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264节

  区区一个普通成员都能把一座城池的城防工作给处理得井井有条、上下诚服,可见其人的能耐与一心会的牛逼。

  这名军侯的能力即使当一个校尉也是绰绰有余。

  跟随袁树真是他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而王奎的这一系列准备也没有白费,或者说包括汪陶县在内的诸多县城内的天雄军军官们都没有白费力气,因为鲜卑骑兵很快就越过长城进入雁门郡腹地,然后发疯一样的到处找软柿子捏。

  他们兵分数路搜寻汉人聚居地,搜寻来搜寻去,全都搜寻到了县城,眼看着城上旌旗飘扬、城下拒马陷坑,鲜卑人从上到下都麻了。

  呼兰吉很快得知汉人们全都像老鼠一样快速敏捷的躲在了城墙后面,而每一座县城的城池都有汉军把守,旌旗飞扬,城头上全是汉军士兵,城下都是拒马和看不见位置的陷坑。

  这些防御设施明显没有强阴县那么逆天,但是看着这个阵势,这群在强阴县城下折戟沉沙的家伙们就忍不住的犯了PTSD,人人畏惧不敢向前,不想攻城。

  城池不敢攻,没有城池的村庄聚落又空无一人,连他娘的耗子都因为找不到粮食吃举家逃难去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十二月初六日,呼兰吉综合各部得到的消息,大体上确定整个雁门郡的汉人应该都已经躲在了城池里,且有些城池里的汉军士兵明显数量特别多,比如阴馆县和马邑县,其余地方汉军士兵数量少,但是也有坚守城池的迹象。

  呼兰吉的部下们十分担心每一座城池都有强阴县那样的强度,这会让他们损兵折将血本无归,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想要退兵返回。

  但是呼兰吉不愿接受,南下一次什么都带不回去,反而还有很多人为此而死,这让他如何服众呢?

  要是就这么回去了,他以后还怎么做这个号令群雄的大人?

  说什么也要带点东西回去!说什么也要攻破一座城池!

  于是他各种搜寻,最后把目标定在了汪陶县。

  曹操和王奎也是倒霉,汪陶县的县城规模比较小,城池比较破,看起来最好欺负、防御力最低,于是就成为了呼兰吉发泄怒火的对象,被鲜卑大军团团围住,准备攻城。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有汉军来援、妨碍自己的行动,呼兰吉派遣数支骑兵小队带着大量旗帜虚张声势,出没于其余县城周边以为威慑,用这种方式使得各城汉军只图自保,不会出城相救。

  他认为这样一来,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攻破汪陶县城,就能给自己的失败找补一些,不至于一回去就丢了地位。

  于是从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呼兰吉开始挥师进攻汪陶县城,为了激励士气,向士兵们宣布攻破城池后不封刀,想怎么杀戮就怎么杀戮,城里的财物想怎么抢夺就怎么抢夺,他根本不会去管。

  只要你们能抢,全都是你们的!

  于是之前被强阴县城整出来的一点点PTSD很快就被贪念给压制住,八千多鲜卑兵士开始朝着汪陶县城发起猛攻。

  不得不说,这对于汪陶县城来说还是压力挺大的,他们的准备时间不够,兵力也没有强阴县那么多,精锐数量也不足,防御能力自然远不如强阴县城。

  曹操和王奎手下一共就四百名天雄军士兵,算上城内七百多武装力量,加在一起也就一千一百多人,对于一座小城的防御来说,是充足的,但是外头是八千多敌人,八倍的兵力差还是很要命的。

  曹操和王奎眼看着黑压压一片鲜卑人呼啸而来,对着城外拒马防线就是一顿操作,一边下令放箭的同时,一边也感到情况严峻。

  但是他们并不感到十分担心,因为袁树曾经答应过他们,只要他们被围攻,袁树一定会亲自率领铁骑前来援救,所以让他们一定要坚守城池,奋勇战斗,不要放弃。

  以袁树的信誉,曹操和王奎并不会怀疑,于是他们拔刀上城参与防守,不断的激励士气,期待着袁树的来援。

  袁树在阴馆县城驻守,从鲜卑人南下之后就一直在密切关注这支鲜卑军队的动向,到处行动的哨骑小队也能很快将相关的消息传回来,这使得他的讯息保证通畅。

  所以他很快得知了汪陶县城正在遭到围攻的消息,而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县则没有相关消息传来,只是有一些关于“大量鲜卑骑兵在城外出没、侦查”的消息传来。

  袁树稍稍思考一下,便认为情况不对。

  鲜卑骑兵不可能有那么多,最初他得到的消息是“鲜卑骑兵约万余人南下”,如果说来的人太多以至于他们可以兵分四五个县城包围攻击的话,那明显不符合常理。

  如今天气寒冷,已入深冬,鲜卑人这个时候才来本身就有点不对劲,大规模出动也要承担马匹、人员被冻伤冻死的风险,这种风险明显太大,鲜卑家底子薄,不该这样做。

  真要出动三四万人,那可是鲜卑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机动兵力,这么多人一起来了雁门郡?

  袁树召开了军事会议,喊来了荀攸、张纮、钟繇等人组成的军事参谋团队,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最后一致认定这是鲜卑人在虚张声势,试图用少量兵力哄骗汉军,让汉军认为他们有很多人正在准备包围攻打城池,于是按兵不动。

  但实际上,鲜卑人只会集中兵力攻击一处,并不会随意分兵。

  汪陶县应该就是他们的目标。

  这些县城只有四百多名正规军士兵可以防守,兵力不足,要是被长期围攻,就算鲜卑人武器不过关,也有被攻破的风险。

  袁树认可参谋团队的判断,于是下定决心要主动出击,便点起四千骑兵整装待发,自己也顶盔贯甲,准备踏上出征的征途。

  钟繇提出反对意见,劝说袁树不要亲自出击。

  袁树则坚持自己的看法。

  “我派遣军队出击的时候,曾许诺,他们如果被鲜卑人包围,我会亲自率军救援,如今正是我兑现诺言的时候,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遵守诺言、食言而肥,是正确的行为吗?”

  袁树以此反驳钟繇的建议,钟繇无话可说,只能认同,但是表示自己也要随军出击,保护袁树的安危。

  至今为止依然没有加入一心会的钟繇因为对袁树本人的认可、对他个人魅力的向往,产生了认可他、保护他的想法,愿意与他同生共死,这让袁树非常高兴。

  于是袁树答应了钟繇的请求,允许他加入军队之中。

  虽然汉军骑兵只有四千,但是袁树并不认为汉军骑兵在战斗力上不如鲜卑骑兵,鲜卑骑兵只是速度快,但大部分都是轻骑兵,缺少肉搏的重装备,肉搏能力不如汉军骑兵。

  此番趁着鲜卑骑兵包围城池进攻的档口,以汉骑主力奔袭破之,应该可以取得比较大的战果。

  他精心训练了那么久的精锐们,也是时候应该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派上用场了!

  十二月十一日,袁树亲自率领四千骑兵出城向汪陶县方向前进,当日寒风凛冽,袁树下令士兵饱食、战马食精饲料,养精蓄锐,养足了力气,于清晨时分顶着寒风迅猛出击。

  而同一时刻,汪陶县保卫战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天,汉军设置在城外的封锁防线已经被鲜卑军队全部摧毁,现在汉军必须要依靠并不高大的城墙对鲜卑人进行阻击。

  曹操和王奎轮番上阵,一人支撑六个时辰,换下一个人去休息,两人轮流钉在第一线指挥军队抵抗,以此确保城防不会失守。

  不得不说,城池小也有城池小的好处,城楼上防御面比较狭窄,能够同时容纳的人员比较少,鲜卑人数量是多,但是能上来的就那么些人,这就使得两军若是正面交战,防守的汉军永远比攻城的鲜卑兵要更多。

  鲜卑兵通过云梯上城,一个人平均要面对四五名汉军士兵的防守,登上城楼之前还要面临着箭矢、滚木礌石和金汁的攻击,难度很大,损失也比较大。

  只是因为汪陶县城的汉军数量确实不多,所以鲜卑人的损失没有在强阴县的那么大,尽管如此,连着四天打下来,鲜卑军队也战死了二百多人,受伤更多。

  而且更要命的是,前一波在强阴县城下被金汁烫伤而没有死掉的人现在开始陆续发病死掉,有时候一天就要死上好几十人,规模实在是很大,以至于军营中人心惶惶。

  本来直接战死的人就已经八百多人,现在再加上每天死掉六七十名受伤的士兵,很快这个损失人数就要奔着一千去了。

  这可是一千青壮!

  一千青壮啊!

  对于任何一个草原部落来说都是特别珍贵的青壮!

  就那么死掉了,还没有什么收获,这样搞下去,是真的要出事的!

  呼兰吉越发急躁不安,越发的焦虑,于是更加疯狂的投入更多士兵试图进攻汪陶县城。

  没有足够的云梯,那就砍树来临时制造、替代,竭尽全力送更多人上城楼,让他们和城头汉军拼杀,想着就算是拼人数优势也要把这座城池给拼下来。

  而他这样做,也确实给汪陶县守军带去了更大的压力。

  汉军士兵和汪陶县的丁壮也开始有了更大的伤亡,王奎都被砍伤了一条手臂,曹操和一名鲜卑士兵搏杀的时候也不小心被划伤了脸,脸上流了不少血。

  但是他们始终咬牙坚持,不曾退却,坚持钉在城头防御,给鲜卑人带去了好几倍的杀伤,多次将他们赶下城头。

  而就在他们终于有些坚持不住的时候,十二月十三日一早,袁树率领的援军终于抵达了。

  四千汉军铁骑如狂风骤雨一般席卷而来,直接朝着包围县城的鲜卑军队冲了过去,很快就与之绞杀在了一起,给鲜卑军队带去了极大的杀伤。

  但是该说不说,在汉军铁骑冲击之前,呼兰吉就已经从哨骑那边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且十分紧张的要求士兵们赶快上马准备迎敌,不要再管什么攻城任务了。

  但是他们的行动比较慢,效率很低,于是当汉军铁骑冲杀过来的时候,还有一多半鲜卑士兵没来得及上马,上马的也没有来得及拉开距离和汉军玩经典骑射战术,直接就被逼着展开了近距离的骑马搏杀作战。

  在这个层面,鲜卑军远远不如汉军,特别是袁树麾下这支精锐骑兵。

  于是一边倒的厮杀局面就那么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第336章 并州的无冕之王

  汉军骑兵或许在骑射方面和远距离奔驰方面不如鲜卑人,但是近距离接战的话,其实不太看这些。

  至于骑术方面,在搏杀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一些骑术非常好的鲜卑士兵能做出很多汉军骑兵做不出来的马上战术动作,以此躲避汉军骑兵的劈砍,然后顺势还击。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汉军骑兵普遍着甲,身上的甲胄能够防御鲜卑骑兵使用的质量堪忧的战刀,他们一刀砍过去,汉军骑兵身上的甲胄能够防御住,或者只能造成轻伤。

  而汉军骑兵一刀下去,他们就直接暴毙了。

  装备的差距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军骑兵就像是开了无双一样在万军丛中大杀特杀,而鲜卑骑兵虽然奋力抵抗,却无济于事,普遍在交手之后就被汉军骑兵一刀砍下马,折损严重。

  呼兰吉越看越是着急,虽然身边有人劝他赶快撤退,他却始终不愿意,还不断让自己身边的亲信们带领更加精锐的骑兵加入战局,试图挽回局势。

  结果一个不留神,居然被一支汉军骑兵给冲杀到了近前!

  来者自然就是袁树。

  在许崇和五百亲卫铁骑的护卫之下,袁树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鲜卑军队的统帅所在之地,朝着那大旗所在之地就发起了冲锋。

  还是老样子,许崇带着五百亲卫铁骑保护袁树,袁树端着长矛奋力冲刺,在亲卫铁骑们如砍瓜切菜一般的为他杀出一条血路之后,呼兰吉所在之地已经跃然于眼前。

  袁树怒吼一声,端着长矛直直地冲着呼兰吉而去,呼兰吉在混乱之中居然没有来得及注意到这一幕,当闪着寒光的长矛刺到面前的时候,他才愕然注视着袁树那双满是怒火的眼睛。

  这个汉将……

  好年轻啊……

  他只来得及留下他对袁树的第一印象,然后生命就此定格,被袁树一击落马,刺穿胸膛而死。

  袁树完成了自己在战场上对敌军将领的二杀。

  二杀完成之后,袁树抽刀砍断了鲜卑军的大旗,顿时觉得浑身热血沸腾,便回身带着亲卫铁骑继续厮杀,在鲜卑骑兵群中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鲜卑军队到底是扛不住汉军的搏杀,并且还失去了主帅,于是迅速崩溃,很快便进入了逃亡状态。

  而汉军骑兵紧追不舍,甚至连县城内困守好几天的曹操和王奎都打开城门率领部下杀出,试图给自己狠狠的出口恶气。

  一场突击战很快打成了一场追击战,汉军骑兵一路猛追,从汪陶县城城下追到了长城边上,一路追一路砍杀,鲜卑骑兵的尸体也是躺了一路。

  还有不少鲜卑骑兵直接被活捉生擒,或者发现逃不掉了,直接跪地求饶,只求留一条小命,让他们活着。

  运气稍微好一点的一批鲜卑骑兵是越过了长城,试图逃离汉境,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长城以北还有一座强阴县城,那里还有数千天雄军驻军,还有一个密切关注他们的行动的廉达。

  廉达的哨骑部队很快就发现了这群鲜卑逃兵的踪迹,快速汇报给廉达知道,廉达得知之后,判断是袁树打了胜仗,这群鲜卑骑兵是溃散而来的。

  而且人数不算多,和之前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那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于是廉达立刻决定率领一千骑兵出击,截击那群鲜卑溃兵。

  廉达的速度很快,一千汉军铁骑火速出击,将正在逃窜的鲜卑溃兵拦截了个正着,又是一顿厮杀、追击,一直追杀到汉境之外。

  廉达本想再追,却不料天降大雪,廉达认为继续追击下去对己方不利,这才下令返回汉境,向袁树报告战况。

  他率军返回强阴县的时候,发现袁树已经带兵追到了强阴县,并且在此停留暂住,他非常高兴,立刻将自己的战果全都交给了袁树。

  他的战果也不算多,之前守城的时候干掉了六百多名鲜卑士兵,现在一阵追击又斩杀了八百多鲜卑溃兵,还俘获了一千多人,他将这份战果上报给袁树,换来了袁树的大力称赞。

首节 上一节 264/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