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221节
对此赵基也不再强行纠正什么,稍稍解开一些革带,敞开肚皮就跟帐内伙伴开始进餐。
吃饱之后,一些人跟着赵云去安排夜禁强化工作,余下的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就在大帐内择地而卧,也有的学习赵基,在草垫、皮革垫子上盘坐,行导引之术。
第256章 老旧人物
天色渐渐明亮,又是一个晴朗好天气。
赵基巡视营地,与半路相投的刘惠相遇,于是来到营垒南侧的滩涂地。
鉴于赵基迟迟不任命常山国相、中山国相,也不担任或任命冀州牧。
刘惠已经断定赵基的作战意图,这实在是有些超乎刘惠的理解。
因为常识就是胜者享有一切,赵基能击败袁绍,那自然能当冀州牧。
偏偏赵基对冀州牧不感兴趣,明明有机会配合公孙瓒弄垮袁绍。
公孙瓒杀刘虞的影响很恶劣,刘虞是幽州牧,不是幽州刺史。
郡守、将军杀刺史,孙坚就干过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州牧不一样,时人观念中,一州之长代天子牧民,视之为君才是正常的。
所以公孙瓒杀刘虞,是犯上,形同弑君;其次就是幽州大部分汉胡豪帅已经追随鲜于辅、刘和围攻过公孙瓒。
就公孙瓒的那脾气,这些参与围攻的汉胡豪帅又怎么敢全力支持公孙瓒?
换句话说,那就是公孙瓒已经损害了根基,失去了凝聚、团结幽州汉胡豪帅的可能性。
他在接下来战争中表现的越好,汉胡豪帅耍阴招的概率就越大;若是表现平平,那汉胡豪帅就敢明着反他。
公孙瓒自身也清楚这些,所以接下来幽州的状况会很奇特。
幽州内部不经历一场血洗,双方信任隔阂是不会消失的。
所以刘惠断定公孙瓒冬季用兵于袁绍,只是想示威,拿回战争主动权……最好与袁绍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
自刘虞死后,燕赵大地之上,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忠臣了。
刘惠了解公孙瓒,也了解袁绍。
他虽然不喜欢赵基的态度、立场,可现在跟着赵基入朝,他才能保住命。
留在中山,极有可能一股乱兵过境,会不小心结果他的性命。
不管是袁绍还是公孙瓒,都不会容忍新的变数滋生。
从资历、名望上来说,刘惠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刘繇。
只需要一道朝廷诏书,刘惠再带一些乡党子弟,就能接管任何一个忠诚于朝廷,或中立的州郡。
河水岸边,刘惠望着南岸出现的河北兵斥候,就问:“以侍中才器,何不借黑山各部之力,与袁氏、公孙氏三分冀州?”
赵基左手搭在剑柄,斜目看刘惠:“冀州九郡国,我能分多少?也就西北常山、中山二郡国,南边赵国与魏郡比邻,重镇邯郸更是与邺城相望,袁绍不可能割出赵国给我。”
“我也无意分心经营冀州,我拿的越多,兵力越是分散,反倒有覆亡的危险。公孙瓒若是拿走河间、勃海,实力迅速上涨,反而能助他稳定幽州。”
“因此三分冀州,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坏处,而公孙瓒平白受益。”
赵基说罢不语,他已经清楚刘惠的意思,那就是引朝廷的力量介入,由朝廷委派合适的人选接管中山、常山……在不驻兵的情况下,甚至能短暂拿走赵国、巨鹿。
郡守、国相可以是袁绍的人,朝廷还可以直接委派县令长,直接掏空。
一个县的正规县吏也就二十来人,而郡吏更少就十几人,州部的州吏会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人。
任何的征兵、钱粮征发、转输,都是一级级传达下来,由各县负责具体执行。
县令长按着律法办事,就敢反对郡守。
特别是有朝廷或其他军事力量撑腰的情况下,朝廷一方的县令长自然有勇气拒绝各种乱命。
所以真拉公孙瓒进来,一起议和三分冀州,真正上桌的不是赵基,而是朝廷。
袁绍恨朝廷,公孙瓒也恨……给朝廷扩大控制区域,虽然袁绍、公孙瓒近期不自在,但最终这份不自在会作用在自己身上。
刘惠见此,也就索性不再规劝,就问:“那以侍中观之,今日黑山军各部可有胜算?”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赵基反问:“他们取胜,就会想与袁绍决战;而我吏士修养完毕,我要撤兵时,他们哪个敢拦?若是此战落败,有我在,袁绍又怎么敢轻易渡河追击?”
反正不管怎么打,赵基要按期撤兵。
鬼知道吕布能撑多久,别看兖豫分成三个战场,可真正能决定胜负的只有曹操、吕布之间的对峙。
没拿到朝廷进一步诏令前,陈王不会迈出陈国范围用兵;陈宫也很难快速扫荡、策反汝南之士。
陈王想要的诏令,绝不是什么勒令他讨伐荀彧,或分兵助战。
不是陈王想要的诏令,陈王自然不会遵从。
陈王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扩陈国疆域的诏令,天子分多少县给陈王,就往只会在这些县域范围内用兵!
可这种令,刘协敢颁发?
随驾左右的公卿,哪个敢承担这种舆论指责?
赵基语气自信,已经不拿袁绍一方当人。
没办法,骑兵多就是这么骄横。
未破牵招、袁熙前,这两个人合流,骑兵规模比张燕高,也比赵基自己高。
歼灭他们后,不计算张燕,光赵基这里的骑士,数量就比袁绍多。
就真定这里的地形,袁军大股兵力渡河、迂回难以隐蔽行动;而小股军队虽然隐蔽,可撞到赵基或张燕的骑兵,基本上很难反抗。
所以赵基此刻充斥、弥漫着一股松弛感,懒洋洋的模样。
刘惠见此也不再规劝,免得交恶赵基,遭受毒手。
转而询问:“若侍中在这里与袁绍累日攻战,将会如何?”
“还能如何?朝廷自会遣使劝解。”
赵基懒的应付刘惠的试探,就说:“没人比我更懂天子、公卿,袁绍还没派遣使者入朝请罪、游说、行贿赂之事。这些公卿就会劝说天子,遣使来此调解战争。先生也不要想着劝我,我自有主张。”
“是。”
刘惠拱手,不再言语,只是站在岸边眺望下游,这里观战的视野更好一些。
只是就这么片刻时间,对岸侦查的几名袁军斥候纷纷下马,取强劲步弓,朝赵基、刘惠这里进行试探性的射击。
最远的箭矢飞过河面,钉在距离河面二十几步的滩涂地上。
赵基见此,伸手接住骑奴递来的强弓,捏取长箭,接连两箭射出,射倒对方两个步射斥候。
不等赵基射发第三箭,对面斥候都快速躲闪到芦苇丛后。
而北岸附近芦苇丛都已被赵云砍伐,清理视线之余,也有了建造营垒的耗材。
近距离观摩赵基的射术,刘惠却高兴不起来。
赵基懒的继续搭理这个人,本以为还能有些高论,结果还是公卿那一套言辞作风。
敲断腿的桓典、钟繇,资历、名望可都在刘惠之上。
对待公卿尚且如此,更别说刘惠。
这个人若真的厉害,袁绍又怎么会容忍他活到现在?
想通这一茬后,赵基不再理睬刘惠,翻身上马,独自回营。
营内已有一名斥候等待,见赵基骑马而来,就上前递出张燕的手书:“侍中公,我家将军已督兵开拔,还请侍中调遣骑士,巡哨两岸。”
“我会安排斥候巡查两岸,具体如何退敌、杀贼,就不劳张将军操心。”
赵基回应之后,韩述立刻上前就引着这名张燕的使者下去吃饭。
不等赵基做别的,又有一名己方斥候入内:“报!耿乡南岸,沮授又增派兵士渡河!”
赵基略无奈,沮授一直提防、谨慎处理运船,绝大多数舟船都停泊在南岸。
几乎不存在抢夺、烧毁对方舟船的可能性,对方可以从容转运南岸袁军增防耿乡。
也是思索着,反正赵基不打算介入这场战斗。
第257章 骁猛文丑
“等我号令!”
耿乡营地内,文丑驱马在墙后移动,盯着正面缓缓抵近的黑山兵。
文丑竭声呼喊,将自己的声音尽可能扩散。
守军鼓声节奏舒缓,再无其他杂音,就这样静静等候。
对面黑山军前排步卒穿戴重甲,提木牌大盾,虽然装备粗糙,但也士气昂扬。
抵近七十步时,黑山军阵列中的弓手开始射箭。
这个密度的箭羽并未对文丑所部造成什么明显损害,守军蹲伏在障碍物后,等候文丑的命令。
文丑左手戴着编织甲片的鹿皮手套,见有箭矢朝自己射来,文丑本能甩手打开。
他人马具装,侧面、马匹身上即便中箭,往往也是弹落在地。
“河北多重甲材官,寻常弓弩难以济事。”
远处赵基观战,魏兴凑近后感慨:“若是堂堂之阵往来攻杀,须聚齐虎步军,才有一战之力。”
“这也是我避免与袁绍决战的原因。”
赵基仔细观察战斗,见参战的五支黑山军陆续贴近,但袁军弓弩手都是等黑山军靠近后进行密集攒射,仅仅就靠这瞬间的杀伤,就将黑山军的攻势遏制。
受伤的黑山军不顾一切后撤,也有黑山军脱队,搀扶、背运伤员撤离。
很明显,文丑所部吏士历经许多战斗,这次攒射重点杀伤了黑山军的前锋军吏、战斗骨干,直接打断了黑山军的进攻秩序。
这些战斗骨干后撤时,带动越来越多的黑山军撤离,根本没几个人摸到栅栏、鹿角前,也就无从破坏守军的防御工事。
赵基观望片刻,就问左右:“你们若有五千兵,该怎么攻击耿乡之敌?”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