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156节

  车队停在辕门处,杨琦揉着腿,片刻后才下车,双手叉腰看距离辕门大约一百五十步外的一排草庐。

  杨彪也下车,观察之际,御史中丞杨众驱马而来,一跃下马拱手:“兄长。”

  看着晒黑、精神状态格外好的杨琦,杨众眼睛发酸,好多事情不知该怎么提及。

  伏德死了不重要,皇后名声受污也不重要,伏德把金库丢了才是重要的事情。

  这是朝廷与河东人谈判的重要筹码,就那么轻易的没了。

  见杨众情绪低落欲言又止,杨琦感到宽慰,故作豪迈指着远处草庐:“这是何故?此地军市怎么这般繁华?”

  “兄长,太原人听说赵侯赏赐吏士颇为丰厚,故军市大兴。”

  五铢钱一直是硬通货,苛捐杂税是免不了的,王朝末期更是疯狂。

  拿物资、服务换取五铢钱,用五铢钱来缴税,自能免去许多盘剥。

  何况来这里经营军市的,也是豪强、匈奴小帅的部曲为主。

  附近各县的普通百姓……你连中都都来不了,更别说来这里的军市上摆摊子。

  军市有利可图,基本上就被汉胡豪强垄断了;即便是中都本地人来摆摊,也要看家族背景,也要缴纳场地费。

  杨众简单讲述这里军市的信息,情绪也不是很好。

  军市越繁荣,越说明太原民间积蓄丰厚;那冬天朝廷遭受的苦罪,就更不能谅解。

  杨彪却说:“军市繁荣,又是各家仆僮经营,或许彼辈……”

  他眼睛去看杨琦,杨琦摆手:“不要多想,我们已做了该做的事情。若有变故,遵奉天子诏令即可。”

  反正现在行宫卫士都瓦解了,手里没兵,附近四方势力交织,唯独他们没资格搞事。

  隔岸观火即可,即便赵基输了,他们这些被胁迫的人又有什么罪责可言?

  闲聊之际,天子车驾在河东骑士护卫下缓缓抵近。

  杨琦等人在辕门处等候,躬身长拜,等候天子车驾入内。

  六匹马拉载的天子戎车之上,刘协也看到了繁荣的军市,他面无表情。

  现在这里河东人、河内人、太原人、匈奴人聚集,谁生谁死已经不是刘协可以控制的了。

  公卿们能明哲保身,天子更该如此。

  军市内,王凌站在人群前排,眯眼看着火把簇拥的天子车驾驶入辕门,就问左右:“河东兵马如何?”

  令狐邵回答:“军容齐整士气高昂,还在河内兵之上,本郡兵马柔弱,难以相比。”

  王凌点着头,又专门问沉默的郭淮:“伯济怎么看?”

  “不如虎贲,午间我等去观望虎贲军容,行军劳累,却围绕赵侯左右,如似虎狼鹰隼。”

  郭淮低声回答:“以我观之,朝廷有就食太原之意。”

  周围衣冠子弟普遍皱眉,他们不喜欢这种事情。

  虽说朝廷暂时留在太原,他们出仕方便,入仕就是高位,能节省数年时间。

  可朝廷带来那么多人,都不是好糊弄的人。

  尤其是护卫兵马,吃的可都是各家积蓄。

  百姓那点积蓄,根本不够支使;从百姓手里征集粮食、其他物资的成本也不小。

  只有各家捐献,才能快速补充朝廷所需。

  若是各个公卿衙署陆续恢复,大量官位充实人手后,巨大的俸禄包袱也将压在太原人头上。

  这时候附近宋氏子弟询问王凌:“彦云,雁门、代郡如何?”

  王凌没回答,去看从北面来的令狐邵,令狐邵回答:“还不知代郡,雁门申屠公已率步骑千人押解赋税、方物南下,现在应该在晋阳附近,三日后能到。”

  紧接着令狐邵就问:“朝廷以赵侯领太原,明日赵侯若征辟郡中英杰,该当如何?”

  附近衣冠子弟俱是观察王凌,等待王凌的回答。

  郡府在晋阳,赵基征辟新的郡吏之前,原来的郡吏还能履行职责,也能主动辞官。

  但这样主动辞官,等于得罪赵基,这是往死里的得罪。

  若是拒绝征辟,还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得罪的不深。

  对这个众人关心的问题,王凌却沉吟不语,见众人还看着他,只能说:“且先观赵侯言举,若是能勤政爱民,我等自当效力,造福乡梓。”

  话虽这样说,可他没有响应赵基征辟的心思。

  甚至他的敷衍情绪,就写在脸上。

  朝廷、朝廷三公皆至,放着通天坦途不走,何苦去当什么郡吏?

  当了郡吏,你在本郡是个人物,可天下人根本不知道你是何许人物。

  唯有公府征辟,历任台阁,才能算是光耀门楣,屹立于当世。

第182章 退无可退

  汾水西岸,使匈奴中郎将王柔营垒。

  他坐在营帐内下棋,拿着一枚黑子踌躇不定。

  与他下棋的是郇班,也能写成荀班,与颍川荀氏同宗。

  河东、太原、河内的苟氏,也是荀氏同宗,避难而改荀字。后人为了铭记避难时所受的恩惠,就没有再改回荀氏。

  见王柔举棋不定,荀班就说:“明公,我观那赵侯胡风炽烈,不敬天子、公卿尤甚,今与张杨合兵,实属虎狼并行,意在食人。”

  “我知道,只是顾虑此人穷途末路,难免心生歹意危害天子。”

  王柔将手里的棋子落下,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家族兴衰就在这几日内。

  晋阳王氏以前并不怎么知名,他们兄弟两个排行第三、第四,还是在同郡名士介休郭泰的赏识下得以知名。

  后来王允掌权,太原人猝然上位,三辅尽为太原人掌握,就连同宗远亲的王柔、王泽兄弟也跻身地方重职。

  代郡与鲜卑旧王庭贴近,而匈奴内迁过程里,王柔更是在隔壁西河郡上班、驻守。

  匈奴政变后,则一举将新单于呼厨泉、单于王庭弄到了太原兹氏,王柔更是回到本郡上班。

  挟匈奴、鲜卑之威以影响、增固家族在本郡的领导地位,这方面王氏兄弟与赵基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柔兄弟两个上任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毕竟王允败亡的太快了。

  为了稳定官位,王柔兄弟抛弃汉地士人固有的成见,与匈奴中人联姻。

  至于赵基憎恨的军械走私、人口买卖之类,这在边郡豪强看来完全不算什么道德问题,只是有些犯法乱禁。

  从太原人眼中来看,匈奴内迁一事,包括一系列军械交易、人口买卖不过是他们在利用匈奴,到目前为止,主导权也一直在太原人手里。

  比如让匈奴人继续向南迁徙,很早就制造了长安朝廷与太原之间的隔离带。

  有雀鼠谷在,即便平阳地区的匈奴人失手没有截杀朝廷使者;可朝廷使者只要出雀鼠谷露头,附近的呼厨泉就会负责补刀。

  这种事情做多了,也就无所谓隐瞒不隐瞒。

  因而朝廷北巡太原,王柔不得不慌!

  赵基打河东匈奴太快,平定的也快;更是与率军抵达的张杨达成协议,直接引兵向北,没给太原人反应的时间。

  而且河东方面准备的过于充分,凑集了太多的船,水陆并进,这种行军方式让匈奴人有些措手不及。

  结果就是天子北出雀鼠谷,河东、河内万余步骑出现在汾水东岸,东岸五县就这样轻易落到赵基手里;就连太原豪强、士人,也都希冀于朝廷,企图出仕。

  毕竟安排、放纵、默许匈奴封锁道路的是他王柔,整个太原也就他王柔适合扛这个罪责。

  总不可能是太原士人集体丧心病狂,搞这种事情吧?

  晋阳王氏,此前也就出过县令长,从他们兄弟开始才进位两千石。

  现在若退下去,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不会有下一个王允提携他们。

  形势逼迫,王柔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

  可若是得手,取代赵基,聚集太原之众遵奉天子的话,以太原的物力,收合雁门、代郡之众,不难慑服河东、河内,未来亦能有一番作为。

  于情于理于个人资历来说,位列三公,录尚书事,将王允未尽之事做下去,也就理所当然了。

  王柔决心已下,就说:“天子生母邯郸王氏与我同宗,今受贼臣赵基挟持,我决议袭杀赵基,解救天子,匡扶朝政!”

  外戚,他也可以当外戚!

  荀班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长拜:“明公英睿!”

  王柔抬手搀扶荀班:“明日我奉诏,将与单于一同渡河拜谒陛下。匈奴人不可指望,当依赖本郡健儿,诛杀贼臣于阶前。”

  荀班立刻说:“仆明白,这就推选营中健儿,得三十人,即可成事。”

  赵基山野猎户出身,不过是善射罢了。

  没有赵彦在后面指点,无非就是个莽夫、粗坯,又有什么好顾虑的?

  荀班已经五十多岁了,仕途艰难,他混了二十多年,也认识赵彦。

  太原荀氏可没什么人吹捧‘荀氏八龙’,所以他入仕晚,升官慢。

  好在官位较小不怎么显眼,王允都没来得及提拔他,因此长安政变时能逃回太原。

  可他实在是等不下去了,这么好的机会送到太原人嘴边,不咬一口,就怕老死床榻之间时回想起来,悔恨难耐,能气的跳起来。

  王柔磨刀霍霍之际,赵基则端坐营房内仔细擦拭佩剑。

  自从皇帝给他赐下御剑后,在诛杀官吏方面,理论上他就相当于持节了。

  官秩低于六百石的官员,理由正当的话,当场就能处死。

  他的任何一口剑,杀人的时候都能称之为尚方剑。

  可惜这种天子授权没有‘皇威’增幅,也就吓吓老实人。

  但能混入仕途的,又有几个老实人?

  佩剑保养完毕后,赵基就引着一队虎贲巡视各营夜禁。

  船队也走大泽支流,此刻就停泊在营地西侧的堤坝外,夜风颇大,船队夜里没有灯火照明,昏黑一片。

  堤坝内外的芦苇都已被收割,视野良好。

首节 上一节 156/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