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556节
如果继续这么免下去,那每年新增免税的地都会超过两百万亩,十年就会超过两千万亩。
这还是在这些人不贪不腐,不疯狂兼并田地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人疯狂兼并田地,那每年新增免税的地恐怕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两千万亩来,十年就是一两亿亩。
长此以往,那平民百姓手里的地又会越来越少,有功名的读书人手里的地又会越来越多,不出百年,这天下所有的地恐怕都要被他们给兼并了!
所以,进士、举人、秀才名下的地那也不能免税了,这个必须取消。
你们觉得怎么样,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这田地兼并可是个沉疴痼疾,历朝历代都没解决啊。
进士、举人、秀才名下的地有相应的免税额度,这其实是在变相刺激这些人兼并田地,在座的人也都清楚。
问题,他们也都有免税的地啊,取消免税额度的话,那他们也得交田赋。
这个让他们怎么说呢?
刑部尚书袁可立第一个开口道:“万岁爷,微臣赞同取消免税的地,贪官污吏兼并田地那真是触目惊心,我们不能这么变相鼓励他们兼并田地了。”
很好,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户部尚书李化龙紧接着点头道:“微臣也赞同。”
都察院左都御史朱国祚连忙跟着道:“微臣也赞同。”
礼部尚书吕坤和工部尚书曾同亨见状,也连忙点头道:“微臣也赞同。”
内阁首辅沈鲤、吏部尚书杨兆和兵部尚书梁梦龙也反应过来了,连忙点头道:“微臣也赞同。”
嗯,都还知道听话的重要性。
万历其实就是考验一下这些掌权的亲信重臣,看这些人会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如果有人敢为了私利提出反对意见,他就要考虑撤换了。
他之所以这么一通疯狂清洗,那就是要彻底掌控整个朝堂。
而这些人就是他彻底掌控朝堂的工具或者说亲信重臣。
如果这些人里面都有人反对他,那他彻底掌控朝堂的目标就还没达到。
谁反对,他就要换掉谁。
还好没有。
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郑重道:“朕也知道,取消免税的地会影响很多读书人,他们肯定会有意见,特别那些穷秀才。
穷秀才、穷秀才,免税的地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了,穷秀才大多地都没有,他们很多甚至就靠着这八十亩免税的额度换点饭吃。
朕取消他们免税的额度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没饭吃,朕只是不想变相的鼓励有功名的读书人去兼并田地。
现在朝廷有钱了,我们也不能越来越抠门,读书人原本应该有的福利我们还是要给他们发的。
要不然,普通平民百姓寒窗苦读十余年下来,考上个秀才,结果却穷得饭都没得吃,那就有点荒唐了。
我们就按一条鞭法来,免税的额度全部取消,给他们换成钱。
秀才原本八十亩免税的地,按亩产两石一两银子也是两石来算,二十税一,免掉的税赋那也就四两银子而已。
这四两银子一年还不够他们吃饱饭的,我们给他们每人每年补发十两银子。
举人原本四百亩免税的地,免掉的税赋也就二十两一年,我们给他们每人每年补发二十两银子。
进士原本两千亩免税的地,免掉的税赋也就一百两一年,我们给他们每人每年补发一百两银子。”
啊?
原来还给补银子!
您能不能一次说完啊。
其实,刚那几个犹豫了一下的大多都是在担心读书人会因此有很大的意见。
这下免税的地没了,却给补银子,秀才还是翻了倍的补,那大部分读书人应该是没意见了。
至于那些有意见的,那大多是兼并了很多田地的。
这种人迟早被收拾,所以,他们也不用在乎这种人的意见。
对了,还有个问题。
李化龙想了想,随即小心问道:“万岁爷,您的意思,不管原来名下有没有田地,只要考取了功名都补,是吗?”
那当然。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的,不管原来名下有没有田地,只要考取了功名,都补。
那些没田地的读书人才更需要朝廷的补助,我们当然得给他们补。”
李化龙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这下穷秀才也不会穷得没饭吃了。”
众人也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
第588章 穷秀才喜疯了
圣旨下,废除进士、举人、秀才名下田地的免税额度!
这一下,整个大明又炸锅了。
不过,这次并没有引来骂声一片,相反,很多穷秀才都喜疯了。
因为取消的免税额度朝廷会用银钱来补啊,而且,秀才是翻了倍的补,每年十两一个!
这点钱貌似不算什么,现在平民百姓干活的工钱那最低都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了,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十二两。
匠户那更不得了,二两三两银子一个月那都算低的,四两五两银子一个月的都比比皆是。
至于屯卫军户,那就更不得了了,每家每户那最少都是五十亩地,一年产出的粮食那最少都是上百石。
也就是说,十两银子一年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多高的收益,但是对于穷得吃饭都成问题的穷秀才来说那却是笔巨款。
范进中举里就有一段,范进的老母亲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这才摸索出珍藏的鸡蛋来,让范进赶紧去换点米回来煮稀饭喝。
这也并非夸张,穷秀才就只读书,没有收入来源,家里若是没有地,那真吃饭都会成问题。
穷秀才那一般家里都是没地的,若是家里有八十亩地,那就不叫穷秀才了,那叫乡绅。
也就是说原本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对于穷秀才来说就没什么用,他们最多也就能拿这免税额度去跟土豪乡绅换点粮食。
土豪乡绅那也不会按八十亩地的田赋来跟他们算,如果这么算,那换取这免税额度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这种属于投献来免税的地那最多能按田赋的一半来算,有些抠门的土豪乡绅按田赋的两成乃至一成算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以前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最多也就能换来四石粮,根本就不够吃的。
这会儿八十亩地的免税额度换成十两银子一年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在京城,十两银子也能买十石粮了,吃饱饭是不成问题了。
若是在湖广、巴蜀等产粮之地,一两银子三石米,那花个四两银子就能吃到撑,剩下六两那还能买不少东西呢,丰衣足食那都不是问题了。
这猛然间从穷得三餐不继变成丰衣足食,穷秀才们自然喜疯了。
万历为了顺利废除读书人免税的地,甚至还命户部立马就给补发一年的银钱。
这一下,那些不怎么富余的进士和举人都乐开了花。
这一百两对于进士来说那都不少了,如果不贪不腐的情况下,七品知县一年也才九十两的俸禄啊。
也就是说,朝廷补的银钱比他们干一年知县的俸禄还多。
而且,今年还不是就发这一回,年节之前还会发一回。
这就是两百两啊,这年头京城买个小宅院那也才几十两银子而已,这两百两对于两袖清风的清廉官员来说是多大笔巨款可想而知。
万历这么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银钱貌似亏大发了。
这会儿大明活着的进士那是五千都不止啊,每人两百两那就是上百万两了。
举人那也有上万了,每人四十两那就是四十多万两。
秀才那更是上十万了,每人二十两那就是两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他今年一年就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了三百多万两的银钱。
而且以后每年都得给进士、举人和秀才补发一百多万两,这个钱还会不断上涨,涨到两百多万两一年都有可能。
要知道,所有官员的俸禄全加起来也就两百万两左右一年啊。
他这么补发银钱不是亏大发了吗?
其实不然。
他这么补发银钱其实是为了尽可能杜绝贪腐。
如果按新的枉法脏来算,七品知县的标准,那就是贪赃七两半杖七十,七两半到九十两杖一百,九十两杖一百抄家流放充军,九十两到九百两杖一百抄家全家流放充军,九百两以上抄家问斩全家流放充军。
现在进士功名一年就给补发一百两,谁再冒着杖一百抄家全家流放充军的危险去贪九十两那就是有病了。
而且,这个补发的银钱是年年发,九年就是九百两了。
谁再冒着抄家问斩全家流放的风险而去贪九百两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当然,他这么补发银钱还是阻止不了那些贪念太重的官员。
他这么做其实也就是为了刹住贪腐之风,让大部分官员都不要冒险去贪腐。
这会儿正好清洗完一拨贪官污吏了,现在大部分官员应该还没开始贪腐。
他这个时候补发银钱,那大部分官员基本都能丰衣足食了,冒险贪腐的可能性应该会小很多。
如果他不补发这些银钱,以大明官员现在的俸禄,那真有很多官员会忍不住去贪腐。
贪官污吏如果多起来那可不得了,一个那最少贪几千上万两,两百来个那就能贪一百多万两了。
这次刑部查处的贪官污吏只有两百来个吗?
两千多都不止啊!
诸如沈一贯、李戴之流那就更不得了了,一个那就是几百万两。
也就是说,他只要边补发银钱边严格执行新的枉法脏,每年因杜绝贪腐而省下来的钱绝对不止两百万两。
这生意其实一点不亏。
他还能因此获得那些清廉官员乃至所有穷秀才的拥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