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244节

  当初挑选妻子的时候,就是袁树自己做的主,杜凝若是不够漂亮,他也不会选,容貌当然没的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她拥有十分雄厚的本钱。

  这让袁树觉得以后自己和孩子都能吃得很好。

  两年多未见,袁树发觉杜凝的身材比此前要更好了一些,身姿更加挺拔,如此想来,今后的伙食水准怕是要更上一层楼了。

  怀着此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龌龊心思,袁树在杜凝登上迎亲车之后,骑上高头大马,带队返回自己的府邸。

  他前来的时候,沿街大道上就全都是雒阳居民在围观看热闹,看得出来,大家伙儿平时的生活都很闷,难得有那么大的一场喜事,很多人都想要凑热闹。

  所以今日雒阳城的宵禁也被延后了一个时辰,允许雒阳居民全程围观袁树迎亲往返路上的一系列操作,允许雒阳平民把沿途洒落的铜钱和谷物全部带回家里,算是一波小小的福利。

  等到袁树返回的时候,洒落铜钱和谷物的数量更大,场面更加热闹,欢呼声此起彼伏,连维持秩序的军队的数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袁树对此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触,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大场面已经十分习惯,轻车熟路。

  但是对于杜凝来说,则完全不同。

  袁树见过她的模样,她却没有见过袁树的模样,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里,虽然身在雒阳,她和袁树却仿佛生活在平行时空中一样,彼此就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没有任何交集。

  好不容易借着杜悦的机会让杜悦近距离打探袁树的重要情报,结果杜悦却直接把魂都丢在了袁树的澡堂子里,带回来的消息只有“将军好雄壮威武”这些讯息。

  问她袁树长什么模样,她眼神迷离,问她袁树性格如何,她眼含春水,整个人就像是坏掉了一样。

  这搞得杜凝也是抓耳挠腮一般的心痒痒,于是只能趁着登上迎亲车那短短的一瞬时机偷瞟了袁树一眼。

  看到了一些,但没有完全看清楚。

  天色昏暗,火光摇曳,她只是隐隐看到了一个健壮的年轻男子的轮廓,却没有看清楚具体长相如何。

  而坐在迎亲车里,听着外头的喧嚣热闹,杜凝倒是产生了一些想要掀开车帘往外看看的冲动。

  不过思虑再三,还是没有这样做就是了。

  在这个密闭空间里,只有她和陪嫁侍女杜悦两人,杜悦从上了迎亲车之后就是一副和昨晚别无二致的迷离表情,搞得就像是中了什么毒一样。

  杜凝翻了个白眼,没管她。

  一次见面侍奉就成了这样,真没用,这姑娘大抵是废了。

  不过这也能从侧面证明袁树可能真的很具备一些让姑娘为他着迷的特质。

  就是不知道他这个人本身是否与他书中所写的那些理念一样的让人为之神往了。

  杜凝紧张之余,倒还生出了一丝惆怅的情绪。

  袁树是完全没有这类情绪的,他只想着快点结束这场婚礼,好让他踏踏实实的和新娘睡个觉,吃顿好的,然后迎接之后全新的挑战。

  不过因为仪式的必要性,这短短的一段路途倒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出发迎接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完全下山,回到后将军府的时候,天色已经全黑了。

  不过后将军府里还是一样的灯火通明,甚至比来的时候还要更亮堂一些,里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随着袁树的队伍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站在府门外等待着的人全都激动了起来,奔走相告,告诉所有人袁树已经得胜归来。

  至此,袁树完成了迎亲的全部流程,进入到了婚礼的正式流程之中。

第308章 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袁树下马走到了迎亲车前,亲自请新娘下车,车内的杜凝随之下车,依然手持团扇遮住脸庞,只留一双眼睛。

  也是到这个时候,杜凝才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丈夫的真容。

  值得她欣喜的是,她发现袁树的容貌与她在漫长时光里自己于脑海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形象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比起她所设想的还要更好看一些。

  她伸出去的那只手很快便被袁树握住,她觉得袁树的手有些粗糙,许是常年练武的缘由,除了粗糙,便是火热的触感。

  袁树眼见杜凝一双眸子死死地盯着自己,没说话,笑了笑,握住她的手把她搀扶下车,而后牵着她一路向前,在众人的恭贺声中,踏入了张灯结彩满是喜庆之意的后将军府。

  婚礼的流程也有很多,并不逊色于迎亲流程,从最开始的却扇礼,到后面的同牢礼、合卺礼,再到最后的解缨结发与执手盟誓。

  却扇礼便是由新郎念旧却扇词,新娘则顺利放下团扇,露出真容。

  同牢礼是夫妻双方分食太牢或少牢祭肉,各执青铜匕首取食三次,象征三生结缘。

  合卺礼则是用鎏金葫芦杯盛郁金香草苦酒,夫妻双方各以一半的葫芦饮酒,而后拼接葫芦以红丝缠绕,藏于漆盒,寓意合二为一。

  解缨结发更有象征意味,需要新郎解下新娘发间彩缨,与双方头发以红绳结存于青丝匣,象征血脉相融,二人合为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贵族婚礼并没有所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之类的流程,因为东汉时期的婚礼还有上古遗风,所注重的并不单单是两个个人或者两个家庭的结合,最本质的,是两个家族的结盟。

  这一时期,如此隆重的婚礼往往都是各自家族的嫡子嫡女之间才会举行,若是庶子庶女则不可能如此的隆重。

  这一点,从最后的执手盟誓环节就能体现。

  这一环节中,需要刻“天地为鉴,日月为盟”八个字于玉璋,将此玉璋分藏于两家宗庙,作为婚姻合法性证明。

  宗庙对于每一个家族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把婚礼证明分藏于两家宗庙,也就意味着两个家族之间的重要联合。

  若是背弃,则是连祖宗都瞒不过去,是要经受巨大的宗法、社会、道德压力的,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家族的信誉危机,进而影响到家族的政治利益。

  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初杨赐的背刺对于袁氏来说有着极大的冲击力,毕竟杨彪是杨氏家族嫡子,而袁树的姑姑也是袁氏家族的嫡女,双方家族各有玉璋在各自的宗庙内。

  结果你老杨居然背刺袁氏!

  那之后,袁氏家族已经愤而将杨氏玉璋取出宗庙予以摧毁,实质上等于不再承认与杨氏的盟誓。

  杨赐在此之后追悔莫及,但已无济于事。

  杨彪的婚姻从那个时候开始倒也算是真正成为了两个人的婚姻,只是这未必是杨氏和杨彪所想要的结果,甚至对他们来说,到了这个地步,这婚还不如不结。

  而从此时此刻开始,袁氏与杜氏之间的联盟也正式结成,双方各自对对方都有一份义务与责任,这是这场涉及到祖先的盟约所带来的婚姻的直接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盟约的影响对于袁树和杜凝两人的影响反而没有对袁氏和杜氏这两个家族的影响大,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贵族婚礼的本质。

  甚至不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一直要到隋唐以后,中古时期的世代贵族与传统宗族势力在五代十国的冲天战火中灰飞烟灭,宋代君主、平民二元社会稳定之后,婚礼的含义才更接近两个家庭的结合。

  至于婚礼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到被广泛认为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这一阶段,那就更是一次又一次的社会革命与解放运动之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了。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之中,纯粹代表两个个体的结合的爱情婚姻从来也不是主流,这也是袁树并不太在意这场婚礼的缘由之一。

  不过事已至此,他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个结局。

  望着眼前那个略有些紧张、略有些羞涩的小女子,他只是轻轻叹息,想着就算不喜,以后也要与她举案齐眉、和平相处。

  正式的婚礼流程到这一步已经结束,接下来,新娘进入新房,新郎则需要留下来与家中长辈一起招待宾客,举办正式的婚宴——合欢宴。

  合欢宴上,需要按周礼奏“房中乐”,舞者执羽龠跳“灵星舞”,宾客们则根据自身社会地位的高低,依次用金、银、漆制的酒杯喝喜酒。

  袁氏大摆宴席,将所有能够找到的珍奇食材一一奉上,在整个三河之地搜集而来的著名庖厨通力协作,共同烹制一场饕餮盛宴以满足宾客们贪婪的肠胃。

  袁树本来想趁此机会大吃特吃,因为他真的很饿,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被一群部下包围起来挨个儿的敬喜酒,非要和他喝一杯沾沾喜气不可。

  卢植,贾诩,程立,十三太保,甚至还有喝了点酒有点上头的段颎和董宣,他们像是众星拱月一般的把袁树裹在中间,大有一副不喝就不让你去洞房、憋死你的架势。

  袁树左右回避,施展灵活的身法试图逃出生天,但是在左右为男、满身大汉的情况下,他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三泼稀,一个不留神,就被灌进肚子里好几杯酒。

  如此热闹的景象落在袁逢眼中,那是十分满意的。

  好大儿要结婚了,真的要成大人了,很快就要生孩子,他也很快就要当爷爷、抱孙子了!

  这可多是一件美事啊!

  此时此刻,袁逢似乎忘记了袁基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孙子两个孙女了。

  没办法,对袁树的偏爱在袁逢这边是越来越明显的,再加上袁基、袁绍两人常年不在雒阳,远近亲疏的关系一目了然。

  看着袁逢一脸老怀大慰的模样,坐在他身边的亲信、大司农毛阳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略有些无奈。

  他只觉得袁逢和袁树这对父子的感情非常深厚,且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颇为融洽,甚至在关乎到至关重要的权力层面,这两父子也从来没有闹过矛盾。

  袁树在他看来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袁逢则相对宽和,本来朝政局势是以袁逢为主、袁树为辅,但是在相当多的场合与局势中,袁树的意见才是最后得到贯彻执行的意见,而并非袁逢的意见。

  而袁逢对此却似乎乐见其成。

  他往往会旗帜鲜明的支持袁树的意见,要求部下们按照袁树的意见去执行。

  这一点一度让袁逢身边的门生故吏们感到担忧。

  袁逢身边的亲信们数量其实并不少,兵变之后也大量占据朝堂高位,是目前实际执掌朝政运转的主要力量,大量担任主要长官职位。

  而袁树的部下则因为资历不足而多数担任基层职位。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流逝、袁树不断成长,他部下的这些年轻人必然会奋起,会开始威胁到他们这帮老登的权力地位。

  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第309章 袁树不需要扶持

  因为袁树本身也是在兵变中立下大功的存在,他实质上算是袁逢的合伙人,而不是纯粹的部下。

  兵变之后,他十分合理的享有瓜分权力的资格,没人可以否认。

  所以尚书台和通政司这两个重要职能部门大量安插进入了袁树的部下。

  更别说在军界,自袁树完成讨伐战役回归以来,势力更是大幅度攀升。

  甚至外界还有传言,说段颎与袁树之间的关系过于亲近,仿佛段颎是袁树的部下一样。

  平叛战役之后,段颎就是当之无愧的大汉第一武将,军界第一人,还是太尉,还是骠骑将军,虽然没有明确握有兵权,但是以其在袁氏集团中的地位,这是早晚的事情。

  更别说他还有个当司隶校尉的弟弟。

  这兄弟两人在袁氏集团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却都和袁树走得很近,关系很好。

  哪怕有人说袁树自己的势力集团会全面取代袁逢的势力集团成为第一执政党,他们都不会觉得奇怪。

  所以对于这一情况,这群人并非没有疑虑,袁逢身边也不是没有人提醒要他稍微顾虑一下袁树的势力发展。

  就算是亲父子,在权力方面也要稍微限制一下,不能让袁树发展的太过于强盛,对吧?

  多多少少也要顾虑一下袁逢这个老父亲的面子,以及老父亲麾下亲信们的权力地位吧?

  你这样的势头,我们很担心的啊!

  他们不是不能接受袁树第一继承人的身份,但是继承人终究是继承人,不是掌权人,就算你要接班,也要顾虑一下我们这群老登。

  可是你现在表现出来的模样可不像是会在乎我们的样子。

  结果袁逢却很不高兴地把提出这些建议的人给批了一顿,责怪他们离间自家父子感情。

  什么限制不限制、顾虑不顾虑的?

  那是我儿子,我亲生儿子,是我的传人!

首节 上一节 244/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