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198节
刘协对赵基的身形变化有敏感的判断,断定赵基比上次分别时最少高了三分,一个鸡子的高度。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赵基头戴的笠盔、夸张盔饰带来的视觉误差。
刘协与时迁低声闲聊之际,天子车驾后的孔融也在观察赵基。
仅仅是这首次见面,还未交谈,孔融心中积攒的那些恶劣感官就被一扫而空。
孔融有着相对朴素的认知观念,如赵侯这样天日之表、器宇不凡之辈,就算作恶也恶不到哪里去。
相由心生,天授英才。
自己作为一个庸俗之人,又怎么好违背天意?
不由得也开始理解杨琦这帮人,明明被赵侯夺权,惩罚去典厩、籍田,结果还能配合赵侯调度各方英杰,促成这次针对袁曹的围攻。
别说他们,如果是赵侯带兵攻破北海,又释放自己……自己也很难生出恶感。
与赵侯相比,承蒙父祖功德的袁谭算个什么东西?
孔融久久无语,站在天子车驾后方保持了十分难得的安静。
这让时迁侧目不已,本以为这个家伙逗留不走,就是想找机会喝斥赵基。
没想到赵基出现,却又安静下来。
安静就好,时迁可不想再滋生什么事端。
攻伐上党贼臣,与配合夹击的张燕、朝廷公卿会师于壶关后,才好向赵基讨要上党。
在此之前,尽量不能招惹赵基生气。
赵基也不想再搞什么什么事情,车驾停歇后,赵基健步下车,走到天子车驾前拱手长拜:“臣侍中、平阳侯赵基拜见陛下,陛下万寿。”
“爱卿更雄壮了呀。”
刘协上下打量赵基,就问:“各路兵马如何了?”
“回禀陛下,皆有序进发,上党义兵已围贼臣高干于壶关!待陛下至,便可攻陷此城,生擒贼臣以告社稷、宗庙!”
赵基昂声,展臂:“臣请陛下出征。”
刘协颔首,拔剑朝前斜指,目光审视前方天穹,振臂:“擂鼓,出征讨贼!”
御手扬鞭,甩动鞭花,天子车驾启程。
后方十六台鼓车上,鼓吏们擂响战鼓,皆次第跟随,鱼贯而行。
赵基站在车队边,左手按着剑柄,目送着一对对旗车、鼓车从面前经过。
这座困了天子快两个月的军营终于敞开了大门,营门外一个个行军纵队立在驰道边,向天子车驾、麾盖保持注目礼。
天子车驾驶入驰道时,刘协才看到虎步兵、义从骑士都口衔木枚,以一个个整齐方阵迎接他的到来。
随着天子车驾、旗车、鼓车经过后,牵马站立的义从骑士返身上马,控马跟随车队。
一台旗车里,孔融看着崭新军服、旗帜、铠甲齐整,规格统一的虎步兵、匈奴义从,忍不住连声感慨:“王者之师也!这才是王者之师!”
大营内,赵基重新登车,与贾诩驱车一起出营。
贾诩询问:“上党之战何时能定?”
“不知道,我想慢慢打。”
赵基说着扭头一笑看贾诩:“我只能控制住自己的军队,无法控制袁军。”
“侍中能掌控全军,那此战已有七成胜算。”
贾诩看着营外道路上整齐行军的一个个步兵百人队,只觉得惊奇:“侍中练兵之能,天下未有也。”
把练兵方法以文字、口述的方式传授、讲述给绝大多数人,这些人学习的效率也慢,也就极少数人能领会。
而赵基脑海里对强军、王师该有的一切了然于胸,是胸有成竹,一步步去绘画、构建出来即可。
比起当世名将来说,赵基很清楚强军是什么样的,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汉军也有固有的练兵法,源头是韩信。
可赵基只抓队列训练,反而直至兵法核心。
身处整齐的队列中,身为其中一份子,每个人都能融入进去,仿佛滴水汇入河流。
而作为敌人,看着对方整齐如一的队列,对绝大多数军队来说,不用开战,士气就先动摇了。
贾诩的赞叹,赵基听着也感觉是一种礼貌性的夸赞。
对于目前的军队,他还想再训练一段时间。
后续强化训练,只能冬季时集中骨干力量进行训练,正好也强化文化、数学教育。
贾诩也在观察赵基,见他神情波澜不惊,心中就将胜算提升到了八成。
战车将要停歇,临分别,赵基询问:“文和先生可有教诲?”
贾诩左右看一眼,拿起麈尾挡在自己嘴前,侧身贴近赵基,低语讲述一番。
赵基闻言眼睛一亮:“妙啊,我就看袁绍肯不肯给我面子,我就缺独当一面的大将。”
第230章 常山赵云
张杨南下抵达绛邑,与公卿百官、五千河内兵走轵关陉出发之际,就立刻向吕布派发使者。
赵基没有扣留张杨,更没有吞并河内兵,反而给张杨增兵、送粮。
晋阳大练兵期间,张杨也没有白白浪费时间。
吸纳了许多边郡乡党,张杨也经历一轮内部练兵、调整后,让张杨对这五千人的掌控力大增。
这种如使臂展的久违感觉,也让张杨信心澎湃起来。
围绕上党展开行动的赵基、袁绍以及张杨,都以每日四五十里的路程行军,都不急着赶路或决战。
哪怕是张杨,在河内过了那么多年苦日子,也攒下一支重装部队。
七月份,不太适合重装部队发挥作用。
反倒是以轻装徒属,部队建制相对散漫的张燕迫不及待最先动手,数万大军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漫延灌溉中山、常山。
当张燕麾下这些军队突入后,冀州难得的和平被打破了。
但冀州人也都习惯了这种动乱,自黄巾作乱以来,冀州还经历了张举、张纯之乱,再后又是群雄讨董、袁绍、公孙瓒相争。
去年秋冬之际,鞠义、刘和联军与公孙瓒对峙,已经有一战覆灭公孙瓒的机会。
奈何军粮不济,反倒被依赖易水军屯的公孙瓒拖垮、击败,使得公孙瓒势力再起。
所以冀州,尤其是幽州、冀州交界处的郡县,沦为了实质的边郡,因此这里的百姓都已适应了战争。
张燕出兵之时,百姓就争相逃入各处城邑、坞堡庄园避乱。
也没有人去搞什么坚壁清野,这虽然有资敌的嫌疑……可你不给黑山军吃饱或抢点东西,这些黑山军就会聚集优势兵力进攻小型城邑、庄园。
权当是喂狗,不管是黑山军,还是鲜卑又或者是幽州胡骑,河北百姓都是这么应对的。
他们有一套能算是成熟的生存策略,并延续到了如今。
甚至他们都不指望袁军或郡兵来救援他们,就这么聚集各处城邑中固守,等待贼兵、胡骑劫掠后自己退去。
真定县郊外,一支赵氏也聚集乡党固守。
这支赵氏不同于周围其他赵氏,多数赵氏是历代赵国王室、公室繁衍而来。
而这支赵氏虽然也是赵国公族之后,但血脉疏远,能得以立足靠的是赵佗。
他们是赵佗的族人,汉初时为了拉拢赵佗,就提升了赵佗族坟祭祀规格,这支守卫宗庙的赵氏也就有了立身之地,坎坷繁衍数百年。
在这纷扰混乱之际,辞官返乡的赵云也不得不承担起领导乡党,抵御乱兵的责任。
公孙瓒、袁绍相争之际,赵云受本郡三老推举,率本郡健儿投奔公孙瓒。
只是投奔公孙瓒的人太多,公孙瓒将赵云视为众多投机者中的一员。
就这样赵云郁郁不得志,后来派给刘备,跟着刘备去给青州刺史田楷打帮手。
然而黄河北岸的龙凑一战袁绍击破公孙瓒主力,公孙瓒不得不退到幽州,与田楷、刘备失去联系。
紧接着巨马水一战公孙瓒又击败袁绍,然后公孙瓒就忙着去跟扯后腿的刘虞算账,而袁绍也跟张燕爆发常山之战。
常山之战时,吕布率数十名骁骑助战,协助袁绍打崩了张燕联军。
对赵云来说,常山一战时关系宗族、乡党存亡,他的兄长、族人也举兵对抗他们的同县老乡张燕。
再之后,鞠义、刘和联军十万进攻公孙瓒,相持于易水,惨遭大败……赵云的兄长就隶属于联军,重伤而死。
赵云闻讯后,脱离刘备,返乡治丧。
率领乡党作战的兄长都重伤而死,可以想象这一战对赵云亲族、乡党的打击有多么沉重。
说是周围家家戴孝也不为过,这样的乱世里,青壮年突然被削掉一茬,只剩下老人和妇孺,赵云只能留在家乡支撑门户。
就算要走,也要等到下一茬少年成长起来。
否则附近宗贼、盗匪有太多办法将这些孤儿寡母吃干抹净。
这样过了半年平静生活,赵云快要淡忘战争之际,这场波及黄河南北各州的战役爆发了,几乎是率先于真定爆发,说这里首战之地也不为过。
各方面都在调兵、备战,可返乡心切的张燕,很想快速抓住这个交通枢纽。
抓稳真定,若战事不顺,黑山军各部也能携带战利品顺利撤回各处山谷。
这种情况下,真定郡望赵氏这一支的赵范返乡了,还来游说赵云。
在赵范眼中,赵云只是本县一个外出闯荡事业并不顺利的人,也能算是籍籍无名之士、不怎么得意的落魄人。
可赵云再落魄,手里也有二三百历经战争的青壮,赵云在常山国内也有一定影响力。
劝赵云响应朝廷征辟,能加速常山国集体立场转变。
两人是同龄人,又是同县同宗,一个是郡望子弟,一个是豪强子弟,早就相识。
只是交情并不怎么好,当赵云还在常山混的时候,赵范已经在家里安排下,去了雒阳太学,还通过了童子试,前程远大。
而眼前,赵范只能扯虎皮,想要通过拉拢各支赵氏来建立一番功勋。
反正他是不敢跟着天子、朝廷返回雒都了,就皇后遭遇的那一系列事情,离开赵基治下之际,也就到了他赵范被灭口、隐诛的时候。
破旧乡邑内,一身素黑吏服的赵范头戴进贤冠,从破旧牛车上走下。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