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94节

  有的皇帝喜欢装乞丐,在宫里搭了个贫民窟,天天带着宫女太监一块儿破衣烂衫的讨饭;

  有的皇帝喜欢假扮商人,在宫里建了个集市,不光拉着太监宫女实景演出,还让宠妃当管理员,谁不守规矩,就拿鞭子抽谁。

  还有的皇帝喜欢当小偷,特意去牢里拜江洋大盗为师,然后跑去臣子家偷东西。

  赵佶心想:

  ‘赵俣该不会也有奇怪嗜好?诸如烧石头,玩石灰?’

  ‘本朝已然出过一位天书皇帝了,不能再出一位石灰皇帝罢?’

  ‘若果真如此,太后及章惇等人选赵俣当皇帝,而不选我这个文治武功皆强他百倍之人当皇帝,何其眼瞎也!’

  后来,经过研发人员的讲解,赵佶才知道,这灰石灰不是普通石灰,而是一种叫“水泥”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

  赵佶不仅对美好的事物感兴趣,他对新鲜的事物也感兴趣。

  听研发人员介绍完水泥的神奇之处,赵佶特意去看了看匠人用水泥和红砖砌的墙体,以及用混凝土和竹子浇盖的小厂房的主体,他还特意去看了看混凝土的制作过程。

  看了一圈回来,赵佶说:“这水泥当真神奇,若我京城皆以此法盖房,何惧火灾焉?”

  赵俣知道砖混房没有赵佶所说的这么神奇,但它肯定比木头房子扛烧就是了,如果汴梁城中的房子全都是砖石所盖,应该不会出现那种一烧一大片的情况。

  赵俣让水泥的研发人员跟赵佶说:“这水泥尚有不足之处……”

  原来,麻晓娇指挥人制作的水泥,根本就不是后世合格的水泥,而是荒野求生之人烧制的劣质水泥。

  也就是通过天然石灰石和天然粘土烧制生石灰,再将生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均匀,煅烧,所获得的水泥。

  这种水泥,成分纯度低、配比不精确、烧制温度不足且不均匀、颗粒度也不均匀,总之是一堆毛病。

  关键,麻晓娇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她之所以会烧水泥,是因为她喜欢看荒野求生,跟那里面的大神学了这一手。并不是说,她真的会制作水泥。

  她能做的,就是帮忙开个头,再帮忙升级一下机械,比如用水力来进行搅拌什么的。

  别的,麻晓娇也无能为力。

  等搞明白当前阶段的水泥的缺陷,赵佶也不禁有些遗憾。

  直到这时,赵俣才跟赵佶说起,自己叫他过来的原因:“今宫苑年久失修又狭小,朕欲于宫城之外建一处新宫区……”

  赵佶早就觉得,现在的皇宫老旧不说,还一点都不美观。很早以前,赵佶就在想,等他当上皇帝,一定再建造一处新的宫区。不想他却没能竞争过赵俣。

  这让赵佶早就想好的宏伟蓝图,成了无用之物。

  谁知,如今赵俣竟然也想建造一处新的宫殿。

  终于有讨好赵俣机会的赵佶,忙不迭地说:“臣以为,可于宫内置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设文禽奇兽等青铜雕塑,千姿百态;种嘉葩名木及移怪石幽岩,穷奇极胜……”

  赵俣耐心听完,说道:“甚好。然不劳师动众,亦不劳民伤财,可也……”

  赵俣哪有时间跟赵佶慢慢商量建延福宫的事,他很快就将此事交给了刚刚上任的工部侍郎李诫、大内总管黄经臣以及赵佶,让他们自己商量着来。

  ……

  赵佶、黄经臣、李诫见面后,很想把这件事做好进而消除之前跟赵俣之间的“误会”的赵佶,迫不及待地问李诫和黄经臣:“陛下准备出多少贯修这处宫区?”

  “一百万贯。”黄经臣说出一个赵佶难以置信的数字。

  这点钱也想修建一片雄伟又富含艺术气息的皇宫,开什么玩笑?

  “仅买木材皆不足也。”李诫也皱眉道。

  “官家不是带你二人看过水泥、沙子、红砖、混凝土、毛竹了吗,原料附近山河中皆有,教厢军去找来便是,何须花钱?”黄经臣说。

  “诸如此类,虽可建筑,奈何强度不够,岂能用来建造宫殿?若有一处坍塌,伤到贵人,我等皆性命不保。”李诫说。

  李诫在建筑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学识。历史上他长期从事宫廷建筑的修建工作,主持修建了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对工程营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其编著的《营造法式》,对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都有着系统的规范和总结。

  毫不夸张地说,李诫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建筑专家。

  所以,李诫说麻晓娇他们搞出来的这些建筑材料的强度不够,就肯定不堪大用。

  “水泥尚可改进,他等正在研发中,旁的,须看尚书真才实学。”黄经臣把难题踢给李诫。

  赵佶有些同情李诫,‘陛下既欲营造宫区,又吝钱财,且禁扰民,此诸事相悖,安得两全其美?天幸本王仅司设计规划之职,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

  黄经臣又说:“咱家手上这一百万,能不用,便不用,若能给官家节省些,还能交差,我三人必有重赏。”

  赵佶和李诫都快疯了,就这寥寥可数的一百万贯,能够用就不错了,竟然还想收回去一部分。

  还有比赵俣更抠门的皇帝吗?

  ……

  赵俣其实不想修建延福宫。他觉得没必要浪费这个钱,因为将来要是有条件的话,他想迁都到燕京去,也搞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什么的。

  可张纯暗示赵俣,修建这座皇宫时,匠人们为防虫蛀、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在材料中大量运用水银。

  水银是剧毒之物,常温下即可缓慢挥发,释放出有毒蒸汽。

  如果这蒸汽悄无声息地弥漫在宫殿的每一处角落,肯定会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宫中众人的身体。

  小孩要是自幼便在这充斥着剧毒的环境中生活,他们脆弱的身体肯定无法抵御水银的侵害,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身体日益孱弱,甚至夭折。

  更严重的是,水银对生殖系统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使人难以怀孕。

  此事,写过好几本两宋时期历史小说的赵俣,也有所耳闻。

  关键,历史上,赵佶修建了延福宫,搬出去以后,截止到靖康之耻之前,他共有五位皇后、四位贵妃和二十七位嫔妃,后宫中有封号的女人就多达一百四十三人,更有五百零四名无封号的女子曾得他宠幸过,而且这还只是活着的,算上死了的,他应该是完成了千人斩,更为关键的是,还有很多女人被他临幸过不只一次(有好几个女人给他生下了五个以上的孩子)。

  最终,截止到靖康之耻前,赵佶共生下了六十六个子女。

  据说,赵佶被金人掳去东北以后,他的女人们还一共给他生下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赵佶的骨血,另外五个女人生的是金人的种。

  由此可见,赵佶的身体有多好。

  为了得到赵佶那样的好身体,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赵俣准备学赵佶,建造一座延福宫,然后跟赵佶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延福宫中度过。

  话说,赵俣之所以有这个打算,也是因为,这几天王楚楚和郭炜先后又一人给赵俣生了一个儿子,而且麻晓娇的预产期也就这几天了。

  顺便说一句,继郑显肃以后,近来王懿肃、郭婷、章楠也怀孕了。

  算一算,连生出来的,加上没生出来的,赵俣都七个孩子了。

  照目前的速度,赵俣追上赵佶,甚至是超过赵佶,指日可待。

  ……

  由于麻晓娇是赵俣绝对不能失去的大宝贝。

  而且,后世的女人,有点麻烦,她们容易得产前抑郁症什么的。

  所以,这两天,只要有时间,赵俣就会亲自在麻晓娇身边守着,他更是早早地就安排了一大堆稳婆、御医、适应、宦官、小黄门备好一切所需物品一直跟在麻晓娇左右等候着。

  赵俣还特意交代李琳和叶诗韵一直陪着麻晓娇,以防万一。

  此刻,刚从艮岳万岁山回来,赵俣就径直来到了麻晓娇的宫里。

  一见面,赵俣就关心道:“如何,可有反应?”

  麻晓娇边吃着荔枝干、边没心没肺地说:“官家不必急于一时,该他与官家见面之时,他自会出来与官家相见。”

  见麻晓娇的心态这么好,应该不会得产前抑郁症,赵俣也就放心了。

  赵俣走到麻晓娇身边,亲自喂她吃着荔枝干,并跟一旁的张纯等女聊起她们想在延福宫中建点什么东西。

  不多时,有侍女来报:“禀报陛下、诸位娘娘,礼部员外郎家的李小娘子求见……”

  ……

第120章 棒打鸳鸯

  …

  赵明诚出身官宦、书香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读经诵史,加上聪颖勤奋,成年后,便考入太学,妥妥地前途无量。

  近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又受到赵俣的重用,开始对至关重要的钱法进行改革。

  这钱法改革,不仅是变法改革中重要的一环,更是最能直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一种改革。

  要知道,哲宗朝时期,赵煦、章惇君臣,力主开边,也就是对外发动战争,使得赵宋王朝在军事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为了支援战事,赵宋王朝的经济消耗得也是十分厉害,尤其是在经历了旧党十年的更化后,王安石和宋神宗建立的新法财政体系一直没有恢复,朝廷对于全国资源的集中和调配能力是很脆弱的。

  偏偏章惇还看重民生,一定要兼取元佑精神调养民力。

  这一边不断开战,一边又不开辟财源的做法,直接导致国库越来越空虚。

  再加上,三易回河搞出来的大乱子,以及一些天灾人祸,需要朝廷不断往外撒币。

  结果,等到赵俣继位,接手的就是一个穷到底掉、哪哪都在嗷嗷待哺的穷朝廷。

  这时,进行钱法改革,给朝廷搞一些经济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按理来说,这么重要的事,赵俣应该找一位宰执来负责才对。

  可赵俣这一朝,宰执不少,但他们要么就是搞钱的能力不行,要么就是手上有要事无法全力改革,要么就是身体不好。

  再加上新旧党争、博弈,这个重要的差使,才落到了赵挺之的头上。

  如今,赵挺之虽然还没有成为宰执,但目前执政的人,章惇六十五、曾布六十四、韩忠彦六十二、许将六十三、苏辙六十一、苏轼六十三、吕恵卿六十八、李清臣六十八,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早晚会被淘汰,而年轻的蔡京、蔡卞、张商英又都是新党,如果赵俣想搞平衡,赵挺之很可能会成为宰执,甚至是宰相。

  毫不夸张地说,赵挺之已经是旧党中的政治明星,或许他将是最有可能跟蔡京争夺下一任宰相的人。

  有这样一位父亲,赵明诚隐隐已经荣升到一流衙内的行列。

  跟后世那些女人喜欢嫁给高富帅差不多,现在的女人,也愿意嫁给赵明诚这样前景远大的衙内。

  不过,对于那些庸脂俗粉,赵明诚根本就看不上。他早已心有所属。

  让赵明诚念念不忘的小娘子,正是李清照。

  不久之前,偶然间听到了同学谈论李清照的词作,赵明诚心生好奇,从此留意起李清照的诗词。

  结果,赵明诚便不可自拔地沉浸在李清照那美妙至极的诗词当中,甚至渐渐爱上了这个未曾谋面的奇女子。

  后来,赵明诚打听到李迥是李清照的从兄,便刻意结交李迥。

  就赵明诚的家世,刻意结交,李迥怎么可能不成为赵明诚的至交好友?

  今年上元节时,李迥邀请赵明诚去大相国寺游玩。

  那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商品种类丰富多样。从飞禽猫犬、珍禽奇兽,到蒲合、簟席、屏帏等生活用品,再到书籍、玩好、图画等文化用品,以及各地官员带来的土物、香药之类,应有尽有。

  寺内的书市是东京最重要的书籍贸易市场,每月八次开放,由士人售卖历史典籍和时人论著,消费对象主要是士人官吏,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如黄庭坚、米芾等前来“淘宝”。

首节 上一节 94/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