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155节
于是就在驰道附近的山岭中寻一处风水好的,安葬了韩信首级。
就这样水陆并进的方式,顺利走出雀鼠谷。
雀鼠谷北端,东岸是介休县。
张杨已入驻介休县,赵基督率骑兵出雀鼠谷时,就见西岸匈奴帐篷前后相连。
张杨率三百余骑来迎接他,指着对岸说:“单于呼厨泉已遣使与我说了,他们来这里是为迎奉天子,别无他意。”
赵基眯眼审视对岸,隐约可见一座营寨,握马鞭指过去:“那是呼厨泉大营?”
“不是,是使匈奴中郎将王柔的大营,有太原兵两千余人,匈奴义从千余骑。”
张杨展臂指着更北一些:“单于本阵更北一些,距离此处大约三十里。”
“这是在给天子、你我示威啊。”
赵基说着,从马具上取出孙资派人送来的信,递给张杨:“王柔派王凌送信,要出二十万石军粮。他的意思是我们拿了军粮,太原人招待天子半月,就让我们走人。”
张杨接过帛书翻阅:“没有其他?”
“没有美人,没有宝马,也没有黄金。”
赵基笑着看张杨:“他们眼中,或许我这个人不值得花费美人、钱财,仅仅粮食就能收买我。王柔这家伙,看我真准。张将军呢?”
“也是二十万石,说是张某若能劝赵侯半月内退兵,另给张某三万石粟米,另有黄金、宝马,也舍不得美人。”
张杨嘴上这样说着,具体承诺给他的回报也就他自己清楚。
他将帛书还给赵基,神情严肃起来,就说:“据我侦查,西岸匈奴不下五千余骑,算上王柔所督以及各县宗贼,不下两万步骑。”
赵基则认真观察对岸,可能是绛邑之战的消息传了过来,对岸放牧的匈奴人比较认真,都是小群觅食,没有偷懒散养。
观察片刻,赵基一笑:“如果打仗只是比拼人数,那还要你我这样的将军做什么?若有争执,两军对垒,投票比拼人数多寡即可。”
“王柔企图这样将你我吓住,从一开始,他就输了。”
赵基扭头看张杨侧脸:“张将军,可能约呼厨泉见一面?不要惊动其他人,天子抵达中都,设大宴之前,我要见一见呼厨泉。”
张杨皱眉:“这不难,我担忧呼厨泉出卖我等。他与王柔联姻,我怀疑其兄于夫罗身死,乃王柔主谋。”
张杨圆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眯着:“以我对呼厨泉的了解,他绝不会为死人复仇。没了王柔与太原人支持,他难以压制屠各匈奴,又何来的底气与你我开战?”
“既然如此,那就不见他了。”
赵基说罢不再言语,只是观察对岸游牧的匈奴牧民,雀鼠谷出口附近不适合耕种。
有山有水,草木旺盛,的确是牧马的好地方。
搞阴谋,核心人物越少越好。
失败的话,也能重创太原人,奉天子以讨不臣……真的很舒爽。
罪名都是现成的,使匈奴中郎将王柔目无天子,刻意放纵匈奴截断道路,这就是大不敬,与谋反作乱没区别。
与这个大不敬比起来,那些让赵基愤怒的走私、人口贸易之类,其实反而是小罪。
按着赵基最初组织的罪名,杀宗贼首领即可,若是牵连子弟、家属身上,就过于凶残。
而用大不敬之罪,三族男丁尽数斩首,都是合乎情理的。
天大、地大,王亦大。
这给了赵基一种恍如隔世的荒谬感,叛国不一定死,羞辱君父一定会死的很惨烈。
张杨不时观察赵基的侧脸,他不清楚赵基在想什么。
此刻的张杨,多少有些紧张。
对太原人下手,本身就很刺激,尤其是对云中四郡出身的他来说,有一种反客为主的成就感。
当年三路大军讨伐鲜卑全军覆没,于夫罗之父羌渠单于率万余匈奴义从参战,重伤逃离战场,自此威势大损。
国内动荡,老单于病死之时,于夫罗又带着匈奴义从协助汉室镇压黄巾。
于是屠各匈奴拥护其他王族继位单于,这个单于死后,在外流浪近十年的于夫罗才得以返回匈奴部族中,继位单于。
自那场大败之后,边军精骑大损,鲜卑人大规模报复,云中各郡吏民、屯军只能内迁。
云中四郡许多人就安置在太原郡北部,以及代郡、雁门。
这些人多安排在山野地区,依旧充当边郡的肉盾,与本地豪强冲突颇多。
严格算起来,这应该是第一次人口南迁引发的土客矛盾,不想被吃掉的内迁边民,几乎维持着一种军事化的生活方式。
边民中又混合匈奴、鲜卑或羌人,整个就是民族大熔炉。
使得这些边民的对外身份多变,可能是杂胡,也能是汉豪强,也能是盗匪。
张杨、吕布,就出自这个内迁的边民群体。
配合赵基全歼太原宗贼,那边民群体立刻就能扶摇直上,成为协助朝廷控制太原的可靠力量。
至于太原人……张杨没有一点好感。
太原人几乎代表了整个并州!
并州各郡受过的苦难,与太原无关,太原人高高在上,名门望族扎堆出现。
或许在其他地方,张杨遇到太原人,还能叙述乡情,结为乡党,平日多走动,相互提携、帮助,抱团生活。
可若目光局限在太原一隅,那死掉的太原郡望,才是张杨的好乡党。
张杨驻望对岸,眉目不善。
就匈奴现在的状况,只要弄死王柔,呼厨泉有几个胆量开战?
王柔找来这么多匈奴人,或许可以吓住天子,惊吓公卿百官,也能糊弄不怎么洞悉匈奴内情的赵基。
可绝对骗不了张杨,他很清楚呼厨泉有多么的虚弱。
不能说是王柔的傀儡,起码也是王柔、屠各匈奴一起认同的傀儡。
两人驻马观察对岸之际,薛洪驱马靠近,距离七八步拱手:“明公,酒宴已安排妥当。”
张杨立刻眉目和善起来,扭头笑问赵基:“赵侯怎么看?”
“不宜饮酒,吃些便饭即可。”
赵基说出自己底线,扭头去看南边,虎贲骑士、义从骑士断断续续驱马而来,很多人就近下马歇息,放纵马匹觅食。
太原的水土植被,比平阳、绛邑还要好一些。
之前两场旱情、蝗灾,出乎意料,对太原的影响都比较小。
尤其是中都九县,围绕九泽而建,汾水灌溉之下,不仅是旱情得到舒缓,就连飞蝗也不像河东那么凶猛。
至于皇帝、虎步军、河东骑士的船队,还在雀鼠谷中缓慢推进。
许多险滩就比较费时间,大概午后才能出谷口。
第181章 四方汇聚
汾水西岸,单于呼厨泉也引着骑从观察河东、河内兵马。
大泽在汾水东岸,汾水上游有支流注入大泽,大泽南端有支流与下游汾水连接。
平时大泽蓄水,洪涝时就能蓄洪。
因此环绕大泽,土地膏腴,旱涝保收。
别说太原人,就连呼厨泉也很是喜欢附近的土地。
呼厨泉观测之际,驶出雀鼠谷的朝廷船队靠近东岸后,就纷纷下船。
改由陆路护送天子前往中都,其余船队沿着支流航入大泽区域。
呼厨泉看着对岸服色齐整的汉军,不由感慨说:“就论服色军容,远胜并州各军。”
骑从贵族也多应和,河东兵的军装是拿好布料制成的。
这次虎步军、河东骑士又是乘船而来,军服、旗帜没有沾染灰尘。
隔河相望,只觉得鲜艳无比,火红一片。
杨琦等人也下船登车,对船队颇有些恋恋不舍。
比起东迁时的狼狈来说,赵基组织的这次巡视太原,就十分的迅捷。
从绛邑出发,一日时间就出郡界,当夜宿营船上;又花费一天时间通航于曲折的雀鼠谷。
择地宿夜后,今日才出雀鼠谷,前后也就三天时间。
而东迁时,各种意见集中爆发难以决断,可能就要原地驻留十余日。
如果没有那么多扯皮的事情,李傕根本来不及整顿军队,也来不及策反郭汜等人。
或许东迁的时候,要么听张济的,要么听杨奉的,可能在郭汜率部加入护驾队伍之前,朝廷队伍就能过华阴,进入弘农地界。
此刻虎贲驾车,这些公卿各乘一车。
道路边不时有昔日的门生故吏,或门生故吏的子弟在路边等候,拜谒他们,递送拜帖。
太原士人做不出大路旁边送礼物的事情,就算送,也真是各种土特产、地方方物。
收下拜帖,很多事情都是要在上门拜谒时再谈,包括送礼。
太原士人如此的热情,让公卿们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此前他们在安邑的时候,可是要主动上门骚扰卫氏、范氏,才能筹措一点物资,自己吃饱后带着这些物资去养活郎官、卫士。
杨奉等人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从豪强或百姓处汲取物资、人力。
即便太原人表现的十分热情,公卿们也只是妥善应对。
匈奴人截断通道太过于巧合,如果太原人冬天时有现在十分之一的热情,出动千余郡兵南下勤王,早就解决白波军,河东问题也能一并解决。
半年的苦不能白受,收拾不了赵基,还收拾不了太原宗贼?
天黑之际,公卿们抵达中都城外的天子行营。
行营位于中都县邑西郊外,背依大泽堤坝而建。
日暮之际,依旧能见大泽之上大小舟船往来运输,大营外更是各种繁华军市。
军市都是草庐、棚户,售卖各种生活器皿、副食品,也不乏对着路过骑士打招呼的汉胡妇女。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