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532节

  眼下自己这人数不多,船只也微有受损,姜维还得依靠老乡们把船只修补好了,自然不能行成敌对关系。

  当即令士卒不得持兵,自携蜀锦、漆器数件,与林外示好。

  良久,见一老者自林间走出,须发斑白,身披葛衣,腰间系贝饰,目光炯炯。

  姜维拱手行礼,老者亦以手抚胸,口诵古语,音调奇异,却隐约可辨楚音。

  姜维大喜,却暗道:“此语似荆楚旧言,且叫我来试试。”

  于是连比划带口述,一通言语。

  老者闻言,神情激动,指天划地,与姜维相应。

  幸好…

  姜维还能看懂一些。

  原来这些人先祖乃楚地之民,避秦时战乱,乘槎浮海,漂泊至此,已历十余世。

  又问姜维,还是秦地来人?

  姜维一听,这都四百年过去了,要解释起来可太麻烦了!

  不过看这老者激动样子,兴许还念着先楚。

  于是只解释了一番现在天下已不是秦而是汉,又说天下已经一统,大家都是汉人。

  说着,也是请老者入帐,设酒食款待。

  老者端起清酒而食,慨然叹道:“此味似故土一般,百年未尝矣!”

  这话说的就有毛病了,这老头一看也是生下来就留在岛上了,哪里知道什么故土味道。

  不过姜维也知道,这老者只是说自己曾经听过祖辈说部族的起源,心向往之,这才如此感叹而已。

  旋即见那老者又唤族人相聚,众人闻先祖之言尚存于外,皆欢喜踊跃,纷纷以果物、兽皮相赠。

  看气氛还算不错,姜维又发现这些岛民耕具犹是石斧木耜,看的出来,那技术是极为落后。

  不禁又问:“百年来,尔等如何营生?”

  老者答:“渔猎为食,织葛为衣,偶有越人商船至此,以珠贝易铜器,然十年难遇。”

  又指远处山田道:“土薄水浅,稻谷难生,唯种芋薯充饥。”

  一听竟然还有越人在此经过通商,姜维也甚是新奇。

  心里盘算…等这夷州收复之后,便再去寻越人去。

  如此思量之下,当夜岛民似乎很高兴,甚至起了篝火,欲要欢庆彻夜。

  …

  夜深,篝火燃起。

  岛民击木鼓而歌,调子苍凉,词句虽不可尽解,然有些音调还是听得明白的。

  姜维静听良久,对左右罗宪与邓艾叹道:“此乃楚歌遗韵,不想海外犹存。”

  罗宪与邓艾也一同听着,感受其中语调之古朴,倒是也渐渐陷入其中。

  不过…三人自然不会忘记,这千辛万苦的来了此地,却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下罗宪先开口道:“伯约,吾瞧这些岛民性格纯良,不如请他们修船可好?”

  姜维正有此意,却道:“吾等正需要修船的木材和人手,今欲以船上部分物资换取他们的帮助,可说两全其美?”

  邓艾眯起眼睛:“伯约的意思是…”

  “把船上那些多余的丝绸、铜器和陶器留给他们,换取修船所需的材料和劳力。”姜维解释道,“这些东西对我们而言不算珍贵,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

  “再说…此番出来,带着这些东西,也是有备无患,大王有言,叫吾等自行安排,见机行事。”

  罗宪赞同地点头:“此计甚妙,我看这些岛民心灵手巧,他们的草席编织工艺精良,想必对木工也有专长。”

  邓艾沉默片刻,突然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伯约高见,不过…既然要留下物资,何不多留一些?”

  “让他们见识中原物产的丰富,心生向往,待我们船修好后,约定时日再来,届时…”

  他没有说完,但眼神中的算计已经不言而喻。

  姜维与罗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认同的神色。

  姜维知道邓艾在暗示什么——用物资作为诱饵,为将来征服这片土地铺路。

  这事无可厚非,本来出来是干嘛来的?

  不就是为了开疆拓土的么?

  能和平整合自然最好,但肯定也要做好坏准备。

  不过…

  看这些岛民没什么敌意,又是有些心向往中原,姜维觉得倒是也不急判断。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思量便可,姜维最终说道,回避了邓艾的暗示,转而说着后头安排,“吾同令则与他们交流,负责物资交换的事宜。”

  说着又与邓艾道:“士载,你带人勘测附近地形,寻找适合修船的地点。”

  眼下关键之处,还得是先把船给修好了。

  邓艾对此也无异议,便点头答应。

  …

  接下来的日子,大汉士兵与岛民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

  罗宪倒是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短短几天内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

  他了解到这个部落自称为“巴赛”,自来此岛之后,便世代居住在这片海岸,以捕鱼和种植为生。

  而听闻姜维们欲请自己修船,以各种绸缎器具换取之后,岛民们倒是也乐意。

  纷纷帮忙。

  不过几日,这至少也这大船修了个七七八八。

  而如此巨大的船只,对这些岛民来说,自然也是第一次瞧见。

  一个个惊为天人,很是震慑。

  如此半月过后,船只修整的差不多,姜维便准备先回。

  临别时,姜维维赠老者铁锄两柄、铜刀数把,却道:“此番离去,还当速归,再来时,欲载谷种、农器再来。”

  老者大喜。

  紧握姜维手,指东方高山:“山顶有白石如月,船至三十里外即可望见。若见白烟升起,便是族人迎客之讯。”

  姜维连连点头,如此才两方分别。

  只是归船之后,姜维连夜绘海图,特注岛屿方位。

  又记:“岛民乃楚人苗裔,可平和统治,若不服,则再用武。”

  想了想,又加注:“此地其地多樟木、珍珠,宜以铁器、谷种易之…”

  如此标记完毕,才满意点头,却把目光,更放往南方。

第661章 插遍大汉的旗帜

  探险家与统治者,结合起来就是征服者。

  而征服者,自然是不能心慈手软的。

  于是等夷州岛民,再次等到姜维的时候,他们就发现那个和善的将军,似乎完全变了。

  …

  海风猎猎,战旗飘扬。

  姜维立于船首,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三十日后,他如约重返夷州海岸,但此番带来的不再是破损的商船,而是五艘满载士兵的战舰。

  岸上的椰林依旧苍翠,沙滩上闻讯赶来的岛民们却不知,他们纯朴的笑容即将面对怎样残酷的现实。

  “伯约,是否太过…”罗宪站在身侧,眉头紧锁。

  “令则…”姜维打断他,声音如铁石般坚硬,“上次离去时我已想明白,怀柔政策确实可行,不过…欲要岛民臣服,终究要武力压制。”

  他转头看向另一侧的邓艾:“士载说得对,夷民畏威而不怀德。”

  邓艾闻言倒是没什么表情,只是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

  蓄势待发…

  船只靠岸,姜维大步踏上沙滩。

  老者带着族人迎上前来,脸上堆满笑容,手中捧着新鲜的果品,想要换取货物。

  只是…当他看清姜维冷峻的面容和身后全副武装的士兵时,笑容凝固了。

  “汉…汉将军…”老者用生硬的汉语问候,这是上次罗宪教他们的几个词之一。

  姜维没有接过献礼,而是直接抽出佩剑,剑尖斜指地面。

  这个动作让岛民们集体后退了一步。

  “听着。”

  姜维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说,虽然知道对方听不懂,但他需要这种仪式感来确立权威。

  “此岛日后归大汉所属,尔等全部作为大汉子民,受我统治。”他顿了顿,剑尖微微抬起,“若不服,可离开此地。”

  罗宪不忍地别过脸,但还是尽职地将这番话翻译成这几天学会的简单土语。

  老者的眼睛随着翻译逐渐睁大,布满皱纹的脸上血色尽褪。

  他颤抖着看向上次还与他们把酒言欢的汉人将领,此刻那张脸上找不到丝毫温度。

  “为为什么?”老者结结巴巴地问,“我们.帮助修船朋友”

  听着这蹩脚的汉语,姜维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冷硬。

  他想起了临行前邢道荣的嘱托——“开疆拓土,乃国之大事,不可因私情废公义。”

首节 上一节 532/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世子你别乱来

下一篇:大汉:吾乃冠军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