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270节

  袁树不允许并州向鲜卑出售铁器,这必然会影响鲜卑人铁器的数量,甚至会导致其他渠道的价格上涨,会增加鲜卑人获得铁器的成本,这是很不利的。

  这两点同时发生,已经让檀石槐感到棘手了。

  而第三点,就更为致命。

  檀石槐散布到并州境内的哨骑探子走访多地,发现汉人在并州北部各郡内建设起来了很大的聚居点,每一个聚居点都有很宽、很高的围墙,范围非常大,聚居的人也非常多。

  而且他们还注意到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正在被整修,这一片地区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能看到挥汗如雨不断工作的汉人。

  这一情况搭配着檀石槐从商人口中得知的消息,让檀石槐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

  这些商人告诉他,袁树对并州边防的现状极度不满,正准备按照自己的方案建设起全新的边防体系,主要就是建设大规模农庄、修缮城池,以此作为定居点。

  而且据说袁树还从很多有钱人手里收缴了规模庞大的人口和土地,还有很多财富,袁树将这些资源都投入到了这场大建设行动之中,看样子,是要走更加坚决的防御路线。

  而与此同时,檀石槐又听闻袁树开始在并州招募猛士充入军队当骑兵。

  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在檀石槐的脑袋里勾勒出了一幅画面。

  以后如果鲜卑骑兵再次南下入侵,面对的就是有更高城墙保护的城池和同样高大的围墙保护起来的农庄,里面的汉人有充足的武器和粮食能够坚守,而缺少攻城能力的鲜卑骑兵对此会非常的无奈。

  那些容易抢劫的散居的农村不复存在,防御力低下的小型聚落也很难找到,似乎所有的汉人人口都被袁树集中起来,放置在了防御壁垒之后,且总是有人放哨,总是有人看管。

  他们要么绕开这些城池、农庄,选择继续南下,到内地碰碰运气,要么就只能与这些防御壁垒死磕。

  但这也并不保险,汉人显然不是只会防御不会出击的类型,袁树招募骑兵就是显而易见的主动进攻的迹象。

  之前南下,呼兰吉所部就是被袁树麾下的汉军铁骑正面击溃的,侥幸逃回来的人声泪俱下的描述那些骑兵人人着甲、精锐非常,绝非鲜卑骑兵可以正面对抗。

  如果这样的骑兵越来越多,那么鲜卑骑兵就要一边面对不善于攻打的城池和庄园,一边防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汉军骑兵。

  这却如何是好?

  檀石槐陷入了一阵沉思,可越是沉思,就越是感到无奈。

  汉人原本的优势被袁树利用起来了,原本的劣势被他用优势弥补了。

  且双方的态势上,汉人对鲜卑人没有需求,鲜卑人却对汉人有重大需求,商贸途径无法得到,就只能南下劫掠,而南下劫掠却要面临着袁树精心构筑的防线。

  如此一来,岂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办法,因为这样的情况只出现在了并州,幽州和凉州还没有,只要他们放弃并州,继续加强掳掠幽州和凉州,也不是说日子就过不下去。

  不过……

  如果幽州和凉州也有样学样,集中人口,集中防御,然后训练骑兵进行反击……

  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

  檀石槐不知道,也不敢预料,他只是清楚的了解到,就目前来说,并州绝不是好的进攻对象,万一再一次战败,他就又不知道要杀多少人才能稳住自己的地位了。

  考虑到统治地位和权力,檀石槐决定今年秋冬季和明年春季暂且不去进攻并州,而以幽州为主要攻略方向,在并州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幽州身上来弥补。

  要多打几个对于汉人的胜仗,多掠夺一些物资来弥补不足。

  汉人这边的不够,那就从乌桓人、高句丽人和扶余人身上抢一些。

  而且考虑到袁树的大规模防御计划,檀石槐也开始思考要不要仿照汉人组建一支有攻城能力的部队,要不然面对汉人的坚城,他们总是无能为力,这实在是太憋屈了。

  但是让不善于步战的鲜卑人练习步兵战法,多少有些困难,他也不认为让马术娴熟的勇士们成为攻城炮灰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所以,要不要试着掠夺汉人来组建一支汉人军队?

  檀石槐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他否决掉。

  首先他不认为自己能够掠夺那么多的汉人组建军队。

  其次,汉人文明程度更高,更加聪明狡猾,要是在鲜卑内部组建汉人为主的军队,他能否驾驭都要成问题。

  这样一想,他就把目光投向了东边,投向了高句丽人和扶余人的方向。

  他之前征讨东方的时候,听说高句丽人和扶余人都会建造城池,也会攻城和守城,有冶铁的能力,且和汉人来往比较频繁,没有汉人那么聪明,但是也没有汉人那么狡猾。

  且他们的国家比较小,实力比较弱,鲜卑人想要侵略攻占他们的国土应该不是难事。

  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组建一支步兵部队,那么鲜卑人也就有了攻城能力。

  届时,又能攻城,又能野战,实力大涨,不就有能力和袁树一战了吗?

  这样一想,檀石槐顿时兴奋起来,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对幽州的掳掠和对扶余、高句丽的进攻。

  他很快下令给西部鲜卑和中部鲜卑,让他们各自筹措兵马,组织起来,前往弹汗山王庭集合,他将率领这支军队去征讨高句丽人和扶余人,为鲜卑抢占更多的生存空间。

  檀石槐的大计袁树暂时还不知道,他暂时把精力都集中在了大建设上以及对并州内部权力的重新整合上,这两件事情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也让并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他也继续派人在草原上打探消息,从往返的商旅口中打探情报,询问鲜卑的最新动向,当正始三年的寒风开始吹拂之际,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消息。

  鲜卑人正在集合军队的主力,目标是东方,他们正在向东部前进,而不是向南。

  此前,春夏两季的时候,袁树探知鲜卑人向西进攻,威胁了凉州和一些羌人部落,打了好几个胜仗,他怀疑这是檀石槐积蓄物资准备南下向他寻仇的迹象,所以一直都在戒备。

  结果到了秋冬季,檀石槐并没有前来攻击他,而是向东去了。

  是去威胁幽州吗?

  还是有别的什么计划?

  袁树对此感到十分的疑惑,只能继续派人密切探查与鲜卑有关的动向,尽可能的掌握一手消息。

  另外,他所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招募骑兵、扩编骑兵部队上。

第34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考虑到五千骑兵是防守有余进取不足,为了今后全面北伐的考量,袁树决定在并州招募精于骑术的良家子参军,把麾下骑兵部队给扩编一下。

  并州凉州和幽州本就是东汉的三大牧马之地,也是三个掌握骑术的人比例最高的州,人们虽然文化素养不高,但是骑术高超。

  当年光武帝刘秀定鼎山河,幽州突骑和并州狼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幽州突骑,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刘秀击溃其他竞争对手立下汗马功劳,可见二州人民之善骑。

  时过境迁,幽州和并州多残破,人口稀少,但是武德依旧强悍,所以袁树打算至少招募两万人进入部队之中补充战斗力的不足。

  和雒阳那边差不多,并州边防正规军数量不多,除了度辽将军所部和使匈奴中郎将所部之外,只有长城戍卒和少量营兵在并州驻守,常备兵马也就几千人。

  另外就是并州刺史本部兵马和各郡太守麾下的郡卒,数量不一,战斗力也是层次不齐。

  每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根据发生地区的不同,会分别以度辽将军、使匈奴中郎将和并州刺史为统帅主导军事,或者三人互相协作战斗之类的,外敌数量太多的话,就会让各郡太守出动人马协助作战。

  主要也是临时招募,战斗之后就解散大军,不过因为战斗频率比较高,所以临时招募起来效率更高,且受招募的良家子的战斗素养往往也很高。

  特别是民间骑士数量大,远超三河地区的骑士数量,很多地方大族豪强家中都有子弟和隶属的随从可以骑马作战,如果朝廷征召,一出动就是十几二十人。

  他们基本上就是预备役,都在官府有备案,有些盔甲弓弩什么的也不算违禁,经常打马征战的前提下,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这样的人,根据之前董卓的估计,并州大约有不下三万人。

  只是朝廷财政艰难,从未动员过那么大规模的并州骑兵组成军队,大多数时候只是动员数千、一万人而已。

  袁树如果想要从中招募兵员填补空缺,只要待遇给够,愿意参军的人会有很多。

  袁树抵达并州之后,并州的军事系统是他一人掌控。

  他以并州牧的身份控制并州九郡太守麾下的郡卒,又以左将军的身份统领天雄军和长城戍卒、边防营兵,同时,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两部也归他指挥。

  不过并州各部军队之间的隶属问题比较复杂,指挥系统不统一,这在平时倒是不用担心将领拥兵自重,但是在战时,则会有很大的弊端。

  所以在安置天雄军、扩充天雄军骑兵的同时,袁树也对并州的军事系统进行了一波整合。

  他上表朝廷,建议除了保留度辽将军所部之外,所有其他营兵和驻军全部打散进入各郡军事体系之中,在并州除太原郡和上党郡两郡之外的七个郡里恢复郡国兵制度。

  每个郡都设置一支三千人的郡国兵,合计两万一千人。

  为减轻朝廷养兵负担,则以兵农结合为方针,设置军屯庄园来屯兵、养兵,军队忙时耕种,闲时军训,接受各郡太守指挥,增强各边郡的军事防御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

  各郡太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调动郡兵屯田、军训、戍守长城、边防警戒。

  这就成为并州的第一道防线。

  后头则是袁树亲自统领的天雄军主力。

  各郡郡兵只是打辅助,必要情况下起到拖延敌军进军速度、分散敌军主力的作用,主要迎敌、破敌还是交给袁树和天雄军。

  他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各边郡的防御能力和预警能力,给主力天雄军争取足够的集合时间和出击时间。

  同时也能对较为混乱的并州军事体系进行精简和整合,省去诸多扯皮、推诿责任的环节。

  另外,因为使匈奴中郎将在职责上等同于幽并二州的军事长官,还能节制度辽将军和护乌桓校尉,影响到了袁树对并州军队的指挥。

  于是袁树干脆上表朝廷,直接把使匈奴中郎将给撤走了,只保留了度辽将军在并州统领度辽营的兵马,而度辽营的兵马也实质上成为袁树的部下,接受袁树的节制。

  袁树给度辽营增添兵马至三千人,由度辽将军张泉统领,专司监护南匈奴事。

  原使匈奴中郎将麾下的军队干脆被袁树收编进入天雄军,补充到了天雄军的骑兵部队之中,使得天雄军骑兵增加至八千人。

  并州军事系统被袁树理顺之后,募兵计划也顺利展开,正如董卓所说,并州民风彪悍,精于骑术者众多,想要招募骑兵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待遇给够,不怕没有士兵。

  不过袁树还是秉持着一直以来的风格,对于募兵有自己的标准,绝不会什么人都往军队里面招募,他对军风军纪的要求一如既往。

  正始三年年末,袁树从很多渠道得知,鲜卑人今年并非没有南下劫掠边关,只是没有来并州。

  或许是去年底一场大胜把鲜卑人打怕了,他们没敢继续来并州,而是冲着凉州和幽州来犯。

  特别是幽州,被鲜卑人重点照顾,上谷郡、代郡、渔阳郡都被鲜卑人入侵,入侵规模不一,但是范围很广,幽州各郡损失惨重。

  而这一波南侵也给幽州带去了比较大的人事变动。

  比如上谷郡太守战死。

  渔阳郡、代郡太守因为抵抗不利造成较大的损失,被朝廷问责后罢职,更换新人就任。

  幽州刺史杨熹统筹不利、应对失策,被袁逢问责后处斩,调任护羌校尉田晏出任幽州刺史以防备鲜卑人的再次入侵。

  而这件事情也让袁树受到了一些影响。

  当然,是正面的。

  因为并州的成功防御,使得鲜卑未敢继续南下入侵,朝中对袁树的功绩有了极大的认同度,于是上党郡太守刘表、尚书令贾诩、通政司右仆射程立等官员先后上表朝廷。

  他们建议将幽州军事也交给并州牧袁树统辖,或以袁树担当匈奴中郎将的职责,总辖幽并二州军事,以此解决鲜卑历年南下、给朝廷造成巨大负担的问题。

  司空袁逢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回绝了这一建议,理由是袁树刚刚担任并州牧,职责已经非常重大,短期内不方便继续担当更大的职责,以免过度劳累、精力不济。

  他还是维持原先的决定,以太尉段颎旧部田晏出任幽州刺史以防被鲜卑的再次南侵。

  但是袁树因为防御有功,袁逢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名义给袁树增加了一千食邑,并前封九千户,距离万户侯一步之遥。

首节 上一节 270/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