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193节

  原来还要看母亲、老大的脸色,可赵基给了他一个机会,马上要去赌命做人质,还受这委屈做什么?

  出去做人质死了,现在受委屈毫无意义;若是就此显贵,以后帮赵基做点事情,他也能自开一脉,何必低头做老大的奴仆?

  等妻子哭罢,赵垣就问:“父亲北上代郡时,母亲怎么没有同行?”

  妻子神情犹豫,赵垣扭头看边上欲言又止的阿喜:“你说。”

  “是父亲又带来两个小寡妇,母亲争吵不休,父亲也没留手,关起门殴打了母亲。”

  阿喜放低声音:“我娘,阿兰她娘也都跟着父亲走了,现在桐乡就剩这些人了。”

  “散了也好,各过各的,省的被人一夜灭满门。”

  赵垣嘴里也没什么好话,身形松垮坐在那里:“这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都走吧。免得母亲追出来,到时候闹的外人知晓,反倒不美。”

  嘴上这样说,他想站起来,就是腿软使不上劲。

  长这么大,他感觉今天格外痛快,就是骨头有点酥软。

  从小就他挨揍最多,挨揍的理由与赵基不同。

  赵基是确实顽劣,有自己的想法,老赵打呢打呢岁数也大了,反而没那么重手。

  赵垣不一样,虽然听话可不够机敏,这其实更让老赵看着窝火、生气,逮住机会就动手。老赵又是正当年的岁数,等赵垣十八岁时才不再轻易动手。

  虽然不动手,可平日里也没少使脸色,已经让赵垣形成了条件反射。

  有时候一个眼神,带给赵垣的压力比揍一顿还严重。

  而赵基快十五岁时,就摆脱了毒打,更是赌气搬出去自己住,连脸色都不看。

  特别是赵基能射山中鸟兽补贴家里时,更是敢呛老赵,老赵也能包容。

  就这样,等小裴氏闻讯跑过来时,赵垣的小庭院里早已没了人影,连贴身衣物都不要了。

  若不是赵垣还存在理智,他真想一把火烧光眼前的一切。

  赵垣直接带妻子来桐乡渡津,住宿在渡津处的百人规模小军营里。

  他有一种预感,老大这里获得官位后,肯定会带着妻子跑的远远。

  赵基肯定有办法让老大远离河东,到时候这偌大的桐乡君封邑里、府邸里,除了母亲裴氏外,她将孤伶伶一个,找不到一个可以叙事的旧人。

  赵垣参加过晋阳之战,清楚战场有多么残酷。

  他都不想受这些气,赵基那里承受那么多压力,怎么可能会委屈自身?

  他比赵基大五岁,基本上是看着赵基长大的。

  赵基真的怕老赵的打?

  怕都不怕,又能记恨多少?

第224章 信心丢失

  七月初六日,先锋魏兴从晋阳开拔。

  今日的魏兴意气风发,他说是前锋,也只是督运粮食前往上党郡的涅县。

  涅县的县长一个月前就换成了自己人,当地也组织了一支近千人的义兵。

  魏兴的任务并不重,属于在己方控制区内行动。

  他督率三千人乘船先行,抵达祁县后在这里领取粮食、车辆,再护送这里的运输队前往涅县,在涅县建造储粮邸阁,充当前线储粮、后勤中转站。

  两日前赵基已上表天子,辞去太原郡守一职,又表奏贾诩接任。

  天子回应还没有到,贾诩就佩戴太原郡守银印前往祁县,充当这次上党之战的总后勤官。

  前期都是调兵运输粮食,稳步经营涅县,在这里囤积足够的粮食后,赵基才会督率主力参战。

  即便参战,大军也是逐步开拔,先乘船到祁县,从祁县一步步挪向涅县。

  沿途设立营寨兵站,以便军队赶路,也保护粮道通畅。

  目前最危险的工作落在徐晃头上,徐晃已经率兵从阳曲南撤,要走榆次向东,再转向朝南边的上党进兵。

  属于外线行军,会遭受袁军的阻击或伏击。

  为了避免袁军走井陉道击穿榆次、突入太原,梁兴也督兵三千向榆次进发,将围绕榆次布防。

  在前期赵基主力驻屯晋阳期间,袁军自然不敢走井陉来骚扰太原,兵少了不济事,兵多了后勤压力大。

  所以目前梁兴有足够的时间布防,甚至袁军主力来犯,梁兴也不必决战,只要守住榆次城即可。

  赵基就是要钝刀子割肉,不与袁绍快速决战。

  只要双方保持战争状态,战争持续期间内,那公孙瓒、张燕双方都会聚集兵力,当规模达到极限时,就轮到袁绍难受了。

  毕竟军队是练的像那么一回事,但还是有很多毛刺。

  这种战争相持阶段,有利于磨合军队。

  大约持续到八月下旬,赵基主力才会投入前线,这个时候公孙瓒也就能完成幽州汉胡武装的总动员。

  幽州那里维度高,汉胡豪强又普遍有畜牧业,他们最佳动员时间就是秋后。

  不管是帮袁绍,还是帮公孙瓒,他们都要卷进来。

  你若中立,那就会遭受到双方的共同劫掠。

  说到底,幽州这边内部本就有对立、生存矛盾,战争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卷进来。

  很多人支持公孙瓒,可能不是喜欢公孙瓒,只是更讨厌袁绍,或者对家敌人投靠了袁绍;支持袁绍的也可能是这样,为了反对而加入对方的敌对阵营。

  只要幽州内部的矛盾还存在,那公孙瓒就能重新拉扯出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

  张燕就更简单了,太行山南部的黑山军各部被消灭后,北部各军只想打回家乡,他们一定会率先攻入中山、赵国、常山,迫使袁绍分兵驻防,与黑山军对峙。

  自己要做的就是逐步增兵,给袁绍施压,免得他集结主力虚晃一枪,去猛攻张燕。

  只要拖到公孙瓒大军南下,袁绍的冀州防线就会支离破碎。

  这一战赵基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拔掉高干、袁熙与袁谭,把袁绍压缩到冀州本土,斩断外部触角。

  魏兴督兵乘船南下时,贾诩已经抵达祁县,引着他的属吏团队参观王允故宅。

  他最初渡河时就带了文武属吏百余人,这就是贾诩的干股。

  分出去大部分人后,这段时间又补充河东人、太原县吏、雁门、代郡、西河、上郡人,再次恢复到百人规模。

  这么庞大的一支属吏团队,贾诩居中调度,这些人充当耳目爪牙,就能完成全局控制。

  王允故宅内,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一切书籍早已被赵基派人搬空。

  最让让贾诩欣慰的是,赵基的报复十分克制,从始至终没有挖坟戮尸这种无意义的事情。

  甚至还以天子的名义派人来增修王允的坟冢,将死人的事情做的很漂亮,却没给活人一点活路。

  贾诩巡视一圈,感慨不已:“世无长盛之族,也无不死之人,此理不假。我等奉朝廷之命,治理一方,更该谨慎修身,切记切记。”

  随行属吏籍贯复杂,此刻心情也是复杂,俱是长拜:“喏。”

  “走吧,随我去王子师坟前祭拜一番。”

  贾诩意兴阑珊,他可知道祁县王氏的族谱被烧了。

  这次安排他领郡、坐镇祁县负责全军后勤,虽然有祁县地理位置独特的因素,但也有让他继续追讨的用意。

  只是这种追讨不必流于形式,暗中使劲即可。

  否则光明正大流传出去,大家面子上也不好看。

  贾诩亲手书写一道祭文,在王允增修的坟冢处焚香,遣使诵读之际,晋阳出兵的消息已传到上党。

  上党郡治,长子县。

  高干自上任以来,就求访避乱于上党的中原士人,身边聚集了许多士人。

  这些士人多是群雄讨董之际察觉不妙,就舍弃家业,带着家人、亲族、乡党迁徙而来的,多在山谷之中屯垦自足,得以生存。

  比起中原饱受战火摧残的士人来说,避居上党的这些士人素质更优秀、更果断一些,有较强的忧患意识。

  这样一群精通存身之道的士人,又怎么可能押注于高干身上?

  高干只是袁绍的外甥,又不是袁绍的儿子。

  短期内有没有高干,他们这些客居士人依旧要耕种自足;长期来看,投靠高干又能获取什么收益?

  就现在的上党,他们饿肚子的时候,高干也不见得能赈济多少。

  所以高干时常举办宴席,这些人受到邀请欣然赴宴,高谈阔论一番就回家休息。

  至于出仕高干……几顿饭就想收买这些已经能自食其力的士人?

  这批士人的集体意识就是如此,高干很难扭转。

  每次邀请,彼此宾主之间谁也求不到谁,反倒地位相对平等,也能维持一种和睦、太平的气氛,仿佛回到当年未乱之时。

  彼此都有默契,也珍惜这种难得的气氛。

  只要高干愿意花钱举办宴席,大家都会给高干一个面子。

  这日如往常一样,高干在近郊山林茂密处设宴。

  帷幕内外,丝竹之乐不绝于耳。

  有悲愤士人酒酣之际慷慨高歌,也有男男女女稀稀疏疏之声。

  临近秋日,所有人都很珍惜现在的好天气。

  高干也不例外,他是袁绍的外甥,又不是女婿,放纵之时也不会刻意收敛。

  突然急促马蹄声由远而近,高干抓着女婢正奋力摇晃,仿佛输红眼的赌徒抓着推币机。

  蹄声渐近,停歇之际,高干猛地推开女婢,大口喘气,女婢在草席滚了滚,双手撑地而起,放下扎在腰间的襦裙,就避入帷幕最内一层。

  高干也只是将挂在革带上的前摆掏出来,稍稍整理了衣袍,挽袖擦拭脸颊汗迹。

  刚端起酒碗小饮一口润喉,帷幕口处亲随就引着使骑进入。

  使骑上前五六步,单膝跪地:“使君,晋军出兵了!”

  他将一封密书双手高举,大口喘息,看着比高干还要劳累、疲倦。

  “出兵多少?”

首节 上一节 193/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