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40节

  江瀚勒马立于一处缓坡之上,目光平静地望着前方原野上正在缓缓展开的军阵。

  这支队伍并不是江瀚的本部人马,而是由李自成、刘国能、张天琳、李晋王四个首领,选送的八百新兵。

  这帮人在孝河边练了足足三个月,基础队列、阵型、格杀技巧、乃至简单的战术配合,都已经反复操练过无数遍了。

  然而,操练场上再是熟稔,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只有真正经历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让这些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人,蜕变成一名合格的战士。

  江瀚需要一场规模适中、强度可控的实战,来给这些新兵“开开刃”,检验一下这段时间训练的成果。

  况且,这批新兵瞧着便有些孱弱,正好拿来作饵,看看能不能将城中守军给钓出来。

  要是官军坚守不出,那就只能围点打援了。

  念及于此,江瀚便将四位首领召至近前,商议作战方案。

  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众人一致决定,由李自成统领这八百新兵,先作势佯攻灵石县,引诱守军出战。

  而江瀚则亲率本部主力,在后方五里外压阵,随时准备策应。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八百名新兵在各自队官、什长的呼喝声中,开始整队,列阵向前推进。

  李自成领着二百骑兵,护在军阵后方,相机而动。

  军阵中央则是六百步卒,他们依照平日操练的阵型,刀盾手在前方开路,长枪手紧随其后,弓手和铳手在军阵中央,随时准备射击。

  队列行进间,新兵们的步伐还有几分散乱,阵型变换也略显生涩。

  但比起三个月前,那种蜂拥蚁聚的模样,已经是天壤之别,至少能看出几分军队的样子。

  邵勇对这八百人的评价,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最早之前,邵勇曾放话,他只需带着五十骑便可冲垮这八百人;

  如今再看,邵勇只能说,他领一百骑,能够保持不败。

  对于一帮新兵来说,可以算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而此刻,灵石县城内。

  守将千户黄文军,原本在接到“贼兵大股来袭”的警报时,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他的第一反应便是紧闭城门,随即派遣快马前往汾西县,向虎大威将军求援。

  可等他亲自登上城楼,看清了城外的贼兵之后,心中的恐惧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轻蔑。

  只见城外官道上,那支慢吞吞推进的贼兵,人数最多不过七八百,旗号也是五花八门。

  像什么“闯、刘、李、张”之类的旗号,杂乱无章,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几千大军呢。

  虽说身上的兵甲武器瞧着还算那么回事,但行军途中那生疏的配合,落在黄文军眼中,处处都是破绽。

  “这就是所谓的大贼主力?”

  黄文军指着城外的队伍,对着身旁的百户、吏目们放声大笑,

  “我还以为来了什么三头六臂般的人物。”

  “闹了半天,就是这么一群新兵组成的乌合之众?”

  “连老子的卫所兵都不如!”

  黄文军说出这话,是有几分底气的,平阳卫不像汾州卫一样,受到王府掣肘管辖。

  平阳卫麾下常设参议,编制足有五千五百多人,平日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虽然有一千多人只存在于账面上,但实打实的好歹也有四千人。

  其中两千多人由指挥使亲自带领,前往大宁一带防备张献忠等流寇,听说打得贼兵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吕梁山脉中来回流窜。

  黄文军原先还担心,来的是那支击败过关宁兵的贼军精锐,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群货色!

  看来传言果然不可信!

  轻蔑之心,迅速转化为贪功之念。

  要是能将这股贼兵尽数剿灭,也是一桩不小的军功啊。

  想到这里,黄文军胆气顿生,大手一挥:

  “传我命令!开城出击!”

  “将这股贼兵一举荡平!”

第142章 开门红

  城门缓缓开启,一千名身着鸳鸯战袄,手持制式长枪、腰刀的平阳卫兵,在黄文军及几名百户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

  “官军出城了!”

  “准备接战!”

  李自成看到官军出城,面露喜色,当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准备趁官军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拿下。

  两支军队迅速接近,在灵石城北门外,四五里的开阔地上,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杀!”

  喊杀声霎时震天动地。

  新兵们虽然有些紧张,但在各级队官的约束下,总算勉强维持住了阵型。

  前排的刀盾手死死顶住官军的冲击,后方的长枪手则是奋力向前攒刺。

  中间的弓手和铳手们,也开始稀稀拉拉地放箭开火。

  这帮平阳卫军确实有些战力,但也远远达不到边军的水准,用来给新兵练手,倒也合适。

  这些新兵,大多是头一回上战场。

  面对官军那严整的军阵和飘扬的旗帜,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但一想到身后有主力压阵,加上这几个月苦练下来积攒的些许底气,他们还是强压下心头的恐惧,挺直腰杆,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奋力与官军拼杀。

  双方你来我往,刀枪并举,一时竟打了个旗鼓相当。

  这番景象,让亲自在后方督战的黄文军大感意外,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他本以为一个冲锋就能将这伙贼兵击溃,可没想到这伙贼兵竟然如此顽强。

  眼见战况胶着,黄文军心知不妙,连忙下令,让部队向城内有序撤退。

  李自成眼尖,发现官军想要撤退,便立刻派人上前追击。

  但他毕竟还是稚嫩了些,临阵经验不足。

  李自成带着新兵们,才刚刚靠近城墙,城墙上突然枪炮齐发。

  密集的弹丸和炮子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新兵们也被打得抱头鼠窜。

  黄文军见状,立刻停止后退,调转方向,反身朝着李自成杀了过来。

  “追深了,赶紧撤!”

  李自成迅速反应过来,带人撤出了城墙的火力覆盖范围。

  但这么一番来回折腾,新兵们的气势已经弱了不少。

  眼看同袍们被火铳放倒,被炮弹轰得血肉模糊,这群新兵刚刚鼓起的勇气,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对官军的恐惧再次占据了上风。

  气势一弱,手脚便慌乱起来,先前操练的各种战法、配合自然也打了折扣。

  李自成被黄文军带兵杀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后撤。

  他本想依照操练时的法子,后队变前队,交替掩护,有序退却。

  顺便再将这股官军引到后方,好让江瀚的精锐主力围杀他们。

  然而,官军给的压力实在太大,李自成已经无法约束麾下士卒,后撤很快便演变成了一场大溃逃。

  不远处的缓坡上,江瀚手持千里镜,将整个战局的变化尽收眼底,不由得轻叹了一声。

  这次小规模接战,新兵们的表现还不错,但李自成这个主将的指挥,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不过,江瀚也不能苛责什么。

  毕竟眼下还是崇祯四年,李自成也没有经历过几场战斗,更多时候还是在旁边打打下手。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自成的班底,都被江瀚截胡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会先收拢一批勤王军,等到王嘉胤、王自用等人败亡后,再接收其麾下的边兵。

  这才是李自成真正的起家队伍。

  而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写,李自成缺少了这些班底和相应的军事历练,眼下只能算作一个小有勇力的小头目。

  没办法,江瀚只能派出邵勇,接应李自成。

  邵勇点点头,带着麾下的人马挡在了溃兵的撤退路线上,随后竖起将旗,收拢溃兵。

  而另一边,黄文军也看见了远处突然出现的将旗和援兵,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贼兵溃败之势已成,不管你是谁,也休想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聚拢残兵,组织反击。

  可惜,他显然是低估了邵勇这个“总教头”在那些新兵心中的威望;

  更没有想到,后面等着他的,根本不是什么散兵游勇,而是真正的精锐主力。

  邵勇在山坡上立起帅旗后,并没有立刻上前阻拦溃兵,而是指挥手下摆出了个锥形阵。

  前排士兵将长枪顶在前面,防止溃兵冲击军阵。

  而后排士兵则大声呼喊,指引着溃兵从两侧绕行,到帅旗后方集结。

  溃兵们看见不远处的将旗,听到邵勇那熟悉而严厉的喝令,顿时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纷纷自觉的绕开了军阵,跑到了后方集结待命。

  就这样,四处逃散的溃兵们,被轻松收拢了下来。

  黄文军带着追兵一路深入,却发现前方不远处,邵勇早就已经率部严阵以待。

  见到这帮追兵,邵勇二话不说,直接下令麾下士卒发起冲锋。

首节 上一节 140/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