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虎贲郎

虎贲郎 第229节

  与大将军陈王接壤后,也就可以遥控陈国的军队参与围剿曹操。

  或许,还有机会困住赵基,迫使赵彦、赵基一起入朝辅政。

  经历这半年的动荡后,把赵彦、赵基留在桌子上一起执政,对所有人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

  赵彦证明了他掌控全局的能力,赵基也证明了统兵征战的能力。

  他们有资格位列公卿,与众人同掌朝政,同享中兴汉室的荣耀。

  就这样,半夜议论后,做出决议:征拜蜀郡郡守荀攸为将作大匠,从最低级的卿位开始做起。

  来不及休息,又立刻通知董承、淳于琼、荆州军中郎将邓济,下达全军东征曹贼,就食于敌的作战计划。

  为了压制异论,也宣告各军,这次依旧是天子亲征,将与常胜的侍中赵将军合兵于酸枣后,联军进讨曹贼于陈留。

  要么立刻起兵配合赵侍中讨伐曹贼,要么赵侍中先来讨伐你们……你们自己选。

  公卿们将选择题抛给这些将领后,才来劝皇帝再次亲征。

  他们有信心劝动皇帝,皇帝也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对御驾亲征一事很有兴趣。

  就在赵基胁迫之下,公卿主动配合出兵之际,曹操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赵基渡河的次日,已进驻荥阳,做战前休整,等待斥候侦查四方。

  这种时刻,曹纯被斥候绑来了。

  曹纯今年二十六岁,他十四岁时丧父,就与曹仁分家。

  曹仁带人去了江淮创业,黑白通吃;产业多数留给曹纯,孝期结束后,曹纯十八岁时拜为黄门侍郎,就这仕途,领先赵彦二十五年。

  相较于动不动就杀人搞事情的曹操,曹纯更受朝廷各方的喜欢。

  赵基很意外,审视曹纯,曹纯身高七尺有余,中人身形,除了皮肤比较好外,五官平庸,还不如韩述面容硬朗。

  而曹纯就比较狼狈了,双手反剪被皮索绑着,也抬头观察赵基:“阁下可是侍中、平阳赵侯?”

  “是我。”

  赵基摆手示意,一个卫士走到曹纯身后,将皮索解开。

  曹纯揉了揉手腕,拱手:“罪臣曹纯,见过赵侍中。”

  “我很疑惑,你怎么会在这里?”

  赵基端起水杯饮一口,眯眼沉吟:“可是奉曹操之命,入朝行间?前番丁冲谋刺,又有桓典刻意挑拨矛盾……如此说来,桓典的腿伤应该是好了。”

  “不敢。”

  曹纯又拜,扭头看一名卫士:“罪臣入朝,是为谢罪,祈求朝廷饶恕家兄。”

  这卫士手里捧着一口剑,卫士疑惑看赵基,见赵基点头,就将这口佩剑还给曹纯。

  曹纯解开剑鞘铜环,从剑鞘底部取出一封帛书,双手捧着:“这是家兄血书,伏望侍中公明鉴,宽恕家兄。”

  张瓒上前接住帛书,转手递给赵基。

  赵基翻阅这份暗红血书,鬼知道曹仁拿什么东西写的。

  好在大量公文阅读、熏陶下,他一眼就能解读这份血书,就看左右说:“血书斑驳,还是墨书工整,易于辨认。”

  没人答话,赵基抓起血书晃了晃:“我还是怀疑你以进献血书之名,行奸细之实。这关系全军成败,恕我不能相信,我还要深入调查。”

  赵基扭头看张瓒:“取笔墨给他。”

  又看曹纯:“为你兄长写一份劝降信,要写他能看明白的降书。我能向你保证,他若有功于朝,自会免除死罪,良才授用。至于足下,就先去晋阳吧,那里有适合你做的工作。”

  “喏。”

  曹纯拱手长拜,直接入朝当官……他也受不了这么剧烈的转折。

  很快,曹纯写了一份五百余字的帛书,用来劝降曹仁。

  赵基检查劝降书时,就问:“你是来见我的,还是要入朝拜谒桓典?”

  曹纯不语,赵基扭头问抓曹纯的斥候队长:“可有逃亡、抵抗举动?”

  “有,我等马快,擒捕了此人与骑从护卫。”

  赵基闻言,又看曹纯:“如此看来,足下是曹操死间,奉命入朝勾连桓典,只是不巧被我军斥候擒获,这才矫言欺我,以乞降之名,想从我这里脱身。”

  曹纯依旧无语,只是看赵基手里的劝降帛书。

  赵基扭头看韩述:“派得力人手入朝,命朝廷彻查桓典勾结曹贼之罪状。让他们快些查,我等得了,军情等不了。”

  韩述一本正经拱手:“喏。”

  见赵基乘机发作只是要搞桓典,曹纯也安心不少。

  他能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事情,已经管不了了。

  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至于更长远的事情,已经不是曹纯可以展望、应对。

  看着曹纯被带下去,赵基将血书、劝降书捏在一起,怔怔望着。

  很多事情,提前埋伏一手,能省去未来很多麻烦。

  比如眼前,就有机会。

  虽然有些不道德,可不道德,总比死几百、几千士兵好。

  曹操,还真不能死。

  国贼这种东西,总得有人来当。

  曹操不当,难道自己来当?

第266章 焊死车门

  徐州,东海国。

  几乎就在孙策袭夺下邳,抄获刘备军队家属之际。

  东海国相徐璆联合流民帅昌霸出兵向南,向刘备提供粮食,接应刘备撤军。

  刘备、陈登、陈瑀大跨步后撤的同时,关羽断后,凿沉舟船堵塞泗水航道。

  撤军过程中,孙策的后续军队继续从海西登陆,咬住陈瑀,陈瑀军队溃散,仅以身免。

  连续三日狼狈逃窜,刘备、陈登成功进入东海国境内,于沭水东岸休整。

  军队建制散乱,逃亡途中遗弃了大量的军械,随身携带的干粮也都吃光。

  即便这样,打散的军队前后相连,向着沭水而来。

  孙策攻夺的不仅是下邳,还顺路攻克了登陆点海西,海西是陈瑀的地盘。

  陈瑀部众的家属被孙策俘获,遭遇孙策军队袭击后,还未交战就溃散。

  溃散的太快,反而迟滞了孙策的军队,给陈瑀、亲随争取到了逃亡的机会。

  即便这样,陈瑀也先关羽一步抵达沭水流域,沿沭水逆流而进。

  全军实在是没地方跑了,只能东海国跑。

  刘备饥肠辘辘,忽然沭水西岸出现军队,许多士兵饥饿虚弱又疲倦,哪怕看到了那支军队,也都坐在地上不做反应。

  刘备勉强站起来,就见是东海流民帅昌霸的军队。

  昌霸前脚到,后脚关羽收合沿途掉队的士兵,前来与刘备汇合。

  又两三天的时间里,张飞闻讯后也率兵汇合。

  就沭水一带,刘备又聚集四万余军队。

  孙策就放任刘备在他眼皮子底下收集溃兵,而孙策的军队也在持续聚集,抢占下邳、彭城,互为犄角。

  孙策的使者张纮为刘备带来宝贵的粮食,七八天前这些还是刘备的徐州官仓里的粮食。

  现在都是孙策的了,送来的粮食只够刘备吃一天,多一顿的份额都没有。

  面对张纮的提议,割让徐州控制权,结盟夹击袁术的提议……刘备自然拒绝。

  此刻的刘备被愤怒情绪支配,毕竟他多少还有一战之力。

  可孙策勒兵于坚城之内,袁术大军很快就要抵近,纵然爆发野战,也是刘备与袁术相攻,伤不到孙策分毫。

  最为紧迫的是军资器械缺乏补充时间,士气需要恢复,糜竺变卖家资筹措军粮也需要时间。

  而孙策,绝不会给刘备喘息的机会。

  不答应,孙策就会配合袁术发动夹击!

  到时候覆灭的,可就不仅仅是刘备,徐州大姓要一起倒霉。

  刘备还没惨到军队绝粮人相食的地步,实在是忍不了这口窝囊气。

  可陈登很是现实,当即率部脱离刘备,向下邳而去,正式与孙策结盟。

  不管陶谦、刘备还是孙策,都比袁术统治徐州强百倍!

  将袁术、曹操这类人赶出徐州,才是徐州人的唯一底线。

  触及底线之际,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陈登前脚走,其堂叔父陈瑀也在张纮游说下依附孙策,只要依附孙策,陈瑀就能拿回被俘的部众、家眷。

  紧接着,东海大姓也都出面支持孙策。

  会稽郡守王朗所在的王氏家族,迫于生存,也只能支持孙策。

  孙策没能击破会稽,反而在徐州这里偷了王朗的老巢。

  不想宗族覆灭的话,王朗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江东通讯不便,对孙策最重要的就是获取朝廷的认可。

  现在是脱离袁术最好的时机!

  袁术敢来,孙策就敢把袁术往死里打,好好算一算父子两代人的旧账。

  至于刘备,孙策已经不甚在意了。

  再过三五天,刘备这里就会有吏士饿死;那种状态的刘备,随意派一支偏军就能扑灭!

  决胜于两淮之间,风险与收获过于巨大。

首节 上一节 229/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