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41节
这可是江瀚的嫡系精锐,黄文军哪里招架得住?
只一个照面,这帮卫军便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无算。
方才的追兵,转眼间又变成了逃兵。
马队长洪明见状,当即带领骑兵从侧翼杀出,衔尾追杀,杀得这帮官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黄文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带着三百残兵,狼狈不堪地逃回了灵石城中。
但此时的灵石县城内,守军仅剩三百多人,人心惶惶,哪里还能守得住城池?
董二柱带着炮营的弟兄们,将十门新铸的重炮一字排开,对准城头便是一顿猛轰。
炮声隆隆,城垛被轰开好几个缺口,城头上砖石横飞,根本没人敢站在上面。
黄文军面如死灰,自知大势已去,无奈只能开城投降。
就这样,江瀚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他进入平阳府地界第一场胜利。
整场战斗,从接战到结束,前后加起来还不到半天时间。
黄文军派去汾西求援的信使,恐怕还没跑到地方,灵石县便已易主。
众人都很高兴,唯独李自成却有些闷闷不乐。
江瀚见状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闯将,别灰心,没有人生来就会带兵。”
“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慢慢学会带兵之道。”
江瀚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山西这几十股大大小小的义军,到最后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人。
眼下他们的压力已经小了不少,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呢。
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
灵石县与汾西县相距不过百余里,当黄文军的求援消息送到虎大威的案头时,已经是深夜了。
但军情紧急,即便是深夜,虎大威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当即传令,让亲兵将麾下兵马悉数点齐,连夜整队,驰援灵石县。
虎大威,陕西榆林人,塞外降卒出身。
此人天生勇武,又兼具几分将略之才,凭借着在战场上一次次浴血搏杀所累积的战功,硬是从一介降卒,一步步擢升至游击将军。
与同样是塞外降卒出身的猛如虎,并称为“猛虎二将”,在剿匪战事中颇受倚重。
数月前,虎大威在河曲围剿王嘉胤时,身先士卒,不幸负伤。
修养了几个月,等伤势稍有好转后,又马不停蹄地奉调赶回山西,继续追剿匪寇。
夜色深沉,虎大威麾下的士卒们被从睡梦中叫醒,队列之中不免响起一阵抱怨声。
虎大威听在耳中,却并未苛责。
他心里很清楚,弟兄们的怨气从何而来,缺粮。
他们这支客军,缺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从奉命进入山西剿匪以来,他们这支秦兵就成了后娘养的,粮草补给总是敬陪末座,缺斤少两更是家常便饭。
朝廷拨下来的那点儿粮饷,实在是不够几万大军消耗。
虎大威是塞外降卒出身,他知道自己根基浅薄,所以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唯恐行差踏错。
因此,他治军极为严苛,严禁部下骚扰百姓、劫掠地方,唯恐授人以柄。
然而,军纪严明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粮饷无着。
山西这地界,被各路流寇反复蹂躏,刮地三尺,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哪还有余粮卖给官军?
总督张宗衡那边,拨付粮草时,自然是先紧着自己的嫡系标营和其他的晋地兵马。
最后轮到他们这些客军时,往往是缺斤少两。
甚至干脆就是临开拔前,才象征性地发下一点口粮,三天六顿,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人。
因此,他麾下的士卒们也时常抱怨,颇有几分不忿。
但好在虎大威在军中威信很高,平日里都是与士卒们同甘共苦。
而且每次剿灭贼寇之后,所缴获的战利也从不吝啬,大部分都分给了麾下将士。
这才勉强维持住了这支队伍的军心士气。
否则,又是夜间行军,又是剿匪的,队伍早就哗变溃散了。
这次接到求援,前往灵石县剿匪,虎大威丝毫不敢托大。
听说这支贼兵凶悍异常,甚至连曹文诏都吃了大亏,麾下关宁军折损不小。
虎大威把军中所有的塘骑和斥候都散了出去,探查范围足足有二十里之多。
即便如此,虎大威也不敢全速行军,用了快一天半的时间,才抵达了灵石县附近。
只要灵石县的守将黄文军坚守不出,凭借坚城利炮,想来守个两三天不成问题。
可是令虎大威没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斥候陆续回报,
说是在城外发现了战斗的痕迹,疑似是守军主动出城,寻求野战。
虽然战场经过了收敛遮掩,但依旧瞒不过这些经验老到的斥候。
听到这个消息,虎大威浓眉紧锁,心里十分诧异。
难道灵石县的守将黄文军,不等他援兵抵达,便沉不住气,擅自出城与贼寇交战了?
那黄文军他有所耳闻,不过一庸碌之辈而已,竟有这般血勇?
虎大威顿感不妙,当即勒住马缰,下令全军警戒,缓步前行,同时增派探哨,向附近官道进行侦查。
秦兵们保持着警戒阵型,缓缓地朝着灵石县城的方向逼近。
大军行进至城墙数里之外,远远能望见灵石县城的轮廓,虎大威的心却是猛地往下一沉。
只见不远处的灵石县城门紧闭,城外一片死寂,四处不见行人。
城墙之上,虽然隐约能看到一些人影在晃动,但却不像寻常守军那般戒备森严,甚至还有些松懈。
仿佛在故意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吸引他带兵上前。
这让久经战阵的虎大威心中深感不安。
他当机立断,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摆出战阵,小心提防。
虎大威面色凝重,沉声吩咐道:
“去!派几个嗓门大的弟兄上前叫门!”
身旁的几名亲兵得令,催马上前,扯开嗓子朝着城头大声喊话:
“城上的守军听着,我等是虎将军麾下援兵!”
“攻城的贼寇何在?怎么不见踪影?”
喊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传出去老远,但城墙上却是一片死寂。
过了半晌,城头垛口上才慢吞吞地探出几颗脑袋,畏畏缩缩地向下张望。
“贼兵久攻不下,就引兵向东去了。”
喊话的亲兵有些怀疑,继续追问道: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紧闭城门?”
“速速打开城门,叫你们千户出来答话!”
城头上又是一阵沉默,磨蹭了好一会儿,就在虎大威耐心快要消失时,城门才被缓缓推开。
紧接着,城墙上一阵骚动,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几名士卒的搀扶之下,颤巍巍地出现在了垛口后。
那人面色苍白,有些惊慌,正是灵石县的守将千户黄文军。
虎大威瞧见黄文军这幅狼狈模样,心中疑虑更盛。
他催马向前,厉声喝问道:
“黄千户!你深夜派人向本将求援,言之凿凿,十万火急。”
“可我领兵星夜驰援,等到了地方确是一片安静,你说的贼兵呢?”
他抬着头,盯着黄文军那张惨白的脸:
“还有,探马沿途所见,你这城外数里之地,都有厮杀搏斗的痕迹。”
“这又是怎么回事?你莫非是出城与贼兵接战了?”
黄文军眼神躲闪,声音发虚,结结巴巴地回应道:
“虎将军,贼贼兵久攻不下,又被末将趁夜袭营,率部击退了。”
“他他们伤亡惨重,已经.往东逃窜了!”
虎大威闻言,眉头紧皱,语气中充满了怀疑与审视:
“黄千户,本将没听错吧?”
“就凭你手中那一千旗军,就能将群悍匪打得伤亡惨重,仓皇东窜?”
两人对话之际,城头垛口之后,江瀚的弓手和铳手早已埋伏好,正死死的盯着虎大威。
江瀚更是急得不行,只要虎大威再往前靠近一些,便能进入弓箭和火铳的射程。
届时,他只要一声令下,枪炮齐发,必定能把虎大威当场射杀。
到时候,虎大威带来的数千秦兵,群龙无首,岂不就成了他江瀚的了?
但很可惜,这虎大威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警惕性极高,始终不肯向前再走两步。
虎大威冷笑一声,声音陡然拔高:
“黄千户!本将派出的塘骑,已经仔细探查了东边的官道驿路,并没有发现大股贼兵行进的踪迹!”
他扬起马鞭,指着城外,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