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222节

  西门俭立刻就说:“五千兵不够,给卑职两万人。”

  他抬手比划:“卑职要在耿乡之外一百五十步处,挖掘壕沟,建设栅栏。再用土夯实栅栏,建成堤坝。如此一来,上游十几里处再开挖引水渠,就可聚水淹没耿乡敌营。”

  地势相对平坦,无法水攻冲卷,只能水淹。

  魏兴就说:“元节水攻耗时长久,南边生变。若是我,就效仿侍中攻壶关之策,垒土山、高冢,以强弓硬弩散射其营。不出三日,其营士疲惫,再一举强攻。”

  赵基不做点评,就问韩述、常茂:“你二人怎么看?”

  韩述想了想,说:“南岸沮授有大量舟船,我想在上游造木筏、芦苇筏子,烧夺其舟船。这样耿乡之敌虽与南岸相互顾望,实际上就成了孤军,这样不难攻拔。”

  常茂就说:“我见耿乡壕沟一条,鹿角一重,若是壮士千人,披两层铠甲,强突一处,自能破垒而入。”

  赵基扭头看身后执旗的高阳龙,高阳龙想了想,就说:“等到北风大作时,火攻吧。”

  许多人望着自己,高阳龙就说:“现在还没到北风大作的时候,风向也不好把握。黑山各军储粮不足,袁绍大军又至,很难等到大北风。”

  “是啊,储粮不足。”

  赵基也感到无奈,现在黑山军撤回去,还能多一些冬季储粮。

  继续在这里相持,人吃马嚼……除非从上党、太原运粮,否则坚持十五天、二十天就是极限。

  临战之际,士兵每日要吃七升到八升口粮;马匹更是连吃草的时间都没有。

  作战时,马匹草料里拌着草,只是为了方便消化谷物、豆类。

  如果可以,恨不得马匹直接吃纯精料。

  只有退兵了,马匹才能去吃草,将这部分谷物节省出来,人的口粮也能降到五升、六升。

  说实在的,赵基看不上黑山军的兵源,这十来年的山野生活,黑山军生活环境恶劣,虽然不乏勇健之士,可这种人太少了。

  自己在晋阳大练兵,也只是强化了军纪、队列训练,并给士兵补充了体能。

  即便这样,行军、临战之际,都在想办法维持、滋补士兵的体魄。

  正是避免了无意义的体力消耗,一场上党战役打完,士兵反而比离开晋阳时更壮了。

  毫无意外,很快黑山军组织了第二轮进攻,依旧被文丑击退。

  这一次文丑敞开营门,率数百骑士追杀而出。

  张燕也指挥骑兵上前抵御、纠缠,依旧无法留住文丑,文丑甚至还带十几名骁骑折返杀出,将战死的骑兵尸体抢夺回去。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传言不假。”

  赵基点评一声,这时候见南面扬尘升空,扭头去看,就见袁军主力抵达,一阵接着一阵抵近南岸,各阵旗帜如林,战车、骑士、盾阵、矛戟在前,他们身后就是密集的旗帜与步兵。

  这时候袁绍战车也抵达岸边,战车两边盾墙组成一个V字雁形阵,缺口朝北。

  刺绣土黄麾盖之下,袁绍端坐战车座椅之上,眯眼审视对岸赵基本阵。

  赵基出动三千骑,分为六个五百骑阵列,分散布置在北岸各处。

  骑士此刻都下马歇息,或睡觉,或在阵前烧火烹煮饭餐,干什么的都有。

  双方之间本有木桥,但此刻两岸只剩下桥头,木桥已被拆毁。

  袁绍观望北岸大致战况,就有些疑惑。

  赵基给他暗示很明白了,即没有组建新的冀州州部,也没派人抢占中山、常山的国相,摆明了不想跟他纠缠。

  既然这样,又何必贪心去强攻耿乡?

  观察片刻,袁绍就问左右:“如何才能抢占北岸,修复木桥?”

  颜良、高览、眭奋、韩莒、韩荀、马延等将领神情沉静,观摩北岸,似乎在思索策略、战术。

  郭图侧身拱手:“明公,赵贼麾下并州胡骑精擅骑射,欲夺北岸立身之地,宜多备舟船,以强弓对射。再以舟船运输车辆,环车为营,即可阻遏敌骑冲驰、践踏。”

  不是不进攻,而是现在需要时间搜集足够多的船。

  许攸也侧身拱手:“明公可分一军前往上游,采伐树木、芦苇,造筏五百,顺流而下,即能承载弓手抢夺北岸地,也能搭建浮桥,供骑士通行。”

  不计算前部沮授、文丑,仅仅是袁绍中军,就有七千余骑。

  所以理论上,袁绍不怕赵基绕行渡河后,对他发动侧翼突击。

  “就依子远,子远领一军去上游扎营,务必警惕赵贼袭扰。”

  袁绍当机立断,立刻就从颜良六将中选了韩莒,使配合许攸行动。

  分出去的许攸这支偏军需要时间选择营址,袁绍这里也要重新扎营。

  看似天色尚早,可时间依旧紧迫。

  赵基奔袭无极,一夜就破袁熙……这种破营能力,必须要重视。

  时间充裕的话,营地外再起一道壁垒、壕沟也是可以的。

  多费点时间,士卒多流点汗水,总好过送命。

  北岸,赵基观察片刻,就说:“袁绍无意参战,否则沮授那里就划船来上游了。”

  功曹张瓒立刻规劝:“赵侯,如今张燕、黑山军各部骑虎难下,还在逼迫吏士死战。何不遣使告知各将,使之收兵,退返营地,再做计较?”

  “可以,你选几个人去传达我的意思。”

  赵基从谏如流,不过是照顾张燕等人的面子罢了,现在这些人就跟赌输了的赌徒一样,还在无意义浪费士兵的性命。

  现在强撑着,后面冷静了肯定会懊悔。

  随着赵基这里派出使者,黑山军各部则带着各自阵亡吏士、伤兵开始撤归营地。

  为了掩护他们撤离,赵基分出两个骑队,让赵云、魏兴一左一右盯住耿乡。

  文丑敢追,这两支骑队自会夹击。

  随着北岸黑山军可是撤离战场,南岸袁绍也分出更多的军队参与营地建设。

  他必须小心提防赵基的突袭,哪怕对方突袭不能得手,也能让各营吏士惶惶不安。

  士兵精神状态不佳,哪怕吃饱了静静躺着,也会虚弱下来。

  维持士兵的好状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袁绍表现的小心翼翼,并在当夜,派出使者渡河去见赵基。

  能用言语拖住赵基,等到明天后,就不怕赵基夜袭了。

  想要谈判,起码彼此要站稳脚跟,才能谈判。

第258章 三刘壮志

  申时前后,各军归营。

  张燕闷闷不乐,手里提着头盔步伐无力,后面跟着的十几个黑山军校尉、都尉也都是类似的神情。

  攻破耿乡抢多少物资并不重要,如果能在袁军士气低靡之际攻破耿乡,则能更进一步打击袁军士气。

  搞不好这个冬天,就能杀回家乡,跟好邻居、好亲戚们把旧账算明白。

  比起打回家乡复仇,耿乡那点战利品算什么?

  他们入营时,就见营中三千余俘虏,与一千余甄氏……赵氏仆僮正列队操训。

  俘虏中的头目已经筛选出来,不仅夜里单独关押,白日里正在做苦力。

  军营里人吃马嚼,需要处理的杂活太多了。

  小到输运草料、清理马粪,再到舂米、洗涤衣物、修缮铠甲战具,包括给马匹蒸熟马料,酿制甜酒,这都需要人力。

  军营,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城镇。

  目前来说,赵基的军队缺乏提供各项服务的商队、奴隶商人。

  有些军队,连职业的武器维修商队都有,这些商队或收购破碎武器就地修复,也能被雇佣,从事相关服务;同样的还有医生、兽医、女闾。

  也会有一些怀有一技之长的人跟随军队,等候效力的机会。

  这些商队背后则是一个个将军、校尉或大姓、大吏,可能是这些文武忠臣的门人、宾客负责经营;也有可能是小商人投献,总之这些大吏都是能参与分红的。

  例如此刻的袁军,当前线军队扎下并稳固后,各种提供服务的商队就凑上来了。

  这些提供娱乐的随军队伍,能有效释放军队的压力,还能有效榨取吏士的赏金、军饷。

  不过目前赵基这里还没这些东西,河东大姓被重创,寒门、豪商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赵基就北征匈奴。

  河东人被匈奴人打怕了,其实并不看好赵基能取胜,也就没人到前线提供各项服务。

  随后紧接着就带着天子巡视太原,期间大杀特杀,太原有做这种生意潜力的家族几乎被肃清,河东人想去做买卖,也是来不及了。

  再到征上党,全程都是贾诩负责后勤转输,前锋徐晃又执行严酷的斥候封锁,没少抓这类出门在外闯荡做生意的人。

  再到赵基本人督兵抵达,立刻就对上党大姓、豪强动手……因此这三郡战事期间,根本没有随军商队滋生的土壤和机会。

  如果非要有,也只能是虎贲团队的家人出面经营,跟随军队移动,给军队提供一些服务,挣点辛苦钱。

  其实现在军中士气高昂,用不着提供额外的服务。

  赵基一直很重视士兵的情绪变化,从日常提供免费的家书邮传、快递服务外,军队驻屯期间还有各种团体游戏。

  就算天气不好,不适合室外游戏,也会组织军吏给本队士兵讲学。

  现在营中收编的三千余俘虏,就成了这些军吏、骨干军士练手的试验品。

  张燕等人不由驻步观摩,黑山军各部的训练……其实那就那么一回事。

  哪怕是黄巾军初起之时,也都是怀着一腔热血,与对腐朽朝廷的不满,爆发出来一股怒意。

  是靠着怒意在战斗,事前没有进行集中训练,器械也多依赖缴获。

  因此汉军反应过来后,立刻就能镇压。

  光武帝废除了郡兵都试,腹地郡国没有常备兵,百姓成年后不需要强制服役,所以民间退伍军人并不多。

  若是都试制度保留下来,黄巾军初起时,必然是退伍老兵为主,也不缺郁郁不得志的成熟军吏。

  夺取郡国武库后,足以跟京营禁军打的有来有去。

  也就保持都试制度的边郡,民间有足够的老兵,兵员素质全面优秀。

  历经白波之乱的河东,原本也没有都试制度;可匈奴南迁盖顶而来,忧患之下也就恢复了都试制度。

  而此刻,二百余营士指挥之下,三千余俘虏集中训练的场面,已经镇住了张燕等人。

首节 上一节 222/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