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39节
其中的事情比较复杂,总之就是孙元化一意孤行,裁撤了东江镇。
他接收了大量辽人,结果却不信任这些辽将,只重用自己带来的亲信。
于是,辽兵与山东兵之间矛盾重重、互相倾轧,内讧不断,最后引发了吴桥兵变。
登州兵变的导火索,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孔友德的手下偷了一只鸡。
但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却完完全全是孙元化自己搞出来的。
当时,那些被他接收过来的辽兵军纪极差,在登莱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喜欢抢夺民女,劫掠民财。
山东地方官员多次上书弹劾告状,可孙元化却对这些辽兵,一味地包庇纵容。
这就导致了本地百姓对辽兵恨之入骨,见到他们就关门闭户,罢市不售,生怕惹祸上身。
而孔友德的士兵因为买不到吃的,只能去偷王象春家的鸡,结果被抓了个现行。
苦主找上门来,孔友德只能按照军法,将这个偷鸡的士兵穿箭游营。
结果,这帮本就桀骜不驯的辽兵,非但没有警醒,反而心生怨念。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李九成。
这家伙也是辽将出身,负责替孙元化采买战马。
孙元化大概是真的“信任”他,把大笔的买马银交到他手上,居然连个监军、管账的人都不派!
结果李九成拿着这笔巨款,不好好买马,反而却输了个精光。
银子没了,马也没买到,他哪里还敢去宁远?
眼看着辽兵因为偷鸡事件人心浮动,李九成干脆心一横,直接绑了孔友德,宣布起兵造反。
叛军一路在山东境内烧杀抢掠,攻城略地,造成了巨大破坏。
而孙元化手握重兵,不见慌乱,派出麾下将领,轻易就将叛军击溃。
李九成假意投降,希望招抚,孙元化同意了。
他甚至还得意洋洋,提前开起了半场香槟!
孙元化写信给山东巡抚余大成:
“抚局已成,我兵不得往东一步,以至坏事。”
等到李九成率叛军兵临城下,并开始攻城后,孙元化才如梦初醒!
他再次组织人手反击,靠着城防和火炮优势,轻易打退了叛军。
叛军故技重施,再次派人前来诈降。
声泪俱下,赌咒发誓,表示这次绝对是真心归顺。
孙元化是个不长记性的,他再次相信了叛军。
于是登州城门大开,允许叛军入城“归顺”。
结果可想而知。
叛军入城之后,立刻发难,里应外合。
于是,登州城这座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顷刻之间,就被叛军攻占。
城破之时,登州城内还有:
“旧兵六千人,援兵一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
这一切,全都原封不动地落入了叛军之手。
这些叛军后来大部分都投降了后金,这些技术和装备,也就等于直接送给了皇太极。
进城之后,压抑已久的辽兵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和屠戮,整个登州城陷入了一片火海和血泊之中。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先前被孙元化百般猜忌、排挤的辽将黄龙、沈世魁等人。
在城破之后,拒不跟从叛军,辗转奋战,后来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先后英勇不屈,壮烈殉国!
而我们的孙大人,在城破之后,试图自杀殉国。
结果连自杀都失败了,结果被叛军俘虏。
消息传回京师,朝野哗然。
所有人都被孙元化的抽象操作给惊呆了。
任谁也不敢相信,堂堂登莱巡抚,手握重兵坚城,竟然两日之内就被破城俘虏。
用“蠢猪”来形容孙元化,似乎都有些侮辱猪了。
后来,叛军大概也觉得留着孙元化没什么用,就把他给放了。
孙元化被后来被找到,押解回京问罪。
可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孙元化的儿子还在四处奔走,到处喊冤叫屈。
在一片喊杀声中,孙元化被押赴刑场处死,结束了他“抽象”的一生。
纵观孙元化的一生,确有几分学习西学的热情和报国之心,但其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因为孙元化的一系列令人窒息操作,整个山东被叛军霍霍得不成样子,关键的火炮技术也归了后金。
无能之人,骤然登于高位,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百姓,害了朝廷。
今日8K
孙元化这人真的太离谱了,和崇祯简直是双向奔赴。
第141章 大军调动
秋老虎的余威尚在,午后的阳光炙烤着汾河谷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烦躁的热意。
然而,在这酷热尚未完全消退的时节,山西境内的官军主力,却已经开始悄然调动。
斥候往来,军令传递,一支支队伍趁着傍晚的凉爽或是漆黑的夜色,开始向预定的区域集结。
之前的发生在吕梁山中的两场战斗,让官军损兵折将,颜面尽失。
而处在汾河平原的各个州县,也在不停地求援。
陕西新任三边总督洪承畴,在上任伊始,便展现出了他剿灭贼寇的决心。
他先是将尤世禄,以及曹文诏部,都调回了陕西境内,准备集中力量,先行肃清陕西腹地的流寇。
但这并不意味着洪承畴放弃了山西。
他一面在陕西调兵遣将,一面从有限的机动兵力中,抽调了部分人马,增援山西战场。
副总兵张应昌、参将艾万年、游击将军猛如虎等一批表现尚可的将领,被相继派往山西,协助山西官府剿匪。
当然,洪承畴是不可能去山西的,他还得先镇压自己辖区内的贼寇,能够派往山西的兵力也十分有限。
真正负责主持山西剿匪大局的,还是朝廷另外两位大员。
宣大总督张宗衡,这位负责节制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军务的封疆大吏,此刻已经亲自移驻到了平阳府城。
他统帅部将白安,虎大威、贺人龙、邓阳等八千官兵,负责晋南、晋东南四十一州县的追剿事宜;
山西巡抚宋统殷,则带着张应昌、苟伏威、史记、颇希牧、艾万年等一众将领,统领着约七千兵马,进驻到了汾州府城。
这两位封疆大吏,面对着此刻遍布山西的各路贼寇,简直头都大了,感觉根本无从下手。
根据各方汇总的情报:
小股的贼寇不计其数,流窜于山林乡野之间。
有名有姓的,张献忠、老回回、扫地王等部,主要活动在西面的隰州、蒲县、大宁一带的山区;
而蝎子块、混天王等人,则盘踞在东面的太行山中,有向北直隶渗透的迹象。
而最让他们忌惮、上山虎和王嘉胤两部,则是分别赶往了平阳府以及泽州、阳城一带。
宋统殷和张宗衡推断,这两个贼头子南下的目的,极有可能是想渡过黄河,进入河南。
一旦让这两人,渡过黄河天险,进入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中原腹地,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中原地区承平日久,地方卫所军队早已糜烂不堪,要是让这两个大贼进了河南,恐怕真的会动摇朝廷的统治根基。
经过一番商议,宋统殷和张宗衡决定先不去管其他人,而是牢牢守住黄河天险,避免贼寇渡河。
必须将战火限制在山西境内,等洪承畴平定陕西后,再调大军来围剿山西贼兵。
本着一人对付一个的原则,两位大员迅速制定了分工:
宋统殷率领七千人马,绕道沁州、潞安府方向,紧紧缀在王嘉胤大军的身后,监视其动向。
一旦发现王嘉胤有渡河的企图,便在其渡河之时,予以致命一击。
而张宗衡,则直接坐镇平阳府,调兵遣将,沿途布防,势必要挡住上山虎南下。
他的策略是依托城池,层层阻击,不断袭扰贼兵,令其不敢绕城南下。
一旦贼兵敢绕城继续南下,那就可以前后夹击,将贼兵歼灭。
基于这个理念,张宗衡先是将汾州卫的两千卫兵给派了出去,令其分别进驻灵石县和西面的汾西县,巩固城防。
随后,他又派遣悍将虎大威,带领一千五百名精锐秦兵,前往汾西县坐镇,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支援灵石县。
而其他人则分散于霍州、赵城、洪洞等地、卡在关口要隘,层层阻击贼兵。
不得不说,张宗衡的布防,确实有一丝滴水不漏的味道。
但很可惜,队伍中出了一个叛徒。
新任参将邓阳,在得知张宗衡的布防情况后,连忙派出探马,星夜兼程,将消息传到了江瀚手上。
不得不说,把邓阳埋进官军内部,简直是江瀚最得意地操作。
有了邓阳这个“内鬼”传递消息,张宗衡的排兵布阵、战略意图,都赤裸裸的摆在了江瀚面前,简直跟开了上帝视角一样。
敌明我暗,趁着洪承畴还没腾出手,正好可以分而歼之。
于是,江瀚把目光盯上了虎大威一部,一千五百秦兵,再加上两千卫军,正好可以当开胃菜。
这帮人据城而守,一个个的攻城拔寨太费时间,要么就围点打援,要么就引其出城。
灵石县城外,南边数十里的官道附近,一场特殊的“演武”即将拉开帷幕。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