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122节

  “我领的是双饷,朝廷发一份,不够的我自己发,应该有个二三十两,回头有一门生意,这门生意我拿多少银子,暂时还没想好,应该是不少。”

  河西小营出租的房子,收入归河西小营。

  这是公。

  营外的生意归外头,各家商行包括薛家,陆仲恒,以及自己,大家在一起必然会约定好,谁也别想少要,谁也别想多要。

  当初的承诺是给军队家属提供轻松些的活计,随着生意火热,看上的人越多,薛家也想要插手更多,自己可以支持。

  因为自己要养活的士兵太多。

  就像将领养家丁一样,都是迫不得已。

  这也是公。

  同样是为了军队。

  只不过是自己养的,而不是公家养的,公是公,私是私,账目要分明。

  朝廷发的军饷,那是公家养的,自己发的军饷,那是自己养的。

  犹如扬州时,林如海给的多,王家军拿的是朝廷的俸禄,战利品归战利品,又是两回事。

  所以地方不让抗倭了,自己拍拍屁股解散了王家军。

  这是公。

  拿王家军自己的公账去扬中岛开荒,这就是私,不关朝廷的事。

  不过呢。

  这份钱自己也不会动,自己动了,没有人可以指责,毕竟是因为自己,才有了这门生意,可有些事不能这么算,自己对士兵们要求高,压住士兵们的欲望。

  士兵们的梦想只能是有山有水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的确是普通人的梦想。

  那么自己也要做的更好一些,让所有人服气,一点理由也找不出来。

  所以无论是河西小营的租金,又或者薛家的利润,自己一分不会私用,只会用在自己军队建设的身上,连自己也如此,下面的人谁也没资格说别的。

  “我打听过,京城里稍微好点的院子,大概要四百两银子,现在只有七十两,不过朝廷的赏赐应该不久会下来,以我的身份和战功,多少会有个几百两。”

  自己这次四战四捷,却没有多少酬劳,朝廷不升官,就要多给钱。

  这也是公。

  朝廷给了赏赐,自己去买了院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朝廷的公。

  晴雯闻言心情激动,“爷可有看中的宅子?”

  “看中的宅子倒是多,可能不能到手不好说,除了钱得够,还要看好时机,京城的宅子不缺买主,慢慢看吧,到时候让你去挑一挑。”

  晴雯听到这话,手里的活慢了下来。

  “你又还小,既然当下跟了我,我也知你无亲无靠,只有门不靠谱的亲戚,所以你也不要多想,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保你一生平安,给你一份稳当的生活。”

  有些话自己应该主动说。

  这半年来,晴雯对新环境了解的也差不多,该有她的主意。

第123章 右路的规矩

  无论贾府什么态度,自己终归是寄人篱下,但也不得不如此。

  薛姨妈一家在京城有自己的宅子,却常住在贾府,薛蟠原本是第一个不愿意的,除了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姐妹情谊,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

  例如让外头看看,薛家和贾府实为一家。

  又或者做给薛家二房老爷看。

  别看林如海居中摇摆,暗中给皇帝输送了不少的利益,走的也是文臣的路子,看上去是皇帝的人,皇帝也把他当做自己那边的人,包括太上皇也是,这不就调走了林如海么。

  可林如海根子还是贾府。

  除了双方世代的交情,还有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真正的亲戚只有贾府一门,林如海怎么可能不帮衬贾府,贾府又怎么可能不看重林如海。

  至于日后的事,那又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一成不变。

  至少当下,比如林如海看重的人才,那贾雨村不也是第一时间送去给贾府,包括贾府修大观园,林如海同样输送不少银子。

  自己姓王,林如海非要安排自己住在贾府,以及贾府安顿自己的生活,无非是加深贾府与自己之间的因果,如此这般,也是林如海知道自己是知恩图报的性子。

  王子腾知道吗?

  如果他是个聪明人,必然知道的,但是没有拒绝,说明他认为这件事应该这么做,又或者认可林如海的想法等等。

  但王子腾要不是个聪明人,并不知道这些,那自己也没必要在意他了。

  所以自己可以住在贾府,但也必须买自己的房子。

  自己住不住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

  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有房子住贾府,和没房子住贾府,两者有天壤之别。

  所以被张吉甫破坏留在地方的机会,无奈回到京城,买房子的打算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发急迫,此次回京,与上次回京不同。

  上次不过是个过客,等着调回扬州,如今谁知道,所以要做足准备。

  晴雯不知道这些事,原本以为买房的事也好消停下来,又听到信爷重提买房的事,原本内心惊喜,再听到后面的话,顿时六神无主。

  虽是个小姑娘,见识不深,可晴雯向来遇强则强,越是这种关头,越是临危不乱,反而平静的问道:“信爷说了许多,自有你的打算。”

  “我的打算是我的打算,却不是你的打算,你的事情,当然要你自己做好打算。”王信知道晴雯可能会慌张,温和的说道:“你不要有负担,有什么打算,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能去办到。”

  晴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有些话,她怎么能说出口。

  王信知道晴雯的心思,可到底是因为生活所迫,又或者无路可选?

  算了。

  日久见人心。

  王信见晴雯急的要哭,连忙安抚道:“先这样吧,也不急,你还小,等你想清楚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再来告诉我,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帮你办到。”

  却说总兵府。

  程宏查完军中的账簿,用着晚饭时,天色阴沉,连一丝月色也无,伸手不见五指,连灯笼的光线也照不远,来往的下人小心翼翼。

  大厅灯火通明,烛光里五七人影。

  几名官吏仿佛在争吵着什么。

  “此次南下平倭,提督必然是提前嗅到了什么,又或者他直接参与,战利品都被他本部瓜分,我们连残羹剩饭也没有。”

  一吏员此刻愤愤不平。

  另外一瘦高个武官沉声说道:“提督欺负右路,怎么不敢去欺负左路,同样伸的手,左路被刘丁给赶了回去,看我们右路好说话,不但没收敛,反而越发过分,竟然从我们右路分了一营出去。”

  那瘦高个武官冷笑:“我绝不是因为那王信抢了我的位置,而是为我们右路抱不平,更为镇台大人叫不平,如今倒是刘丁在旁边看我们右路的笑话。”

  “够了!”

  程宏打断了众人的废话,没一个出主意,光抱怨有什么用。

  “祝桢”,程宏看向最末的那官吏,冷着脸问道:“佥事那边怎么说,那王信以后就这么独领一营,连军饷也不经总兵府?”

  祝桢缩着脖子,结果还是听到自己的名字。

  无可奈何,祝桢站起来,在众人的视线下,苦笑道:“独领一营是老规矩,兵部那边自有章程,军饷物资怎么发,发到谁手上,连提督府都不能过问。”

  这话就是承认了。

  程宏恨道:“好一个朱伟,慷他人之慨。”

  “何止。”

  那武官骂道:“既拉拢了那王信,又分了右路的权,王信手里两千兵马,又才二十几岁,已经是游击将军,以后这右路姓谁的还不一定呢。”

  “无论怎么样,右路是我们的,岂容外人插手,那王信本来与我们不是一领路人,可才来多久,现在不压下他,以后还有我们的存身之处么。”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皆指望总兵出头。

  祝桢刚才说完话又坐了回去,看着众人的嘴脸,心里一阵鄙视。

  这些人认为提督欺负右路,不敢欺负左路,就算如此,那右路争气一些,学那左路多养些家丁,也让提督不敢欺负才是。

  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个厉害人物,一身的本事,才半年的时光,练就出一支精兵,连提督都认可和拉拢,结果他们自己人倒是认为别人挡了他们的路。

  一个个钻到钱眼里去了,不过自己人微言轻,还是不要惹麻烦的好。

  祝桢重新低下头。

  “义忠亲王要回来了。”

  程宏淡淡的说道。

  话音刚落,大厅寂静片刻,很快激动了起来。

  祝桢惊讶的抬起头。

  义忠亲王老人家怎么回来了,他不是在西北吗。

  “义忠亲王回来了,还回西北吗?”

  “咱们是不是可以扬眉吐气了。”

  众人一个个忍耐不住,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他们也不想如此,韬光养晦多年,谁也想快点结束。

  程宏眼光如冰,说道:“你们去接触接触那王信,真以为有了提督撑腰就能为所欲为,右路的规矩同样要守。”

第124章 知道了,叔叔

  通州城。

  城西东军右路总兵府。

首节 上一节 122/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