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节
面对赵煦的威压,赵俣没有退缩,而是沉稳有力地回答:
“皇后乃国母,责任重大。
当贤德,以善良仁慈之心对待妃嫔宫女,不因亲疏而有所偏倚,化解宫闱纷争于无形,使后宫成为祥和安宁之所。
当宽容,即便面对妃嫔的冒犯、宫女的过错,亦能以宽容大度之态包容谅解,不生嫉妒怨恨之心,以平和雍容之量维护宫廷的和睦氛围。
当恭孝,对太后、太妃等长辈,秉持着诚挚的恭敬与孝顺,晨省昏定,侍奉左右,谨遵孝道礼仪,为天下臣民在孝亲敬长方面作出表率。
唯此,方能为天下女子楷模,为万民敬仰,母仪天下,维护皇家威严、教化我大宋女子、稳定我大宋统治根基。
而刘贤妃,恃宠而骄,行事多有乖张,肆意妄为,于宫闱中已搅起诸多乱象,内宫之人无一不畏惧其恶名,岂可立为皇后?”
赵俣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一不心中泛起波澜。
他们中的一些人,看向赵俣的目光中,多有钦佩。
很多内宫之人,甚至觉得,终于有一道光照进了这黑暗的宫闱。
这其中就包括郑显肃和王懿肃。
其实她们跟刘清菁是一批进的宫。
只不过,刘清菁运气好,被分给了赵煦当御侍。
早年的刘清菁,聪明伶俐,姿色美艳,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深得赵煦宠爱,且那时的她能孝顺向太后和朱太妃,因此从平昌郡君一直晋升到美人。
后来,刘清菁一连为赵煦生下了两个女儿,更得赵煦宠爱。
慢慢的,看出来了赵煦不喜欢孟相的刘清菁,开始不守嫔妾之礼,恃宠而骄,经常公开挑衅孟相。
对于这一切,赵煦选择视而不见。
最终,刘清菁借着赵煦的手废掉了孟相,跟向太后分庭抗礼。
刘清菁也因此变得越发跋扈,后宫中有太多太多太多的人饱受刘清菁和她手下人的刁难与欺压。
现在,刘清菁又借着生下了赵煦唯一儿子的机会,剑指向太后。
而一旦向太后被刘清菁搞掉,作为向太后最亲近的女官,郑显肃和王懿肃多半不会有好下场,说不准她们就得步孟相宫中人的后尘。
所以,郑显肃和王懿肃,表面神色如常,实则在心底暗暗期待着,赵俣能打掉刘清菁的气焰,保住向太后的权势和地位。
当然,也有不少人,比如赵佶,认为赵俣太冲动了,甚至是太愚蠢了,连风头无两的刘贤妃都敢猛怼。
而麻晓娇和袁倾城听了赵俣对皇后的定义,对赵俣的好感大增:“他至少知道女人的好与坏,不像赵煦这么糊涂,连好女人与绿茶都分不清楚。”
刘清菁再也绷不住了,她气急败坏道:“你含血喷人!本宫哪里不贤德、不宽容、不恭孝了?又何来恃宠而骄,行事乖张,肆意妄为?”
赵俣迎着五官已经变形的刘清菁,直言不讳地说:
“你勾结朝臣,打压异己,陷害皇后,扰乱宫闱,有目共睹,岂容你狡辩?”
“今你又挟功邀赏,欲得后位,扳倒太后,独霸后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一桩桩,一件件,我哪里冤枉你了?”
不等刘清菁辩解,赵俣就看向赵煦,又说:“汉兴五世,隆在建元,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本应为天下歌颂圣君,不想晚年却爆发巫蛊之祸,使其英名尽毁,又痛失爱子,呜呼哀哉。”
说到这里,赵俣迎着赵煦凌厉的目光,义无反顾地说出:“皇兄若不悬崖勒马,恐步武帝晚年后尘,悔之晚矣。”
见赵俣为了阻止刘清菁登上后位,连巫蛊案这个禁忌都翻了出来,在场之人,无不被震惊不已。
是。
刘清菁是巫蛊案的罪魁祸首。
可是千万别忘了,巫蛊案是赵煦让人办的。
换而言之,这巫蛊案,赵煦也难辞其咎。
如今,赵煦还在位,赵俣就要为孟相翻案,打赵煦的脸。
这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已经知道孟相在历史上丰功伟绩的麻晓娇和袁倾城,很同情也很钦佩孟相,如今,见赵俣当众为孟相翻案,她们对赵俣的好感直线飙升,她们甚至在想:“就他了,这么有种的男人活该他当皇帝!”
刘清菁“噗通”一声跪在了赵煦面前,哭道:“求官家为臣妾做主,治莘王诬陷之罪!”
赵煦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来,他未曾料到赵俣为阻止刘清菁登上后位,竟然敢公然揭开巫蛊案,还将他比作晚年时期的汉武帝!
赵煦看着赵俣,冷声问道:“莘王认为朕做错了?”
赵俣没有回避,而是迎着赵煦的目光,沉稳有力地回答:“陛下作为皇帝,广纳妃嫔,绵延子嗣,应有之举。然民间尚知,宠妾灭妻,乃家破人亡之道,何况皇家?若陛下执意问臣看法,窃以为,陛下错矣。”
赵俣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震惊到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地步!他们真是万万没想到,赵俣竟然敢当众指责皇帝做错了!
这也让那些敢怒不敢言的人,尤其是包括郑显肃和王懿肃在内的后宫中的人,暗暗称快。
当然,也有赵佶等人认为,赵俣怼刘贤妃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敢当众打赵煦的脸,简直愚蠢至极。
而麻晓娇和袁倾城眼中欣赏的光芒越来越盛。甚至如果只是由她们来定,她们没准都会就此定下让赵俣来取代赵佶当赵宋王朝的下一任皇帝。
赵俣似乎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又义正言辞地说:“刘贤妃跋扈不孝之举,已罄竹难书,若再不加以约束,陛下英名必被她所累,皇家威严何在?后宫安宁又何在?”
都已经说到了这种程度,赵俣索性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他直言不讳地说:
“陛下不喜孟皇后,喜刘贤妃,乃陛下私事,臣不敢干涉。”
“然刘贤妃若为皇后,恐害我大宋江山社稷,乃国事,事关祖宗基业,臣不敢不直言。”
“且太后非陛下一人嫡母,亦臣嫡母,臣虽不才,但只要尚有一口气在,便绝不容有人辱吾母,陛下宠妃亦然。”
“臣话已讲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莫被奸人蒙蔽,而致朝纲紊乱,宫闱失和。”
赵俣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
第5章 有惊无险
…
猛怼快要当上皇后的刘清菁,当众打脸当今皇帝赵煦,赵俣是疯了,还是飘了,亦或是以为穿越者就了不起?
都不是。
赵俣虽然谈不上特别稳重,但被社会毒打了这么多年,夹起尾巴做人的决心还是有的。
赵俣之所以选择站出来为向太后扛下这个大雷,是因为他十分了解目前的政治形势、自己如今的身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匡胤有誓约藏于太庙:“皇帝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
很少有赵宋王朝的皇帝不遵守这条祖训。
历史上,到了靖康之耻发生时,赵佶被捉,让金人押着北上,就是在那样狼狈不堪、朝不保夕的境地里,赵佶让曹辅给赵构带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在强调这条祖训,叮嘱赵构不能杀大臣及言事官,以免阻塞言路。
可见这条祖训在赵宋王朝历任皇帝的统治理念中的分量之重。
这么说吧,你可以说宋朝武功弱,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从杯酒释兵权到崖山跳海,所有宋朝皇帝都对士大夫礼遇有加,甚至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只要赵俣的言行没超出言事这个范畴,他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
再者,宋朝的皇帝全都是出了名的能忍,包括赵煦在内,根本就没有暴君。
而赵俣毕竟也是赵顼的儿子,赵煦的弟弟,赵宋王朝正儿八经的王爷。
说到底,赵俣不过就是说出来了一些事实而已,赵煦就是再生气,也不太可能因此杀了他。
还有,你真以为向太后是任人宰割的普通老太太?
自从高滔滔死后,在这宫廷的政治棋局中,向太后始终犹如定海神针般掌控着赵宋王朝微妙的平衡。
想想看。
即便刘清菁有赵煦的宠爱加持,又有新党人士在背后相助,可在她生下赵茂之前,在两人的交锋中,向太后始终都不落下风。
而且,在赵煦讨厌旧党和新党主政的情况下,凭借着向太后的庇护,旧党人士仍有挣扎之力,还能在诸多事务上给新党人士使绊子。
关键,历史上,在赵煦死后,向太后一力将她喜欢的赵佶推上了皇位。
在那之后,在向太后的示意下,赵佶将被赵煦废掉的孟相给接了回来尊为元祐皇后,跟已经成为元符皇后的刘清菁分庭抗礼。
可以说,到死,向太后都没让BUFF加满了的刘清菁战胜她。
后来,当了赵佶几十年皇后的郑显肃、赵佶的贵妃王懿肃,都是向太后亲手培养出来的,向太后宫里的不少女人也都成了赵佶的妃嫔。
毫不夸张地说,向太后深深地影响了赵宋王朝的政治格局,尤其是宫廷政治格局。
总之,赵俣十分清楚,向太后有着怎样的实力和势力以及政治智慧。
赵俣不相信,自己帮向太后扛下这个大雷,她不救自己。
要是向太后真这么没用、这么没担当,她也不会成为旧党的保护伞了。
还有旧党。
赵俣救了向太后,就等于是救了旧党,他们能不为赵俣而战吗?
谁是旧党?
他们可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等。
这些人,不仅是在后世有名,在这个时代,他们也个顶个是嘴炮王者,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有这些旧党盯着,量赵煦、刘清菁、新党也不敢对紧紧抓着大义的赵俣太过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赵煦只有五个月的寿命。
五个月后,赵煦就是一个死人,他还能从棺材里爬出来咬自己?
而没有了赵煦撑腰,自己想将刘清菁揉圆就揉圆,想将刘清菁捏扁就捏扁。
所以,不管多艰难,只要挺过这小半年,赵俣这次的政治投资,铁定会一本万利,甚至有可能会让他如愿以偿的打败赵佶成为赵宋王朝的下一任皇帝。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切,赵俣才以身入局,打开自己目前极为被动的局面。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俣之所以以身犯险,主要还是原主给赵俣留得政治资本太少了,他要是不下血本,别说让向太后放弃赵佶选他当皇帝了,只怕向太后心里都不会有他这个选项。
事实证明,赵俣做对了。
见赵俣竭尽全力维护她,为了保护她,不仅狠怼刘清菁,甚至不惜当众跟赵煦为敌,向太后凝视着赵俣的背影,内心各种滋味纷杂翻涌:
“不想,到头来却是莘王救我!”
——往昔这个被她完全忽视的便宜儿子,如今竟似成了她在困境中赖以支撑的最后一线生机。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