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371节

  杨沂中摆了摆手笑道:“这算什么作伐?只能是小风浪,当日那大小眼……”

  说到这里,杨沂中再次沉默了。

  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大约一刻钟后,杨沂中方才说道:“官家想用这个职位掀起一些风浪,也想要看清楚一些人,一些事。就比如张浚那厮……”

  说着,杨沂中冷笑起来:“如果不是让他去两淮募兵,又如何能看出来这厮依旧是个眼高手低的蠢物?”

  杨倓站在原地思量片刻,终于还是犹豫着说道:“既然朝廷不准备设立荆襄、江淮宣抚使,是不是说明,朝廷不准备与金国继续开战了?”

  如果没有位高权重之人统筹规划,将数州之地划分为战区统一指挥,很难发动主动进攻。

  杨沂中却再次摇头:“二郎,非是如此,这次金贼毁约南侵实在是过于无耻,朝野上下不会再相信他们了,因此,主战或者主守之人都会得到重用。

  也只有北伐失败之后,那些主和之人才会再次受到重用。无论如何,都会先打一场再论其他。

  因此,虽然不会有荆襄、江淮宣抚使,却一定会有江淮宣抚使,这个人选可能是老夫,可能是张浚,也可能是虞允文。”

  杨倓听得入神:“大人,那么谁会成为江淮宣抚使呢?”

  杨沂中摇头:“这是圣心独断之事,老夫不能僭越,但想来老夫机会最小,因为老夫还要护卫官家左右;虞允文虽然隐隐有大宋第一帅臣的样子,却还是资历尚浅;最有可能的,反而是张浚那厮。”

  杨倓微微一愣:“张相公?大人不是刚刚才说张相公是个眼高手低的蠢物吗?”

  杨沂中深深的看了自家二儿子一眼:“正因为张浚不能成事,所以官家才会让他主持北伐。莫忘了,官家的亲信都是何人……”

  杨沂中说的十分隐晦。

  而杨倓则是在春日的熏风中汗如雨下。

  刚刚才说,只有北伐大败一场,主和派才能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而主和派是谁的班底?

  当然是赵构的!

  到时候赵构即便禅让,也可以成为只享受权利却不用肩负任何责任的太上皇,只要有这群主和派班底存在,他的地位就会稳固到不可动摇。

  但为了自己一人的权利,却让天下遭灾,这不是独夫是什么?

  “大……大人……这……这这这……”杨倓张口结舌。

  杨沂中摇头叹气:“官家对我有知遇之恩,既然他想要做此事,那我就会不计生死,为他完成,至于身后名,管不了太多了。”

  杨倓突然泪如雨下:“大人做得此事,史书上将会如何看大人?!天下人又如何看咱们杨家,大人,曾祖与祖父可都是为国战死的忠良……”

  “够了。”杨沂中不耐的拿起茶盏,重重掷在了地上:“今日与你说的这么明白,不是让你在这里哭哭啼啼,作小儿女态的。今后你是要做大事之人,若再这般,杨家的家业谁来看顾?!”

  听到父亲还有安排,杨倓抹了抹眼泪,低头应诺。

  “第一,张孝祥所要开的宴会,邀请殿前司的军官,老夫允了,总该犯些错误,留个尾巴,让官家与百官来抓一抓,否则这个宣抚使还真的不容易推掉。”

  说到这里,杨沂中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赵密那厮不是想要掌管军权吗?就让他跟山东大将们亲近去吧。”

  赵密原本是龙神卫四厢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属于赵构禁卫军序列中的一员大将,是殿前司少有能打硬仗的悍将,同时也是杨沂中的亲信。

  但这厮实在是过于贪权,之前所说的那名在杨沂中备战完颜亮的时候弹劾与他之人,就是赵密。而此举竟然是为了将杨沂中排挤走,从而彻底掌管殿前司,实在是过于目光短浅。

  事实上,这封弹劾的确奏效了。

  赵构果然怀疑了杨沂中,而杨沂中也很干脆,听说此事之后,直接上书请求免职。

  赵密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殿前都指挥使,总领宿卫。

  但完颜亮正式撕毁绍兴和议开始南侵之后,赵密就傻眼了。

  合着杨沂中全对,自己成了不识大体的小人了。

  趁着赵构没发脾气,赵密连忙自请解除殿帅的职位,并且向赵构献上酒库十六座、钱十万缗、银五万两,以赞助军需,才算又官复原职,继续在杨沂中麾下当二把手。

  此时杨沂中腾出手来,不找机会收拾一下这厮,岂不是让人小觑了他这名胡子衙班兼同安郡王?

  吩咐完第一件事,杨沂中再次沉默,犹豫了将近一刻钟,方才说道:“第二件事,二郎,你一生浪荡,却还想要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头,但有老夫的连累,却是千难万难。

  你跟着那刘大郎回山东吧,莫要大张旗鼓,悄悄的跟着他们回去,到时候用于文事也好,当个刀笔吏也罢,乃至于拿着老夫的药方,当了寻常郎中也可以,山东此时什么都缺,你去了总归还能有所作为的。

  老夫会为你准备一份大礼,到时候不怕那刘大郎不接纳你。”

  杨倓惊愕抬头:“大人莫非以为那刘大郎真的能成一些大事。”

  杨沂中摇头:“我已经老迈昏聩了,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也许他是武侯再世,也许他只是个马谡,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再强悍的人也犹如齑粉,我一个凡夫俗子,如何看得清楚呢?

  只不过既然巢县大战是那刘大郎一手催动并参与的,终究还是能被称作天下英雄,虽然年纪尚小,你追随他不算吃亏。”

  “官家已经年逾五旬,非是春秋鼎盛的年纪了,来日终究还是太子的,到时候太子与那刘大郎作一对长久君臣,你跟在刘大郎身边,终究还是有些好处的。”

  杨倓原本心中已经有些意动,然而听到太子之后,浑身剧烈的打了个哆嗦。

  自古以来,事涉储君都是极为要命的事情,尤其是杨沂中的位置,宿卫与机密一把抓,如果被赵构怀疑与太子有染,那可是宁杀错不放过的。

  “太子……太子与刘大郎?”杨倓犹豫片刻,还是颤颤巍巍的询问:“这二人……二人……”

  杨沂中再次沉默半晌,然而想到儿子将要出去闯荡,无法继续被遮蔽于羽翼之下,不由得再次叹了一声,将话说得更明白了一些。

  “老夫掌握皇城司,自然有一些消息来源,史浩那厮简直是愚蠢至极,居然想要在此时替太子与外将勾结,不知道是如何想的。”

  “然而,此事到老夫为止,并没有其余人知晓。因为太子是要主战的,他也只能依靠那些主战派,张浚这个废物已经指望不上了,若不给太子引荐一些真正的能人,岂不是北伐真的会成为泡影?”

  杨倓心乱如麻,抬头看向自家父亲,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这也就是杨沂中的拧巴之处了。

  他当然是想要北伐成功,回到家乡的。

  别的不说,杨沂中的父祖二人皆是与金人作战时战死,这可是切切实实的家仇国恨。

  但他效忠的君王却是那副模样,而杨沂中本身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并没有自己扩开大业的本事。

  所以他也只能在赵构被金军威胁的时刻才能站在主战派的一方,为主战派张目。

  杨沂中能发觉赵构的想法,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干涉,甚至不敢对赵构说一个不字,也只能用装聋作哑的方式来加强主战派与太子的力量。

  见到杨倓的表情,杨沂中再次深深叹气:“二郎,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对即错。老夫也只是中人之姿,难以……”

  仿佛在儿子面前承认自己无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杨沂中只说了一句,就长叹连连,神情也随之黯然起来。

  片刻之后,杨沂中挥了挥手:“二郎,且去吧,速速与妻子告别。你已经四十岁,想要名垂青史,还是得多努力一些才行。”

  杨倓跪地,向着杨沂中重重叩首:“唯愿父亲保重身体!安康百年。”

  大声三呼之后,杨倓转身而去。

  “二郎。”

  当杨倓走到门口的时候,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

  “老夫……我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在绍兴十一年将那大小眼诓到大理寺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他当时跟我说,十哥,何至如此。我却不能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死掉。”

  “二十年了,我时常在想这条路究竟是对是错。我十分愚钝,确实是看不明白。但金人又南侵了,我……可能真的选错路了。

  二郎你还年轻,还有别的路可以走,且出去看一看吧。”

  杨倓再次回身叩首,却见到杨沂中已经转过身来,望着空白的墙壁默然不语。

第523章 艰辛历尽谁得知

  三月初三,张孝祥在北固楼准备宴席之时。

  安丰军,寿春,八公山上,幽燕人刘蕴古望着面前的火堆,呆呆的出神,难以言语。

  他身边的数百人乃至于整座山中的成千上万人皆是如此,饥饿与困倦使得他们已经丧失了最基础的交流欲望。

  与这些春耕时被逼反的农民不同,刘蕴古并不是一个农人,手里也没有一寸田亩,身为归正人,在没有位高权重之人作保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资格在宋国购买田产。

  也因此,刘蕴古是经商为生的。

  但是一名自幽燕逃难而来之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在南方立足的?

  刘蕴古十分聪明,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很冷门的门路。

  珠宝生意。

  这个生意之所以冷门,是因为世道有些过于乱了,金银储蓄才是正经,打扮得珠光宝气是要招贼人的!

  然而这个行当又不可避免的要沾染行贿受贿的贪污腐败,这也就导致了刘蕴古成为了某种白手套般的人物,并且结识了许多朝中大人物。

  原本刘蕴古也只是想要安此一生罢了,然而身为低人一等的归正人,他在南朝那些贵人面前总会有一个关键话题。

  你究竟是怎么看金国,又是如何看待宋国的?

  刘蕴古自然也是懂的,无非就是金国犹如生死仇敌,宋国犹如再生父母那一套嘛。

  刘蕴古说着开心,宋国贵人听着也开心,大家都开心。

  然而开开心心着,事情就有些不对味了。

  宋国贵人看着刘蕴古对宋国如此忠心,又是与金国有深仇大恨的归正人出身,就开始运作让这厮去充当搅乱金国的先锋。

  这下子刘蕴古懵了,但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苟见用,取中原,灭大金!

  宋国贵人也同样大喜,直接给了刘蕴古浙西帅司准备差遣之职,让他准备北上。

  正当刘蕴古陷入两难之境的时候。

  完颜亮来了。

  所有计划也都随之成了泡影。

  刘蕴古虽然也损失了许多财货,但在八公山中有庄园,还是存了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钱,他心中对完颜亮充满了感恩,若不是这厮南侵,他可要真的回到金国九死一生了。

  然而刘蕴古还没有开心几天,淮北等地突然就乱了,百姓杀官造反,不少人逃到了八公山中。

  为首的起义军领袖郝东来带着三四千乱军到处乱跑,有了流民军的架势。

  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饿疯了的流民不管这个,怎么都是死,为什么不能吃了你?

  但郝东来却是有些想法的。

  他觉得刘蕴古虽然是归正人,但却有勇力,有名声,是一条好汉,不如赚上山来,坐一把交椅。

  面对这种局面,只带着五十多亲信的刘蕴古别无选择,干脆打开了庄园大门,将其中粮食都拿出来劳军,在郝东来面前慷慨陈词并耍了一套枪法之后,坐上了这支还没有名字的起义军的二把手位置。

  如果是这般也就罢了。

  想当官,杀人放火求招安。

首节 上一节 371/5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