郡服徭役的百姓死了两千余。或是因寒冷、或是因疾病、或是因意外。”

  “辛侍中只负责关中和河东、平阳,其余各州督运粮草由尚书台负责,辛侍中并不清楚。”

  “卫师傅也没给朕说。”曹睿轻声道:“十二月至三月底,就按四个月、一百二十天来算,光运粮每日就死二十多人。”

  “朕已经令各郡各县悉加防护了,却还是难免这种事情。”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勿要心忧,这也是难免之事。历来大军出征都要征发徭役,冬日死伤根本就是难以避免的。”

  “即使陛下不发徭役,冬日该死人还是要死人的。”

  曹睿瞥了司马懿一眼:“虽说是这个道理,但朕还是不能这般处置。”

  “告诉辛侍中,为首两名杀官造反之人夷三族,手中沾过血的斩首,其余百姓就不要流千里了,免其他罪行,但要人人抽十鞭子以作警戒!”

  “若是流千里,不知还要死多少人?诛首恶也就够了。”

  “遵旨。”司马懿毫不经意般的领命,接着说起第二件事来。

  “第二件事,三月初、迁至关中的陇右羌人陆续抵达,辛侍中遣人将其屯在池阳、武功、蓝田、雍县、郑县五地。”

  “但新迁入关中的羌人普遍有些不稳的倾向。虽然在迁入羌人之时,已经将其原本的种落尽量打乱,还是在各屯田处所内、时有争斗甚至死伤之事发生。”

  “辛侍中向陛下请示,该用什么标准处理。”

  曹睿抬眼看向司马懿:“司空以为该用什么方法处置?”

  司马懿拱手答道:“臣以为应该从严、从重处理!”

  “羌人不服王化,虽然种落首领领了大魏好处,但大多羌人百姓却还是积习难返。”

  “若争斗致人死伤,首恶判斩,其余皆应严惩!”

  “司空的意思朕听明白了。”曹睿点头:“对待这些羌人百姓应该恩威并施,但是朕的‘恩’,他们一时半会也感受不到、也体会不到朕的深意。”

  “但是论‘威’,来的更快也更管用,是也不是?”

  “陛下圣明。”司马懿拱手道。

  “那就告诉辛侍中吧,”曹睿吩咐道:“虽然是朕将他们迁来的,但羌人犯法并无特权,该杀就杀、该惩罚就惩罚,且要从重!”

  “威慑他们几年,习性也能渐渐改过来了。”

  “还有第三件事……”

  ……

  政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但曹睿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爱惜民力、尽快恢复生产。

  而曹真八日到的沮县,九日下午便进发到了阳平关外,从容扎下营来。

  张郃抛下步军由郭淮在后统领,亲自向前与曹真汇合,商量起进军的军略来。

  “张将军,这两日发生的事情都上表陛下了吗?”

  张郃点头应道:“已经悉数禀报过了。不过从沮县来的仓促,还未收到陛下的回信。”

  曹真点了点头:“不过你说,我们从汉中退走这么些年,阳平关却还是这个阳平关。如今再取阳平关要几日?”

  张郃看着曹真带笑的神情,略微想了一想:“五日?”

  曹真哈哈大笑:“张将军还真是与我想到一起去了!五日已经足够!”

第335章 轻取阳平

  张郃笑着说道:“大将军可以试着派人劝降阳平关守将。”

  “若是不成呢?”曹真反问。

  张郃拱手应道:“倘若劝降不成,我部明日到达之后,我在此地率军翻越走马岭、围攻阳平关就好。大将军可以从容向汉中腹地进发。”

  曹真想了几瞬,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将军了。明早我遣那个刚刚归顺的傅昕去送信。”

  ……

  汉人之名来自汉朝,汉朝来自刘邦昔日的汉王封号,汉王来自于汉中之地,汉中来自于流经此地的汉水。

  而有意思的是,当下的人们却往往将汉中西段的汉水称为沔水。

  阳平关就座落在汉中平原最西端,北面临走马岭、南侧临沔水,乃是如潼关一般、山水相夹的险要地形。

  更有意思的一点,阳平关扼守的是金牛道、也就是汉中通往蜀中的道路。

  阳平关,防的是益州、而非陇右和关中。

  当年刘备攻击汉中,就是因为没能攻克阳平关,才率军翻山到了定军山,成功将驻守阳平关的夏侯渊和张郃分开。

  张郃继续留在阳平关、夏侯渊屯兵定军山下。

  这才有了法正声东击西之计,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勇。

  曹真率军从沮县来汉中、完全不用经过阳平关,而是直接从阳平关北侧的走马岭经过,通过马鸣阁道进入汉中。

  而这个马鸣阁道,离阳平关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六里罢了。

  十日上午,曹真派遣前日归降的沮县长傅昕前往阳平关,进城不到一个时辰,傅昕就回返到了曹真身边。

  傅昕拱手禀报:“禀大将军,阳平都尉张楷已经答应归顺大魏。”

  “哈哈哈哈。”曹真与张郃对视一眼,脸上皆有喜色。

  “傅县长不负众望,劝降了阳平都尉。来日我会向陛下替你表功的!”

  傅昕拱手应道:“阳平都尉张楷也只是庸常之人。”

  “我与其说了诸葛亮在略阳、赤亭和武兴的三场败绩之后,此人的心绪就已经动摇不稳。”

  “大将军和征西将军的万骑已在阳平关外,军阵之威足以震慑此人了。属下不过是借大将军虎威、借大魏的兵势循循善诱罢了。”

  “我又如何敢在大将军面前称功呢?”

  张郃却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这个张楷认得我们?”

  “认得。”傅昕点了点头:“这个张楷本是陈式将军营中的司马,之前一直在成都附近驻扎。”

  “诸葛丞相从汉中北上之后,将魏将军原本屯驻各关隘的汉中兵都撤掉、换成了成都来的军队。”

  “张楷就是去年下半年,才刚刚升了都尉的。”

  张郃转头看向曹真:“此人原是陈式部下,看来认得你我就不为怪了。”

  “当年陈式率十余营翻越走马岭、意图从马鸣阁道断我军粮道,被徐晃率军击败,尸首遍布山谷。这个张楷应该就是那时幸存的。”

  曹真点头:“传令,让夏侯和带着他的本部先行入关,控制各处紧要之处。”

  “还有,将投降的蜀军悉数缴械看管起来,就说不日之后朝廷会颁布赏赐!”

  “遵令!”帐中侍立着的参军领命,随后出帐去寻夏侯和传令去了。

  夏侯和……

  张郃心中默念了两遍此人的名字,却并未作声。

  夏侯和乃是夏侯渊的第七子,昔日夏侯渊就死在阳平关东面不远处的定军山下。

  昔日夏侯渊身死、大魏丢掉汉中长达八年多的时间。

  如今魏军复来此地,曹真选择让夏侯渊之子第一个入城!

  大将军会做人啊!

  而坐在帐中正中央的大将军曹真,虽然被傅昕吹捧的颇为开心,但内心也如明镜一般。

  并非曹真的大将军名号这般好用,阳平都尉下决心投降的原因,也仅仅是忧虑蜀汉前途、以及曹真大军压境罢了。

  城下就是这么多兵,蜀军现在又不在此处,不降又能怎么样呢?

  当日陇右的南安、天水、广魏三郡是如何降蜀的,今日沮县、阳平就是如何降魏的。

  一般道理。

  谁都不是傻子,如何认不出阳平关外的骑兵?蜀军可有万骑?

  不过曹真想归这样想,沮县长傅昕的封赏还是要上报的、阳平都尉张楷也是要赏赐的。

  事关大魏的政治信誉嘛!后面还有汉中各城未下呢,需要傅、张二人这样的榜样在前。

  曹真起身来,脸上带笑的看向张郃:“不到半日阳平关就降了,接下来就是沔阳了。”

  “张将军,你就在阳平关等后军到来吧。我将夏侯和、以及他的三千骑兵留给你。”

  张郃起身拱手应对:“遵令!待后军来到阳平关后,我会让郭淮带三千人守在此处。”

  “其余步卒以及夏侯和部,都随大将军一同攻略汉中各城。”

  “甚妥!”曹真点头应道。

  曹真终究是没进阳平关。有张郃在此主持大局,他进不进都不会对局势有任何影响。

  向东面的沔阳、南郑等各县进军,反倒是最为紧要之事。

  ……

  诸葛亮是八日丑时、后半夜天还未亮之时从武兴突围向南的。

  阳安关就在武兴以南百里,十日上午曹真遣人劝降阳平关的时候,诸葛亮刚刚抵达了阳安关。

  阳安关与阳平关只有一字之差,若非这些来过汉中的将军们行军,说不得还会有人将其混淆。

  阳平关控金牛道、隔断汉中与蜀中的地理作用,在刘备同时据有汉中与蜀中后,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于是刘备在金牛道上另选了距离蜀中更近的一处、也是沟通武都与汉中的紧要地方,修建了阳安关。

  在原本的历史中,北宋年间阳安关改名为阳平关,离汉中更近的阳平关就被称为‘古阳平关’了。

  四月十日这一天,魏军进驻阳平关,诸葛亮回到了阳安关。

  而更南面、位于白水关的魏延,还在与关外的陆逊对峙着。

  几乎和诸葛亮同时到达阳安关的,还有蜀汉镇东将军赵云赵子龙的丧讯。

  “丞相,丞相!”

首节 上一节 258/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