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18节

  于谦在来时便与山东、河南一带的粮商联系,直接从两地购进粮食运到灾地。

  而当地官员只要有粮便可赈灾,根本不用于谦亲自盯着。

  条例都在那里呢。

  地方官员在此时也不敢贪污,毕竟,于谦事后还要再体察。

  蔡晟自己也没想过动这批赈灾粮,他现在只盼着于谦快点走。

  所以才特意把招安时间推到三天之后。

  三天之后,到底是招安,还是直接杀死宋大林和王小井,又都是他一人说了算。

  于谦见他脸色难看,便问:“怎么,有难处?”

  蔡晟连忙挤出笑容:“没有,没有,没有难处……”

  于谦:“既然没有难处,就去把县衙的账册都搬来吧,蔡大人也仔细的说一说玉山县各处的受灾情况。”

  蔡晟咽了咽口水,小声道:“大人,县衙的账册只有最近一段时间的,前面的账册因为叛军入城,烧杀抢掠,府库和文书库等都被一把火烧了。”

  于谦轻轻地问:“都烧干净了?”

  蔡晟心高高提起,小声地回道:“是,烧得很干净。”

  于谦气笑了,扭头和卢远道:“既然他说烧干净了,此事就交给卢千户吧。”

  卢远低头应下,点了两个锦衣卫,又划拉一圈,点了三个衙役一起跟着,出门。

  蔡晟瞪大双眼目送他们离开。

  于谦幽幽地道:“卢千户是北镇抚司的千户大人,蔡大人即便没见过锦衣卫,应该也听说过他们的手段,只是账册烧了而已,找回来便是。”

  他道:“之前的县尉、主簿、文书和胥吏都还有活着的吧?”

  蔡晟膝盖微软,强撑着才没跪下。

  他上任的时间短,而前任明仁在此经营多年,他还没来得及收服县衙这些人。

  叛军入城时他在城外,县尉带衙役抵抗,当时就重伤,差点死了。

  要不是王费隐出手,县尉此时坟头草都冒芽了。

  他是明仁的人!

  自他上任后就几次和他作对,当天晚上县衙归他管,保不齐他手上就有点什么东西。

  蔡晟后悔,事后他光顾着去广信府搬救兵,忘了去抄他的家了。

  蔡晟捏紧了衣角,心神出走,以至于谦叫了他好几声他都没听见,还是吴师爷悄悄推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他连忙回神:“大人说什么?”

  于谦面无表情的道:“说一说玉山县受损的情况。”

  这个蔡晟熟。

  事情发生后,为了控制局面,他走村串户,是实实在在去干活了的,加上知道于谦要来,他提前做了功课。

  就是昨天晚上,临睡前他都还在背资料呢,完全想不起来他是何时喝的酒,竟然还喝醉了,醉了一夜一天,还放跑了王小井的家人。

  蔡晟先从受灾的总人口说起,然后提起他们这次赈灾的成果。

  可以说,玉山县除了最初的混乱之外,后续的赈灾搞得不错,因为他们前有各个地主士绅们捐的粮食,后有潘筠送来的大量赈济粮。

  潘筠没来前,地主们虽然骂骂咧咧,抠抠搜搜,却还是出了不少钱粮,且听从县衙的号召,不管是不是粮商,有没有粮店,都往外卖粮食。

  且在钱老爷的主持下,粮价都是平的,未曾上涨。

  所以潘筠的粮食到之前,大家虽然饿肚子,虽然没住没穿且吃不饱,但饿不死。

  除了小十一这样躲在屋里不被人知的小孩,在钱老爷等人的主持下,还真没人饿死。

  因为不知于谦何时进的城,且打听到了什么,蔡晟不敢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

  他重点表扬了钱老爷和三清山。

  且因为知道后续还要再和潘筠合作,他重点提了一下三清山潘筠。

  于谦问道:“潘筠一共运来多少赈济粮,救济了多少人?”

  蔡晟:“这个……县衙只做辅助,潘筠并未将粮食交给县衙发放,所以没有具体的数字。”

  于谦问道:“自受灾以来,县衙府库出了多少钱粮,这总该有记录吧?”

  蔡晟咽了咽口水,连忙点头:“有有有。”

  他和吴师爷捧上一本薄薄的账册。

  于谦翻开,笔墨犹新。

第723章 逼他

  看得出来,他们很努力了,这账册做出来的时间不超过两天。

  于谦一目十行的扫过,合上账册问:“不是说府库被抢光了吗?这些粮食从哪儿来的?”

  蔡晟身体一僵,察觉到于谦落在他身上的目光跟镶了刀子般,他连忙道:“是县里各士绅富商和道观寺庙所捐。”

  于谦:“倒是难得,你竟还能让道观寺庙捐钱捐粮。”

  因为每逢灾荒,道观寺庙都是伸手募捐,然后再发放救济粮,能从道观寺庙里抠出钱粮,可见他们这位蔡县令的形象。

  蔡晟低头道:“是各道观寺庙信任县衙和下官,这才愿意……”

  于谦啪的一声丢下账册:“这些事延后再提,我们来谈一谈今年玉山县加重的劳役和增收的二钱税银……”

  蔡晟膝盖一软,整个人软在地上。

  于谦这是三天时间也不愿意给他了?

  三天,于谦是给的,他没有抓蔡晟,不过该查的事情也在查。

  比如,消失的账册陆续被找回。

  玉山县很有趣,县衙说是被烧了,可他们一找,陆续便有账册找出来。

  更有趣的是,三年前的账册大多找不到了,但近三年的账册基本无损,尤其是蔡晟上任以来的账册,包括明仁离任时交接给他的东西,一张都没丢。

  除此外,还有玉山县的户籍、地契等基本无损,这才是最主要的东西。

  锦衣卫们抬了好几口大箱子进来摆在大堂,低声和于谦汇报导:“都是从主簿家里搜出来的,他说是叛贼入城那天晚上,县尉命人收到他家中,因为箱子贴了封条,他不知是什么东西。”

  于谦:“好一个不知什么东西。”

  锦衣卫瞥了一眼呆呆站在不远处的蔡晟,道:“蔡晟带兵夺回城池后,来不及清点,直接就放火烧房,后为预防万一,几次借口看望县尉,去他家里探查,都没发现异常,却不知县尉把账册藏在主簿家中。”

  于谦随手拿起一本账册翻了翻,看到上面漏洞百出的记录,于谦气笑了。

  他啪的一声将账册丢在蔡晟面前:“蔡晟,你这个县令当的可真是众叛亲离啊。”

  蔡晟扑腾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哀呼道:“大人,下官有罪,请大人恕罪——”

  于谦沉着脸问道:“本官再问你一次,招安之事谈得如何了?”

  蔡晟嘴巴颤抖,说不出话来。

  于谦倾身靠近他道:“蔡晟,若是招安成了,你或许只是丢掉乌纱帽,若不成,你这条性命……”

  皇帝杀起贪官来可不会手软,尤其是蔡晟这样有点根基,但根基不深的官员。

  那是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蔡晟一抖,立即道:“成了,成了,就要成了,请大人再给我几天时间。”

  于谦沉着脸道:“距离你说的三天还有一天时间,可我看你这两日悠闲得很,蔡晟,本官没那么多时间跟着你耗,若你不能在原先说的最长五日内解决……”

  蔡晟连连磕头:“下官一定可以,下官这就去约见宋大林。”

  等蔡晟和吴师爷离开,卢远不解:“大人分明可以自己立这份功,为何要交给他去做?”

  有潘筠做中间人,有很大概率可以谈下来。

  于谦道:“我们是京城来的官,待一阵就走了,地方治理还是看地方官吏。

  我今日是可以抢这份功劳,但我走之后呢?下一任县令若和蔡晟一样,玉山县的百姓不过是从这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里。”

  卢远:“功劳交给蔡晟就可以避开此坑了吗?”

  “未必,但几率更大,”于谦道:“我乃钦差,不管是免除二钱税银,还是减少劳役,都可直接向朝廷禀报,请陛下下旨,但旨意到了地方,怎么施行,施行到何种程度则是地方官员说了算。

  今日听从圣命免了税银和劳役,明日他们就能罗列其他名目再收钱,更不要说劳役一直归地方衙门发派,除非陛下下旨强令某地解除部分劳役,否则,此事断绝不了。”

  而让皇帝下旨是不现实的。

  倒不是皇帝不愿意,而是,地方劳役牵涉甚广,便是大灾大荒时,皇帝也多是免除地方赋税,而不插手劳役。

  劳役这一块,只能寄希望于地方官员的品德。

  比如明仁。

  他在的时候,劳役也苦,但每年所发劳役很少,短役是十户抽其一,长役是三十户抽一,孤寡老人不在其列。

  哪像蔡晟,短役每户都要出人,抽到长役也不免除短役,以至于竟有一户要出两丁男,各服长役和短役。

  王小井家从富农破产成贫民,最后走投无路造反,不就是因此家里同时要服短役和长役,几无喘息之机。

  于谦想到这里,眼中闪过寒光,像蔡晟这样毫无怜悯之心的人当官,简直是地方百姓的灾难!

  蔡晟急匆匆跑进义院,拨开正在排队的乡民,烦躁的道:“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乡亲们纷纷扭头看他,目光冷冽且漠视。

  吴师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低声道:“是钦差大人下令打开城门,放百姓进城看义诊的……”

  蔡晟被他们的目光盯得不自在,推开人疾步去找潘筠。

  潘筠依旧在半死不活的给人抓药。

  蔡晟把她拉到一旁,低声问:“你和宋大林约好了吗?他什么时候肯见我?”

  潘筠慢悠悠地道:“急什么,话已经递过去了,他们还没回话,蔡县令这边已经确定招安的条件了?”

  他上哪儿确定去?

  蔡晟回去后和吴师爷讨论了半天,发现他只有权利答应一条,即,减少劳役。

首节 上一节 618/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