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17节
于谦和王费隐见礼,好奇的打量他怀里的孩子:“这孩子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王费隐:“她不愿张口说话,尚有些胆小。”
于谦:“为何不愿张口说话?”
“叛军入城时,城中大乱,有人浑水摸鱼,掳走了不少孩子和妇人,之前照顾她的兄弟姐妹那天都走散了,不知去处,她一人被弃在家中,差点饿死,虽然救活了,却不愿开口说话,平时也离不开人。”
她之前都跟着潘筠和妙和几个,后来因为他们要出门赈灾,她就习惯性跟着王费隐。
现在已经不吵着要跟潘筠了,而是只跟随王费隐。
梦回带孩子阶段。
这一刻,王费隐无限想念老二。
于谦有些难过,问道:“当地乡民对叛军怎么看?”
“又恨又同情,那两千人中有一大半出自玉山县,沾亲带故,大家都知道他们为什么造反,攻城之战后,蔡县令抓了不少叛军的家眷,城内一片哀嚎,为其家眷求情者可站满街道。”
也就是说,乡民对于叛军还是同情居多。
只怕比起恨这些直接带来灾难的叛军,他们更恨逼民造反的蔡晟。
于谦面沉如水。
当天晚上于谦就写了一封折子交给卢远,让他派人即刻送往京城。
第二天一早,锦衣卫们在门外等候,于谦一出门就带上他们去县衙。
而此时,难得早起的蔡晟正带着人候在城门口呢。
于谦大踏步走进县衙,对目瞪口呆的文书道:“把蔡晟叫来。”
卢远补充了一句:“钦差大人到了,还不快拜见!”
文书连忙跪下,不由的看一眼自己挂起来的胳膊:不知道现在和钦差大人要医药费,他会不会给……
蔡晟听到衙役禀报,瞬间瞪大双眼,连忙问参将:“钦差大人何时到的?”
参将一脸疑惑:“我不知啊,我可是严格执行蔡县令的命令,你来了才打开城门的,今早并未有人进城啊。”
蔡晟着急得不行,跺脚道:“那昨日呢?钦差是不是昨日进城的?”
“我不知啊,”参将一脸茫然:“昨日进城的人多,但不曾看见有陌生的官差进出。”
“哎呀,他一定是微服私访,你怎么不看着些?”
参将脸一冷:“蔡县令,我虽是武官,品级却在你之上,虽说我奉命来此守城,须与你合作,但你可吩咐不到我头上。昨日我一直在此看守,倒是蔡县令你,昨日身在何处?”
蔡晟张了张嘴巴,他今天凌晨清醒的,一醒来,天崩地裂。
梦里的事他全部都记得!
就好像是他到梦里过了一辈子一样,那美梦跟真的一般,所以他醒来,发现自己还是玉山县的县令,却还稀里糊涂放走了王小井的家眷,一时落差超大,今早差点就晕过去了。
还是吴师爷掐着他的手指一再强调:“若给钦差大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在陛下面前告您的状,即便有您姐夫周旋,亦危矣。”
已经在梦里过了一世高官厚禄的蔡晟这才勉强打起精神,换上衣服到城门口接人。
此时听见一个小小的六品参将都敢对他呼来喝去,蔡晟一边告诉自己要忍耐,此时不同梦中,一边则忍不住升腾起怒火,他在梦里可是内阁首辅,连陛下都要礼让他三分的!
蔡晟就是带着这种割裂的情绪赶回县衙见的于谦。
于谦怎么样参将不知道,参将几乎被蔡晟那一眼鄙视气炸了。
他也不顺着对方,直接命人打开城门放百姓入城,然后气呼呼的也去见钦差。
哼,他要和钦差禀报一下叛军的情况。
来前,甚至在两天前,他都还是主战的!
毕竟,打赢了是军功。
作为驻守江南卫所的参将,他们是很难遇到立军功的机会的。
日常就是屯兵种田、巡视练兵,偶尔被借调剿匪。
所以,这次机会难得。
可,两天前他收到消息,福建的平叛很不顺利,不仅没有遏制住叛军,反而被叛军杀了两个参将,两个县令,又攻下两座城池。
朝廷派来的大军尚且如此,何况他们这些平日只是挥舞着锄头种地的地方驻军?
参将和宋大林交过手,但他们是短暂的交手。
他们到时,宋大林已经把玉山县翻了一遍,没找到蔡晟,当时就抢了县衙的库房,从另一个城门跑了,他们就短暂的打了几下,就完成了夺城之战。
后来,他围山,宋大林就据高反击,双方都有损失,参将虽然报上去对方损失大,但他心里明白,他们的损失更大。
所以,如果宋大林和福建的那群叛军一样,万一越打越勇,越打地盘越大,势力越盛呢?
到时候别说立功了,他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所以,蔡晟想招安,他也想招安的。
现在就看于谦答不答应了。
蔡晟急匆匆的往县衙赶,看到县衙门口时却一顿,转身去了义院。
参将:……
他咬了咬牙,还是跟在后面一起去义院。
因为昨天县衙通知说城门关闭,不再放百姓进城,一早,王费隐就让潘筠几个切药材,炮制药材,他则摇着一把扇子躺在躺椅上,优哉游哉的扇着。
而小十一依偎在他身边,时不时的张开嘴,王费隐就剥一颗瓜子塞给她吃。
蔡晟冲进来,大家抬头看向他,就又默默地低头继续干活,并不起身行礼。
潘筠最有礼貌,因为她举起手中的刀挥舞了一下打招呼:“蔡县令贵人踏贱地,蓬荜生辉啊。”
然后就低头切药材,随口问道:“蔡县令有何贵干呐?”
蔡晟冲上前去,压低声音问:“我前天晚上让你去找宋大林和王小井,他们怎么回话的?”
潘筠惊讶:“昨日我久候大人不来,我还以为大人不在意此事了呢?”
“废话少说,宋大林和王小井答应投降了没?”蔡晟着急问道。
潘筠一脸为难:“他们倒是愿意考虑,只是有条件,且还挺苛刻,我觉得大人您不会答应,所以……”
蔡晟瞪大双眼:“你拒绝了?”
“没有,没有,”潘筠连忙道:“这是大事,我一小小草民,岂敢替大人做主?”
蔡晟松了一口气,沉着脸问:“他们有什么条件?”
潘筠就提出十条条件,“一,免除玉山县打轿、打更、清扫、急递铺等多余劳役;二,免除今年新增的二钱税银,并保证三年内不再加收额外赋税……”
条条都踩在蔡晟的点上,还没等她说完,蔡晟就跳脚叫道:“这不可能!刁民!刁民!果然可恶至极!”
潘筠停下切药材的动作,看着他叹息一声:“我也觉得以大人的能力做不到这些条件,看来招安一事要不成了,可钦差大人好像到了,我隐约听说,他昨天就到了,而且还是混在灾民中进城的,谁也不知道他听人说了些什么,信了多少……”
一层冷汗从蔡晟后背冒出,让他打了抖,他又悔又恨:“不该放走王小井家人……”
不然,有王小井的家人在手,便是不招安,也可以试着用人质要挟,或许可以不招安而拿下整个叛军,这个功劳岂不更大吗?
这样,就可以掩饰掉一些错误了。
潘筠见他眼珠子乱转,就知道他没打好主意。
她轻轻一笑,越过他和他身后的参将说话:“方参将,我听说福建那边的平叛很不顺利,连朝廷派来的大军都失利了。”
方参将点头。
潘筠就叹息一声道:“不知道朝廷会不会降罪福建布政使,听闻他为官不正,这次邓茂七在福建造反,全因他不管事,纵容士绅地主强加赋税,又让银矿主官虐待矿工所致,这算是官逼民反吧?”
方参将还未说话,蔡晟已经喝道:“胡说些什么,这分明是刁民作乱!”
潘筠笑了笑道:“虽说朝廷现在是平叛为主,但战事一再失利,陛下要是恼怒,朝廷也要追究一下缘由吧?即便宋彰是王振的人,这布政使的位置,怕是也难保住啊~~”
第722章
若是连宋彰都保不住,何况他这个县令?
就这么巧,玉山县这边也是银矿矿工造反,牵联下来,别说玉山县,广信府知府都要受牵连。
蔡晟瞬间决定,此事绝对不能上报京城,只能止于玉山县。
蔡晟目光微闪,当即放缓了神色:“潘庙祝,他们的要求我会尽量满足,但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做主的,这样,你替我与宋大林约个时间,我们详谈如何?”
潘筠挑眉:“蔡县令要和宋大林谈?在哪儿谈?”
“县城!”蔡晟说完一顿,退一步:“当然,他若不敢来,选在城外也可,但地方得我选。”
潘筠颔首笑道:“好,我会转达宋大林,蔡大人,我听说钦差大人到了,招安这样的大事,您不与钦差大人商议一番吗?”
商议个屁。
蔡晟急匆匆赶回县衙,直接就告诉于谦:“下官已经招安宋大林和王小井,叛军之危解矣。”
于谦缓缓抬起眼来看他:“哦?已经商定了?”
“是,商定了。”
于谦问:“他们有什么条件?”
“他们岂敢有条件?”蔡晟道:“他们是被邓茂七蛊惑造反,下官几次上山宣讲,他们心中后悔,已知有错,只要衙门肯饶他们一条性命,他们便知足了。”
于谦幽幽地道:“这却是本官没预料到的,既然愿意投降,他们何时放下武器过来?”
“以免他们误会,我是想让他们就地解散,只让宋大林和王小井来县衙负罪便可,其余党众不过是被他们鼓动的小喽啰,不值一提,大人以为呢?”
于谦缓缓点头:“倒也没错,那宋大林和王小井何时来投?”
蔡晟紧张的道:“下官会再与他们约时间,短则三日,长则五日。”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大人决定何时启程?”
“本来是想在此处停留三日的,既然叛军一事有望招安,那本官便留在此处,等着招安结束再走,反正最多五日,本官等得起。”
蔡晟傻眼了,不都说,于谦在每个地方最多停留两日吗?
体察民情,选定当地官员赈灾,再开库赈粮或是买粮赈粮。
从京城运来的粮食不多,但从京城带来的白银不少。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