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59节
“速去广元府,请利州卫出兵!”
“务必剿灭这群刁民,一个不留!”
很快,利州卫的官兵来了。
杨平带着几个村的百姓,凭借着一腔血勇,苦苦抵挡。
但他们面对朝廷的正规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百姓哪有什么趁手的兵器?
他们身上的家伙,多以农具、木棍为主,缺乏盔甲、火器等正规装备。
更致命的是,他们缺乏系统训练,只能依赖人海战术一拥而上,要是初战不利就只能望风而逃。
本来,利州卫之前已经被江瀚带兵剿过一茬,可等江瀚走后,官府又从别处征调了数千官兵,重新占据了利州卫。
这群卫所兵,虽然战斗力比不上精锐边军,但围剿这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军们,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利州卫只派了两个哨,四百多名卫军,就打得杨平一千多人的队伍节节溃败,死伤惨重。
农民军根本无法力敌,只能一路向南部的群山里逃窜。
危急关头,杨平想起了那帮来自龙安府的“商人”。
他记得,那些人说过,要是有想法可以随时联络他们。
正巧,在昭化一带活动的商队还没走远,领头的掌令叫马旭,正在不远处的卫子坝活动。
他听说黄竹村造反的消息,立刻带队往回赶,终于在靠近嘉陵江的一个山坳里,找到了被围追堵截,几乎陷入绝境的杨平等人。
眼见农民军深陷重围,就要被官军彻底绞杀,马旭立刻下令全队披甲,准备迎敌。
他这只小队,总共有四十二人,个个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悍卒,令行禁止,动作极快。
士卒们二话不说,立刻俯身取出藏在车底的刀甲武器,卸掉马匹身上的车架。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从一支商队摇身一变,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边军小队。
随着马旭一声令下,队伍立刻分成两列,朝着不远处的山坳就冲了过去。
而此时,山坳里的官军,正在疯狂地追杀着残存的农民军。
突然,一名官军哨探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
“吕将军!不好了!外边.外边有一支小队,朝咱们杀过来了!”
“看样子来者不善!”
领头的守备吕涛闻言,十分不屑:
“慌什么!区区一只小队能有多少人?”
哨探喘着粗气回应道:
“没看太清,大概大概有四五十人。”
吕涛听罢,有些难以置信,他下意识的认为,来的也是一帮不成气候的农民罢了。
“多少?四五十人?”
“我还以为你说的至少有一个哨队,就四五十个农夫,他拿什么跟我这四五百人打?”
“这不是来给老子送军功的吗?!”
“传令下去,后哨掉头,准备迎敌!”
可等那支小队冲出谷口,杀到近前时,吕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只见那四五十人,个个披甲戴盔,身上的装备眼花缭乱,刀盾火器应有尽有。
这他妈哪是什么农夫?
你说这是九边的精锐边军,吕涛都信。
不等吕涛反应过来,队伍中的马旭已经抢先下达了冲阵的命令。
他一马当先,从怀中掏出两个黑乎乎的铁疙瘩,点燃引线,用尽全力,朝着官军阵中扔了过去。
轰!轰!
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火光在官军阵中轰然炸开。
对面的官兵们还没反应过来,瞬间就被炸得血肉模糊,浓烟裹挟铅弹,在人群中肆意收割着性命。
外围的官兵,也被爆炸震得头晕眼花,耳朵嗡嗡作响,阵型大乱。
“弟兄们!随我杀进去!”
马旭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怒吼一声,率领着麾下的悍卒,狠狠地凿进了官军阵中。
这完全就是一场屠杀。
马旭手下的老兵们配合默契,持盾的在前冲撞格挡,持刀的紧随其后掩杀官兵;弓手铳手分守两翼,不断地朝着四周倾泻火力,打得官兵们根本不敢上前。
这帮卫所兵们最多也就能在松散的农民军面前呈呈威风,但面对这群凶狠凌厉的边军,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只一个照面,官军的前排就像是砍瓜切菜般,被屠戮一空。
吕涛带着亲兵还想上前抵挡,却被眼尖的弓手盯上,两发连珠箭正中面门,直挺挺的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吕守备死了!跑啊!”
眼见主将阵亡当场,这群卫所兵们再也不敢上前抵抗,纷纷丢下手里的武器,掉头就跑。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整场战斗便已结束,就连山坳里的农民军们都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此时的杨平还准备带人殊死一搏,但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凄厉的惨叫。
他壮着胆子带人上前查看,却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刚刚还在围剿他们的四五百官军,此刻正被一支四五十人的队伍,追得满山遍野地疯狂逃窜。
赶走了官军后,马旭顺利地和杨平带领的农民军们接上了头。
他这次之所以亲自带队前来救援,是有着清晰的战略考量。
马旭在川北潜伏数月,他发现仅靠他们这群外人,就算把“均田免赋”的口号喊破天,保宁府的百姓们也不敢站出来造反。
他需要一面旗帜,而黄竹村首义的杨平,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他的事迹,足以鼓舞无数还在犹豫的百姓。
但这帮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农民军,往往又敌不过官军的围剿。
马旭麾下这支精锐,则可以完美地弥补农民军缺乏核心战力的问题。
一个有名望,一个有实力,各取所需。
就这样,两方人马一拍即合。
马旭命人快马加鞭,将川北民变的消息火速传回龙安府。
随后,他正式从杨平手中接过了指挥权,领着这群农民军,开始在川北的各个村落游荡,鼓动更多人站出来反抗明廷暴政。
江瀚接到保宁府的消息,大喜过望。
保宁府的民怨已经被点燃,官府的注意力也会被四处燃起的烽火吸引过去。
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他当机立断,招来传令兵:
“去!快马通知江油县的邵参将,让他整顿兵马。”
“十日之后,南北两路同时出动,兵发保宁府!”
第225章 攻打百丈关
随着江瀚一声令下,两支大军一南一北,同时朝着保宁府的方向席卷而去。
由于北路关隘城池众多,所以由江瀚亲自带队,率领炮营和中军共计五千精锐,自青川守御千户所出发,直奔剑州而去。
南路则由参将邵勇领三千人马,朝着保宁府的西面门户,梓潼县杀去。
人马不算太多,但攻打此时的保宁府早已是绰绰有余。
由于马旭和杨平等人的努力,保宁府境内可谓是烽烟四起,遍地反贼,就连藏匿在小巴山一带的反抗组织都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活动。
官府无休止的催征彻底点燃了民怨,“均田免赋”的口号在川北的田间地头不断传播。
江瀚的两路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沿途的村庄、乡镇,无数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有的干脆杀掉了乡绅恶霸,打开寨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整个战局呈现出一片倒的局势。
南路的邵勇从江油出发时只有三千人马,可走着走着,前来投奔的队伍越来越多,很快人数便暴涨到了两万人之多。
区区一个梓潼县,哪经得起两万人围攻,不过三日便宣告被破,县令孟志泽自焚殉国,县丞贡明辉投降。
拿下梓潼后,邵勇没有过多停留,他只留下了部分人马,随后沿着梓江一路南下,兵锋直指盐亭一带,企图切断保宁府与潼川州的联系。
一时间,整个川中腹地震动不已。
而北路军的进展,同样无比顺利。
由江瀚率领的主力大军一路向东高歌猛进,在沿途百姓的帮助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轻松拿下了剑州。
剑州既破,江瀚随即掉头北上,一路破剑门关,重新占领了广元县。
广元县令曾瑞还没任满一年,就连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就被曹二带队堵在了县衙。
曾瑞从没想过,贼兵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
广元县令是他中举后等来的第一个官职,结果没想到,吏部竟然把他派到了前线。
他在国子监的同窗听说此事,连发了三四封信劝告曾瑞,千万别去广元县凑热闹,那边的贼兵不同于流寇,全是一水儿的九边叛军。
上一任的广元知县就是死在这帮人手里的。
但曾瑞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举人出身,要是不是上任知县殉难,他也不可能得到这个缺职。
既然贼兵曾经攻破过广元,想必他们也不会再吃回头草。
抱着这样侥幸的心理,曾瑞还是硬着头皮前往了广元任职。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