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119节

  薛岩眼睛一亮,已经明白了王信的意思,如此角度,倒是新奇。

  薛蝌也不是普通少年,并不是争强好胜,听到自己以前没有听过的道理,竟然认真的来听。

  薛宝琴眼睛已笑弯。

  自己知道大哥哥肯定会帮自己,他现在是在帮自己说话。

  王信总结道:“因为千年如一日的战乱,对军队的需求一日高过一日,军队是极其重要的,西方各国所以有了骑士,与倭寇的武士类似,皆因战事的长期需求才促进了此类不应该存在阶级。但事物有好有坏,也因为战争的需求,对军队的重视,有了火炮上的日异月新。”

  “如此说来,我大周常年不打仗,反而是坏事。”薛蝌感到不可思议。

  王信笑道:“我们大周好在体量大,虽然对军备需求缓慢,可工匠人数多,储备的技术也多,只要与各国经常交流,他们打仗流血,出各类新装备,我们与他们做生意,也不断吸取他们的技术,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是好的,自然要吸收回来,且融会贯通,还要更上一层楼。”

  “说得好啊。”

  薛岩忍不住鼓起掌来。

  薛蝌一脸服气。

  薛宝琴当初游离热闹繁华之所尽是王将军的故事,如此英雄人物,已是自己的大哥哥。

  如此倒也罢了,偏偏每样出众,又无论对谁,哪怕对她们小女儿也是极其耐心,没有一丝外头男子低看女子的眼色。

  所以见父亲和哥哥皆被王信说服,心里很是自豪。

  王信解释了一通,然后又看向薛岩说道:“我要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才四千八百两,如果让工匠们去仿造,自己仿造出二十门的价格,每门估计要到天价去了,必须是大量长期的需求,仿造才划算。”

  薛岩露出诧异的眼神。

  这道理只有内行人才懂,原本随口一说,没想到他又懂。

  常言隔行如隔山,眼前的王信虽然年轻,却总能令人惊叹,仿佛天下间任何事,他都能说上两句,一个人如何能懂这么多?

  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原本已经高看一眼,可每回与这年轻将军接触,往往又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眼前的年轻将军。

  压下内心的震撼,薛岩苦笑道:“的确如此,五百杆鸟铳,还有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报价到了七千三百两,还有各类火药、炮弹、铅子等,零零散散的,总共一万零三百余两,那边也只抹去了个零头。”

  “那边可有几千斤的铜炮?”

  王信又问道。

  “这种大炮是他们船上的舰炮,威力惊人,射程也远。”薛岩叹道:“这大炮至少重两三千斤,不容易移动,恐怕报价也是惊人。”

  “薛家能否提供马匹?”

  “将军要驽马没问题,要军马不行,因为马和人一样欺软怕硬,所以军马与民间的马不同,民间养马一两匹,马怕人,不敢不听话,军马却是好些马在一起,要挑出那些能适应军队环境的马,如此很多马的性格不适合当军马,非要大批量的挑选才行。”

  京营的马场已经废了。

  好多年前被各家侵占,成为了各家上好田地祖产,多少年下来已经分不清,想要拿回来也无从拿起,何况是朝廷的事,自己一个游击将军也管不了。

  但是骑兵仍然是宝贵的,京营有骑兵,边军里也有骑兵。

  自己当然也要有骑兵。

  各有各的道。

  朱伟是提督,可以喝其他部的兵血,来打造自己的骑兵,只供应自己的本部,可换个角度想,他本来可以带三万精兵,最后只数千精兵。

  别人的做法,自己管不着,也看不上。

  三千的精兵,自己做的太过分,朱伟手里也才几千精兵,自己一个游击,实力竟然不比提督差,所以只留下两千,当然是越精锐越好。

  最好的战马,最好的火器,再来最好的大炮。

  团结一心。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惜困难重重啊。

  见王信没说话,以为此人失落,薛岩想到了什么,出主意道:“我们薛家的买卖,原本是大哥负责京城,我负责金陵,后来大哥去世,留下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可北方边关路子还在,如果王将军实在需要,我倒是可以帮忙说和一二。”

  这就是四大家的底蕴。

  与别人小看薛家不同,王信却知道薛家最宝贵的是什么。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渠道,渠道的建立不是靠花钱就可以一日而成,特别是如今的大周消息缓慢,薛家这样规模的渠道,非几代人的成功不可。

  既然有了方向,最重要的就是钱。

  自己定的军饷,每年要四万两银子上下。

  如此高的军饷,因为自己手里有实打实的两千人,而且都是实额军饷,其实自己定的军饷,王信并不是很满意,相对于如今当兵的保障,军饷应该更高些才对。

  然后是兵器骡驴衣甲等,样样需要花钱。

  指望朝廷的军饷,如果朝廷能准时发放军饷,也就不会有家丁制的兴起,将领养家丁,等于是将领的私兵,朝廷碍于实际睁只眼闭只眼。

  谁让朝廷不发军饷的。

  将领总要想办法养活自己的人马。

  自己养了太多兵,除非自己只保留两三百家丁,其余人不饿死就行。

  如此自己的日子反而好过不少。

  可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本事,有系统在手,带出来的都是忠心耿耿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不是担心外部猜忌,自己三千的名额,必然实打实的带三千人马,而不是现在的两千人马,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半年的平倭,除了发放奖金,以及部分上缴之外,还有六万两白银。

  薛家采购的鸟铳和佛郎机等需要一万两银子,算上他们的路费,人工费,还有利润,估摸又要个几千两,再加上马匹,战马的花销可大了。

  还有军队的训练,火器训练也要钱。

  王信迟疑片刻,然后问道:“听说世叔前几日去通州看过,河西小营外的集市如何?”

  薛岩一下明白了王信的想法,笑道:“虽然好,可终归是朝廷的,万一哪天将军另谋他处,容易为他人做嫁衣啊。”

  这是要一个承诺。

  “以前我的确想回去扬州,不想参与太多麻烦,可今非昔比,既然来到了京城,总不能浪费时光,把河西小营打造成家业也未尝不可。”

  犹如前明的卫所制。

  自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子承父业并不难,河西小营地处通州运河边,太久远的事谁能知道,先安定薛岩的心,总不会亏待他。

  薛岩能主动跑去看,必然是薛家的掌柜告诉了薛岩。

  什么值得薛岩去看呢?

  在商言商,当然是利润。

  集市开办了起来,这就是块大肥肉,在河西小营的地盘上,王信不伸手,但是薛岩可以代表自己,薛家出面管理,又是金陵的地头蛇,与扬州商人们关系紧密,不但无害,反而有利,把生意越做越大。

  这些生意上的事,不需要自己去操心,术有专攻。

  王信开口,“我有两个要求,我拿出五千两银子,薛家出面请工匠研究仿照西洋火器,包括那几千斤的铜炮,我大周缺铜,铜价太高,造不起,请工匠们研究用精铁铸炮。”

  薛岩算了算,一门铜炮估计要三五千两,加上路费等,不过最后还可以融了,回一些本钱,虽没有利润,还可能亏欠,但问题不大,于是问道:“第二个呢?”

  “第二个就是薛家要保证工匠和技术要控制在自己手里,也不能外传。”

  军火可以卖给自己,也能卖给别人。

  渠道,工匠,技术都是薛家掌握的,自然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区区五千两就让薛家只能卖给王信,对于薛家而言大亏。

  合着薛岩一个东家,亲自出海一趟,只是为了几万两银子的生意,最多几千两银子的利润?

  薛岩看向王信。

  王信点点头。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

  自己利用薛家,当然也会支持薛家,这才是四大家同气连枝。

  不过呢,前提是别人要相信自己。

  不论是相信自己的人品,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又或者自己的未来,二十几岁的游击将军,熬资历也能熬成总兵,总不会亏本。

  薛岩同意了王信的要求。

  王将军的人品是可信的,薛岩不认为王将军会骗自己。

第120章 说媒

  一些细节上的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有了大致的方向,薛家的掌柜去做,很多事还要慢慢谈,比如还要请陆仲恒出来见见面。

  自己出场地,扬州会馆出人出钱,搭建出来的好台子,陆仲恒当然拿了一头,扬州会馆如何孝敬陆仲恒,陆仲恒没提。

  别人都拿,自己不拿不成体统。

  终归还是拿钱了,哪怕自己是为了办事,不过自己是创造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所以王信心里舒服了不少。

  依靠权力故意卡要等等,这是破坏性的。

  但是依靠权力去创造,比如推动一个集市的兴起,促进了经济循环,增加了市场需求,最终刺激了生产力发展,对整体而言是好事,属于创造性的。

  安慰了自己,王信离开梨香院,回去凸碧山庄,身后还跟了一个小尾巴。

  往常吵着不愿意回李纨处的薛宝琴,今日主动提出要回大观园,换做是别人,薛岩必然是不放心的,如今算是自家子弟,又拿女儿没有办法,也只能由之。

  薛岩和薛蝌绕了一圈,从私巷偏门进去,来到薛姨妈处。

  正如薛岩所言,大房的渠道在北方日渐萎缩,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是生意,大房的掌柜就能去做,不过要和大房打声招呼。

  别看薛姨妈态度随和,可有些事看重的很,自己要是贸然使用大房的掌柜,薛姨妈必然翻脸。

  这是薛姨妈为他儿子薛蟠看护的家业。

  所以薛岩开门见山,提出是帮助王信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生意。

  二叔今日要来,薛蟠被薛姨妈留下,薛蟠也而不敢做的过分,老老实实呆在屋里,与堂弟两人坐在下方,二叔坐在外间,薛姨妈和薛宝钗在里间。

  “此人倒是会挣钱。”

  薛姨妈听完了,特别是薛岩关于通州集市的打算,忍不住感慨。

  按照薛岩所言,那么好的地段,日后进项必然不小。

  又会打仗,又能挣钱,年纪轻轻的,比自己的儿子大不了几岁,想到此,薛姨妈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儿子哪怕有对方一半的才能也好。

  薛岩知道薛姨妈同意了,回头自己去找大揽总张德辉,让他安排人去关外买马回来,事情有了眉目,薛岩心情轻松,于是笑道:“此人会挣钱倒不是他最厉害的。”

  “带兵打仗?”薛蟠插嘴。

首节 上一节 119/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