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128节

  无论是嫁不嫁,姐姐和小叔子怪不了自己。

  “一二三四.”

  “齐步走!”

  河西小营虽然还没有正式结束休假,营中的气氛却逐渐提上来。

  这时。

  总兵府的司务来了,请见河西小营的将军。

  “祝司务。”

  王信命人请进来,自己在营房门口迎接,看到走过来的人,然后热情的主动招呼。

  祝桢虽然是个小官,但是负责军中的事务,位置不轻,而且性格也不错,所以王信并没有慢待对方。

  祝桢老远拱手上前。

  “王将军,恭贺恭贺。”

  “恭贺什么?”

  “王将军升官之喜,下官还没来得及恭贺,今日补上。”祝桢笑道。

  内心却在感慨。

  当初虽然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有才能,却没想到出头这么快。

  从都司到游击将军,虽然那只是升了一级,可地位却截然不同了。

  佐击将军是将军,都司也是将军。

  可这两者只是个杂号。

  游击将军不同了,属于真正的将军,何况王信还独领一营,更加名副其实。

  “里面请,喝茶。”

  王信笑着请了进去。

  等落座,命人上茶后,王信开始猜想此人的来意。

  祝桢说道:“右路这些年出个人才不容易啊,不应该内部不合,我也知道,许多事委屈了将军,可看在同在右路的份上,还请将军多担待一些。”

  王信隐隐知道了此人的来意。

  不过有些摸不准。

  是缓兵之计?还是有其他的阴谋?

  王信平静道:“我奉朝廷之命上任右路,担任右路游击将军,独领一营,当守本分,带好兵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谈不上有何委屈。”

  管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自己是游击将军,连提督都免不了自己的官,虽然总兵是自己的上官,可他实力不行,自己并不怕他。

  犹如历史上辽东的李成梁。

  李成梁把那些不听自己话的将领,故意送到前线战场上出卖害死,前提是李成梁的实力强,能保持辽东的稳定。

  就自家总兵手里的那点人们,王信丝毫不在乎。

  这就是打铁需要自身硬。

  自己腰杆子硬,很多事说话就能有底气。

  祝桢感受到王信的年轻气盛,笑道:“以将军之能,的确没人委屈的了将军,总兵那边其实也知道将军的才干,不过军中上下有别,有些事还请将军多担待。”

  “需要我担待什么?”王信问道?

  “有些人眼红将军,有些人嫉妒将军,可不遭人妒是庸才,将军自也明白此理,我回去会好好劝劝总兵,将军也去主动向总兵服个软,没有什么事情是解不开的。”

  “我不明白。”王信问道:“听说前几日李威都司来过我营地,留下几句莫名其妙的话,难道与此事有关?”

  祝桢点点头,解释道:“李威都司回去后,告诉总兵说,‘将军以公务忙为由,没工夫见他。’”

  “好一个掐头去尾。”王信忍不住笑道:“此人明明是个武官,倒像个文官。”

  祝桢一下子明白了,高兴的笑道:“既然如此,将军何不去向总兵解释清楚,免得总兵误会将军,徒增事端。”

  王信摇了摇头。

  见状,祝桢大奇。

  “冤枉我的人,比我更知道我的冤枉,所以解释有用的话,世上如何还会有那么多冤案,此事就这样吧,我只尽好我的本分就行。”

  王信无所谓。

  想好让自己低头,自己要看人的。

  祝桢无话可说,自己这趟白跑了,无奈道:“无论将军信不信,我这趟来,背后没有谁的指派,我是真不愿意右路内讧。”

  王信皱了皱眉。

  倒不是怀疑祝桢,祝桢是右路多年的老人,肯定知道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一口一个内讧,难道那程宏接下来要出手对付自己?

  谁给他的底气?

  难道是忠顺亲王?

  王信有些摸不准。

  不过话已至此,对祝桢的感觉还比较好,所以王信主动送祝桢离营。

  祝桢路上说了几句,多少希望能让眼前年轻将军改变主意,听到营里的号子声,逐渐被吸引过去视线。

  一排一排的军士。

  走路犹如一个模子出来的。

  三十人一队,每队操练,三队一哨,每哨一片。

  祝桢知道王信有才,带兵有方。

  只是认真的仔细看,看得这么近,身在其中,别有滋味,有些停下了脚步,王信也不催,陪着祝桢观望,顺便自己也看看士兵们的水平。

  “河西营每日都是这么操练?”

  祝桢呆呆问道。

  “也不是,隔日一操。”王信笑道:“而且每旬操练的也不一样,有大科目,大科目里又有小科目,还有整体操练,局部操练等等。”

  “练的过来?”祝桢不可思议。

  “前番因为战事的原因,虽然实战比训练效果更好,但伤亡不可控。”王信认真道:“所以练不过来更要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祝桢默默的重复了一遍。

  又忍不住看向校场。

  校场的地面平整很平,打理的非常干净。

  士兵们穿着破烂的便服进行操练,但是士兵们的精神气很高,负责操练的校官们一个个神情严肃,连口号的声调都是一致的。

  祝桢终于清醒过来,眼神有些变化,复杂的说道:“下官有些理解,为何将军带的兵与众不同。”

  “都是寻常人,怎么会不同。”

  王信摇了摇头。

  人还是一样的人,不同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

  是残兵败将,又或者战无不胜,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做到。

  自己的确是做不到的,可自己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倒也是另辟蹊径,依然打造出不同的环境,比如一个声音,一个思想,团结一心。

  祝桢又看了看河西小营,更加不想右路内讧。

  王信却无所谓。

  首先,自己要是与总兵一团和气,提督朱伟就不满意了,其次,自己也看不起总兵,选队友是一定不能要猪队友的。

  最后。

  就算要合作,也是找强者合作。

  所以自己选的是朱伟。

  朱伟现在是最大的枪杆子,自己为啥不与他合作,要去与程宏合作。

第129章 王夫人知道了

  祝桢以为王信是年轻气盛,不愿意服软,既然说不通他,打算回去再和自家总兵说说,本是一个本分性子,不再多言,寒暄了几句后,才告辞离开。

  王信在营门口看到祝桢坐上轿子离开,抬轿子的几名军士瘦骨嶙嶙。

  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祝桢的性子比较软,这样的人,换一个环境,大概也是不同的行为了吧,所以很多事,自己只能放低标准,把自己的一方世界管好就行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己独领一营,这河西营里头,当然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打造。

  只是如那祝桢所言,不遭人妒是庸才。

  自己要做实事,必然就会得罪人,犹如眼下的情景。

  当初在扬州抗倭也是如此。

  后来自己不是被赶来了京城么。

  除非自己什么事都不管,反正要关系有关系了,自己如今的职位,哪怕在四大家里也属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资格进行资源交换。

  不过四大家的结局不太好。

  还有皇帝亲政后,局势又会发生变化。

  好在自己还年轻,更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慢慢来吧,反正目前急的又不是自己,自己又不慌,稳坐钓鱼台,王信不再多想。

  然后是那薛蟠。

  薛蝌在他的书房里用功读书,这些年里,薛蟠的年岁也大了,渐渐的有些懂事,关乎到自己妹妹的婚事,从开始的随意,慢慢的变得重视。

  于是出了宅院登上车马,一路去到薛家商号处。

首节 上一节 128/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