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00节
“尽快吧。”张吉甫终于开口。
众人点了点头。
最终要看张文锦,他在大同接触这些中下层的军官,无非是利诱罢了,都是为了利益,这就是事实,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现在有了朝廷的大腿出现在眼前,谁会不开眼的拒绝呢。
在内阁坐班,外头络绎不绝的人前来求见,张吉甫忙了一天,坐着轿子离开皇宫,回去自己的府邸,一座崭新的大院,里头还有带着假山水池的花园。
“来了这京城,为了朝廷的公事,却是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张吉甫感慨,疲累的陷入躺椅里。
从金陵送来的十几名优伶,其中有名优伶的手艺最好,手指嫩滑,轻柔的抚摸张吉甫的额头,张吉甫很快忘记了烦心事。
可张吉甫还是张吉甫,心里头又在盘算。
宣化二镇问题不大,京营加上大同,接下来可以对辽西下手,这些年朝廷亏空太多,已经补不上了,去年自己平了倭患,东南大安,又用京营新练的几支兵去堵住九边的漏洞,稳住北边的胡患。
熬过了一二年,朝廷的税赋会好起来,可也不会补发,手里有了钱,就能控制住边地的将领,拉拢听话的,打压有野心的。
如此三五年下来,一切掌握在内阁中,哪怕太上皇不在了,新皇亲政,也影响不了什么。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被文官控制,皇帝要是不听话,胡作非为,那就让他落水,或者其他的意外,换个听话的皇帝。
那时候,天下为公!
文官是读书人里头竞争出来的,读书人来自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可以读书,只要有本事的,就能考中科举去做官,还有什么比这更公平的道路呢。
总比勋贵要好吧。
身为普通人,张吉甫没有贵族的血,岂不是一辈子都得当百姓或下人?
而且做官还要有好名声,士林里要有骨气,满朝众正盈朝,天下大兴啊。千百年间做到如此地步的,也只有自己了吧。
虽然自己爱享受了些,可这些都是自己该有的,不偷不抢,买的这些优伶,也是她们自个卖身,没人逼着她们,所以没人能指责自己,自己并没有做错。
——
河西营。
刘通督促着六十几名少年练功。
河西营十六岁以下的人有九十几人,其中十岁以下的最多,超过了一半。原来那些年龄大的,机灵点的孩子,早就溜出营逃跑去乞讨,也比呆在营里等死要强,所以孩童才这么多。
这也是命,留下来的反而落了好,逃出去的再想回来却回不来了。
并不是王信心狠,又或者不满逃离的人,而是能力有限,只能照顾眼睛里看到的人,刘通很清楚将军的心思。
后来一直到王信来了,河西营士兵们的日子才有了改善。别处还是家丁制,只有精锐才能吃得好,普通士兵仍然不当人。
能跟着王信的,年龄要在十四岁以上,所以王信身边的少年亲卫目前只有二十几人,其余的人留在河西营,由陈老头在营里头监督。
大军行军在外作战,陈老头年龄大了,已经跟上不体力,他的几名徒弟倒是从了军。
刘通回到了河西营,陈老头乐的轻松几天,和老史头等喝酒吹牛去了。
别看陈老头军饷高,多半是他请客,可别的老头该和他犟嘴的时候绝不让步,经常争的脸红脖子粗,特别是史老头,两人已经是老对头了。
刘通没事情做,闲不住,于是孩子们苦了,刘通比陈老头还要狠,陈老头以吓唬为主,刘通是真会动手,孩子们不敢偷懒。
有的孩子有天赋,有的孩子没有天赋,不过当兵又不是混江湖,能勤快,愿意吃苦,这两条就够了。
而勤快和愿意吃苦,是每个人都有的,只看他愿不愿意做,所以越是不太平,不稳定的时候,当兵却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史平和小石头,以及另外三名孩子,这五个是孩子们中最有天赋的,刘通看在眼里没有出声,只是对他们格外严厉了些,越是厉害的人,眼光也类似,陈老头也是如此。
今天,刘通考较的是孩子们练气的功夫,看有没有偷懒。
常言说的好,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没有这一口气撑着,那就是花架子,撑不了多久就没用了,可以轻易的放倒。
王信骑着马,身边跟着史平,两人回到了河西营。
看着刘通操练少年们,王信没有打扰。
虽然大家都喜欢将军,可没人愿意将军来营里,将军一来,大家都不自在了,并不是说大家不守规矩,可大家也不是铁人,总不能时时刻刻保持着营里头的军纪。
陈老头和史老头也偷偷藏起酒壶,悄悄的溜回去。
以前考虑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他们这些老家伙,巡查兵多半睁一只眼闭一眼。等将军来了,那大家就得一丝不苟,谁也别找理由。
“将军。”刘通训完了孩子们,擦了一把汗,来到王信身边。
“怎么样?”
“还行,没忘记自己的根。”刘通笑道。
穷苦人家的孩子,才吃了几天的饱饭,就忘记自己的根了,那算是毁了,想要混日子的,得是富家子弟,人家混的起。
世间本来就没有公平二字,有的人出身就残疾了,他们找谁要公平。
要么认命,要么逆天改命。
王信笑道:“你可能要升官了?”
“啊?”突如其来的话,刘通有点反应不过来,连忙问道:“我要升千总?”
刘通是守备,升官的话就是千总。
王信摇了摇头,“不知道,要看朝廷怎么想。”
“朝廷能怎么想?”
“你要是和我感情淡一点,大概官升的高一些,可能不止是千总,如果要是与我感情深一点,那就只是千总了。”王信猜测道。
朝廷并不是要对付自己,而是要对付武将,以文制武。
自己的属下积攒了很多功劳,于情于理都应该升一升,反而被压了许久,如今为了要拉拢分化自己的属下,升官是必然的手段之一。
可又不是为了对付自己,朝廷还需要用自己呢,大同那边还得防备生胡,所以别的人也要升,只是少一点而已。
刘通最初是张经节度使亲卫队长,后来跟随自己,昨早的一批人,以他的功劳和资历,别说千总,应该是佐击,都司都没问题。
听完了将军的话,刘通只觉得无语,又是朝廷的那套,最后苦笑道:“妈了个巴子,朝廷尽出幺蛾子,只知道折腾我们下面人。”
王信倒无所谓,换成是自己,自己也会这么做,不过是手段不同罢了,笑道:“所以看你的造化了。”
刘通不在意,“随他们闹去吧,我跟着将军就行。”
同样的游击将军,有的人手里才一百多兵,有的人几百兵,甚至一兵未有,彻底躺平富贵乡之中,而将军却能带几千兵。
王信相信刘通,可惜能像刘通这样的人却不多。
所以自己带兵规模一直有限,并不只是钱粮的原因,自己宁缺毋滥,只要好的,不要坏的。
第208章 都是朕的钱
自从王信离开雁门关,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月,雁门关诸事由赵雍掌领,亲自坐镇雁门关关城,与前后雁门关西门,广武城形成核心防御圈,张灿负责骑兵,汤平负责炮兵。
虽然大同的节度使,以及厉害的游击将军同时离开,因为当初在关外的战绩,打残了单于部,震慑了大板升诸部,所以边关很平静。
虽然有些生胡的谣言,还有一些大板升地区的消息,最后侦查都是虚惊一场。
赵雍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不光是雁门关守军扩充之事。
跟着将军这么久,别的方面不说,粮草问题是第一位,广积粮刻在了心里。虽然将军走之前,雁门关留下了大量的粮草,还有广武城外一带的草场,赵雍仍然第一时间派人去大同催促粮草。
雁门关需要的粮草,赵雍并没有乱要,而是遵守以往的规矩。
如河西营有三千人,雁门关各地本地守军有一千余人,营兵与本地守军不同,后者属于乡兵民兵,百姓服兵役的一种方式。
前明只有军户服兵役,但是比起民户,军户没有别的方面的补偿,一样的要种地,所以军户是受到剥削的,大周吸取教训,不设立军户。
本地守军的军饷由地方提供,而且少得可怜,粮草由大同提供。
其实不光是大同,整个山西总体上是无法自给自足的,需要南方的粮食,也因为有南方的粮食,所以山西人口越来越多。
也随着南方的粮道,南方的商人也涌来,通过粮道形成的南北商道,掌握了更多的经济利润。无徽不成商,大周各地都有徽商的身影。
总之,不提应该由朝廷发放的军饷,只提人吃马嚼的粮饷。
近五千人每个月需要一千三百五十石口粮,虽然是本地供应,也需要动用两百多辆车次运输,以及动用民力千余人次,且只是雁门关一地和一个月之用。
如果算上牲口的草料供应,数字还要翻一番。
而雁门关如今的马匹极多,又没打算售卖,幸亏有广武城的地利,可以维持不少,否则支出如此之大,金山银山也经不起消耗。
自己已经派人去了两回,而大同至今没有答复,大同拖得起,自己可拖不起。
赵雍已经预感到大同那边有人在阻挠,最近非常忧虑,坐卧不宁。于是,赵雍下了决定,亲自去大同一趟。
将军不在,自己又离开,万一有敌情发生,雁门关怎么办,雁门关不只是一个关,如果发生敌情,需要有人居中调度,于是指定了手下。
得知赵雍的安排和决定,汤平有些不满,不过心里忍了下来。赵雍带着几名骑手赶到了大同,第二日才见到大同巡抚御史——
冯庸前脚刚离,张文锦就召集了大同永兴军大小将领,当众责罚了两人,又提拔了几人,没有了主心骨,又刚刚经历失败的永兴军毫无底气。
又有天成军,以及雁门关的京营二部,所以永兴军不敢闹幺蛾子。
张文锦并没有一味的打压,不光发了一笔欠饷,还见了好些人,承诺了许多事,所以冯庸离开才半个月,他的永兴军就变了主。
解决了永兴军,张文锦目光转向天成军和雁门关的京营。
两部索要的粮饷,在解决永兴军的时候,张文锦还顾不过来,只暗中扣了下来,没想到雁门关的赵雍来了,正是他盯上的目标。
巡抚都御史衙门。
赵雍客气的坐下,端坐在椅子上,主位上的张文锦,打量了赵雍两眼,然后笑道:“你们王将军的本事,你学到了几成?”
这句话问的突兀,赵雍谨慎道:“将军带兵打仗的本事无常规,顺势而为,并无套路可学,末将只学了点皮毛。”
张文锦不相信,但是心情不错,赵雍如此谨慎,可见是个人才,何况能主持雁门关之事,八九不离十,就算没有王信厉害,也能当半个王信使用。
一个赵雍,加上永兴军,足够压服王信,至于天成军的胡立勇,此人问题不大。
“赵将军实在是谦虚,只是可惜,赵将军为国立功无数,却始终跟错了人,以至于今日还只是佐击将军。”张文锦试探道:“佐击将军虽然也带个将军,却是个假将军,以赵将军的本事,当个真将军又有何妨。”
赵雍沉默了。
经历过罗明之事,最后又跟了将军。短短的年余,先后消灭倭寇,痛击胡部,震慑内部,更不提军中的环境和气氛,赵雍实在是懒得理会张文锦的试探。
这种事情,他太熟悉了,熟悉到有些厌恶。
“赵将军为何不说话?”张文锦奇怪道:“难道是担心朝廷的形势?我可以直言告诉赵将军,以后别的事情,都不需要赵将军操心,只需要好好打仗立功,升官发财的事,朝廷自会为将军办好,而不是像以往,流汗流血到头一场空。”
赵雍终于开口,张文锦洗耳恭听,心里满是期望。
“山西巡抚衙门发文,雁门关的粮饷由抚台发放,从关外回来,乃至之前所欠,已经有两个月的粮饷为发,末将斗胆请问抚台,两月粮饷何时发放?”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